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_韩蜜,伍奕,姚敦武,龙明辉

湖南省肿瘤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3

【摘 要】目的:观察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在结直肠癌中的治疗效果,分析用药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对照组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观察组为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毒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毒副反应发生方面各有千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有效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与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两种治疗方式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治疗后的有效率差异不大,但是毒性反应不同,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或是需求,为患者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关键词】奥沙利铂;伊立替康;氟尿嘧啶;结直肠癌

近年来,在人们生活方式日益转变的新环境下,结直肠癌的发生率日益上升[1]。通常情况下,该肿瘤的早期症状不够明显,而伴随着癌细胞的扩散,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便血、腹泻和贫血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中通常采用的结直肠癌治疗方案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或是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为明确上述两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本研究选取8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2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下,由医生根据随机对称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1例,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组41例患者包括27例男性和14例女性;其年龄范围为30岁~75岁,平均年龄为(48.79±2.74)岁。对照组41例患者包括26例男性和15例女性;其年龄范围为31岁~76岁,平均年龄为(49.26±2.83)岁。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结直肠癌诊断标准:(2)患者及家属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1)药物过敏患者;(2)肝功能障碍及不全患者;(3)肢体障碍和语言障碍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注射用奥沙利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20000337,规格为50mg。氟尿嘧啶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31020593,规格为0.25g。用法用量: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2小时d1,联合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d1。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尿嘧啶2400mg/m2微电脑泵入46小时,14天为一周期,共治疗12周期。

1.2.2观察组为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伊立替康(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20020687。氟尿嘧啶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为H31020593。用法用量:伊立替康180mg/m2静脉滴注90分钟d1,联合氟尿嘧啶400mg/m2静脉推注d1,在此基础上加用氟尿嘧啶2400mg/m2微电脑泵入46小时,14天为一周期,共治疗12周期。

1.3观察指标

根据实体肿瘤疗效评价,结合患者治疗后毒副反应情况制定判定标准:①完全缓解:无毒副反应发生,生活质量高;②部分缓解:毒副反应较少,生活质量略高;③稳定:毒副反应略多,生活质量一般。④进展:毒副反应多,生活质量低。总有效=(①+②)/(①+②+③+④)×100%。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统计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治疗后毒副反应发生率

表1 两组治疗后后毒副反应发生率对比结果[n(%)]

根据表1数据,观察组肾功能异常率9.76%,无白细胞减少现象;对照组无肾功能异常,白细胞减少率7.32%。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毒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不同毒副反应发生方面各有千秋。

2.2比较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

根据表2数据,观察组完全缓解率78.05%,对照组完全缓解率75.61%。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后有效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之一,其发病因素相对较多。流行病学显示,结直肠癌在全身肿瘤疾病中的发病率为11.8%[2]。就其发病原因看来,包括饮食、遗传、慢性炎症的刺激等,都属于结直肠癌的诱发因素。目前,临床中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普遍采用抗肿瘤药物治疗,且取得的效果相对突出,能够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周期。临床中关于对抗肿瘤的药物,其治疗方法相对较多。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方案为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等,关于上述药物治疗方案所取得的效果,不同的学者对其治疗疗效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者认为第一种联合用药治疗效果好,也有的学者认为第二种治疗效果好[3]。基于此,本研究展开探究。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的对照组,未出现肾功能异常的毒副反应;但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存在明显的减少现象;采用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的观察组,肾功能异常患者4例,占比9.76%,无白细胞减少现象,血小板减少率也仅为2.44%。此研究结果可以证实,两组的毒副反应相差不大,所引发的毒副反应症状不同。观察组治疗方式可能会引起肾功能异常的现象,而对照组的治疗方式则可能会引起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的现象。此外,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2.68%,与对照组的87.8%相差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上述两种治疗方案,对结直肠癌的治疗均具有一定的效果。分析其原因,对照组的奥沙利铂为白色粉末,具有广谱性的体外细胞毒性和体内抗肿瘤活性的作用。将该药物与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后,能够产生协同性的细胞毒作用。其药理作用体现为,奥沙利铂与患者血液融合后,所产生的水化衍生物会作用于DNA,从而形成链内和链间的交联性,实现DNA合成的有效抑制,最终提高抗肿瘤的活性,实现对肿瘤细胞扩散的抑制。观察组的伊立替康为淡黄色的粉末,属于喜树碱的半合成衍生物。该药物的药理作用体现为,其与患者血液结合后,其活性代谢物SN-38能够与DNA联合物结合,实现对断裂单链再连接的阻断,实现对癌细胞的抑制。同时,与氟尿嘧啶联合应用,实现对DNA合成的抑制[4]。氟尿嘧啶属于常用的尿嘧啶抗代谢药,该药物在与血液结合后,形成氟尿嘧啶脱氧核苷酸,可以影响患者体内肿瘤细胞DNA的合成,且干扰蛋白质的合成。该药物与其他抗肿瘤药物的联合应用,诸如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等,能够产生一定的协同作用。伊立替康药物尚无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和报道,但其与神经肌肉阻滞剂的相互作用相对明显,因此采用该药物治疗时,应结合患者的实际身体状况,对患者实施合理的药物剂量,降低患者治疗后的毒副作用。

综上所述,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与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两种治疗方式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其毒副反应各有千秋,不尽相同,治疗后的有效率差异不大,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或是需求,为患者采用合理的药物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董秋霞,宋岩,王兴元,等.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J].癌症进展,2016,14(2):155-158.

[2]叶炜芃,陈燕贤,王慧中,等.奥沙利铂或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在KRAS突变型的晚期结直肠癌一线化疗中的疗效比较[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6,16(5):553-556.

[3]李红.伊立替康和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类药物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观察[J].河南医学研究,2017(24):4473-4474.

[4]王娟芳,刘贵生,高淑娟.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6,21(4):597-599.

作者简介:韩蜜(1983-10),女,汉族,浙江武义人,大学本科学历,湖南省肿瘤医院主管药师,主要从事药学研究。

论文作者:韩蜜,伍奕,姚敦武,龙明辉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4

标签:;  ;  ;  ;  ;  ;  ;  ;  

奥沙利铂与伊立替康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结直肠癌疗效及安全性比较论文_韩蜜,伍奕,姚敦武,龙明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