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与金融中心的发展_银行论文

风险管理与金融中心的发展_银行论文

风险管理与金融中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管理论文,金融中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金融中心的角色

一个成功的金融中心需要肩负以下三个角色:

首先是中介角色。金融中心要能让社会上的积蓄有效地转移至对资金有需求的人士手上,藉此加速经济体系内资金的流转,透过促进投资,带动经济发展。

其次,一个成功的金融中心需要具备高效率的市场配合,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有系统的交易渠道,除使投资工具易于买卖之外,更可加强其流通性,从而减少投资工具的流动风险。

至于金融中心的第三个角色是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投资工具,以供投资者选择。一个成功的金融中心除了需具备传统的投资工具之外,令金融体系易于吸纳社会剩余资金,还需要有其他的投资工具配合,以供风险对冲之用。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要成功扮演以上角色,必须得到先天和后天的条件互相配合。另外,由于投资者通常都会避免承担过高或不合理的风险,因此一个金融中心发展顺利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有效地控制该体系内的风险,倘若一个金融中心没有完善机制以保障投资者,投资者当然不会冒险将其积蓄投入该体系内,金融中心的中介角色亦自然难以成立,高效率的市场和多元化的金融工具亦不会出现。

至于投资者所面对的风险大致可分为三个类别:

第一是贬值风险

投资活动最终目的是保本和增殖。在高通胀的环境下,由于购买力难以保持,贬值风险相应增加,因此市民的储蓄意欲一般较低,阻碍金融体系的发展。要增强储蓄意欲,需要有一个稳定的货币环境,有效地控制货币供应的增长和减低依赖以发行货币支付政府的财政赤字。

第二类是违约风险

此项风险是指市民的存款或投资因金融机构的倒闭而不能取用,甚至失去所有本金。若存户或投资者对金融体系失去信心,其发展必定受到阻碍。政府要有效地减低这个风险,就必须从多方面着手,例如建立一个完善监管制度,以减少金融机构倒闭的风险;上市公司条例亦需非常严谨,并应以保障投资者为基本原则。

第三是资产流动风险,这项风险是指投资者未能随意卖出或买入其投资工具

要减低这项风险,最明显的是降低交易成本,包括税务、经纪佣金等。另一方面,亦需增加资讯发放,包括公司资料的披露,以提高大众对市场的了解,这些都与减低资产流动风险有着密切的关系。

跟着本人希望运用上述的架构阐述香港金融业的发展史。

香港发展成为金融中心的条件

香港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实有赖于内外环境因素相辅相成。先天条件方面,香港位于亚太区之枢纽,交通四通八达,而且在时区上,恰巧填补了美国与欧洲间的单空档,透过香港的金融市场运作,保证了全球金融服务和外汇交易的连贯性。随着亚太区经济高速成长及区内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令香港金融业发展更为蓬勃。

后天条件方面,政治与社会的稳定、健全的法律制度、自由经济体系、港币可与任何外币自由兑换、低税制及现代化的基础设施,均使香港成为一个充满竞争力的市场。

虽然香港拥有以上的有利条件,但在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历程中仍数历风霜,反映香港在风险管理方面经验不足,以下的香港事例足以说明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香港风险管理的事例

第一个事例是关于贬值风险。相信大家都知道现时港币是与美元挂钩,这是源于1983年香港的货币危机。当年中英就有关香港前途的谈判对港人构成忧虑,使港元于9月24日跌至1美元兑96港元的历史性最低水平,导致市场对港元失去信心,并出现抢购粮食的事件。港府毅然推出联系汇率制度,以稳定港元汇价。由此反映当市民预期贬值风险大增时,可对金融体系造成莫大的冲击。

第二个事例是关于违约风险。在60年代,本港地产市场异常蓬勃,银行之间为争取存款,因而产生恶性竞争,而所得资金亦大量投向地产市场。其后地产市道大幅回落,偏重地产贷款的一些银行出现倒闭的情况,而部份稳健的银行亦受牵连,使不少存户及工商人士蒙受了重大的损失,此次事件反映出在银行监管未尽完善之前,违约风险不容轻视。

有鉴于此,当年香港政府乃进一步加强其监管能力,并修订银行监管条例。为避免出现利率战,港府更通过了利率协议,对银行给予存户之利率设定上限。其后十多年间,政府不断完善监管法例以迎合市场的变化。凡此种种,都是为了减低银行体系的违约风险,从而保障存户和投资者的利益。

尽管银行监管条例不断改善,但在80年代的银行风潮和1991年发生国际商业信贷银行倒闭事件,反映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政府需要扮演最终借贷者的角色,甚至在必要时接管有关机构,以维持投资者的信心,减低违约风险。

除银行体系之外,股票市场的发展亦是构成金融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与银行体系类似,政府及有关当局也扮演着大同小异的监管角色,首要任务则为减低投资者的违约风险。

香港在70年代初的股市崩溃正是一个引证。60年代后期,外资不断涌入,令本港股市大幅上升。整个社会都被股票热所笼罩,很多对股市一无所知的人士,都纷纷购入股票,以图在短期内赚取暴利。当时,香港共有4间证券交易所,在恶性竞争及监管不足情况下,导致上市公司的质素不断下降,加上投资者盲目投机,终于以发现假股票事件为导火线,触发股民抛售。恒生指数在短短一个月内由1973年1700点的高峰,滑落至4月底的800点水平,更于1974年底,跌至150的低点。

经暴跌后,香港股市在一段长时间后始恢复元气,在某程度上令香港发展成为金融中心。这例子显示,若当时政府能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增加上市公司的透明度和加强投资者对股票的认识,投资在股票市场的风险便可相应减低,使股票市场健康成长。

于1987年发生的股灾反映另一类风险——流动风险的重要性。美国华尔街股市大跌,引发全球股票市场如倒骨牌般连锁下挫,本港股市也受到牵连而下跌11%,导致香港联合交易所宣布停市4天。在这期间,投资者不能买卖其持有的股票,令流动风险大增,最终导致股市复市后再锐跌33%。

经此教训,香港政府在1989年成立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负责制订并执行市场监管法例,并且重组香港联合交易所,令股市运作重上轨道,这些措施均减低了投资者的整体风险。

总括而言,以上的香港事例显示,假若政府或有关当局能以适当之政策去减低投资者所面对种种的风险,香港发展成为金融中心的过程理应更为顺利。

广州的竞争优势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锋,广东省在过去10多年来已取得骄人的经济成就。广州市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在金融业方面已有一定基础。据报道,目前广州市平均不到3000人拥有一家金融机构,其比例正接近上海而直逼香港。另外,广州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也不断扩大,现时已引进了7家外资银行开设分行。全市金融资产已超过1000亿元,在全国10大城市中名列前茅,是国内资金聚集和融通能力较强的中心城市。故此,若各方面的条件能够相互配合,广州势必可加强其作为华南地区金融中心的地位,进一步推进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广州作为金融中心的路向

跟着本人希望运用以上的分析架构,探讨广州发展成为一个金融中心的路向。

环顾各个金融体系环节,包括银行、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期货市场等,若从风险管理角度看,由于存户或投资者在银行体系所面对的风险相对较小,因此应以发展银行体系为优先。

由于大部分投资者都不愿冒太大的风险,故银行存款是最受大众欢迎的投资工具。而银行存款的好处是银行可以担任风险分散的角色,在吸取各方面资金后,经过分析才贷放于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客户。当某一贷款者不能还款时,风险便能加以分散,因此违约风险相对较其他投资途径为低。

再者,银行的服务范围亦甚为广泛,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所需借贷金额的多寡,银行都能灵活地提供各种服务。

相对而言,股票市场的作用,是将投资者的资金直接交予借款人,亦即上市公司,故投资股市所面对的风险远较存款为大,尤其当经济发展仍未成熟、资讯落后和投资者的认识尚浅之际,风险更大。

此外,对规模较小的公司而言,它们未必能达到在股票市场上市的要求,加上投资者对其实力信心亦不大,这些公司实际在股票市场的服务范围较为狭窄,投资者所面对的风险亦较大。

至于债券市场,升值能力相对于股市为低,对投资者吸引力较小,而由于债券工具的流动性较低,其流动风险较大。此外,发展债券市场的另一重要条件,是需要有信誉良好的评级公司加以配合,以减低投资者所面对违约的风险。

股票和债券市场两者比较,由于股票的升值能力较高,而流动性亦大,较易吸引外来资金加入,故股票市场通常受一般投资者所欢迎。尽管债券市场的贬值风险较股票市场为低,但考虑到发行债券的企业需要一定规模才能为投资者所接受,所以当金融市场在起步阶段,公司规模较小之时,应以股票市场列为优先发展项目。

至于期货市场,例如商品、货币和指数期货,于金融中心均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因这些市场操作较为复杂,所以投资者知识水平需要较高。再者,成功发展此类市场通常需要引入杠杆买卖,大大增加此类工具的风险。所以若当局有意发展此类市场应加以小心,并且需要加深投资者的认识和建立健全的监管制度。

综合而言,本人认为广州当局应优先考虑发展银行体系以为迈向金融中心地位打好基础。

当银行体系发展至某一阶段,存户信心得到确立,金融业便可向其他市场迈进。在衡量过投资者所能承受的风险后,本人认为广州应可逐步发展证券市场,以加强企业的集资能力,再次发展债券以及期货市场,使投资者可以循序渐进地熟不同市场的运作。这个发展的次序亦配合本人所述金融中心应该扮演的角色,包括中介角色,提供活跃的买卖市场和给予投资者多元化金融工具选择。而有关当局亦应不断对这些市场进行深入研究,以便制订适当的监管法例,以推动市场进一步发展。

总结

上述意见旨在带出风险管理对金融中心发展的重要性。从以上分析显示,在广州发展成为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政府当局应对金融机构作出适当而有效的监管,以保障投资者利益为首要任务。同样重要的是,在风险管理中,若监管过于宽松,投资者便要承受较大的风险;相反,若监管过分严谨,则会扼杀金融业的发展。在这情况下,有关当局怎样找出一个适当的平稳点,除了可参考国际的经验外,还可作多方面的咨询,以确保监管条例能充分发挥其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此外,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操守及水平,亦属急不容缓的要务。在这些因素互相配合下,本人深信广州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的一个重要而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应属指日可待。

标签:;  ;  ;  ;  ;  ;  ;  ;  ;  

风险管理与金融中心的发展_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