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周围炎中医辩证施治研究论文_靳长江

腕关节周围炎中医辩证施治研究论文_靳长江

(齐齐哈尔市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人民医院 161021)

摘要:腕关节周围炎主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所引起的由腕关节周围至手指的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候群。又称为腕管综合征、腕管狭窄症、正中神经挤压症和腕管狭窄性腱鞘炎等。本文旨在探讨腕关节周围炎中医辩证施治。

关键词:腕关节周围炎;中医;辩证施治

腕关节周围炎主要是指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所引起的由腕关节周围至手指的运动,感觉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一系列症候群。又称为腕管综合征、腕管狭窄症、正中神经挤压症和腕管狭窄性腱鞘炎等[1]。

1病因病机

由于腕管管径狭窄,管腔及通过的肌腱、神经等组织缺乏弹性,所以凡是能促成腕管容积减小,腕管内容物增多,导致腕管内压力增大的原因,都可导致本病发生。

长期反复用力使用腕及手的职业,是本病最常见的病因。在掌指和腕部活动中,指屈肌腱和正中神经长期与腕横韧带来回反复磨擦,导致肌腱、神经肿胀增粗,滑膜液渗出,产生炎性反应,局部的水肿或血肿、增生及纤维化使腕管体积增大,管腔狭窄,压力增高,压迫正中神经[2]。腕关节的陈旧性损伤也是本病的主要诱因,如桡骨下端骨折畸形愈合和月骨脱位等,都可以引起腕横韧带增厚,内容物增多,压迫正中神经产生感觉障碍和疼痛等症状。其他因素有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肥大性腱鞘炎及腕管内占位性病变(血管瘤、脂肪瘤、囊肿等),亦可使腕管内容积减少,压力增高致使正中神经受压。

2诊断

2.1临床表现

患手中指或桡侧3个半指感觉异常,如麻木,剌痛或灼痛,夜间加剧,活动或用手后减轻。握力减弱,可见“失力”现象[3]。大鱼际萎缩,拇指外展肌力差,拇指对掌不灵活。拇指、食指、中指及环指桡侧感觉减退,个别病人可有感觉过敏。病程长者,可见手部正中神经支配区域皮肤发亮,干燥,表皮脱屑,指甲增厚,发干而脆。

2.2检查

2.2.1叩诊试验(TineI’s征)阳性

叩击腕部正中神经(桡侧屈肌与掌长肌之间),患者正中神经分布的手指有放射性触电样刺痛感。

2.2.2屈腕压迫试验阳性

患肢前臂置于桌面上,屈腕90°,拇指压迫腕管,40秒后疼痛加剧并向食、中指放射即为阳性。

2.2.3出汗试验阳性

以患手各指同压于茚三酮试纸上,呈蓝色反应,而正中手指支配的手指出汗减少,色泽浅。

2.2.4压脉带试验阳性

应用血压表,气囊充气至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使患手充血1分钟后患手疼痛加剧。

2.2.5肌电图检查

可见大鱼际出现神经变性,正中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也有改变。

2.2.6X线检查

可见骨关节炎影像,桡骨远端陈旧性骨折或腕骨骨折、脱位等。

2.3鉴别诊断

2.3.1颈肋

手部发麻或疼痛,但不局限于正中神经支配区域,较多偏尺侧,桡动脉搏动减弱,X线见有颈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2颈椎病(神经根型)

由于神经根受压引起的麻木区不仅局限于手指,颈、肩、臂部均有放射性疼痛、麻木,头顶叩击试验、挤压试验阳性,但屈腕试验、腕叩诊试验阴性[4]。

2.3.3腕月骨无菌性坏死

有明显外伤史,腕部无力,休息后疼痛减轻,腕关节活动受限,握拳叩击第三掌骨头腕痛阳性。X线可见月骨骨质密度增高,正常纹理消失,呈囊样改变。

3治疗

治宜舒筋活血,温经通络,动静结合,内外并施,避免增加腕管内压力。

3.1治疗方法

3.1.1制动

适用于病程初期,症状较轻者,休息后病情可缓解。可采用夹板或石膏托将前臂与腕部固定于中立位2~3周。

3.1.2手法治疗

局部施用手法不宜过重过多,避免增加腕管内压力。

患者取坐位,术者一手握住患手,另一手用拇指、食指按摩,揉捏前臂至手掌侧皮肤表面,并选择点压手三里、内关、外关、阳溪、鱼际、合谷、劳宫等穴,然后在轻度拔伸下,缓缓旋转,屈伸腕关节,依次拔伸正中神经支配的4指,以发出弹响者为佳。在腕管内肌腱作横向弹拔10~20次,局部用擦法,以发热为度。

腕屈伸:患者坐位,术者左手拇指中指夹于患侧腕之两侧,右手食指、中指夹患侧拇指近节,同时拇、食指握余四指牵引,徐徐向掌侧屈腕至最大限度,左手拇、中指对抗按压推滚尺桡骨茎突部,伸屈腕关节数次。

3.2功能锻炼

手功:在外固定情况下,加强练习各指伸展及轮流划圈活动。

臂功:解除固定,练习腕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可仿照穿六掌式反复运臂。

3.3药物治疗

内服药。

3.3.1血瘀气滞型

腕部肿胀、剌痛,压痛明显,腕部活动不利,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治宜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方选舒筋活血汤和小活络丹口服。

3.3.2血虚寒凝型

腕部疼痛、麻木、无力,遇寒症重,舌质淡,萏薄白,脉细。治宜调气补血,温经通络,方用当归四逆汤加减。

3.4针灸疗法

针灸:取阳溪、外关、内关、劳宫及阿是穴等,得气后留针15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或用骨空针、铍针松解法。

3.5封闭疗法

用2%利多卡因加强地松龙适量腕管内封闭。每周1次,3~4周为一疗程。

4小结

腕管在腕部掌侧,由8块腕骨的掌侧凹面与腕横韧带共同形成的骨纤维管,在腕管内有正中神经及拇长屈肌腱与4个手指的指浅、深屈肌腱[5]。正中神经位于浅层,在肌腱和腕横韧带间。其肌支支配着除拇内收肌之外的大鱼际肌及第一、二蚓状肌,浅支支配掌心和大鱼际肌,桡侧三个半指掌面和末节的背侧的皮肤。腕关节周围炎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男女之比为1:2~5。中医辩证施治应用于腕关节周围炎可取得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廷.肩关节周围炎的中医治疗[J].中外健康文摘,2011,(11):417-418.

[2]李建华.中医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5,(4):139-140.

[3]高艳华.浅谈肩关节周围炎的中医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6,(6):224-224.

[4]周建媛.电针配合微波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6,(9):34-35.

[5]赵世甫.推拿手法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肩关节周围炎[J].航空航天医药,2010,(5):816.

论文作者:靳长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  ;  ;  ;  ;  ;  ;  ;  

腕关节周围炎中医辩证施治研究论文_靳长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