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职业教育名称与内涵的新阐释_农村教育论文

农村职业教育名称与内涵的新阐释_农村教育论文

农村职业教育名称及内涵新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教育论文,内涵论文,新解论文,名称论文,农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30-0008-04

农村职业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深切感到今日之“农村”“农村职业教育”已经今非昔比,其概念的内涵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新的内容。也就是说,长期以来人们沿用的“农村”“农村职业教育”及其相关概念的内涵已经不能反映今天的“农村”“农村职业教育”的要义与本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当今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所以迫切需要通过理论的探讨,寻找一个更为确切的替代概念,并对其进行正确定义和解读。

一、乡村职业教育:为农村职业教育正名

关于“农村职业教育”名称问题,在理论界有些不同看法。如徐长发同志在《新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预期》一书的“前言”中,解释运用乡村职业教育名称的主要理由是“改变传统‘农村概念的内涵’”“是基于我国加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趋势的考虑。这种概念的替代,将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新进程的标志,是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的一个新标志”①。在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史上,也有“农村职业教育”和“乡村职业教育”名称并列使用或混用的现象。笔者认为,“乡村职业教育”这一名称更能反映农村职业教育的本义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农村”概念自身具有非包容性和静态性的特征

首先,就人们对“农村”这一概念内涵的习惯性认识来看,它只是反映了“农村”最原始的意义。美国康乃尔大学农村社会学教授散得生(sandeison)认为:“农村社会是指一处的居民,居住在一个农业面积上,他们的各种共同生活和事业都聚集到一个中心点上去合作。”②在我国,农村这一概念一般指的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地域,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就是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人民聚居的场所就是农村聚落。但笔者认为,这一特质的描述存在以下明显的瑕疵:

一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体,这个主体的含义是模糊的。事实上,不管是以人,还是以经济、用地来确立主体,都难以正确地把握、界定当今的农村与非农村。二是由于农村专业化、工业化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居民不仅从事农业,而且从事着加工业、建筑业、矿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等第二、第三产业。在经济发达的农村地区,乡镇工业、服务业等甚至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而农业却成了副业。同时,多层次的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已经突破了原有农村概念的内涵,“农村”已不能完全用“居民以从事农业(大农业)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来解释了,因为这样的概念界定蕴涵着这样的逻辑推论:以农业为主业的区域,无法容纳除农业以外的多种产业,非农业为主业的区域则应排除在“农村”之外;而“乡村”概念既能包含“农业”,也能容纳“非农业”的多种产业。三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见成效的地区,城乡逐渐融为一体,差别愈益缩小,经济、文化生活以及地域界限已经不那么明显。所以,传统的农村概念已经不再具有真正的表征意义,而乡村这一概念却能够更好地反映当今农村的真实面貌。

其次,从地域范围看,城市有着明确的地域界线,人口规模非常具体,而农村地域界线是不确定或模糊的。它既可以指除城市之外的所有区域,也可以指某省某县的除城市外的区域,人口规模也不具体。城市地域的确定性与农村地域的不确定性,使“农村”这一概念在研究中无法与城市概念相对应,而只有具有确定的人口规模和地域范围的“乡村”,才能与城市相对应。

第三,为了科学、真实地反映我国现阶段的人口、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情况,国家统计局曾于2006年制定并发布了《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国统字[2006]60号)(以下简称《规定》):“本规定以国务院关于市镇建制的规定和我国的行政区划为基础,以民政部门确认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为最小划分单元,将我国的地域划分为城镇和乡村”“城镇是指在我国市镇建制和行政区划的基础上,经本规定划定的区域。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乡村是指本规定划定的城镇以外的其他区域。”由《规定》可看出,一方面,“乡村”才是和“城镇”同一层级意义上相对的两个概念;另一方面,“农村”与“乡村”这两个概念是不通用的,它们不是等同关系,而是从属关系。乡村是大概念,农村是小概念,乡村包括农村,包括农村以外的非建制镇的集镇。

(二)“农村职业教育”概念含义模糊

“农村职业教育”概念含义模糊首先是由“农村”这一概念的定义所引发的。按照前述关于“农村”定义之意,它一方面大大窄化了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的外延,似乎只有主要为农业服务的职业教育才属于农村职业教育的范畴;另一方面,“农村职业教育”概念也容易给人以误解,其可能出现的误解或争论主要包括:一是只有为农村服务的职业教育才是真正的、地地道道的农村职业教育,由此引发的问题就是农村职业教育该不该把培养向城市转移的劳动力作为主要服务目标,这影响了农村职业教育功能的拓展及其生存发展能力的提高;二是容易将“农业职业教育”等同于“农村职业教育”;三是由此引发的问题是关于究竟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才算农村职业教育?定义农村职业教育的标准或依据又是什么呢?是不是只有办在农村的职业学校教育才是农村职业教育?在城市办的为农村培养人才的各类学校教育是不是也属于农村职业教育呢?或者是只有办在农村,而且为农村服务的职业学校教育才是农村职业教育?如此等等,学术界有争论,实践中不好操作,政策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常常有盲区或漏洞。

(三)“乡村职业教育”概念的内涵体现了动态性

农村职业教育概念更多反映的是人们的一种静态的认识。不难理解,城乡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动态发展的,事实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农村严重落后于城市的不合理状况已经并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正是这种动态性特征使得当代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分界日趋模糊,农民与非农民之间的二分法也日趋不适应。如前所述,既然“乡村”较“农村”更能准确反映“农村”概念的本质内容和真实面貌,那么,笔者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自然也应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事实也确实如此,当今的农村职业教育已经超出了主要为第一产业服务的单一目标,它在继续为农业生产培养现代农民的同时,还在培养“农民——工人”,在为乡镇企业、为城市输送人才,而且成为今天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所以,长期沿用的“农村职业教育”概念没有能够体现时代精神,只能够反映人们对其内涵的历史的静态的认识,继续沿用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有碍于人们对农村职业教育内涵的准确理解。

(四)“乡村职业教育”概念具有地域的确定性

按照《规定》的规定,乡村除包括农村以外,还包括非建制镇的集镇;而农村一方面只是乡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它不是真正的地域概念,与“城市”概念也不是对应的概念。在人民公社时期,人们通常把“农村”作为与城市相对应的概念,称作“农村人民公社”;在废除人民公社,设立乡镇政府之后,人们在继续使用农村这一概念的同时,又开始较多地使用“乡村”这一概念与城市或城镇相对应,于是出现了用语上的混乱。一般认为,农村职业教育应是在农村区域发生的,以农村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区域性教育。按照《规定》以及农村职业教育应然的功能定位,笔者认为,只有采用“乡村职业教育”名称才能够更准确表达,因为乡村概念具有地域的确定性,并且涵盖农村以及非建制镇的集镇。

(五)采用“乡村职业教育”名称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采用“乡村职业教育”概念有利于农村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功能的发挥,使其更好地为乡村各类产业的发展培育人才,更好地培育“新农民”“农业—工人”和向城镇转移的“新市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其次,在“乡村”基础上形成的“乡村职业教育”概念,使得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研究更能从具体的、综合的、动态的方面来把握。因此,用它来代替“农村职业教育”概念,将使农村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开创出一个新的局面。

在本文中,考虑到研究的方便以及人们习惯性的用法,以下仍然以农村职业教育概念进行论述。

二、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界定的困难

(一)农村职业教育自身存在的非永恒性

从农村职业教育的根源及其地域性看,农村职业教育实际上是根植于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一种现象。笔者认为,农村职业教育是在二元社会经济条件下,相对于城市而对我国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界定。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现代化的全面实现,以及城乡关系的演变,不仅大量的乡村人口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城市、乡镇,一些城市居民也可能反向迁往乡村;乡村本身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劳动力结构也逐步发生变化,城乡差别将逐步缩小,乃至消失。因此,人类社会严格地划分为乡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时代最终将为城乡结合或城乡融合发展所代替,我国社会也将真正实现从二元社会结构向单质的一元的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变。那时候,城乡职业教育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筹发展、一体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职业教育”概念、名称的区分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在实践中,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也会逐步淡出,或者被其他概念、名称所取代,只是在职业教育研究中才会偶尔涉及。所以,我们认为农村职业教育是中国教育发展进程中的历史现象,并非永恒的。

(二)城乡职业教育的非绝对性

由于乡村与城市相比较而存在,乡村在某种程度上是指与城市之间差异较大的地区,城市与乡村之间接近程度的高低代表了乡村发展的不同阶段。因此,农村职业教育与城市职业教育是同一矛盾体的两个方面,它们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随着城乡的逐步融合,原先属于农村职业教育范畴的职业教育将纳入城市职业教育的范畴。这是城乡职业教育相对性的表现之一。

城乡职业教育相对性表现之二是,不同的学者其研究的视角可能有差异。人们可以从办学方向、服务功能着眼,研究城乡职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新农民培养以及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可从办学主体着眼,研究农村职业教育或城市职业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系列问题;还可从招生对象着眼,研究城市职业学校独立或者城乡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联合招生、合作办学的问题。

(三)城乡职业教育功能的非相斥性

传统格局下,特别是在早期,城乡职业教育功能界限非常明晰,农村职业教育主要是为振兴农村地方经济服务,培养农民或者为乡镇企业培养人才,城市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城市企事业发展培养产业工人或者技术管理人员。那时候,农村学生别无选择,只能上农村职业高中,而城市职业高中、中专、技工学校也只能以具有城市户口的学生为招生对象。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互动性、联动性大大增强,而且农村本身的社会经济结构急剧变动,农村、农业、农民三者相等的逻辑结构愈加不相适应了,由此对城乡职业教育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使得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发展、区域整体规划、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和统筹利用成为必然趋势和努力的方向。此种背景下的城乡职业教育,其功能定位会呈现出模糊、取向逐渐一致或融合的倾向,所以,对农村职业教育界定也将日益复杂与困难。

(四)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界定标准的非一致性

关于“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义之所以有许多差别,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着眼点不一样,即界定的标准有差异。大多数学者或许更多地以地域性作为农村职业教育定义的切入点,但也有人可能是以是否是为农村培养人才来定义农村职业教育,而不管学校是办在农村或者城市,或者是根据学校所办的专业性质,即是否是第一产业性质的专业;还可能是以复合的综合性指标来对农村职业教育属性加以概括和描述。凡此种种,形成了农村职业教育概念表述的多样性和巨大差异性。

三、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的界定和解析

(一)定义农村职业教育的新思维

1.界定标准的同一性。关于什么是农村职业教育人们似乎清楚,但认真考究一下则又会觉得模棱两可。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缺乏对概念的系统的、深度的思考和研究;另一方面,研究者在研究时往往是基于不同的角度对该概念进行理解和描述,由此下的定义自然会千差万别,甚至会产生极具争议性的观点。如有一种观点认为,“从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概念综合来看,农村职业教育可以理解为发生在农村地区,以农村人口为对象,对农村社会各种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者进行教育和培训,从而服务于农村社会发展”③;另有一种观点则认为,“从农村职业教育的发生地来看,农村职业教育虽然服务于农村,但不一定发生在农村”④。这是两种相左的观点。显然第一种观点是强调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是在农村兴办,这是前提,将地域性作为定义界定的基本标准;而第二种观点则不论职业教育是否发生在农村,只要是为农村发展服务就是农村职业教育,是以服务功能为界定标准的。

综合目前国内外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理解,笔者认为界定农村职业教育概念必须同时考虑三个问题:(1)农村职业教育概念其内涵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对象及范围;二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性质。(2)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是发生在农村区域的职业教育。一些在城市举办但为农村培养人才的职业教育虽然具有服务农村的性质,但仍然应该归属于城市教育的范畴,不能够泛化。(3)农村职业教育必须指向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是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举办在农村的职业教育属于农村职业教育的范畴。因为从根本上来讲,它是属于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任务、一条路径。不仅如此,强调以地域性作为定义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标准,还体现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想。

2.定义描述的多维性。定义描述的多维性,意指对农村职业教育的界定必须尽可能用综合指标来描述其定义,在各项指标之间找到概念意涵的交集,以使定义更加准确、严密,更能反映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在本质及其与外部的关系。笔者认为,应该同时从以下三个维度来阐述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

时间之维——体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性:农村职业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演变。具体来说,就是当我国由二元经济结构向单一经济结构转变以及由此引发的城乡职业教育统筹、一体化时,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及其形式也在不断变化,直至农村职业教育概念成为历史,成为人们研究职业教育历史的对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最活跃的变量,不同的经济社会结构必然决定不同的农村职业教育存在形态。

空间之维——体现农村职业教育定义的地域性:对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的描述是以农村(乡村)这一个地域性概念为前提和基础的,也就是说,在定义农村职业教育概念时是以职业教育发生在农村(乡村)这一区域范围为必要条件的,其他非发生在乡村地域的任何职业教育即使是为农服务也不属于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的范畴,只能把它看做是其他类型职业教育服务功能的拓展。

价值之维——体现农村职业教育定义的价值性:哪些特征应当属于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的内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观点,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前述农村职业教育定义的不同观点正是其定义的立足点、价值判断标准不同所致。笔者认为,在定义概念时应有一个核心价值标准。我们认为,对农村职业教育概念定义的核心价值标准就是必须是为“三农”服务,尤其是要为“三农”的主体农民的发展服务。这是定义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的另一个必要条件。

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的三维特性表明,农村职业教育总是三维空间中的一个点。这就要求我们在研究农村职业教育概念时,对研究对象定义应同时考虑三个维度,即满足这三个条件,否则,只会增加概念的模糊性和概念定义的难度。

(二)农村职业教育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在定义农村职业教育概念前,有必要首先考究一下农村教育的定义,这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农村职业教育进行界定。

1.关于“农村教育”的定义。关于农村教育概念的定义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基本的、权威性的说法有两种⑤:一是《国际教育百科全书》,农村教育这一术语通常和发展联系在一起,即教育计划旨在帮助人们改造他们的生活标准,使他们能自力更生,有创造性。所以,对“农村教育”下的定义是为农村人口设计的机构与学习设施。二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秘书处提出的定义,指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包括有文凭的全日制正规学习和短期非正规的成人扫盲学习以及技能培训。

一般认为,农村教育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农村教育概念是一个区域性教育。它应是在农村区域发生的,以农村人口为主要对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区域性教育。二是农村教育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在农村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农村教育强调的范围与对象是有差异的,因此农村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也在不断演变。三是“农村教育”与“农村”内涵的变化具有联动性。中国目前农村与城市泾渭分明,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也有很大不同,根源在于农村与城市生产力水平的差距以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异,决定了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素质的差异。因此,农村教育的概念因由“农村”与“城市”分化而产生。同时,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的差异又进一步强化了农村与城市的分化。

2.对“农村职业教育”的定义。依据对农村职业教育界定的理念,以及对农村教育概念界定的参照,笔者将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作以下描述:农村职业教育是指在城市以外的乡村地域内进行的,以农村社区人口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以促进农村人口职业素质提升、就业能力提高和生活质量提高,以及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与发展为宗旨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三)农村职业教育概念解读

1.农村职业教育根植于农村,具有发生的地域性。笔者认为,农村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是基于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对农村区域教育的界定。根据我国国情,农村职业教育首先应是一个地域意义上的教育概念,在现阶段包括城市区域以外的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明白了农村职业教育是以地域性为定义基础的,那么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农村职业教育”与“为农服务的职业教育”的含义并不同一。后者可能属于农村职业教育范畴,也可能是属于为农服务的城市职业教育之列。

2.农村职业教育是二元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具有发展的历史性。如前所述,农村职业教育是我国二元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是动态的概念,与城、乡的此消彼长存在联动性。从理论上来看,未来农村职业教育的规模将越来越小,甚至未来有一天或许农村职业教育的功能将被城市职业学校所替代,所以,如果中国未来真正实现了由二元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那么也就可能不再有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那时农村职业教育的概念就成为了历史,或者成为史学者研究的素材。

3.农村职业教育是为“农”的教育,具有特定的服务指向性。农村职业教育以农村社区为生长发展的土壤。因此,农村职业教育毫无疑问应以农村最广大的人群为其主要服务对象,这种教育服务包括新生劳动者职业素质提升的就业准备教育、在职农民就业能力的提高教育、学有所教和老有所乐的生活享受教育,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农村社区民众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当然,特定服务指向的为农教育应该从广义的层面去理解,以下所有层次的教育服务都应该理解成是为农服务的教育:培养“农民工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养“创业型新农民”,服务现代农业;面向“社区民众”,满足终身学习的需要⑥。

4.农村职业教育是“大教育”,具有外延的广域性。农村职业教育相较于城市职业教育,无论是教育对象、教育类型、办学形式的丰富程度,或是对其功能发挥的要求,都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村职业教育包括各种类型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社区教育;包含各种层次的农村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包容各种形式的正规职业教育、非正规职业教育。

注释:

①徐长发.新乡村职业教育发展预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3.

②王洁钢.农村、乡村概念比较的社会学意义[J].学术论坛,2001(2):126.

③刘春生,刘永川.“三农”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内涵探析[J].职教通讯,2005(9):6.

④许璟,卢曼萍.农村职业教育的内涵、特征及战略定位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8(12):89.

⑤陈敬朴.农村教育概念的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11):42.

⑥马建富.农村职业教育定位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82.

标签:;  ;  ;  ;  ;  ;  ;  ;  ;  

农村职业教育名称与内涵的新阐释_农村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