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初探论文_马淑宾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初探论文_马淑宾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八中学 266414

摘 要:本文阐述了通过“创设情境,营造概念氛围;鼓励学生,尝试定义概念;讨论交流,正确规范概念;多种方法,科学记忆概念;巧设问题,灵活运用概念”五步开展高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实践。

关键词:高中物理 概念教学 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使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是高中物理教学的核心问题。物理概念教学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进而影响到学生整体知识网络的构建与拓展,可以说学好物理概念是学好物理的关键。

第一步曲:创设情境,营造概念氛围。

教师在概念教学过程中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新奇、积极的心态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很快就能灵活掌握物理概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高一物理教学中,加速度概念的教学是一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磁悬浮列车以432km/h高速匀速运行了8s时间,蜗牛在10s内速度从0加速到0.1cm/s,让学生体验速度大与速度变化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接着给出下列案例:普通轿车0→100km/h用时20s;旅客列车0→100km/h用时500s,让学生建立起速度变化相等时变化有快慢的初步概念。再给出例1:兰博基尼Murcielago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4.0s;例2:麦克拉伦F1LM跑车0→100km/h加速时间3.2s;例3:宝马Z4跑车0→60km/h加速时间3.2s;例4:F1方程式赛车0→300km/h加速时间15.6s。让学生分析例1与例2──速度变化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分析例2与例3──变化的时间相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比较例2与例4──速度变化不同,变化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其变化的快慢?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在探究中逐渐形成了速度变化快慢的基本概念,并掌握了如何比较的方法(控制变量法)。我通过与学生共同分析物理过程、重现问题涉及到的情境而把学生一步一步地“带入加速度”物理情境,引导深化学生的思维,再经过进一步的反复、强化后,使学生对加速度的概念有了较清晰的认识。

第二步曲:鼓励学生,尝试定义概念。

通过第一步的创设情境,让学生主观感受到的第一层是运动物体有速度,第二层是运动物体速度有变化,第三层是运动物体的速度变化有快有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对加速度有了具体的物理图景后,加速度方向的理解如何来突破呢?我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引导学生:A车在2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1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B车在3秒的时间内速度由10m/s变为2.5m/s,则它的加速度是多大?让学生感受,让他们自主认识到加速度只有大小还不能说明具体问题,要说明具体问题一定需要另一个因素,这一因素即为加速度的方向。学生们恍然大悟,有豁然开朗之感。

第三步曲:讨论交流,正确规范概念。

通过第一步和第二步后,学生回顾速度的概念: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即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定义式:v=△s/△t。让学生猜测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什么,由学生得出加速度a=△v/△t,即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也可以说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学生基本上可以用文字语言描述加速度和用数学语言描述加速度,但由于学生所具有的物理知识不足和思维的局限性,所下的定义不一定完整,甚至下出错误的定义。这时,教师不必急于纠正,而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使学生相互启发、不断纠正错误,直至得出完整,准确的定义。

第四步曲:多种方法,科学记忆概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可以使同一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通道联系,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当学生理解概念后,用多种科学的方法记忆概念也是很重要的一环。为了使学到的知识牢固地铭刻,必须加强记忆,如图表记忆、顺口溜记忆、理解记忆、类比记忆、系统记忆、形象记忆等。这些巧记、妙记都能缩短记忆周期,使知识信息贮存得牢固。指导学生科学地记忆,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智慧的仓库”。在新的学习活动中,当需要某些知识时,则可随时取用,从而保证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思考的迅速进行。

第五步曲:巧设问题,灵活运用概念。

学习概念的目的在于应用。所以,在此环节,我从多角度提供概念的变式让学生判断,或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阶梯式问题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深化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加速度”的概念,利用下列问题进行应用: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距地面10Km时开始启动降落伞装置,速度减至10m/s,并以这个速度在大气层中降落。在距地面1.2km时,返回舱的4台缓冲发动机开始向下喷火,舱体再次减速。设最后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做匀减速运动,并且达到地面时恰好速度为0,求最后减速阶段的加速度。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提高了对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李尚仁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郝瑞玲 樊晓莉 五步教学法初探.甘肃教育[J].1999,(Z2)。

[3]樊伟新 “加速度概念”探究式教学的设计思路.浙江上虞中学,人民教育网,2005,(08)。

论文作者:马淑宾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  ;  ;  ;  ;  ;  ;  ;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初探论文_马淑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