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研究论文_杨清水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中医院 福建 漳州 363401)

【摘要】 目的:分析四逆汤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腹泻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中医四逆汤灌肠治疗。治疗3d后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1%(49/51);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6.5%(39/5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腹泻患儿来讲,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中医四逆汤灌肠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患儿不良反应较小,治疗效果确切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小儿腹泻;四逆汤灌肠;治疗效果;比较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371-02

儿科中小儿腹泻尤为常见,主要是由多因素以及多病原导致的小儿大便次数异常增多且性状改变的消化道综合征。好发年龄集中在3岁以下婴幼儿中,小儿腹泻将对小儿的身体发育以及成长造成极大威胁和影响,更是导致患儿发生死亡的根本原因[1]。口服活性菌或采用抗生素治疗虽能对该病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对患儿正常肠道将产生一系列影响,因此治疗效果较差,本次研究将分析四逆汤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2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于我院的腹泻患儿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成观察组51例以及对照组51例。其中对照组患儿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中医四逆汤灌肠治疗。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2个月~8个月,平均年龄(5.3±1.2)个月;观察组男27例,女24例,年龄4个月~10个月,平均年龄(5.6±1.4)个月。纳入标准:(1)研究中所有患儿均在2个月~2岁之间。(2)患儿在研究前均未接受任何其他治疗,具有良好依从性;(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儿基线资料相同,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冲服,≤2周岁以下:1袋/次,2次/d;≥2周岁:2袋/次,2次/d,冲服水温≤40℃。

1.2.2观察组 四逆汤处方为:灸甘草6g、干姜6g、附子15g;首先将附子煎2h后将煎汤浓缩到60ml,分4份,装于耐高温瓶中,为患儿灌肠做好准备。灌肠时取药液15ml将其加热至与肠腔温度相近(约36~38℃)。帮助患儿摆放侧卧位,将臀部抬高20cm,插入肛门10~15cm,灌注时需缓慢。灌注成功后帮助患儿保持平卧位,肠中保留60min排出,治疗时间为2次/d。需注意的是在对患儿灌肠前需要告知患儿排空大小便。

1.3 观察指标 根据我国腹泻病防治学术研讨会《腹泻病疗效判定标准》对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患儿在经过治疗后72h所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大便性状恢复正常,大便次数为1~2次/d;有效:患儿接受治疗后大便性状逐渐成型有明显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大便次数为2~3次。无效:患儿治疗72h后腹泻情况依然存在,大便性状未发生改变,每天大便次数≥3次。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1%(49/51);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6.5%(39/5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

不良反应:两组患儿在研究后全部接受尿常规、心电图以及血常规等检查,所有指标并未发生明显改变。

3.讨论

我国传统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属于“泄泻”范畴,主要是由于脾胃功能失常导致的大便次数异常增多以及形状呈水样便为主的病症。多数患儿是由于脾胃虚弱、内伤饮食以及感受外邪所致。患儿脾胃受病,饮食入胃,造成升降失常,清浊不分,造成泄泻。患儿若是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能伤及脾阳,脾损及肾,水谷不化并走大肠[2]。

我国传统中医学认为,小儿腹泻具有“易虚易热”以及“稚阴稚阳”的特点,腹泻后容易造成耗气伤津、泻下无度的情况。因此在治疗中强调温补脾阳、健脾止泻。四逆汤处方中的干姜具有暖脾散寒的作用;附子温肾复阳;灸甘草则具有和中益气之功效,所有药物合用可标本兼顾,直达病机[3]。

在儿科中采用四逆汤灌肠治疗腹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大部分患儿都存在呕吐、恶心等症状,采用四逆汤灌肠灌肠则能够有效的避免和防止患儿呕吐以及恶心,除此之外这种内病外治的方式更能够体现我国传统中医学的整体观念[4]。

总而言之,在经过不同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6.1%(49/51);对照组患儿总有效率为76.5%(39/51),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针对于腹泻患儿来讲,在治疗过程中选择采用中医四逆汤灌肠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患儿不良反应较小,治疗效果确切可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艳霞,贺新萍.四逆汤灌肠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小儿腹泻52例[J].陕西中医,2014,(7):812-813.

[2]张彦,杨宽,朱军联等.四逆汤加减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腹泻180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4):311-313

[3]莫怀山.四逆汤加减治疗小儿秋季腹泻60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3(5):262.

[4]谢焕荣.四逆汤治疗婴幼儿腹泻临床体会[J].河南中医,2013,27(9):13-14.

论文作者:杨清水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  ;  ;  ;  ;  ;  ;  ;  

四逆汤灌肠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研究论文_杨清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