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在过敏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周冲芳

周冲芳 云南省保山市中医医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过敏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急诊科及住院部200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过敏性休克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对照组为76%;观察组神志、血压、呼吸频率及心率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用于过敏性休克治疗中,可迅速而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能取得显著疗效,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地塞米松;甲泼尼龙;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通过免疫机制在短时间内触发的一种严重的全身性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的具体表现和程度与机体反应性、抗原进入量及途径有关,一般发生较突然,程度较重,如果未能及时救治,极可能危及生命[1]。本文主要分析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在过敏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04年6月~2015年6月来我院诊治的过敏性休克患者100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过敏性休克临床诊断标准,同时无糖皮质激素禁忌症。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观察组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7.5±3.7)岁;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平均年龄(47.8±3.8)岁。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全部采取抗休克体位,通畅气道(部分患者采取紧急气管插管)、吸氧和心电血氧饱和度监测,同时立即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 5mg~l. Omg,血压持续偏低者给予多巴胺升压,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的常规给予奥美拉唑静滴抑酸护胃,并给予补液扩容等对症处理。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对照组先静推地塞米松10mg,然后将地塞米松20m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维持;观察组先静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然后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mg加入0.9%的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维持。并对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缓解时间、神志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

1.4评定标准

疗效判定:按照我院相关标准,疗效评为显效、好转、无效。显效:经过治疗后6小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项体征指标恢复正常,开始排尿,体温恢复正常;好转:治疗后12小时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各项体征指标恢复正常,开始排尿,体温恢复正常;无效:治疗12小时以后仍未出现恢复迹象。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相关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²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对比结果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总有效率=(显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2.结果

2.1疗效

2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显效29例,比对照组多7例;观察组好转19例,比对照组多3例;观察组无效仅2例,比对照组少10例。2组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为98%,比对照组高22%。比较2组疗效统计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X²=16.39,P<0.05)。详见表1。

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中出现恶心的患者有2例,出现呕吐的患者有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对照组患者中出现恶心的患者有3例,出现呕吐的患者有3例,出现腹痛的患者有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过敏性休克在临床极为常见,患者血压会在短时间内大幅度下降,意识会发生障碍,可能出现幻视和弱视,过敏前患者皮肤会变得潮红或者苍白、畏寒,全身各处皮肤发痒、发麻,四肢和嘴唇麻木感较强烈,然后会逐渐生成大风团状,严重的患者会出现全身皮肤肿胀,且鼻和咽喉粘膜也会发生水肿,导致喷嚏症状,鼻涕呈清水样、声音嘶哑、呼吸不畅、喉咙痉挛等[2]。故合理的选择用药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关键所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抗炎、抗休克、免疫抑制和抗过敏特性,而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起效迅速,本身以活性形式存在,无须经肝脏转化既发挥其药理作用;地塞米松要经过肝脏代谢发挥作用,起效慢,较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延后半小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与糖皮质激素受体亲和力最强,是地塞米松的2倍,而且具有更为突出的局部抗炎作用,是地塞米松的5倍[3]。故对于一些危重疾病的急性期及危重期,通过短期内静脉注射大剂量的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可迅速控制病情恶化,达到快速奏效,同时避免了严重的副作用。

本研究中,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地塞米松及甲泼尼龙治疗,比较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76%;观察组神志、血压、呼吸频率及心率恢复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过敏性休克,可迅速而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缩短各项体征指标恢复时间,促进患者恢复,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徐曙霞,李栓娥.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比较[J].吉林医学,2014,(32):7138-7138.

[2]欧阳晟,刘勇,刘斌等.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3(3):64-66.

[3]陈泽钰.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休克50例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5,28(22):191-192.

作者简介:周冲芳(1979年9月)汉族,云南曲靖,大学本科,中医内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危重症的救治及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中西医诊治。

论文作者:周冲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4

标签:;  ;  ;  ;  ;  ;  ;  ;  

对比分析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在过敏性休克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论文_周冲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