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吸引国内资本的政策环境_企业经济论文

进一步优化吸引国内资本的政策环境_企业经济论文

进一步优化吸引内资的政策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内资论文,政策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综合评论

浦东新区要建成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新城区,需要全国各地的进一步支持;浦东新区要增强对各地的辐射功能,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内经济联系。根据新区内联企业发展的现状和内联企业对新区投资环境的要求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新区要把加强对内经济联系作为长期的发展战略

要在认真总结前5年开发开放经验的基础上, 充分重视加强对内经济联系的重要作用,把内联工作摆上战略位置。

1.充分认识内联企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深圳特区GDP值前15年平均递增35.8%,1995年1至3季度, 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500多亿元,在很高的基数上又比去年同期增长22.8%, 而浦东今年的GDP值增长速度比去年有明显回落。 总结深圳经济快速健康运行的经验,内联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在工业生产和商贸交易方面相当活跃,成为举足轻重的新增长点。

2.充分认识内联企业对引进外资和开拓国际市场的促进作用

深圳特区1994年出口总额逾183亿美元,进口总额近167亿美元,进出口总额绝对值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名列前茅,1995年1至3季度,深圳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82亿多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5%, 其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的原因,也离不开内联企业的支撑。深圳在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以内联促外引,依靠内联企业建立达3000多家“中中外”企业,形成了出口加工的基地,而浦东的内联企业则以独资为主,在与外商合资以及开拓国际市场方面所起的作用还不大,尚具有很大的潜力。如果我们通过优化组合,把这股重要力量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一定能提高浦东经济的外向度。

3.充分认识内联企业在优化产业结构和拓展国内市场方面的积极作用

深圳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年平均递增34.7%,今年上半年,深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6.6%。 深圳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内联企业(包括中央部属企业)发挥的支柱作用。不论是贸易、交通通讯、房地产,还是旅游业和信息业,深圳的内联企业都是创业者、奠基者和生力军,特别是一批实力强大的内联企业集团,发挥出与国内市场具有血缘关系的天然优势,把“眼睛向外”和“眼睛向内”紧密结合起来,以通江达海的气势推进货物的大进大出,同时积极进行对内地的投资,迄今已向各地投资130多亿元。在这方面, 浦东的内联企业却和浦东区属企业一样步履艰难,大多尚在浦江两岸徘徊。

总之,浦东新区要实现“九五”目标,需进一步实行对外对内双向开放,从初期主要依赖于浦西支持和自身开发,转向“东西联动”、“长江联动”以及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的大联动相并重,大力引进内联企业,进而拓展对内投资和对内辐射,真正建成内外两个市场的接轨地。

二、优化吸引内资的政策环境

浦东开发开放以来,中央三次给予浦东新区以优惠政策的支持,这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如何把这笔资源开发好利用好,继续成为外引内联的有力支撑,这是浦东新区有必要认真做好的大事。目前,可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提高浦东政策的透明度和到位率

新区管委会可对以前的政策予以整理,剔除已经停止执行的部分规定,添加新增的部分规定,重新发一个“关于引进内联企业的若干政策措施”的文件,并配之以具体的实施细则,发放范围应尽可能广泛,不仅可供各有关部门操作,而且可对内联企业和各地进行宣传。新区各有关部门应对浦东优惠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调研检查,凡被截留的利益应还给企业,凡由于操作层面不通畅的应理顺操作程序,还应要求具体办事人员主动为企业落实有关政策。各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内联企业的政策宣传,召开政策交底会,赠送有关政策汇编的宣传资料,并经常性地及时向内联企业传递政策出台或变动情况的信息。

2.有效落实浦东功能性政策

国务院61号文件中关于“九五”期间浦东开发开放的有关政策,其中相当部分内容是支持对内开放市场和培育现代企业的,如允许外贸企业在浦东设立子公司,如外高桥开发保税经营和扩大服务贸易,企业进口免关税的额度管理,再如每年为新区提供3亿元技改贷款,5亿元企业债券,发行1亿元人民币A股,1亿美元B股等。用好这些政策,将壮大新区经济的微观基础,当务之急是把这些政策真正落实到企业。建议在落实中央功能性政策时,对内联企业一视同仁,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如浦东的内联企业符合条件的,新区可帮助他们发行股票、债券,获取技改贷款,以此为杠杆,帮助内联企业加快向现代企业制度转轨,扩大外向度,并通过产权组合走向集团化经营,同时重点引进一批内联外贸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3.完善新区引进内资的鼓励性政策

利用地方性税收优惠、地价房租优惠、贷款优惠、户口优惠、收费优惠、办事优惠等政策措施,作为浦东新区调控内资企业投资,优化经济结构和质量的导向。如合资导向,即对具有与外商合资合作前景的内联企业投资予以鼓励,以便贯彻以内联促外引的方针;出口导向,即对外贸企业、出口加工型企业或产品外销可能性大的企业给予鼓励措施;技术导向,即对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给予鼓励措施;集团导向,即对大型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给予鼓励措施;行业导向,即对有助于发展壮大新区支柱型产业的行业给予鼓励措施;开发导向,即对新区基础开发、土地成片开发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内联企业给予鼓励措施;环境导向,即对有助于改善新区生态环境的绿色企业、现代农业开发经营企业给予鼓励措施;服务导向,即对带进一批专业人才的服务贸易企业、市场中介企业和信息咨询企业、旅游服务企业及创办有形市场的企业给予鼓励措施。“热点”导向,即对有助于解决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热点问题的企业给予优惠措施,如为解决“空楼”现象,可采取给予购房生产经营者以购车指标、户口指标等优惠措施;再如为解决新区征地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对以吸收征地劳动力就业为主的达到一定规模档次的劳动密集企业、社区服务企业给予优惠措施。根据上述原则,新区可进一步完善地方性的优惠政策措施,形成准规范性文件,并抓紧落实,言出必践。

三、致力于改善新区经营环境

“九五”期间,新区将致力于落实浦东功能性政策,启动建设一批重大功能性项目(如机场、港口等),培植浦东开放型现代国际城市的功能,从而大大增强对内对外经济联系和吸引力。与此同时,也不能忽略市场建设和经营环境的改善。建议近期采取如下措施:

1.优先建设地铁、增设公交线路及车辆

内联企业对改善区内公共交通网络极为重视,他们希望新区把建设地铁和增设公交车辆作为第一号工程来办。同时,建议新区建设一批廉价出售和出租的住房,供企业购租给工作在浦东、住宿在浦西的经营者和职工,以减轻交通压力,凝聚浦东人气,并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2.强化“四大管线”配套建设

“四大管线”配套建设应走向市场化,变垄断为竞争,即允许并扶持浦东新区和外省市在浦东建立“四大管线”建设施工企业。政府收取的配套费用要及时落实到房地产项目的公建配套建设上。水、电、煤气和通讯的供应要提高服务质量,尤其要重视解决内联企业电话装机难和移机难。

3.重视城市中心商业区的消费功能开发

繁荣的闹市、鼎盛的人气是现代城市的标志,也是万商云集的载体。由于浦东都市消费功能开发的相对滞后,使内联企业产生浦东注册,浦西经营的现象。因此,内联企业建议集中力量开发成规模上档次的城市中心商业区,即对交通道路建设、房地产开发和都市商贸区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建设,边筑路、边进行沿线开发、边形成热闹的商业气氛。如今浦东是道路建设一马当先,有声有色,而道路两侧开发和公共交通配套相对滞后,商业闹市难以形成,需要在管理体制和城市开发意识方法上予以更新。此外,根据现代消费潮流,应重点建设像浦西城隍庙和常熟招商城那样的特色商城和大型专业商场,避免重复建设杂货拼盘式放任自流的商业街,对此政府应加强规划和引导,并对有关部门和有关开发公司提出具体要求。外高桥保税区要以落实功能性政策为契机,推进区港合一,发挥口岸功能,扩大进出口贸易。这样才能使大批内联商贸企业扎根浦东,繁荣浦东。

4.有步骤地实施信息中心规划

现代化城市必须是信息中心,在信息经济时代,很难设想信息闭塞之地能成为繁荣的闹市。浦东要成为长江的“龙头”和经济、金融、贸易中心,首先要成为长江流域的信息中心。目前,新区已提出这方面的规划设想,包括把陆家嘴地区建成通讯中心等。而当务之急是为浦东的众多企业提供“雪中送炭”式的信息服务,包括尽快建立浦东新区信息库,汇总浦东新区包罗万象的各类信息,供企业查询;凭借新区统计、经贸、规划土地、财税等各部门的信誉和实力,建立新区有权威有水准的信息服务中心,并大力发展商业性信息服务业,组成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为中外企业传递各类商品信息、政策信息、价格信息和科技信息,定期走向为内联企业提供有偿的市场信息服务,经常召开商情发布会、政策交底会和行业性招商活动,使浦东新区逐步成为区域性信息中心。

5.建立稳定有序的法制环境

一是要严格执法。工商、银行、法院等部门和单位,应加强执法力度,治理企业为之担忧的注册资金虚化的问题,从而坚决打击经济诈骗活动,清理三角债,为企业提供健康的经营环境。新区有关部门应加强外来人员管理力度,并严厉打击流氓黑势力对企业的敲诈勒索。二是要加强立法。新区关于鼓励中外投资政策、关于外高桥保税区政策等应在及时清理修订的基础上上升为法规,同时根据浦东新区开发开放的实情,参照国际惯例,以宪法、法律和有关政策为依据,争取市人大立法,及时制定有关法规和规章,形成较完备的法律、规章体系,做到各类经济活动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6.抓紧培育浦东资金融通市场

加快培育浦东新区房地产金融市场,发展抵押贷款和按揭业务的范围和规模,争取建成区域性房地产金融中心市场。允许并支持外省市商业银行在浦东设立支行或营业部,为内联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加紧落实中央给予浦东的金融开放政策,努力满足内联企业对贷款的需求。

四、提高招商引资的主动性和艺术性

赵启正副市长再三强调“经济为本,外事为刃”,把招商引资工作提到应有的高度。当前,浦东功能性政策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改进招商引资工作,使中外投资者远悦近来,宾至如归。

1.建树海纳百川虚怀若谷的浦东精神

“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要养成胸襟博大,全面开放的社会风尚。一是把宽怀兼容意识作为建树浦东精神的重要内容,破除社会文化中对本地人、外地人和城里人、乡下人划分等级的鄙见陋习,提倡“五湖四海”,提倡全社会讲普通话,提倡兼容并蓄,切忌以“大哥大”自居。对这一点,内地投资者十分敏惑,应引起充分重视,并加强舆论引导。二是政府机关把平等待人,公开公正办事作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以有无“来头”是否“熟人”而区别对待。三是进一步确立“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在浦东优惠政策上坚持同等待遇,不要把优惠措施特别向“自己人”(即上海企业、官办企业)倾斜;在政府抓的市政项目、社会公益项目和土地成片开发项目的建设施工上,坚持向中外投资者和中外建设施工队伍公开招标的原则,不要局限于安排政府部门所属企业或建立官办公司包办,以便为内联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

2.建立“一条龙”集中办公的投资服务中心

浦东新区的管理部门机构精简,综合性强,在为投资者服务方面做了较大的改进。在此基础上可更进一步,从方便投资者,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出发,实行“四个一”,即凡投资所涉及的各行政业务管理机构都派出精干的班子,联合组成一个投资项目服务中心,集中在一栋楼里联合办公,对投资项目采取一支笔审批,一个图章对外,并且实行昼夜24小时的全天候对外服务,一栋楼内各办公室的具体职能和电话公开登报宣传,同时在楼内建立一个监察举报室。这样可使有关职能局从主要精力放在审批事务上转向宏观调控,使中外投资者不必再为项目审批往返奔波几十趟,从而起到降低高门槛,强化投资后序服务的功效。

3.提高招商引资的主动性

浦东功能性政策不论在长江腹地还是在沿海开放城市都产生了积极影响,据了解不少省市的企业都有到浦东实地考察的意向,浦东新区应主动到经济持区、开放城市和中西部地区联系,促成这些地区的企业组成投资考察团、旅游考察团等前来浦东,借此进行招商宣传,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此外,还可借助上海人文网络进行招商,即借助上海人遍布全国各地并有相当部分担任经济部门领导职务的人文网络有针对性地展开招商活动。这一招在浦东开发前5年中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据了解现落户浦东的内联企业大多由在内地工作的上海人担任负责人,上海浦东户口对他们有很大的诱惑力,今后要以放宽户口政策、组织同乡联谊活动筹方式,继续发挥这方面的招商优势,以容人之量实现招商引资的目的。

五、加强对内联企业的宏观管理

一是要进一步发挥浦东新区内联工作党委的作用。目前内联工作党委对内联企业的联系面较小,关系不够紧密,应进一步充实力量,做到通过调研能掌握内联企业基本状况,能了解和帮助解决内联企业的困难,能通过政策交底会、浦东开发开放情况报告会等活动使内联企业与浦东尽快实现双向认同和融为一体,同时要定期提供简报、经济动态等文字信息,不定期地组织内联企业进行考察交通活动。二是可建立内联企业协会或吸纳内联企业参加新区的各类行业公会,把内联企业纳入新区企业改革范围之内,利用新区国有资产投资公司的力量,使内联企业参与新区企业的兼并、参股、组建企业集团等活动。三是对区内注册区外纳税的内联企业要进行一次普查,使这些企业依法在新区纳税,依法经营。对区内注册区内纳税而在区外经营的内联企业要设法了解其状况和动向,并帮助他们群决有关困难,使其回归区内经营。

除加强对内地的招商引资和对内联企业的宏现管理外,浦东新区还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对内经济联系及对内地的辐射作用。要开拓对内投资,使上海浦东逐步成为资本控股中心和投资中心,成为企业集团云集之地。要利用上海和浦东的支柱产业优势,帮助内地建立配套加工基地,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要组成跨地域的科研、生产、贸易联合体,联合开发在国际上有竞争能力的新产品。要以外高桥保税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不断壮大的新兴企业基础为“龙头”,鼓励和支持内地企业举办与之配套的出口加工企业,形成配套生产能力,以促进浦东和内地在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上的同步转变。

标签:;  ;  ;  ;  ;  ;  

进一步优化吸引国内资本的政策环境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