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献收集中SCI制度指数的几个特例_sci论文

中国文献收集中SCI制度指数的几个特例_sci论文

SCI机构索引在收录我国文献时的一些特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例论文,文献论文,索引论文,机构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科学情报社(Institute for Scientifie Information)编制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on Index,简称SCI )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衡量科研单位和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工具书之一。最近几年,我国每年都根据SCI收录文献的数量, 对各大高校进行学术成果的排名统计,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学术榜。SCI 也因此在许多单位拥有越来越多的读者。

根据SCI查检一个单位的科研文献时, 要利用SCI 中的机构索引(Corporate Index)。机构索引分两部分,即地理部分和机构部分, 其中机构部分只指出某机构在地理部分中的位置,故地理部分是机构索引的主要内容,它先按著者单位所在地的国名和城市名的字顺排,再按著者单位的字顺排。笔者在多次检索SCI的过程中,发现SCI机构索引在编排我国机构名称时,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如汉语拼音转译成英语时的不同方法,或著者提供的名称不准确等,有时会出现一些特例,有时会不够准确,甚至产生歧义,现汇总分析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1 拼法不一

由于机构索引中的地理索引部分依次按国名、城市名、机构名、著者名的字顺排列,于是,这些名称就成为利用机构索引的入口。 但SCI机构索引在收录中国文献时,常常会出现除国名外的其他各种名称拼法不一的情况。

1.1 机构名称拼法不一 如“中国科技大学”,在SCI中至少有四种拼法(本文实例选自SCI 1994年各期,括号内注明的是刊期和分册号,无括号的则属普遍情况):Chinese Univ Sci & Technol,Univ Sci & Technol,Univ Sci& Technol China 或 USTC。“东南大学”会拼成 SE Univ ,Southeast Univ 或 Southeastern Univ

1.2 城市名称拼法不一 如“沈阳”会拼成 Shenyang 或Xhenyang。

1.3 著者名中的姓氏拼法不一 如“夏”会拼成Xia或 Hsia,“张”会拼成Zhang或Chiang,“许”会拼成Xu或Hsu。

2 拼写错误

SCI机构索引间或也会发生拼写错误的情况, 如“复旦大学”拼成Fundan Univ (1D, 2D ), “中国科技大学”拼成 Unkiv Sci & Technol China (6D),“成都科技大学”拼成Chenduo Univ Sci & Technol (6D)。 这可能因为原始著者所提供的专有名称的汉语拼音不准确,或书写潦草,导致计算机排版时识别有误,或中英文转译时的错误等。

3 同一著者同一文章多处反复出现

一般说来,同一著者在一个机构内部可能会属于多个二级单位,如大学的系、室、科、所等,SCI机构索引在收录中国著者的文献时, 同一著者同一文章反复出现的频率有时会很高。如南京大学物理系一名学者的一篇文章,在索引中会出现在下列六处:Dept Phys (物理系);Solid State Microstruct Lab (固体微结构实验室); MicrostructLab Solid State Phys (固体物理微结构实验室);Natl Lab SolidState Microstruct(固体微结构国家实验室);POB×××(信箱号);22 Hankou Road(汉口路22号,南京大学校址)。

这样的情况在SCI中绝不罕见,可见, 机构索引中的重复率还是比较高的。

4 一级机构与二级机构的混淆

大多情况下,二级单位置于一级单位名下,如“固体微结构实验室”放在“物理系”下,“配位化学实验室”放在“化学系”下。当然,二级机构独立出现与一级机构并列编排,如“固体微结构实验室”与“物理系”并列也是很正常、很普通的。但有时一级机构会出现在二级机构名下,这就需要提醒人们,如南京大学物理系置于材料分析中心之下:·Ctr Mat Anal(1D)

·Dept Phys化学系置于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下:

·State Key Lab Coordinat Chem (2D)

·Dept Chen

有时也会出现机构名称混淆的情况,如“中国科技大学”的缩写名称作为二级单位置于其全称名下:

·Chinese Univ Sci & Technol (1D)

·USTC

5 机构所在城市与所属省份交叉

虽说机构索引先按国名,再就是按城市名的字顺排列,但“中国”之下的城市名位置上常常会出现省份的名称,如“中国科技大学”会置于“Anhui”(安徽)和“Hefei”(合肥)两个地名之下,且两个地名下所收录的文献不一定重复。换句话说,检索“中国科技大学”的文献时,若仅以合肥为检索人口的话,会漏掉一些资料。但两者当中,大量的资料置于城市名下。

由此看来,若需查找某一省份的科技文献被SCI收录的情况, 如江苏省,那么, 除了查找“Jiangsu ”之外, 更要尽可能全面地去查“Nanjing”、“Suzhou”、“Wuxi”、“Yangzhou”等, 尤其不要忘记那些城市虽小,但却拥有重要科研单位的地名。同样,若要查全某机构的文献收录数据,除了在单位所在城市名下作主要查检外,还要翻检一下该市所属省份名称下的著录,否则,不能保证查全率。

6 与来源索引中著者单位的著录不一致

在大部分情况下,机构索引与来源索引中著录的著者所属单位是一致的,但也有为数不少的文献在两索引中的著录不同,如1994年第6 期机构索引共收复旦大学的文献28篇,核对来源索引后,发现其中有5 篇的著者单位不是复旦,而是国内外的其他科研机构;同期查得南京大学文献65篇,而来源索引中有8篇署名在其他单位名下; 北京由于科研单位集中,相近课题跨单位合作研究方便,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其中原因较为复杂,尤其是合作科研时,利用了外单位的仪器设备或得到外单位的资助,或著者参与的课题本来就属于外单位的项目等,于是著者以外单位的名义发表了自己的论文。我们在利用SCI 检索时应注意到这一点。

7 建议

基于上述的调查分析,提出下列一些建议供人们参考。a.对于原著者来说,在境内外刊物上发表文章时,要附拟有名称的准确的汉语拼音或英译;b.要认真校核原稿,手写体不能过于潦草;c.国家有关部门应着手考虑机构名称英译时的统一标准问题;d.编辑出版部门应逐步实行出版物中专有名称的汉语拼音或英译描述;e.在利用SCI机构索引时, 检索者要考虑到某一专有名称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拼法,以保证一定的查全率。f.在利用SCI机构索引统计科研成果时要删除重复部分, 并尽可能与来源索引核实。g.计算机数据库的机器检索与书本式检索工具的手工检索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定是保证较高的查全查准率的好方法。

总之,SCI 的机构索引为我们以机构为检索点查阅文献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只有当我们了解其特点时,才能得心应手,保证查检结果的有效性。

标签:;  ;  

中国文献收集中SCI制度指数的几个特例_sci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