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链球菌与苦参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山羊链球菌与苦参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一、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论文文献综述)

李萌[1](2020)在《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山东省鲁中地区饲养的莱芜黑山羊羔羊经常发生以瘫痪为主要病症的疾病。该病每年都有发生,并且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给养殖场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羔羊瘫痪症的发病原因复杂,瘫痪的种类和临床表现多样,为本病的防治增加了难度。为分析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发病的具体原因,制定防治措施,本研究于2019年3月至12月对山东莱芜、钢城、肥城3个地区的莱芜黑山羊养殖场的羔羊瘫痪发病、死亡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对瘫痪羔羊进行了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观察,采样进行血常规、血糖和细菌性感染血清学检测,对血涂片染色镜检,此外对发病羊场的饲草料和瘫痪羔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结果表明:羔羊瘫痪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4周龄。发病羔羊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消瘦、行走困难和瘫痪,多数出现贫血、可视粘膜苍白、体表淋巴结肿胀,个别病例伴有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瘫痪羔羊的白细胞总数均高于正常范围。瘫痪羔羊血糖含量显着低于正常羔羊(P<0.05)。瘫痪羔羊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肠杆菌、链球菌、魏氏梭菌等混合感染情况。瘫痪羔羊血清中铁、铜、镁、硒、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健康羔羊存在差异,莱芜羊场瘫痪羔羊血清中的铁、镁、硒含量显着低于健康羔羊(P<0.05),钢城羊场瘫痪羔羊血清中的铁、铜、镁、硒含量显着低于健康羔羊(P<0.05),肥城羊场瘫痪羔羊血清中的钙含量显着低于健康羔羊(P<0.05)。根据以上检测结果,可以得出引起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的主要病因为微量元素缺乏代谢异常、低血糖引起病羊的生长发育缓慢、消瘦、贫血和抵抗力下降,继发大肠杆菌、链球菌和魏氏梭菌等细菌混合感染,导致羔羊的病情加重和死亡。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为防治羔羊瘫痪提供了以下措施:在母羊产前加强饲养管理、提高营养水平、补充微量元素;在母羊产前半月免疫羊快疫四联疫苗;加强羊舍、产房等环境消毒工作;加强羔羊的保育工作;对瘫痪羔羊,及时补充钙、硒、铁、镁等微量元素,补充体液和葡萄糖,同时配合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等措施进行防治。通过生产应用,这些措施对羔羊瘫痪的防治具有明显效果。

王海军,周明田,李林,宋敏[2](2002)在《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文中研究说明

王海军,王琳,陶治领,单德备[3](2001)在《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文中研究说明

王海军,王琳,陶治领,单德备[4](2001)在《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文中指出

王晓静[5](2021)在《多西环素对氟苯尼考在山羊体内外代谢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前,氟苯尼考(Florfenicol,FF)广泛用于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和大肠杆菌病等疾病。FF与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是兽医临床中常见的药物组合,两者联用可产生协同作用。但当两种药物联用时,不仅要考虑疗效,还要考虑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药物间相互作用以代谢性相互作用为主,代谢加快会导致药效降低;代谢减慢会导致药物蓄积,从而增大药物毒性或加重残留问题。此外,据我国农业部历年监测表明,我国生鲜食品中单一污染物残留超标现象有所减少,而多种低残留污染物共存现象显着增加。因此,从代谢的角度研究FF与DOX间的相互作用很有必要。本课题借助肝微粒体和重组CYP450代谢酶两大系统以研究FF与DOX联用在山羊体外模型中的代谢规律,通过在山羊体内开展残留消除试验以研究二者联用在山羊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并提出二者联用时合理的休药期标准。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1山羊肝微粒体中多西环素对氟苯尼考代谢的影响为研究DOX对FF在山羊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本试验分为两组:单一组中仅以FF与肝微粒体共孵育;联合组中以FF和DOX与肝微粒体共孵育,通过对比两个组合中FF的关键代谢物氟苯尼考胺(Florfenicol amine,FFA)的生成量,判断DOX对FF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一组相比,联合组中DOX的加入会使FFA的生成量显着性减少,表明DOX抑制了FF的代谢。为进一步探究FF代谢与CYP450酶间的关系,试验选取六种代谢酶CYP2D6、CYP2E1、CYP2A6、CYP1A、CYP2C9和CYP3A的抑制剂奎尼丁、4-甲基吡唑、甲氧沙林、香叶木素、磺胺苯吡唑和酮康唑分别与FF在肝微粒体中共孵育,通过对FFA生成量的测定,筛选代谢FF最关键的代谢酶。结果表明,对FFA生成量影响最显着的代谢酶为CYP3A,即山羊肝微粒体中代谢FF的最关键代谢酶为CYP3A。2 CYP3A24与多西环素和氟苯尼考代谢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CYP3A在FF和DOX代谢中的作用。本试验通过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比对,确定山羊中与人CYP3A4基因同源性最高的为CYP3A24基因。而后以人的CYP3A4为模板进行同源模建,得到了山羊CYP3A24的蛋白模型。将CYP3A24分别与FF和DOX进行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影响FF代谢的关键氨基酸可能为R105、R372和R440,影响DOX代谢的关键氨基酸可能为T309和R440。通过原核载体构建,得到p ET-28a(+)-CYP3A24质粒。通过定点突变,将分子对接得出的氨基酸进行突变,通过蛋白纯化,得到CYP3A24及其突变体蛋白。而后将CYP3A24蛋白、各突变蛋白分别与FF孵育,通过测定氨基酸突变前后FFA生成量的变化,确定CYP3A24中影响FF代谢的最关键氨基酸位点。结果表明,当氨基酸R105突变为A105后,FF代谢加快,而当R372突变为A372、R440突变为A440时,均导致FF代谢减慢,其中R440对代谢的影响极为显着,即R440可能为影响FF代谢的最关键氨基酸。为研究DOX对FF代谢的影响与CYP3A24间的关系,将FF单一组、FF与DOX联合组两个组合分别与CYP3A24蛋白孵育,结果表明,当FF与CYP3A24蛋白共孵育时,DOX的加入会抑制FF的代谢。即DOX对FF代谢的影响与CYP3A24的作用密切相关。由于R440是DOX和FF与CYP3A24分子对接的共同位点,R440又是影响FF代谢的最关键氨基酸,因此本试验推测当DOX与FF联合使用时,DOX可能会竞争CYP3A24中代谢FF的R440,从而影响FF代谢。3山羊可食性组织中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和盐酸多西环素检测方法的建立组织中提取FF与FFA的试剂为2%氨化乙酸乙酯,超声提取两次后上清液经氮气吹干,以5%乙酸复溶,净化方式为MCX固相萃取、正己烷去脂后过0.22μm滤膜;盐酸多西环素(Doxycycline hyclate,DOX-HCL)的提取剂为Na2EDTA-Mac Ilvaine缓冲液,振荡提取两次后以氮气吹干,沉淀物以甲醇溶解。净化方式为HLB固相萃取、正己烷去脂后过0.22μm滤膜。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梯度洗脱如下:0-1 min,10%乙腈;1-5 min,10%-70%乙腈;5-6 min,70%乙腈;6-6.1 min,70%-10%乙腈;6.1-9.0 min,10%乙腈。电喷雾正负离子模式电离。该方法下FF、FFA和DOX-HCL的浓度与它们的峰面积间相关系数均大于0.99,方法的检测限为5μg/kg,定量限为10μg/kg,在LOQ、1/2 MRL和MRL 3个添加浓度下,FF、FFA和DOX-HCL在肝脏、肾脏和肌肉中回收率在70.62%~113.55%之间,批内变异系数小于11.08%,批间变异系数小于9.93%。该方法满足兽药指残留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对残留分析方法的要求。4氟苯尼考单一组、氟苯尼考与盐酸多西环素联合组在山羊体内的残留消除研究健康波尔山羊杂交后代54头,体重32.0±4.0 kg。适应饲养7天后。随机分为三组:FF单一组(24头),FF与DOX联合组(24头),对照组(6头)。单一组给药方案为:FF(20 mg/kg b.w.),颈部肌肉注射,每48 h给药1次,共给药2次。联合组给药方案为:FF(20 mg/kg b.w.),颈部肌肉注射,每48 h给药1次,共给药2次;DOX-HCL(10 mg/kg b.w.),颈部肌肉注射,每24 h给药1次,给药3 d。于停药后0.5 d、1 d、3 d、7 d、14 d和21 d宰杀动物,每个时间点宰杀9头,其中空白组1头,单一组和联合组各4头。采集肝脏、肾脏、肌肉和注射部位肌肉,经样品前处理后上机检测。结果如下:肾脏为DOX-HCL的残留靶组织,肝脏为FF和FFA的残留靶组织。DOX-HCL在注射部位肌肉中消除最快,半衰期为4.81 d,在肾脏和肌肉中消除最慢,半衰期均为6.08 d。对于FF,联合组和单一组中FF均在注射部位消除最快,半衰期分别为2.30 d和2.27 d;在肝脏中消除最慢,半衰期分别为3.92 d和3.85 d。对于FFA,联合组和单一组FFA均在注射部位消除最快,半衰期分别为3.85 d和3.63 d;在肝脏部位消除最慢,半衰期分别为5.87 d和5.41 d。采用WT1.4软件,以95%可信度计算三种药物在山羊的休药期。结果如下:联合组中FF在山羊中休药期建议值分别为肌肉(14.73 d)、肝脏(5.05 d)、肾脏(18.68 d)和注射部位肌肉(19.65 d);单一组中FF在山羊中休药期建议值分别为肌肉(15.32 d)、肝脏(4.97 d)、肾脏(17.18 d)和注射部位肌肉(19.21 d)。DOX-HCL在山羊中休药期建议值分别为肝脏(30.54 d)、肾脏(27.75 d)、肌肉(28.11 d)和注射部位肌肉(38.41 d)。综上,FF按20 mg/kg b.w.,每48 h给药1次,颈部肌肉注射给药2次时,推荐休药期为20 d。当FF按20 mg/kg b.w.,每48 h给药1次,颈部肌肉注射给药2次,同时以10 mg/kg b.w.DOX-HCL,每24 h给药1次,给药3 d时,推荐休药期为39 d。

王海军,王琳,陶治领,单德备[6](2002)在《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文中研究表明

二、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论文提纲范文)

(1)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符号说明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羔羊瘫痪症的概述
        1.1.1 羔羊瘫痪发生原因
    1.2 引起羔羊瘫痪症的常见疾病
        1.2.1 遗传性疾病
        1.2.2 神经性疾病
        1.2.3 中毒性疾病
        1.2.4 营养代谢性疾病
        1.2.5 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1.2.6 细菌感染性疾病
    1.3 微量元素代谢病引起的瘫痪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病料来源
        2.1.2 样品采集和处理
        2.1.3 主要试剂与试剂盒
        2.1.4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调查发生流行情况
        2.2.2 临床症状观察
        2.2.3 病理解剖观察
        2.2.4 实验室检测
        2.2.5 饲草微量元素检测
        2.2.6 血清微量元素检测
        2.2.7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发生流行情况
    3.2 临床症状表现
    3.3 病理剖检变化
    3.4 实验室分析
        3.4.1 血常规分析
        3.4.2 血涂片分析
        3.4.3 血糖分析
        3.4.4 血清学分析
    3.5 饲草微量元素分析
    3.6 血清微量元素分析
4 防治
    4.1 防治措施
        4.1.1 治疗原则
        4.1.2 治疗方案
        4.1.3 预防措施
    4.2 防治效果
5 讨论
    5.1 微量元素代谢缺乏引起羔羊瘫痪
    5.2 继发细菌性疾病加重病情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介

(2)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
2 病理变化
3 实验室检验
    3.1 涂片镜检
    3.2 动物实验
    3.3 细菌分离与鉴定
    3.4 生化鉴定
4 防治措施
    4.1 隔离
    4.2 封锁消毒
    4.3 治疗
5 讨论与小结

(5)多西环素对氟苯尼考在山羊体内外代谢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前言
    1.1 立题依据
    1.2 氟苯尼考研究进展
        1.2.1 药效学研究
        1.2.2 药动学研究
        1.2.3 毒性分析
        1.2.4 代谢分析
        1.2.5 残留分析
    1.3 多西环素研究进展
        1.3.1 药效学研究
        1.3.2 药动学研究
        1.3.3 毒性研究
        1.3.4 代谢研究
        1.3.5 残留研究
    1.4 联合用药研究概况
    1.5 研究内容与目标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菌株与质粒
        2.1.2 药品与试剂
        2.1.3 试剂的配制
        2.1.4 仪器与设备
        2.1.5 试验动物与饲料
    2.2 肝微粒体体外代谢试验
        2.2.1 LC-MS/MS方法的建立
        2.2.2 CYP450关键代谢酶的筛选
        2.2.3 多西环素影响氟苯尼考的代谢研究
    2.3 pET-28a(+)质粒的获得
        2.3.1 菌株复苏
        2.3.2 质粒提取
    2.4 RNA提取及质量鉴定
    2.5 pET-28a(+)-CYP3A24载体的构建
        2.5.1 引物设计
        2.5.2 PCR反应
        2.5.3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2.5.4 胶回收
        2.5.5 载体双酶切
        2.5.6 连接反应
        2.5.7 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
    2.6 同源模拟与分子对接
        2.6.1 同源模拟
        2.6.2 分子对接
    2.7 定点突变
        2.7.1 引物设计
        2.7.2 PCR反应
        2.7.3 Dpn Ⅰ酶的消化
    2.8 诱导表达
        2.8.1 转化至BL21感受态细胞
        2.8.2 诱导表达最佳条件的筛选
        2.8.3 诱导表达
        2.8.4 SDS-PAGE
        2.8.5 Western Blot
    2.9 蛋白纯化
        2.9.1 蛋白样品制备
        2.9.2 蛋白纯化
        2.9.3 透析与浓缩
        2.9.4 蛋白浓度测定
    2.10 蛋白活性验证
        2.10.1 LC-MS/MS方法的建立
        2.10.2 CYP3A24及其突变体蛋白活性验证
    2.11 蛋白与药物孵育实验
        2.11.1 孵育实验中最佳蛋白浓度的确定
        2.11.2 孵育实验中最佳孵育时间的确定
        2.11.3 蛋白与药物孵育
    2.12 动物实验设计
        2.12.1 动物给药与采样
        2.12.2 实时荧光定量PCR
        2.12.3 样品前处理
        2.12.4 LC-MS/MS方法
        2.12.5 方法学考察
        2.12.6 数据处理
    2.13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肝微粒体体外代谢试验
        3.1.1 LC-MS方法
        3.1.2 氟苯尼考关键代谢酶的确定
        3.1.3 多西环素对氟苯尼考代谢的影响
    3.2 肝脏总RNA的质量鉴定
    3.3 pET-28a(+)-CYP3A24载体的构建
        3.3.1 PCR反应
        3.3.2 载体双酶切反应
        3.3.3 连接与转化
    3.4 同源建模与分子对接
        3.4.1 同源模建结果
        3.4.2 分子对接结果
    3.5 定点突变
        3.5.1 PCR反应
        3.5.2 突变位点测序
    3.6 诱导表达
        3.6.1 最佳诱导表达条件的确定
        3.6.2 CYP3A24及其突变蛋白的诱导表达
        3.6.3 蛋白纯化
        3.6.4 Western Blot结果
    3.7 蛋白活性验证
        3.7.1 LC-MS/MS方法
        3.7.2 蛋白活性检测
    3.8 CYP3A24及突变蛋白代谢氟苯尼考的研究
        3.8.1 孵育实验中最佳蛋白浓度的确定
        3.8.2 孵育试验中最佳孵育时间的确定
        3.8.3 CYP3A24 中代谢药物关键氨基酸的确定
    3.9 CYP3A24 基因在山羊体内的表达研究
    3.10 方法学考察
        3.10.1 特异性
        3.10.2 检测限与定量限
        3.10.3 基质匹配标准曲线
        3.10.4 准确度与精密度
        3.10.5 稳定性分析
    3.11 氟苯尼考与盐酸多西环素在山羊体内的残留消除数据
        3.11.1 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和盐酸多西环素残留量的测定
        3.11.2 氟苯尼考与盐酸多西环素在山羊可食性组织中的消除参数
        3.11.3 休药期的计算
4 讨论
    4.1 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在肝微粒体中的代谢研究
    4.2 重组代谢酶CYP3A24影响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代谢的研究
    4.3 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在山羊体内的代谢及残留消除试验
        4.3.1 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对山羊体内CYP3A24基因表达的研究
        4.3.2 样品前处理方法的优化
        4.3.3 分析条件的优化
        4.3.4 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及盐酸多西环素在山羊可食性组织中残留消除规律
        4.3.5 休药期的制定
5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研究生简介
附录B-残留消除试验数据

(6)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症状
2 剖检变化
3 防制措施

四、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论文参考文献)

  • [1]莱芜黑山羊羔羊瘫痪症病因分析和防治措施[D]. 李萌.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1)
  • [2]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J]. 王海军,周明田,李林,宋敏. 中国兽医杂志, 2002(04)
  • [3]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J]. 王海军,王琳,陶治领,单德备. 中国动物检疫, 2001(09)
  • [4]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J]. 王海军,王琳,陶治领,单德备. 河南畜牧兽医, 2001(04)
  • [5]多西环素对氟苯尼考在山羊体内外代谢影响的研究[D]. 王晓静. 华中农业大学, 2021(02)
  • [6]槐山羊链球菌与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疗[J]. 王海军,王琳,陶治领,单德备. 畜牧与兽医, 2002(01)

标签:;  ;  ;  ;  

山羊链球菌与苦参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诊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