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苄西林药物理分析及不良反应论文_郑丽梅

氨苄西林药物理分析及不良反应论文_郑丽梅

郑丽梅 (哈尔滨市第二医院 150000)

【摘要】 氨苄西林治疗敏感菌所致的感染,如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以及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等。本药的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似,以过敏反应较为多见。

【关键词】氨苄西林 药物检查 用法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7-0095-02

氨苄西林又称氨苄青霉素、安比西林、氨苄青、安比林、安必仙。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类。通过与细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抗菌作用。抗菌谱广,不耐青霉素酶。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包括厌氧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同,对革兰阴性菌(如粪肠球菌)的作用比青霉素G强[1]。对大肠杆菌、流感杆菌、沙门菌、志贺菌和变形杆菌的抗菌作用较强,但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

1药物理分析

本药为半合成的广谱青霉素,属氨基青霉素类,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具较强抗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或稍逊于青霉素。氨苄西林对草绿色链球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对肠球菌属和李斯特菌属的作用优于青霉素。本药对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放线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鲍特杆菌、奈瑟菌属以及除脆弱拟杆菌外的厌氧菌均具抗菌活性,部分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和志贺菌属细菌对本药敏感。本药特点是广谱,不耐青霉素酶。对革兰阳性球菌和杆菌(包括厌氧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同,对革兰阴性菌(如粪肠球菌)的作用比青霉素G强。

多数肠杆菌属、脆弱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对本药耐药。

2 用法用量

2.1成人 ①肌内注射剂量为每日2~4g,分4次给予。②静脉给药,每日4~12g,分2~4次,一日最高剂量为14g。③口服,每日1~2g,分4次服用。

2.2小儿 ①肌内注射,剂量为每日50~100mg/kg,分4次给予。②静脉给药,剂量每日100~200mg/kg,分2~4次给予,每日最高剂量为300mg/k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③口服,剂量25mg/kg,每日2~4次。

2.3新生儿 ①足月产儿每次12.5~50mg/kg;出生后前48h每12h 1次,第3日至2周每8h 1次,以后每6h 1次。②早产儿,第1周、1~4周和4周以上每次12.5~50mg/kg,分别为每12h、8h和6h1次,静脉滴注给药。口服不推荐。

2.4肾功能减退、晚期肾衰竭病人 氨苄西林给药间期在肾小球滤过率为每分钟10~15ml和小于每分钟10ml时应分别延长至6~12h和12~16h,或每日0.5g[2]。

3 体内过程

口服0.5g或1g后,胃肠道吸收30%~50%。口服0.25g后2h达血药峰值1.8~2.9μg/ml;口服0.5g后达3~6μg/ml,6h后则降至1μg/ ml。肌内注射后约1h达峰值,峰值比口服的峰值高。进入体内后,分布甚广。t1/2≤1h,主要随尿排出。

4 不良反应

4.1过敏反应 发生率较其他青霉素高。皮疹最常见,较其他青霉素类药高,发生率高达26%,多发生于用药后4~5天,呈荨麻疹或斑丘疹(又称氨苄西林皮疹),严重者出现剥脱性皮炎。麻疹样药疹占50%,药疹先发于面部、手背、踝部,以后扩展到全身,为米粒大小的红色丘疹,7%背部皮疹融合成大片红斑[2]。多型红斑样药疹占20%,药疹特点:对称分布于手背、前臂、踝部等处,可见红斑样丘疹、四肢躯干部见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丘疹,3%手背部有糜烂渗液。荨麻疹样药疹占17%,药疹特点:为全身大小不等的红色风团。猩红热样药疹占10%,药疹特点:为细小的鲜红色斑疹,分布于四肢躯干近心端。玫瑰糠疹样药疹3%,药疹特点:四肢躯干见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玫瑰红色丘疹,排列无规律。30例中有青霉素药敏史7%,无药敏史93%。

4.2神经系统反应 大剂量静脉给药可发生抽搐等神经系统毒性症状。无药物过敏史和癫痫病史的患者,口服氨苄西林胶囊0.75g,5分钟后突然出现口吐白沫、呼吸急促、头向后仰、全身抽搐等癫痫发作样症状,临床上少见,值得关注。婴儿用药后可出现颅内压增高。

4.3消化系统反应 较常见轻度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引起伪膜性肠炎、胰腺炎(血清淀粉酶明显升高)。有剧烈呕吐的报道。可致不同程度的肝损害,少数口服用药患者可发生短暂的血清转氨酶升高,原有肝炎的患者可因病情加重而死亡。

4.4泌尿系统反应 可致过敏性间质性肾炎、肾素升高,致继发性高血压。

4.5血液系统反应 偶见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血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报道。可见暴发性紫癜报道。有报道:用药当晚双侧小腿出现红斑,稍痒,数小时后红斑上起水疱,伴痒痛。次日皮疹波及至大腿外侧及屈侧,部分融合成大片,水疱疱液转为血性,红斑转为暗红色,大部分变黑,双下肢肿胀疼痛,行走困难。发热(38℃),无牙龈出血及鼻出血,无关节肿痛及腹痛[3]。

4.6呼吸系统反应 可致胸闷气促、咳嗽剧烈、血沉IgE及白细胞水平升高、胸部CT示两肺散在多发棉絮团状影、两下肺呈磨玻璃样改变的过敏性肺炎。

4.7菌群失调 口干、口腔炎、舌炎、口腔溃疡、深色舌苔、舌粘于腭上感觉、咽痛、吞咽困难、口腔白斑。新生儿常表现为“鹅口疮”[4]。大便次数增多,腹痛、腹泻、水样便、泡沫样稀便。肛门瘙痒,会阴部刺激感、阴道瘙痒、阴道分泌物增多、阴道炎等。混浊泡沫尿,可有白色絮状物,气味异常。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伤口出血、痰中带血、尿血、柏油样便等出血征象[3]。

参考文献

[1]沈国玉,李红,谢云霞.青霉素G过敏试验阴性者用氨苄青霉素致过敏反应12例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03年03期.

[2]陈太丰,曾柱文.氨苄青霉素药疹的临床分析(附10例报告)[J].华西医学;1993年02期.

[3]李列平,卢华林,雷素云.氨苄青霉素致急性间质性肾炎1例[J].四川医学,1993年06期.

论文作者:郑丽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0

标签:;  ;  ;  ;  ;  ;  ;  ;  

氨苄西林药物理分析及不良反应论文_郑丽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