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灸治疗慢性腹泻的观察论文_孙纪峰,顾建国,张思文,黄奏琴,黄海军,顾丽君,

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灸治疗慢性腹泻的观察论文_孙纪峰,顾建国,张思文,黄奏琴,黄海军,顾丽君,

(浦东新区中医医院 上海 201200)

【摘要】 目的:探讨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灸治疗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本院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中选取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参苓白术散,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脐灸,对比疗效。结果:2周后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0.0%,对照组为82.5%,二者差异显著(P<0.05)。随访半年,观察组复发率为7.5%明显低于对照组20.0%,二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灸治疗慢性腹泻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慢性腹泻;参苓白术散;脐灸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4-0346-01

慢性腹泻是指病程超过2个月或者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临床症状主要为反复发作性排便次数增多、排便量增减、粪质稀薄,经常伴有腹痛、肠鸣等症状[1]。此病属于消化系统常见病与多发病,给患者的生活造成了诸多不便。本次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腹泻患者80例,分为两组,旨在观察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灸治疗慢性腹泻的疗效,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满足慢性腹泻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为(36.2±5.4)岁;病程0.5~6年,平均病程为(1.2±0.3)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比组间资料,发现在年龄、性别、病程方面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对照组:在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的基础上口服参苓白术散,基本方剂为:陈皮、甘草、桔梗各6g,党参、白术各12g,茯苓、葛根、薏仁、砂仁各15g,山药、白扁豆各20g,莲子肉10g,大枣3枚。随症加减:大便兼有赤白黏液者,可加木香、黄柏、白头翁、秦皮;寒甚腹痛者,可加淡附片与干姜;湿重者可加半夏与苍术。用水煎服,分早晚服用,一天一剂。

(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脐灸治疗,用两孔或三孔艾灸盒,点燃艾条后将艾灸盒放在腹部,先横放,以神阙穴为中心,可覆盖双侧天枢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5min后将艾灸盒顺着任脉放置,可覆盖神阙穴、中脘穴、气海穴、关元穴,灸15min[2]。

1.3 疗效评定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泄泻的疗效标准进行判定,(1)痊愈:大便次数、性状恢复正常,其它症状全部消失,临床检验显示正常;(2)有效:大便基本成型,次数有所减少,其它症状有所改善;(3)无效:相关症状未得到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利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当P<0.05说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临床疗效

2周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组痊愈15例,有效21例,无效4例。对照组痊愈11例,有效22例,无效7例。可见,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为90.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对比复发率

随访半年,对照组复发8例,复发率为20.0%,观察组复发3例,复发率为7.5%,由于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慢性腹泻属于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机制尚无统一定论。研究显示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肠道敏感性增加、精神过度紧张、压力过大、环境等因素有关[3]。西医治疗此病主要采用止泻剂、抗生素、肠道菌群调节药等。短期内疗效尚可,但难以彻底根治,病情经常反复,长期使用还可能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中医认为慢性腹泻属于“泄泻”中久泄范畴,其发病原因多为外感湿邪、情志不畅、饮食失调、素体脾虚等。关于本病病机,《素问》提到 “湿胜则濡泻”,说明基本病机为脾虚。由于脾虚湿盛,水湿运化失常,造成水谷夹杂而下[4]。因此,治疗应以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为主。参苓白术散源自《和剂局方》,是临床治疗脾虚湿盛泄泻的名方。方中白术、茯苓、薏苡仁、白扁豆均具有健脾利湿止泻之效;党参、莲子肉、山药可益气健脾、和胃止泻;砂仁芳香醒脾,具有宽胸理气的效果;桔梗能宣肺利水,提升气机;甘草可健脾利湿,调和诸药。本方剂可起到健脾益气、行气止痛的效果。据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茯苓中的有效成分为茯苓多糖、三萜化合物茯苓酸等,可起到抑菌、抗溃疡、保肝、镇静的作用。陈皮与木香对肠管平滑肌痉挛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还能促进胃肠动力。党参能增强机体免疫力,白术可促进结肠运动[2]。经现代药学研究发现,参苓白术散可使肠道内双歧杆菌含量增加,抑制肠球菌作用。通过扶植益生菌而间接抑制病原菌或相关致病菌,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修复胃肠道黏膜[5]。艾灸是中医治病防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能温阳补气、补中益气、温运脾胃,起到防病保健作用。从灸治穴位来看,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和胃理肠的作用;中脘属于胃之募穴,天枢属于大肠募穴,均是脏腑经气汇聚之所,因此,具有健脾止泻、温运肠腑、调理中焦的功效。关元、七海等穴具有温补肾阳、培补元气的作用。

本次研究显示,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灸治疗慢性腹泻效果显著,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参苓白术散与脐灸联合治疗慢性腹泻疗效确切,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晋宝,陈凯军.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慢性腹泻71例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0,26(1):101-101.

[2]周保爱,李晶.参苓白术散加减配合脐疗治疗慢性腹泻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8):13-14.

[3]王会霞,陈前琼.例敷脐灸治疗慢性腹泻42[J].河南中医,2014,34(8):1600-1601.

[4]赵佳.参苓白术散治疗脾胃气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2):268-269.

[5]李莉.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腹泻38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33(3):28-28.

论文作者:孙纪峰,顾建国,张思文,黄奏琴,黄海军,顾丽君,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9

标签:;  ;  ;  ;  ;  ;  ;  ;  

参苓白术散联合脐灸治疗慢性腹泻的观察论文_孙纪峰,顾建国,张思文,黄奏琴,黄海军,顾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