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康复训练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的研究进展论文_鲁凯俊,孔丽娜(通讯作者),胡超

盆底肌康复训练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的研究进展论文_鲁凯俊,孔丽娜(通讯作者),胡超

(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摘要】产妇分娩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即为尿失禁,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使产妇的产后康复受到极大的影响,需给予积极的预防及治疗。本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盆底肌康复训练预防及治疗产后尿失禁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为临床开展此项康复训练提供参考。

【关键词】产后尿失禁;盆底肌康复训练;预防;治疗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2-0005-02

尿失禁是指神经功能障碍或损伤膀胱括约肌后导致的自控排尿功能丧失,而产后尿失禁是指尿失禁发生于妊娠及分娩后。近年来,随着越来越深入的认识产后尿失禁及采用治疗产后并发症的方法,尤其是非手术康复治疗方法,同时,临床也能够及早的实施相应的手段预防产后尿失禁。大量研究表明,盆底肌康复训练兼具预防、治疗产后尿失禁的作用,现对其研究进展做出综述。

1.产后尿失禁的发病机制

1.1 分娩对盆底的影响

阴道分娩使盆底肌肉系统被损伤,松弛盆底及尿道周围肌肉,破坏膀胱颈、尿道支撑结构,导致阴道前壁脱垂,引发产后尿失禁。研究表明,产妇阴道分娩后,有34%的盆底组织随意收缩在6周内无法检测到,虽然经相应处理或延长时间后能够恢复盆底肌肉强度,但却永久存在功能障碍。

1.2 分娩对神经的损伤

正常情况下,升高腹压后会反射性收缩尿道括约肌、膀胱颈肌肉,导致升高尿道内压,与腹压压迫膀胱引起的排尿作用相对抗。产妇分娩会损伤盆底肌肌肉神经,进而损伤盆底肌肉括约肌。研究发现,阴道分娩后,神经支配去除现象可出现在盆底肌肉组织中,说明分娩对神经的损伤情况。

1.3 分娩对主动控尿机制的影响

女性的主动控尿功能产生于主动收缩尿道括约肌及膀胱颈肌肉,通过其主动收缩,将闭合压力提供给膀胱出口,防止尿液不自主的流出。分娩损伤影响下,缩短尿道长度,减退尿道平滑肌张力,无膀胱尿道后角,突然升高膀胱内压情况下,尿道闭合压低于膀胱压,因缺乏充足尿道阻力,导致尿液不受控制的外流,形成尿失禁[1]。

2.盆底肌康复训练方法

近年多项研究表明,对于产后尿失禁,盆底肌康复训练同时具备预防及治疗的作用。盆底肌康复训练是指患者有意识的自主性的收缩锻炼以耻骨尾骨肌肉群为主的盆底肌肉群,促进尿道阻力增加,提高控尿能力。

2.1 Kegel锻炼方法

1948 年,Kegel提出盆底肌锻炼方法,即Kegel锻炼方法,经盆底肌锻炼后,促进盆底功能恢复,使盆底肌更好的支撑膀胱尿道,提高尿道括约肌能力,增强尿道阻力,防止流出尿液。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大量研究发现,产前、产后有计划的实施 Kegel 锻炼方法训练盆底肌肉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证明了此种锻炼方法的防治作用。

2.2 盆底肌康复操

此种康复训练方法的产生基础为Kegel锻炼方法,以产妇各阶段生理状况为依据,指导其完成臀部运动、扭胯运动、全身运动及提肛运动。研究发现,产妇自然分娩后,按照盆底肌康复操开展盆底肌肉锻炼可显著降低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且有利于盆底肌肉在产后的快速、良好恢复。

2.3 盆底生物反馈训练

盆底生物反馈是指将电子生物反馈治疗仪放置在阴道内检测盆底肌活动,通过视觉信号或模拟声音,把盆底肌肉的正常活动或异常活动状态反馈出来,让医生或患者了解是否正确的开展了盆底训练,使盆底训练的正确性、有效性得到保证 [2]。通过视听系统指导,患者训练计划逐步完成,促进盆底肌肉张力有效的恢复、增强,控制膀胱,实现尿失禁的治疗目的。学者发现,生物反馈训练可显著提高盆底肌电值,生物反馈训练给予产妇后,也明显降低了产后尿失禁的发生率。另有研究指出,产妇产后并发尿失禁后,应用盆底生物反馈训练方法治疗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病情,促进其好转。

2.4 盆底电刺激法

盆底电刺激法是指盆底肌肉群利用阴道电极低电压刺激,达到锻炼盆底肌肉的效果。学者在利用盆底肌肉锻炼治疗明确诊断为盆底器官障碍患者过程中,同时联合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经12周治疗后,与单纯行盆底肌肉锻炼治疗的患者相比,盆底肌肉电刺激治疗联合后显著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示盆底肌电刺激治疗可使产妇产后盆底器官功能障碍明显改善,并预防发生产后尿失禁[3]。此外,也有多名学者在研究盆底电刺激法后得出相似结论,说明盆底电刺激法是一种有效的防治产后尿失禁的手段。

2.5 针灸治疗

针灸包含两种,一种为针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一定角度针具刺入患者体内,再利用相应针刺手法,刺激特定部位,实现治疗效果;另一种为灸法,于体表相应穴位上放置预制的灸柱或灸草,通过烧灼、熏熨产生的热,刺激穴位,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多项临床研究发现,针灸治疗不仅能够预防产后尿失禁,也可促进产后尿失禁症状的减轻。

2.6 其他方法

(1)排尿中断法:排尿过程中,排尿、忍尿反复交替进行,

使盆底肌肉得到收缩训练,应用此种方法时要注意,腹部、大腿、臀部肌肉要避免收缩。(2)手指指示法:彻底清洗手指戴好手套后,于阴道内放入手指,围绕手指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训练,持续 5s 收缩后缓慢放松,休息 5s 再继续收缩,反复重复3~8次,坚持锻炼 4 周。

综上,产后尿失禁是产妇分娩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盆底肌康复训练具有预防及治疗该并发症的双重作用,应在产后尽早开展此项训练,预防发生产后尿失禁,促进产妇产后尽快的恢复。

【参考文献】

[1]程丽华,区锦娴.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肌电刺激用于产后尿失禁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8,12(07):19-21.

[2]周粉扣.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护理在预防产妇产后尿失禁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7,30(19):192-193.

[3]黎培培.盆底肌功能训练预防产后尿失禁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58):11436+11438.

论文作者:鲁凯俊,孔丽娜(通讯作者),胡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盆底肌康复训练预防和治疗产后尿失禁的研究进展论文_鲁凯俊,孔丽娜(通讯作者),胡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