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业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_中国制造业论文

加快工业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_中国制造业论文

工业化提速,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当务之急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我国仅仅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

中国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战略转折点上,下一步路向何方?继续攀登,再上一层楼,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还是信守“小康即安”,“知足者常乐”之遗风?这一历史的抉择再一次摆到了中国人民面前。

的确,今天,中国经济已从总体上告别了短缺经济时代,基本上克服了贫困,绝大部分地区达到了小康,许多初等的、但重要的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已跃居世界前列。如主要农产品中,谷物、肉类、棉花、油菜籽、水果等的产量已列世界第一位;茶叶、大豆、甘蔗居第三位;主要工业产品中,钢、煤、水泥、化肥、电视机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发电量、棉布、化学纤维居第二位;糖和原油产量分居第四、五位;其他主要产品产量的世界排名也明显前移。与此同时,我国95%以上的工农业产品出现相对过剩情况,粗钢、水泥、玻璃、纺织品、日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传统生产能力也已超过需求。最值得高兴的是,中国已建立了坚实的基础工业体系,充满活力的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已经开始建立。如果按照中国古代小康即安的传统标准,我们似乎可以高枕无忧地睡大觉了。

我们有权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自豪,但是没有资格骄傲。因为我们还仅仅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面临的压力还很大,今后的任务还很艰巨。

最近公布的世界各国发展状况表明,瑞士等几个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过4万美元;日本、新加坡等已过了3万美元;美国、德国、奥地利等都超过2.8万美元;比利时为2.7万美元。欧共体的中等发达国家,如希腊、葡萄牙也都在1万美元以上。中国1998年是750美元,是他们的1/50到1/40,是中等发达国家的1/13 。 1998 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79000亿元中,高技术产品只占18%。这表明, 目前我们的生产力水平,50个人干不过一个瑞士人,40个人还干不过一个日本人。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产品相对过剩,这与过去短缺经济相比毫无疑问是一大进步。但是,这些大多是初级产品,是建立在落后工艺基础上的,能耗高,物耗高,缺乏竞争力。这里蕴涵着产业结构的落后,结构问题的背后是产业水平和企业技术水平低下。一方面传统低档产品过剩,另一方面,技术含量高的高档产品又需大量进口。我国传统纺织品生产能力过剩,国家不得不强制淘汰传统纺织机,但是每年进口高档纺织面料都在60亿美元以上。粗钢产量1.1亿吨,不锈钢80%要靠进口。 中国自己生产700万吨塑料(折合乙烯), 而家用电器需要的塑料要进口800万吨。有的专家还尖锐地指出,如果国外公司不向我们出售CPU(中央处理器),我们连一台电脑也做不出来。

最近,俄罗斯科学院经济所所长阿尔巴金先生指出,希望中国朋友居安思危。中国的商品饱和是出现在较低层次上的,即使在国际市场上较好的消费品,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高科技产品占领世界市场的情况相比,中国只是赚小钱。留恋轻松的蝇头小利,很难改变产业结构。中国应该艰苦奋斗,完成产业的升级换代,发展后工业社会的技术和工艺,才能在世界上起更大作用。

目前我国粮价已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在对外开放的形势下,用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去提高农民收入已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传统农业劳动和手工业、传统工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比例是1∶10∶100。在小块土地上靠手工劳动,人均收入不可能全面超过1000美元,更不可能普遍提高到人均收入1万美元的水平。目前,全国农村人口占70%, 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必须成十倍成百倍地提高农村的劳动生产率。要达到这个目标,只能靠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加强科研,采用高新技术,培育优质高产新品种,提高单产,还要努力完成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即建设现代化农业。

我们还特别应该看到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水平和科技水平还比较落后,国民整体素质还普遍偏低,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也很薄弱。大多数企业,包括相当一批国家重点企业,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储备。全国大中型企业中,一半以上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一个没有自己的技术开发活动的企业,实质上仍然仅仅是一个大的生产车间。一些影响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源头仍在国外。

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水之源、木之本

全世界经济学家几乎一致认为,一个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是工业化。实现工业化,是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国奋力追求的目标,一些发达国家奋斗了200年,才得以实现。 所以现在各发达国家自称为后工业化社会,他们不叫现代化。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特征之一是一切重体力劳动和手工生产劳动,特别是社会基础产业、农业、工业以及加工制造、建筑、运输、分销供应和各种服务业,都实现了用机械代替体力劳动。工业化的另一个特征是大规模经营,或叫产业化、社会化经营。由于工业化极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全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因而国民收入大幅度提高。

发达国家正是在200多年的工业化进程中, 创造了科学飞速进步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的新时代。

实现工业化的主要功劳在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现在市场可以看到成千上万种大小机械,在一切可能的地方都由机械代替了人工劳动。从厨房的器械,家用电器到大生产线上的机械人。这是靠十余代人的发明创造和生产制造所积累起来的现代物质文明。

20世纪后半期,传统工业又有所提高。这就是已经部分实现了的和正在蓬勃发展着的社会生产全面自动化的强大潮流。各式各样的自动化生产线已成为普通的装备。

实现工业化的主力军是制造业。制造业,即把原材料做成机械装备或社会需求的产品,是实现工业化的保障,是向现代化即后工业化前进的基础。在我国,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的水之源、木之本,是实现现代化的原动力,是国家实力的支柱,是支持共和国大厦的基石。对这一点绝不能有丝毫的忽视和误解。

美国总统说,制造业始终是美国经济实力的脊梁。据美国人统计,美国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虽然很高,但是制造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直接贡献始终大于20%,拉动其它产业30%,拉高增长率40%。制造业执行研究开发的70%,拉动全国科技进步的40%。近十年来,美国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主要也是靠制造业(包括微电子、计算机、通讯、航空、航天、医药等)的复兴拉动的。工业装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飞机、兵舰,航天,导弹、微电子,计算机及武器装备等都靠的是制造业。

新中国50年来所取得的成就是伟大的,但工业化的进程还仅是初级阶段。要完成工业化,还需要几十年。中国每年进口1400亿美元,其中70%即1000亿人民币是买外国的生产线和各种工农业、服务业的机械化、自动化装备。精密的自动化生产装备,精密机床,仪器仪表,电视发射机和摄像机,移动通讯,精细化工生产设备,生物工程科学试验和生产设备大部分或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中国每年出口1800亿美元,属得上高技术的产品只占10%左右,90%以上是原材料和初级产品。

没有强大制造能力就成不了经济强国

有人说,在现代化社会,人类将抛弃物质的生产,只生产软件就行了。对这种说法要当心,不要全信。因为物质的生产,食品的安全,人民生活日用品的供应是人类生存发展须臾不能缺少的东西。生产和消费,生存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根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一切其他活动的东西。这就是历史唯物论。提高农业和制造业的水平,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先进的制造业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一万年以后仍将如此。一个没有强大制造能力的国家,永远成不了经济强国。

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后半叶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使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使之进入全自动化生产阶段。由于信息产业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进步,实现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为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医疗卫生和服务业等各行各业中实现全自动化提供了可能;它大大延伸和增强了人的脑力劳动效率,增强了人们的创新能力,提高了劳动效率。包括软件在内的信息产业之所以发展迅速,正是由于它对人类物质生产,特别是农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技术进步产生了革命性影响。仍拿美国为例,制造业是采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技术最积极、最活跃的部门,每年花在这方面的资金超过1500亿美元,比中国今年的全部财政收入还要多。从经济学的观点看,软件生产也是制造业的一部分。软件产品是脑力劳动的成果,它为人类生产、消费和社会生活提供了自动化工具。信息产业今后对服务业的影响也是无法估量的。软件生产越来越成为信息产业的关键。但是,无论如何,对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推动农业、工业、制造业的升级和改造,大力推动生产自动化,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是信息产业和软件产业的中心任务之一。

制造业是今后中国实现工业化的源头,是实现现代化的主力军。目前中国制造业主要集中在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因此,振兴大中型企业,提升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将决定中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对实现下世纪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不注意科技进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制造业可能长期落后,在市场上处于被动。我们绝不能在城市一天天漂亮起来的时候,让中国的制造业衰落,否则靠谁来装备中国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从全局来看,制造业永远不会衰亡,不会消失。它一定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继续发展,向新目标提高、前进。

如果我们在世界市场上进行调查,并与国内情况进行对比,就会发现,还有大量的社会需求的工业产品我们没有人做或不会做。重大的技术装备,自动化、机械化的工业设备,高档微电子芯片,精密仪器、仪表,移动通讯,电视照像机,高档纺织品等等,或者是空白,全靠引进,或者是开发能力极弱,国产供应很少。造船业取得了很大成就,但配套的装船设备自给率只有40%。甚至连社会急需的快餐机械,诸如包饺子机、炸油条机都没有批量供应。农产品的后加工设备主要靠引进。现在全国各地大力发展畜牧业,可奶制品配套生产设备几乎是空白。例如,割草机和奶牛挤奶机就没有物美价廉的产品,现有的很贵,品种少,养牛户买不起。全国目前每年经省部级鉴定的新成果有3万多项,专利有7万到10万项,真正转化用于企业生产的比例很低,不到30%。

实现中国的工业化要靠大中小企业并举。从产业革命以来200 多年间,中小企业一直是世界各国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对某些领域的工业化起到了决定性作用。20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蓬勃发展,成为工业化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扩散的一支生力军。中国中小企业有1000万户,每年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60%,利税的40%,出口的60%,吸纳城镇就业人口的75%。

世界上很多大型高科技企业是从小企业发展起来的。世界闻名的通用汽车公司,现在有75万职工,年销售额1500亿美元,就是从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荷兰的菲利浦、德国的西门子等跨国公司都是从小作坊里诞生和发展壮大的。

过去50年,我们已为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巩固的基础,但是全面实现工业化尚需几十年的时间。现在,全国固定资产存量约8万亿元, 而今年一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就达3万亿,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 可以预见,中国的大规模工业化建设将在新世纪展开,高潮还在后面。

标签:;  ;  

加快工业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_中国制造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