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学在中医学专业建设中作用及关键问题的思考论文_吴建林 冯雪妍 周苗苗

内经学在中医学专业建设中作用及关键问题的思考论文_吴建林 冯雪妍 周苗苗

吴建林 冯雪妍 周苗苗(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250355)摘要:内经学是中医药学的基础学科,针对当前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以及中医药行业急需内经学科快速发展与重大创新的战略需求,结合我校内经学科建设实践,本文就内经学在中医学专业建设中的作用及其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专业建设中,内经学发展应当重视文化价值,充分认识《黄帝内经》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地位;开展多学科研究,深刻梳理与挖掘中医重要理论内涵与源流演变;加强内经经典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基于经典理论及其应用的现代实验研究;培育稳定的研究方向,开展专题研究与重点攻关;在学科构架基础上,重点建设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学科平台;在学科队伍建设上着力培养和造就学科领军人物和中青年拔尖人才,形成年龄与知识结构优化,学术传承与理论创新突出的学术梯队;充分发挥内经学分会学术纽带作用,形成国内与国际内经学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中心。应进一步提高学科整体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通过学科的重点建设与发展,带动中医学一流专业与中医学术水平的提高。关键词:内经,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关键问题《黄帝内经》是中医药学奠基之作,建构了完善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是中医药发展的基石和载体,对中医学各科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1],内经学学科建设担负着中医学继承和发展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关系到学校一流专业建设及其在当前医疗需求下不断提高和现代科技环境中能否坚持自身医学特质、建立中医药学研究体系和学科制度、以及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1.内经学学科性质及其发展现状1.1内经学学科性质学科是构成科学技术体系的各分支科学,是在一定研究领域形成的专门化的知识,具有从事该学科研究工作的专门人员队伍及其相应设施[2]。内经学是研究《黄帝内经》的理论和临床技术及其相关成果,以探索人体生命规律为核心、阐述中医学思维方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临床应用的基础性学科,内经学还包括与《黄帝内经》医学理论和临床技术相关的中医文化、中医语言文字、医史文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等中医基础学科,以及内、外、妇、儿、针灸临床各科等应用研究领域。1.2内经学学科发展现状尽管内经学科在中医学的发展中具举足轻重且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在整个中医药学迅猛发展的同时,内经的学科发展却面临严峻挑战,具体表现为部分中医院校尚未有独立的学科被合并在中医基础理论学科之下[3],师资及人才队伍萎缩,高层次人才培养乏力,教育教学课时偏少,甚至被某些中医院校排除在核心课程之外,科研创新能力及其科研成果偏少等,导致《黄帝内经》学科发展出现巨大困难。2.内经学在中医学专业建设中的作用中医学专业培养要求系统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现代中医学发展和高等中医教育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扎实的西医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定的中药学及预防医学相关知识,具有较强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中医学专门人才。所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能力有:如掌握中医药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理论;中药方剂学基本理论知识;与中医学有关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基本知识;具有较熟练和准确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进行辨证论治的基本能力和对急重病症进行初步处理的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具有阅读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而内经学是最经典的医学著作,并称之为“医学百科全书”,内容涉及人体生理、病理,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等,故在中医学专业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3.内经学科建设要解决的关键问题3.1重视《黄帝内经》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地位《黄帝内经》因其精湛的医学理论,行之有效的临床应验,丰富的养生知识等,被称为“奉生之始,至道之宗”,是中医学之本。应充分认识并客观评价《黄帝内经》对中医学发展和整个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体系的价值与影响,没有《黄帝内经》的深刻思想,就没有中医药的博大精深、中医药的源远流长。因此,要提高至建立中华文明的文化自信、对世界文明具有重要贡献的层面去认识与定位。3.2开展多学科研究,深刻梳理与挖掘中医重要理论内涵与源流演变《内经》理论体系在形成之时,纳入了当时众多的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的成果、包括天文、历 法、气象、哲学、地理学等,作为构架或形质。从其他学科角度研究《内经》是解释《内经》医学与生命规律的重要途径。如强调《内经》医学体系与藏象内涵的研究。对《内经》中某些重要术语和概念涵义与属性的分析[4],如神志相关概念,包括神、魂、魄、意、志等的解析,认为《内经》提出神机的概念,心为其主宰,体现了以中为尊的思想; 对《内经》中三焦、气、五脏、五行、阴虚、阳虚等概念的解析等。或侧重于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文字的形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正确的解读文字的本始涵义,对准确理解其医学涵义具有重要作用。如心藏象理论的文字发生基础等研究。哲学思想基础的多学科研究方面, 如对《内经》的哲学思想探讨,侧重于求本溯源。从《周易》以及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分析与探讨其本质与内涵,以及《内经》对其内容相应的继承与发展,如对阴阳、五行理论的涵义及其被赋予新的内容。 对《内经》中相关哲学概念的分析与解读,如对《内经》中的阴阳的关系、三阴三阳的分类与属性等。对《内经》哲学思维模式与医学模型的探讨,提出形象思维、象数思维、辨证思维等思维模式,以及阴阳模型、五行模型、象数模型等医学模型,并用以诠释生命及医学规律等。因此,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维,准确解读《内经》核心概念,科学诠释其理论内涵与源流演变,诠释《内经》的医学原理,发掘其理论及其临床价值,为未来中医学术发展寻求正确途径。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内经学科发展高峰论坛专家共识):基于“发生学”的内经理论内涵及其源流演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3加强内经经典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内经》蕴含着丰富的临床应用学的内容,理论的发展是以临床应用为指归。《内经》理论来源于医疗实践, 其研究与发展的生命力亦存在于临床实践之中, 由此, 加强《内经》理论与临床的结合始终应是内经学科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是医疗实践的基本形式, 它以防治疾病和促进健康为目的,即可验证医学理论真伪,又是促进医学理论发展的动力, 所以内经学科的发展一定要重视临床研究, 在临床研究中解析理论, 在理论研究中促进临床, 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临床研究不仅仅要有量的增长, 还有质的提高,充分体现出《内经》“ 中医之本 ”的重要地位。此外,中医理论要想有所突破,也需要将 《内经》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深入研究,才能有所突破。3.4学术创新 学术发展缓慢、理论创新缺乏是制约中基学科以至整个中医药学科进步的“瓶颈”,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技术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解决方法:树立创新意识,营造创新氛围;依据研究新发现、新科学事实,抽象概括,形成新假说,发展为新理论;探索适合内经学创新的共性技术,结合现代生物信息学、分子生物学、人类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等前沿科学技术最新发展,研究寻找适合藏象、气血、病因病机研究的技术手段,尽快建立内经学创新的技术平台,为理论创新提供共性关键技术;积极申报相关领域的科研课题,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带动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并取得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成果,把理论创新落实到学科建设任务中去;通过学科建设,学科学术水平有较大的提高,促进内经学学科的深化发展。3.5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人才结构单一、科研创新能力不强是阻碍内经学学科发展的共性问题。人才是学科建设得以顺利进行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学术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实现学科建设目标的首要任务。3.5.1培养学科专业队伍与带头人重点学科建设中人才队伍是学科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动力,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学科建设中,必须培养出一支与学科建设相适应的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学科专业队伍和学科带头人。3.5.2多元化人才培养与学术水平形成阶梯层次年龄及学术水平形成阶梯层次,尤其在后备力量的培养上,强调年轻化,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二是形成人才知识结构多元化。科研活动具有群体性,没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则难以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内经学学科人员,以具备内经学专业知识为主,兼备其它学科,如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实验技术、信息技术等,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发挥整体效应。3.5.3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科应进一步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士、硕士、博士不同层次的培养方案,落实各项培养措施,拓宽培养渠道,加大培养力度,培养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与科研竞争力并争取获得突出科研成绩的高层次人才。3.6教学水平提升建议各高校充分重视《黄帝内经》的教育教学,包括课程性质定性,高等中医药院校皆应将“内经选读”列为专业核心课程;学时下限规定,中医学、针灸学专业“内经选读”不少于72学时;推广经典分级考试,加强本科生、研究生学习经典的压力与动力。学科应重视教学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并争取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省部级项目立项,发表高质量的教学改革论文,并取得教学成果奖。3.7知识交流与传播通过内经学分会的沟通协调作用,依托每年度分会学术年会和三年一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形成内经学研究进展和新知识、新思想的交流与传播中心,活跃繁荣中医学术。并争取在此基础上不断拓展家国内外学术机构联合进行学术研究。总之,内经学科建设是中医学专业建设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内经学的发展应当重视文化价值,充分认识《黄帝内经》的文化价值与历史地位;开展多学科研究,深刻梳理与挖掘中医重要理论内涵与源流演变;加强内经经典理论的临床应用研究;基于经典理论及其应用的现代实验研究;培育稳定的研究方向,开展专题研究与重点攻关;在学科构架基础上,重点建设基础与临床研究的学科平台;在学科队伍建设上着力培养和造就学科领军人物和中青年拔尖人才,形成年龄与知识结构优化,学术传承与理论创新突出的学术梯队;充分发挥内经学分会学术纽带作用,形成国内与国际内经学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中心。参考文献[1] 潘秋平.《黄帝内经》“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医学教育范式研究[J].医学与哲学(A),2014,35(1):82-84.[2] 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3):67-71.[3] 钱会南,禄颖,贺娟,等.多元化形成性评价在黄帝内经课程教学中的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17(20):25-27.[4] 胡康丽,李花,刘旺华.对硕士研究生阶段《黄帝内经》教学的思考[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6):128-129.

论文作者:吴建林 冯雪妍 周苗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8

标签:;  ;  ;  ;  ;  ;  ;  ;  

内经学在中医学专业建设中作用及关键问题的思考论文_吴建林 冯雪妍 周苗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