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对促进母乳喂养的疗效观察论文_于淑芳

石家庄市栾城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儿保科 051430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促进母乳喂养的疗效。方法:选取到我中心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一共(100例),分娩后通知我们即开始上门接受治疗。产妇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1月5日,将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50例产妇-实施穴位按摩护理,对照组50例产妇-实施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产妇的纯母乳喂养率90.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实施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母乳喂养。

关键词:穴位按摩;母乳喂养;疗效

母乳喂养是自然赋予人类最本能的喂养方式,经相关统计发现,每天在发展中国家,有约4万儿童因营养不良以及腹泻而死亡。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健康育儿的喂养方法,在母乳中营养物质含量丰富,消化良好好,还可以减少肥胖的发生,因此提倡和促进母乳喂养更有必要性。母乳喂养不仅能够确保婴儿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产妇的子宫恢复,预防乳腺癌发生,但不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会引起产妇乳房不适[1]。因此,我中心通过穴位按摩对促进母乳喂养的疗效进行观察。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选取到我中心接受产前检查的孕妇一共(100例),分娩后通知我们即开始上门接受治疗,根据产妇情况少则3次,多者5~7次。产妇选取时间在2015年1月2日至2016年1月5日,每组各50例。

观察组;年龄:产妇年龄在20岁-35岁,平均年龄(26.01±1.02)岁。

对照组;年龄:产妇年龄在21岁-36岁,平均年龄(27.15±1.15)岁。

两组产妇各项指标(平均年龄)无差异,两组产妇之间能进行对比(P>0.05)。

1.2方法

对照组产妇(常规护理)。

观察组产妇(穴位按摩护理)。

1.2.1常规护理

深入加大宣传力度,组织有关母乳喂养的知识专题讲座,让产妇及其家属能够知道母乳喂养的优势,改变产妇对母乳喂养的态度,提高母乳喂养率,同时告知产妇产后休息与合理营养,并指导产妇母乳喂养的相关技巧。

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心理疏导,向产妇讲解乳汁分泌和心理作用的关系,让产妇能够意识到母乳是无可替代的,帮助产妇尽快进入母亲的角色。强化产妇的用药观念,告知产妇药物在消化后,会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在需要服用药物时,必须按照医嘱严格进行,以免造成意外。嘱咐产妇保持自身营养的摄入,饮食中确保足够的蛋白质、水果、蔬菜等,进食具有催乳作用的食物,若产后奶水不下,可食用有利于下奶的食物,确保营养充足。早期让婴儿能够有效地频繁吸乳,促进腺垂体和神经垂体释放催乳素,维持长久的催乳素浓度,同时能够有效促进垂体后叶的催产素分泌,使乳泡周边的肌上皮收缩而促进射乳,确保乳汁充足。产妇在孕期,纠正乳头能够促进乳房发育,有利于产后乳汁分泌,使乳头接近于婴儿吮吸的状态,在孕期进行适当的乳房训练,可增加母乳量,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每日对产妇进行穴位按摩,使用按、揉、拿、推等手法,对产妇实施穴位按摩,力度应以产妇感觉痛、胀、麻、酸为宜[2-3]。

1.2.2 穴位按摩护理

根据产妇情况,一般于产后24小时开始治疗,少则3次,多者5~7次。

按摩方法:①于产妇乳房周围采用精油进行均匀涂抹,后开始按摩,首先行环形按摩,并在锁骨下的胸骨柄环绕乳房四周按摩一周,后对乳房进行顺时针按摩,五指梳抓乳房,时间为3分钟至5分钟。②进行螺旋式按摩,采用右手指腹选择适中的力度对乳房实施螺旋式按摩。③对少泽、潭中、乳根、合谷以及中腹等穴位进行按捏和掐捏等按摩刺激,每个穴位按摩时间为1分钟,重复进行3至5次。对于肝气郁结者,应增加肝俞、膻中、乳根、少泽等穴位按摩;对于气血虚弱者,增加乳根、膻中、脾俞、胃俞和少泽等穴位的按摩,每个穴位按摩3分钟,每日一次。

1.3 观察指标

对比以及分析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实施-SPSS26.0软件,将对照组产妇以及观察组产妇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本次研究内容中%采用计数资料进行表示,T使用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以P<0.05表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各项指标对比大不相同,具有差异。

2.结果

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90.00%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表1:分析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p<0.05。

3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母乳喂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的母乳喂养,对后期母乳喂养的持续性具有密切关系。目前我国母乳喂养受城乡、地域等差异影响较大,同时受母婴因素、产妇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影响,导致早期母乳喂养存在较大阻力。

母乳喂养与其他喂养方式相比,具有多种优势:更有利于婴儿消化,在母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铁和免疫物质等营养,非常全面,而且母乳初乳中含有免疫物质,能够增加婴儿的抵抗力。早期母乳喂养还能够增进母子感情,使婴儿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确保婴儿心理正常发展。母乳喂养能够加速婴儿黄疸消退,促进胎粪尽早排出,新生儿肠道中含有大量胆红素,导致胎粪容易在肠道积聚,母乳能够增加婴儿的肠蠕动,促进胎粪排除,降低婴儿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母乳喂养能够促进产妇子宫收缩,从而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现象。

中医学认为,乳汁分泌与经络脏腑密切相关,而调节气机为促进乳汁分泌的关键。穴位按摩能够对人体特定穴位具有刺激效果,能够激发人的经络之气,进而达到行气活血、调节脏腑机能和通经活络的效果。而西医理论认为,穴位按摩特定穴位能够促进大量乳汁的分泌,从而促进乳汁排出。穴位按摩能够达到产妇乳房经络的疏通作用,由此促进乳房周围的血液循环,进而促进排乳和生乳。膻中穴位于人体胸部两乳之间,按摩该穴位能够起到活血通乳、理气通络的作用;按摩乳根穴,能够起到行气活血、宽中理气和调理气血之功效;少泽穴作为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按摩该穴位能够达到补益气血的目的,进而促进生乳。

经研究表明,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90.00%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穴位按摩,能有效促进母乳喂养。

参考文献:

[1]邱益娟,郑婉文,林燕芬.产房早期护理干预对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12);178-179.

[2]董亚.早期饮食护理对 39例剖宫产产妇母乳哺乳率的影响.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4,23(6);109-109.

[3]曾宇玉,郭婉珊,王桂英.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中外医疗,2013,32(30);167-168.

论文作者:于淑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穴位按摩对促进母乳喂养的疗效观察论文_于淑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