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 夏伟圣 张明瑛

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 夏伟圣 张明瑛

◆ 夏伟圣 张明瑛 山东省昌邑市外国语学校 261300

一、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实质

班级管理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班级管理的效能体现为人的发展。在人的行为活动过程中,是否给予激励,其行为活动的表现及效果大为不同。因而,现代的班级管理需要构建一套激励机制,来激发学生的活动动机,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激励机制的构建,应该以人的行为活动的一般规律为依据。所谓激励,实际就是处理好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借助外部的一些因素或措施作为吸引力或推动力(刺激变量),激发个体的需要和动机,调动其积极性(机体变量),从而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活动(反应变量)。显而易见,我们探讨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关键就是在有效地调控刺激变量上做文章,也就是建立一套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序且有效的激励要素及措施。

二、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意义

构建激励机制体现的是变传统的专制型管理思想为现代的民主型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指导下的管理实践,是把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因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就近景意义而言,构建并实施激励机制,从一个侧面进一步完善现代班级的管理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充满勃勃生机,成为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集体。就远景意义而言,通过激励机制,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观念逐渐形成,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个性品质得到发展,从而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这一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三、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构成要素及其实施

1.需要激励。据多年的观察研究,学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在班级管理上我们应针对学生的不同需要,来激发其积极性。

(1)归属需要。学生总是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个群体,有些归属需要的满足似乎是自然而然的,而有些归属需要的满足则要经过主观努力,这就具有了激励作用。

(2)情感需要。学生的情感需要一般指向两个方面:一是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怀和喜爱,一是希望得到同学的温暖和友谊。这两个方面情感需要的满足可以极大地焕发学生的积极性。

(3)自尊需要。学生的自尊心是很敏感、很强烈的,我们应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4)成就需要。成就需要是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推动着学生奋发努力。每个学生都有成就需要,但强弱不同,因而推动力的大小也不同。

(5)发展需要。马斯洛说,人的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每个学生都有这种需要,他们都希望在集体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每学期可开展“精英评选”活动,评出诚信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音乐之星、美术之星、纪律之星等,使班内每一位学生都能发现自己的长处,进而促成他们更全面的发展。

2.目标激励。需要引发的行为活动总要指向一定目标。期望理论认为,人只有在预期自己的行动有助于达到某一目标的情况下,他的行动才会得到充分的激励。班主任应善于引导学生制定目标,使班级目标形成由小目标到大目标、由近景目标到远景目标的目标系统。

(1)“小步目标”专栏,每次质量检测后学生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努力目标,包括级别、超越自己、超越他人三项内容。

(2)设置“光荣榜”,包括五级保持者、晋级成功者、突出进步者即进步达到全年级20个位次者。这使不同层面的学生都得到了鼓励。

(3)“周周送红旗,月月添惊喜”专栏,每周按“外国语学校标准学生”要求详实记录,满分的同学发给一面红旗。这样把学习与规范融为一体,两手抓两手硬。

(4)建立班级“记录册”,记录下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争得荣誉的同学,还有每周给班级丢分最多或违纪的同学,每周向全班公布。

3.参与激励。参与就是要求每个成员贡献出自己的经验、意见和办法,一起协商、切磋,以便做出最佳决策。在实践中我着重从两个方面来发挥参与的激励作用:一方面尽最大可能让班级成员来实际管理各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决策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4.竞争激励。班主任在实施管理中,既要看到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个的学生个体,更要看到管理的对象是一个学生群体,从而使班级管理有更高的效能。这样,就会自觉地把群体中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化为激励要素,激发学生群体的积极性。班级管理中竞争激励的实施应注意几个原则:一是公平性原则,应防止任何不合理因素包括班主任的偏袒等因素的干扰;二是全员性原则,班级中学生的竞争不应只是少数拔尖“选手”的竞争,而应该是全员参与,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不同层次上都来竞争;三是发展性原则,就是使每个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

5.情感激励。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实施情感激励,以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功能呢?关键是一个“爱”字,即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希望,学生在心理上就会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综上所述,激励机制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教育理念,对于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其创造性、主动性,鼓舞士气,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使更多的学生自觉自愿地为集体作贡献,使每一个人都能朝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论文作者:◆ 夏伟圣 张明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  ;  ;  ;  ;  ;  ;  ;  

班级管理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论文_◆ 夏伟圣 张明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