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厂设备点检定修制度实践探讨论文_赵晋

发电厂设备点检定修制度实践探讨论文_赵晋

(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山西晋城 048100)

摘要:点检及点检的制度已经在电力行业里逐步完善,本文就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点检定修制管理的组织、制度建设中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教训,针对现阶段点检制度的管理重点及工作中主要环节和分类进行初步分析。

关键词:发电厂;点检定修 ;设备

前言

点检定修制是一种在设备运行阶段以点检为核心对设备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的设备管理模式。推行点检定修制的设备管理模式,可有效防止设备的“过维修”和“欠维修”,提高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率,减少设备的维护检修费用。

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建厂初期在设备维护体制上就开始结合自身生产实际情况,摸索适合自己发展的管理模式,全厂(一期)6台350MW机组。公司不配备专门的检修人员,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修管理由公司设备部全面负责,设备检修等具体工作由公司设备部成员参与,承包单位具体操作来共同完成。这种检修模式虽与传统检修体制有很大区别,但与设备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仍有很大差距。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现场发电设备的管理,充发调动广大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及设备主人意识,提高设备检修管理水平,阳城国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从2008年5月1日起,实行发电设备点检定修制。

点检定修制的意义

公司实行点检定修设备管理体制,将设备管理由传统的以“修”为主转变为以“管”为主,落实设备管理责任制,实现点检员对设备的自主管理和终生管理。点检定修制是一种在设备运行阶段以点检为核心对设备实行全员、全过程管理模式,实践证明,推行点检定修制可以有效防止“过维修”、“欠维修”,提高设备可靠性,降低故障发生率,减少设备维护检修费用,因而,这种管理模式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点检定修制的特点是管理层次下移,设备的主要管理者是点检员,对设备实行“以点检长为中心,以计划值为目标,以设备点检定修制为重点,以标准化作业为准绳,以自主管理为基础”的管理模式,全员参与设备管理。它是实行全员生产维修(T、P、M)的基础,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经济性。通过实行点检定修制可以达到以下4个目标:

1、维修费用大大下降,降低了维修成本;

2、设备故障大大下降,突发故障的抢修次数和故障停机时间大大减少;

3、计划检修加强,计划精度提高,维修工效大大上升;

4、设备可靠性提高,生产效率大大上升;

点检中所谓“点”,是指设备的关键部位,通过检查这些“点”,就能及时、准确地获取设备技术状态的信息。点检的目的是通过对设备进行检查后可以得到设备的技术状态和设备运行状态相应参数加以分析。以避免设备的保养维修不足或保养检修过剩,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运行的可靠性。新引入的设备巡检数据处理概念,可以使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重点,从原来的定期检修和计划检修管理模式,向预防式设备检修管理模式转变。设备点检制度是以设备点检为中心的设备管理制度。专职点检人员负责设备的点检,又负责设备管理,是操作和维修之间的桥梁与核心。点检员对其管理区内的设备负有全权责任,严格遵守标准进行点检,制定维修标准、编制点检计划、检修计划、管理检修工程、编制材料计划及维修费用的预算。

点检定修实施情况

点检定修制是一种综合的现代管理体系,是点检制和定修制的总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设备点检是利用人的感官和或简单的仪表工具和在线监测系统等,按照预先制定的技术标准,定人、定点、定期地对设备进行检查、诊断的一种管理方法。强调的是预先制定的,强制执行的,持续改进的、权威的一种设备检查和诊断方法。定修是根据点检的分析,定位设备的状况,按照设备失效的规律和周期而确定什么时间修,修什么,如何修,怎样控制才能修的好,修的快,费用低。

1.实行点检定修后遇到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

1.1.点检定修对设备管理强调的是实行全寿命、全过程管理,点检人员应当从设备招标、选型、订货、验收、安装、调试及至投入商业运行全过程负责,而目前班组点检员由于其它原因相当一部分未经过上述过程,主客观因素决定了其对设备掌握不够全面,对设备了解不够深入,导致点检时对问题分析不够全面。我们要求点检员要从头开始做起,不但要掌握设备目前运行情况,还要查阅相关资料,详细了解设备的过去,给设备建立档案,全面掌握设备健康情况。

1.2.部分员工和承包单位对点检定修的理解还不到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还存在很多偏差。比如有些点检员把对设备的点检简单当成以前的巡检,注重发现设备存在的缺陷,而对设备运行状况的变化缺乏足够的敏感性。这样导致对设备运行状况变化发展趋势缺乏分析。我们要求点检员要对设备所有变化进行分析,而不只是对具有劣化倾向的设备进行分析。

1.3.实行点检制后,由于设备重新划分,点检员对新增加设备了解掌握不够,在短时期内对设备的点检还留于形式,未能充分发挥点检应有的作用,甚至可能留下设备隐患。

1.4.承包单位人员由于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限制,目前暂不能完全胜任点检定修工作,使得点检员的点检工作容易中断(承包人员在工作过程中须点检员中断点检进行指导)。我们加强了对承包单位人员的培训,同时对承包队伍人员进行了设备划分,使其尽可能与点检设备划分相适应。这样点检员在安排工作时可根据工作和人员具体情况尽可能合理安排,保证点检工作正常进行。

1.5.定修是在点检基础上根据点检对设备分析结果和设备变化规律进行的,我们采取计划检修和点检与定修相结合的综合模式,在计划检修时充分利用点检分析结果对设备进行检查,掌握设备运行变化规律,确定设备下一步的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逐步对所有设备开展定修。

1.6.精密仪器设备分析软件相对欠缺,对设备的分析多停留在理论推导和经验分析基础上,点检深度进行不够。根据点检定修逐步开展情况,逐步增加精密点检仪器数量,同时加强对点检员专业技术培养,提高对设备分析判断能力。

2.实行点检定修制后取得的效果

2.1.从形式制度上保证了员工对设备的检查情况和检查效果,员工对设备健康状况更加了解。以往的检修体制,员工关注较多的可能是有故障设备,工作重心在于怎样解决处理这些出现的问题,而对其它设备运行情况掌握不深。实行点检定修后,整个设备健康状况都在可控之中,大大降低了突发事故的机率,极大提高了机组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2.2.员工知识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因为通过对设备点检,不仅需要员工知道设备目前运行状况,还要对运行状况作出分析判断,无形之中加强了员工钻研问题的积极性和对问题认识的深度。

2.3.通过点检经验积累,提出合理的设备维修和零部件更换计划,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维修标准,保证设备性能稳定,延长设备寿命。例如在对低加疏水泵点检时,发现其有轻微异音,后跟踪对其温度、振动和其它参数监测,认为可以继续运行,在机组停机时对其进行检查发现轴承完好可以继续运行。为低加疏水泵轴承更换周期积累了经验数据。

结束语

提高点定修制的管理水平,首先要从点检入手,要充分发挥大家智慧和才干,无论在技术上和管理上都鼓励大家去创新去实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发展中求进步,在进步中求发展。点检管理模式的优势能否更充分的发挥出来,除了点检人员自身努力外,更需要全体干部职工尤其是运行检修职工的全力支持配合,形成全厂支持和培育点检,各专业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局面,最终全方位提升检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发电设备点检定修管理/倪瑞龙,梅挺毅编.-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论文作者:赵晋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31

标签:;  ;  ;  ;  ;  ;  ;  ;  

发电厂设备点检定修制度实践探讨论文_赵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