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汉亲属称谓比较研究_父亲论文

维汉亲属称谓对比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称谓论文,亲属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两种不同的语言都不存在完全的一一对译的关系。由于对客观事物观察角度的不同及心理认识的不同,反映到语言的词平面,就是词的外延与内涵的差异。人类存在于地球上之后,其生存繁衍的形式是相同的,人类所具有的亲属关系也基本相同,但各民族对亲属关系的理解与称呼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语言的同一个民族内部也会因文化心理、社会礼议、风俗、地域的不同,而各呈纷繁。

本文试图从语言的角度入手,对维汉两个民族的亲属称谓的分类及特点作一个描述与分析。

一、维汉亲属称谓的分类

1.1每一种语言内部对亲属的称谓都有书面语与口语,地域,直接称谓、间接称谓与描述式,辈分等的分别。所谓直接称谓(以下简称直称)即当面直呼的称谓。间接称谓(以下简称间称),一般是在介绍姻亲、堂一表兄弟姊妹及孙儿女等亲属时用。描述式,实则已不能算称呼语,只是人们从直称与间称中还搞不清双方的关系时而作的一种解释。本文所以还提出描述式,是因为我们可从一个民族的语言中使用描述式的频率来了解其他两种称谓的情况及每一亲属称谓词的含义。除此之外,有的民族还有直系与旁系、姻亲与血亲、父系与母系之分。下面我们就分别从这几个方面,对维汉语亲属称谓进行分类描写。

1.2维语亲属称谓的分类

在具体描写维吾尔语亲属称谓之前,先作一说明。为确保所用材料之实,本人曾就此问题向南北疆的数名学生、街上的维吾尔生意人,及中老年知识分子做过调查。维吾尔亲属称谓主要分南北两大阵营,南疆以喀什为中心,北疆为伊犁为中心。下面就此两套进行描写比较。

1.2.4按辈分称呼对维吾尔族来说并不是十分严格的,但有一定的年龄层次。为便于叙述,可分五个层次。以我为中心点,我的祖父母辈及其兄弟姊妹;我的父母及其兄弟姊妹;我及我的兄弟姊妹、表兄弟姊妹等;我的儿女,侄、甥儿女等;我的孙儿女、孙侄等。

对姻亲的兄弟姊妹,直称同上,间称为q‘IjIn+上述直称。

1.3汉语亲属称谓分类

汉民族居住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方言众多,由古至今,俗称、雅称、谦称(多用作自称或称自家人)、尊称(包括他称)并存,因此亲属称谓更加繁杂多样。任翻一本有关亲属称谓的词典,都可看到,对具有同一亲属关系的称呼少则几种、十几种,多则达几十种、上百种(如《称谓词典》)。当然其中多数都是已死去的,只能在古籍中看到的称谓,这不属本文描写范围。另有一些还在使用的,但仅限于一定场合的称谓,比如:称自己的父母为家父、家母,称对方的父母为令尊、令堂等,及各地方言使用的一些并不普遍的称谓,如对父亲的称谓除爸爸外,还有爹爹、大大、阿大、老爷子、老头子等也不在本文探讨之列。但对外祖父母的直称形式,分南北两大类,南方多用外公、外婆,北方多称姥爷、姥姥,这在本文中作为并列现象,同时例举出现。除此之外,别的称谓都以普通话为准。

除方言地域,口语与书面语之差别外,汉语对亲属称谓的主要区分在辈分上及血亲与姻亲、直系与旁系、母系与父系的区分上。下面列出三个表从父系、母系、姻亲三个方面按辈分分别加以描述。

表一:父系亲属称谓辈分分类表

辈分直称(口语) 书面语 间称描述式

祖父 爷爷 祖父

母辈 奶奶 祖母

伯(bó)父

父 伯母

同左

爸爸

父亲

母 妈妈

母亲

叔叔

同左

婶子

同左

辈 姑姑(姑妈)

姑母 爸爸的姐姐

姑父

同左 (或妹妹)

我 哥哥

嫂子

同左

之 姐姐

同左

同 姐夫

辈 弟弟

同左

以名相称

弟媳 同左

妹妹

同左

以名相称

妹夫 妹夫

儿 多以名相称 儿子 儿子

或称孩子,小儿媳 儿媳

女 时亦称儿子、女儿 女儿

辈 女儿女婿 女婿

孙 孙子 同左

孙媳妇

儿 孩子

(或以名相

孙女 同左

女 称)孙女婿

辈 外孙 同左

外孙媳妇

外孙女

同左

外孙女婿

说明1:我之同辈还应有堂─表兄弟姊妹,但都属旁系。堂兄弟姊妹,也称叔伯兄弟姊妹,是伯父和叔叔的孩子。表兄弟姊妹,指姑、舅、姨的孩子。

说明2:侄儿女,指我的兄弟的孩子;外甥、外甥女,指我的姐妹的孩子。

表二:母系亲属称谓辈分分类表

辈分

直称(口语)

书面语 间称描述式

祖父

外公(姥爷)外祖父

母辈

外婆(姥姥)外祖母

父 舅舅同左 妈妈的哥哥

舅母 或弟弟

母 姨妈姨母 妈妈的姐姐

辈 姨父同左 或妹妹

我之同辈

称表亲,参看表一后说明1

表三:姻亲亲属称谓辈分分类表

辈分

直称(口语) 书面语 间称 描述式

父 爸爸 岳父 同书 妻子的父亲

公公 面语 丈夫的父亲

母 妈妈

岳母 同书 妻子的母亲

辈婆婆 面语 丈夫的母亲

哥同右

大伯(bǎi)子 丈夫的哥哥

同 大舅子妻子的哥哥

弟同右 小叔子 丈夫的弟弟

内弟(妻弟) 小舅子 妻子的弟弟

同右 大姑子 丈夫的姐姐

大姨子 妻子的姐姐

辈 妹

同右 小姑子 丈夫的妹妹

妻妹 小姨子 妻子的妹妹

汉语亲属称谓一般用直称或间称就能表明与自己的亲属关系,很少用描述式再加以说明,但对姻亲同辈的称谓有些特别之处,当面以直称形式称呼,在他人面前多用间称,而在作介绍时,虽然用间称就能明白其关系,但人们也常用描述式进行介绍。再就是对堂─表亲也要用描述式作进一步说明。

二、差异与特点

通过以上对维汉语亲属称谓词的分类描写,我们可看出,各民族对人类所共有的亲属关系的不同观念就表现在各自的亲属称谓系统上,是以语言的形式来表达的。维汉亲属称谓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分类系属不同。按美国R·H·Lowie对亲属称谓提出的四分法,即:

A型、二分旁系型(bifurcate collatera type)

F≠FB≠MB,M≠MS≠FS (F=father B=brother M=mather S=sister)

B型、直系型(Lineal type)

F≠(FB=MB),M≠(MS=FS)

C型、世辈型(generation type)

F=FB=MB M=MS=FS

D型、二分合并型(biturcate merging type)

(F=FB)≠MB,(M=MS)≠FS

那么汉语的亲属称谓当属二分旁系型,即把旁系的亲属称谓也划分为二,但和直系的亲属称谓有区别,父亲的兄为“伯”,弟为“叔”,姐妹为“姑”;母亲的兄弟为“舅”,姐妹为“姨”。现在看维语亲属称谓,其父亲为dAdA,父亲或母亲的哥哥当区别词看待,那么当属直系型,即把直系的亲属称谓与旁系的亲属称谓分别异称,但旁系的不再加区别,也就是对父母的称谓区别于对父母的兄弟和姐妹的称谓。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其称谓的基本词只有dAdA(At′A)和Ap‘A(AnA)一对,Ak′A的本义是哥哥,的本义是姐姐。追根朔源的话,对父母辈应只有一对称谓词,与父亲年龄相当的皆为dAdA,与母亲年龄相当的皆为Ap′A。这样看来,又该属C型世辈型。

所谓世辈型,即是按年龄层次来划分的,同一年龄层次的同性别者同一种称呼。这应是最古老的一种称谓形式。人类社会由母系而父系,由群婚而一夫一妻制,在最初是“知其母而不知其父”,对人只有年龄的概念,便按年龄的长幼来称谓。这一点可由维吾尔的称谓得到证明。维吾尔语中用bowA、momA称老者即祖父母辈的人,用dAdA、Ap‘A称与父母年龄相仿的人,而最能说明此观点的,就是对父母一辈的称谓,或可说是“dAd aap‘A”等词的用法。有三点:第一,对父母称“dAdA、Ap‘A”,为了区别不是自己的父母,而年龄与父母相仿的他们的兄弟姊妹,一是用“名字+dAdA/Ap‘A”来或是用t∫‘oη+dAdA/Ap‘A)来称呼年长于父母的;二是用k,It∫‘Ik‘+dAdA/ApA‘来称稍小于父母的他们的弟妹。这里既有辈分说又有年龄说。第二,若孩子生下来后是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养大的,亲生父母的年龄较轻,那么则称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为“dAdA、Ap‘A”,称自己的父母为“Ak′A、”,这一方面是以养者尊为父母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与年龄有关。第三:对比父母小得多而又与自己的年龄相差不大的他们的弟妹,是用“Ak′A、”来称呼的。这就是完全的年龄说了。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按年龄层次来称谓,这也是维吾尔亲属称谓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伊犁地区是以老、中、幼三级来划分的,老者称bowA、momA,中者为dAdA、Ap‘A,幼者是bA1A。喀什地区上有两级At‘A、An‘A和bA1A。

就现代汉民族的亲属称谓来讲,是以辈分来划分的,每一种称谓都有特定的含义,只指某一类亲属,这从前面所列的三个表可以看出。因此以辈分来称呼亲属,是汉语亲属称谓的特点。

2.3.维语亲属称谓的开放性与汉语亲属称谓的闭锁性。

亲属称谓词的量决定了单位的明晰度。一个亲属称谓词的语义特征越多,外延就越少;语义特征越少,外延就越多。我们可用维语的“bowA”与汉语的“爷爷”做语义分析的比较:bowA〔+男性、+成年、+结婚、+生育、+有孙儿女、+父亲的父亲及其同龄男性亲属、+母亲的父亲及其同龄男性亲属〕─→指父母亲的父亲及其同龄男性亲属,是一批人。爷爷〔+男性、+成年、+结婚、+生育、+有孙儿女、+父亲的父亲〕─→指父亲的父亲,是一个人。

维吾尔亲属称谓的基本词汇(以伊犁地区的直称为主)有bowA、momA、dAdA、Ap‘A、hd、Ak′A、uk′A、InI、sIηI1、balA等,称谓词与亲属是一对多的对应关系,称谓词的指示性模糊,因此描述性的称谓常被使用。而其包容量极大,往往一个称谓词可以表示不同辈分的同一年龄层次的多种亲属关系,表现出亲属称谓的开放性。

汉语亲属称谓的闭锁性表现在,有直系和旁系两套直称亲属称谓独用词,再加姻亲的间称,称谓词与亲属关系基本是一一对应关系,因此单个称谓词的包容量少,指示性就明确,即其闭锁性。

2.3.亲属称谓的开放性与闭锁性除了与称谓词的量有关外,还与称谓词的构成有关。下面再简单谈一下维汉语亲属称谓词的结构。

2.3.1.维语亲属称谓词的结构比较简单,只有单纯词和合成词中的派生式两种,派生式有三种形式:

2.3.2相对维语亲属称谓的结构来说,汉语的亲属称谓的结构形式要多样一些,合成的形式也复杂一些。

A、单纯词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姥姥、……伯、叔、舅、姑、姨……

B复合式

a)姑父、姨父

b)姐夫、妹夫

C)伯母、叔母、舅母

d)姥爷

e)孙媳妇、儿媳妇、弟媳妇

f)孙女媳、侄女媳

……

C派生式

a)表叔、表姐、表弟、堂妹……

b)外婆、外公、外孙……

C)岳父、岳母

d)大姑子、小姨子、大伯子、小叔子……

亲属称谓所包含的内容很多很杂,本文从语言平面做了一些横向的描写与探讨,也涉及了一些人类文化学的内容。文中不足之处还望各位同行指正。

注释:

①本文维文一律用国际音标标写,省〔 〕号。

标签:;  ;  ;  

维汉亲属称谓比较研究_父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