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改革开放论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文,理论体系论文,宝贵论文,经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胡锦涛同志高度评价这些宝贵经验,认为“党的十七大把这‘十个结合’定性为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这是很有政治分量和理论内涵的。”[1] 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集中阐述了“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的理论内涵,在于它不仅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而且表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内容。胡锦涛同志关于“十个结合”宝贵经验的深刻阐述,对于我们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路线篇

“十个结合”的前三个结合,分别涉及到党的思想路线、基本路线和群众路线,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篇。

(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第一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涉及到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当然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路线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指导。”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最伟大的功绩是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概括。对于这个思想路线,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明确地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针对“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邓小平同志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统一起来,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江泽民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概括为“与时俱进”,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新要求。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认识进一步深化。2004年初,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求真务实”虽然现在还没有正式概括进党的思想路线中,但其进一步体现党的思想路线对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精神和根本作风的要求,意义是非常明显的。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大力发扬求真务实精神”。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是前提。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2]解放思想是多方面,但最根本的是要实现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解放”:“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3]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我们既不能把书本上的个别论断当作束缚自己思想和手脚的教条,也不能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东西看成完美无缺的模式。”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仅是多样的,而且是变化着的。我们不仅要破除教条主义的束缚,也要破除经验主义的束缚。我们不能把别人的东西神化,也不能把自己的东西神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断深化各方面的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必须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同志曾形象地把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概括为既没丢老祖宗、又要说老祖宗没有说过的新话。也就是说,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的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恩格斯本人主张后人以这样的科学态度来对待他们提出的基本原理。他们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4]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建设上卓有成效,“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规律性的认识是根本性的认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正是有所侧重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改革开放提供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但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为继续理论创新不断开辟道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展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勃勃生机,又为我们继续进行理论创新打开了广阔空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为之奋斗。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必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三个不断”作为理论创新的路径:“不断把党带领人民创造的成功经验上升为理论,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第二个结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涉及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特别是其中两个基本点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作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形成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个基本路线简要地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邓小平同志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极为重视,曾再三告诫全党:“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5]党的十七大报告郑重强调:“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又进一步阐释:“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立国、强国的重大法宝,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群众的幸福线。”这就使我们对党的基本路线重要性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正确把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特别是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称为“兴国之要”,进一步突出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核心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的这一最根本的要求。党的基本路线的这三个主要方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在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上,明确表示反对的错误意见不多,时常出现的模糊认识是片面地只讲其一,忽视甚至不讲其他,从而导致在实践中犯了“左”或右的错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因此,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贯通、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须臾不可偏离、丝毫不可偏废,必须全面坚持、一以贯之。”针对那种把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所有问题特别是社会发展的问题归咎于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错误认识,他指出:“离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社会主义社会的一切发展和进步就会失去物质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不发达阶段,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针对那些把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对立起来的种种模糊认识,他强调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相互依赖关系是:“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离开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就会迷失方向和丧失动力。”只有正确处理好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的关系,我们才能“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要深化对改革开放的认识。首先是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近代以来中国发生的3次伟大革命之一。改革开放的目的之一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制度。其次是改革开放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作用。具体表现为“两个伟大历史转折”: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再次是充分肯定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最后是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

(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群众路线。第三个结合,“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涉及到坚持和发扬党的群众路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主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坚持了人民创造历史这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真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紧紧依靠人民,最广泛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人民中凝聚力量、吸取智慧,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使党得到人民充分的信赖和拥护,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群众路线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有新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一致性”: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又提出了“三问”: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党的群众路线在方针政策上的重要体现是: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我国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其他劳动群众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基本力量的作用,又支持新的社会阶层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作用,使全体人民都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只有坚持和不断完善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才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布局篇

“十个结合”的第四、五、六、七个结合,分别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第四个结合,“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贡献。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在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时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好地实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任务。经济体制改革必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因此,需要处理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之间的关系。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着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又注重加强和完善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自身存在的某些缺陷,促进国民经济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健康运行。”胡锦涛同志第一次明确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称做我国的“经济管理制度”。

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需要制度层面的支撑。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同时又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里不仅重申了“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而且又着重强调了搞活国有经济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强劲发展,公有制经济在经济总量、就业、税收等方面的比重下降,已经不占多数。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同志认为,既然公有制经济不占多数,干脆明确放弃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也有的同志认为,公有制经济不占多数是资本主义在我国复辟的标志,必须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恢复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关于这个问题,党的十五大在提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时已经有所预见,并对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作出了今天仍然适用的界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关于公有资产的优势,特别是质的提高,有数据表明:1998年我国2/3以上国有企业亏损,全国国有企业加起来的利润仅为213.7亿元。2007年,全国国有企业上缴税金1.77万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34.5%。关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有数据表明:目前仅国有经济中的中央企业有82.8%的资产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国防、通信、运输、矿业、冶金、机械行业,实现利润占到80%,承担着我国近于全部的原油、天然气和乙烯生产,提供了全部的基础电信服务和大部分增值服务,发电量约占全国的55%。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82%,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89%,汽车产量占全国的48%,生产的高附加值钢材约占全国的60%,生产的水电设备占全国的70%,火电设备占75%。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是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问题,而是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离不开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能繁荣经济、解决就业的都要大力支持。要进一步破除各种体制障碍,使非公有制经济真正享有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第五个结合,“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

首先,要肯定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大进展。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既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司法制度、决策机制、权力制约监督制度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相比,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新要求相比,我国政治体制还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也指出:“我们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适应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坚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他强调,“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各项政治制度。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第六个结合,“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同志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提出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目标;江泽民同志提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都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深刻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特别是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地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文化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市场更加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的保障。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第七个结合,“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建设。我们既高度重视通过提高效率来促进发展,又高度重视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实现社会公平来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在社会建设上,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目前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的问题,1978年我国收入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上升到0.496,这在世界上属于较高之列,公平问题成了群众非常关心的问题。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首先,要看到二者的相互依赖性。胡锦涛同志指出:“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同志曾经概括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6]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五条可以概括为效率和公平两方面: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提高效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实现公平。社会主义的本质实际上就是要解决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其次,要看到二者的重点转移。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通过深化改革、实行正确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全社会推动经济发展和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积极性,最大限度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发展活力。同时,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我们把提高效率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经济效率提高、促进社会和谐。”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特别是对公平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党的十六大又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温家宝总理在去年“两会”后答记者问时说:“如果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政府的天职,那么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就是政府的良心。”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是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都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我们才能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保证篇

“三个结合”的最后三个结合分别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环境保证、国内稳定保证和党的建设根本保证,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保证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环境保证。第八个结合,“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环境保证。这一保证的实质,是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出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同时,也提出“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实现这一保证的要点是“既坚持独立自主,又勇敢参与经济全球化”。独立自主,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的对外关系根本原则。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始终坚持这一原则,指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7]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强调:“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任何时候都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中国人民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始终把国家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中国的事情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来办,坚决反对外部势力干涉我国内部事务。”

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对于我国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有重要指导意义,这就是必须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目前世界各国平均的进出口依存度为40%左右,美国稳定在25%左右,日本一般保持在20%,而我国则高达70%。温家宝同志说:“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外需会挤压国内有效需求,增加外部冲击的风险。这是需要努力缓解和避免的。”“在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出口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对于拓展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和防止经济下滑尤为重要。从中长期看,扩大消费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这是我国的优势,也是抵御外部冲击的重要基础。”

坚持独立自主,决不是盲目排外,也不是只从本国的利益出发来处理国际问题。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确定我们的立场和政策,按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和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进行处理,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面对当前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的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我们既不幸灾乐祸,更不落井下石,而是要积极合作,共同维护国际金融市场稳定。当今的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在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我们必须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内稳定保证。第九个结合,“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内稳定保证。改革、发展、稳定是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局的三枚棋子,正确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关键在于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正确认识改革力度问题,主要把握两点:一是注意改革的协调性。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既坚定不移地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总揽全局、突出重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相协调,使改革获得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二是注意改革的正确性。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及时总结改革的实践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研究解决。”

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重点是稳定。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深刻认识到,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保持社会稳定,最重要的是正确把握和处理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及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当前,一些地方发生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并造成严重后果,一些地方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干部缺乏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作风飘浮,管理松弛,工作不扎实,有的甚至对群众呼声和疾苦置若罔闻,对关系群众生命安全这样的重大问题麻木不仁;一些干部不善于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思想政治工作不扎实,工作方法不得当。此外,也有党和政府维护群众权益的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来着力解决。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的建设保证。第十个结合,“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党的建设保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既紧紧围绕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加强党的建设,重点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的根本保证。要把十几亿人的思想和力量统一和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统一领导是不可设想的。”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前提是要增强忧患意识。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加强党的建设,要处理好几个关系:一是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的关系,“在不断解放思想中统一全党思想”;二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与干部队伍建设的关系,“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三是党的阶级基础与党的群众基础的关系,“在增强党的阶级基础的同时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四是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关系,“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的同时弘扬时代精神”。只有这样,党才能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性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把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概括为“十个结合”,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哲学道理,即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因此,胡锦涛同志说,这些宝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胜利”。具体说来,既要重视矛盾的普遍性,坚持普遍性、联系性原则,又要重视矛盾的特殊性,善于解决影响全局的突出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妥善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战胜这些困难和风险,就必须善于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和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时又必须善于统筹协调、把握平衡,在事物的普遍发展中形成有利于突破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合力,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因此,把握“十个结合”的要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善于做好“结合”这篇大文章,不断丰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标签:;  ;  ;  ;  ;  ;  ;  ;  ;  ;  ;  ;  ;  ;  ;  ;  

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