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备的几种能力论文_马建月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备的几种能力论文_马建月

山东省淄博市文昌湖旅游度假区商家实验小学 255000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而且要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使学生学会多种思考方法;通过解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耐心细致、自觉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特别是那些需要经过周密思考、反复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也提出:应注重对学生诸多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等。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小学生大部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太令人满意,绝大多数学生遇到实际问题就害怕,看到问题心中想得最多的词就是“放弃”。对于这种现象,笔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能对解决实际问题产生兴趣、增强自信心?

案例一:王老师到商店买了4副羽毛球拍,付了50元,找回3.6元,每副羽毛球拍的售价是多少元?(列方程解答)

刚开始笔者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解答,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基础好的学生思路清晰,解决这道题没有困难;但是绝大多数学生还是对题目束手无策,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很多学生这么列方程:4x=50。在讲授的过程中,笔者以学生到商店买东西为例,把这道题简单化,如:你们到商店买了三支圆珠笔,付了2元钱,售货员找回你0.5元,你能算出一支圆珠笔多少钱吗?学生会说:能。那你是怎么算的?把你的算法跟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接着找学生代表说一说他的算法(学生代表都是后进生),笔者发现他们对这个问题分析得都很透彻:

1.先求三支圆珠笔一共要多少钱(拿付出的钱减去找回的钱就是三支圆珠笔的价钱)。

2.再求一支圆珠笔需要多少钱。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从他们经常经历的买东西的事情出发,学生再回过头看刚才的问题,不用教师讲就会自己动手解答了。通过把稍微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单化,学生就能轻松地学到解题的方法,这个过程笔者感觉学生是轻松的、快乐的。

有些实际问题学生觉得很难理解,有时候教师要把它简单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身边的小事出发举例,这样学生就不会把问题看得那么难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数学是枯燥乏味的、严肃的。教师如果把数学知识转化成有形有色的学具操作,学生会倍感兴趣,会产生学习的内驱力,把“苦学”变为“乐学”,从而激发出创新潜能。

案例二:在讲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时,课前笔者让学生准备好长度不等的小棒,在小组操作之前就布置他们在拼的过程中要完成一些任务。探索出:

1.长方形有哪些特征?

2.正方形有哪些特征?

接着学生动手操作,先让学生比一比长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正方形的四条边有什么特点。在比一比、量一量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发现长方形两条对边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接着笔者在讲台上出示了4根8厘米的小棒、4根6厘米的小棒、2根10厘米的小棒、2根11厘米的小棒,请几组学生到讲台前摆一摆。各组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摆出了各种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在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学生掌握了新知识,加深了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真正参与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真正的主人。这个让学生主动经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轻松地掌握了新知识,同时又收获了快乐。

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如果只是依靠教师的讲授,似乎不能将抽象的知识点都清楚地传达给学生。那么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大脑,多让他们动手操作,使他们从操作中掌握做题的方法和技巧,让他们成为真正的数学学习的主人。

三、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功能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借助于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语言培养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教师多引导学生开口,能间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案例三:笔者在讲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出示了一道正误判断题:一块长方形菜地,其中___种番茄,___种黄瓜,还有___种辣椒。解题分个三步进行:

1.操作:让学生每人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8份,折出它的___,并让学生涂上颜色;口述:表示的菜种。

2.操作:折出这张纸的___涂上另一种颜色;口述:表示的菜种。

3.解决问题:看看这块地还有没有剩下的能种辣椒?(学生回答:没有。)学生通过折、涂、说,发现了问题所在。

由此可见,动手操作后,通过学生的外部语言,完整地复述操作过程,然后通过分析归纳内化为学生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达,促进了外部活动的内化。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实际中验证,在生活中运用。这样,学生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各方面的素质也就会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论文作者:马建月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备的几种能力论文_马建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