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论文_姚立国

刍议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论文_姚立国

姚立国 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下梁镇四新小学 711400

【摘要】《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的主要教学方法。作为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小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自主思考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动性,必须让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8-133-01

每个学习主体都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学习是学习主体“自己的”事。只有学习主体将学习纳入自己的生活之中,自主学习成为其生命活动中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样才能够具有在信息经济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与成长,才能成为21世纪的建设者与创造者。

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一、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地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核心任务。这样做的目的就在于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合作、交流、展示等认识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逐步走上富有个性化的自主学习途径。为此,在课改中,我彻底转变了教师要讲深讲到这个观念,而将时空、主角、交流、展示一齐让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自主学习,津津有味地自主学习。

二、开展活动是主动学习的动力

语文教学应创设让学生活动的机会,以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在活动中使学生学知识、长见识、练才干。若只是盲目地提倡多读多写,那很可能事倍功半,而在读写过程中加进了说和演,提供学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开辟领悟和运用语言的天地,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同时,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益有趣有效的活动也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说有了活动,课堂就会充满了活力;有了活力,自主学习的动力就更强。

三、创设有利于自主探究的教学情境

产生疑问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开始,由学生自己提出一个问题比精彩回答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例如,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章,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更高层次的阅读能力。教育学认为: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的思维与知识产生共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实际教学中,我们尽量避免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阅读文章,随着教师的问题研究文章”,而应该激发学生自我思维的火花,形成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感悟和体验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指出:“要把教育从鸟笼中解放出来,鸟的世界是树林,而教育的世界是整个社会。”可见,语文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要想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加深学生的自主体验,就必须将生活引入课堂,将课堂搬进社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社会中的问题,大胆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我们要重视语文实践活动课程,定期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走向大自然,在教学课文时,教师可以学生根据自学程序进行学习,首先初读,解决生字与生词,调理通顺后再进行细读,并联想画面,猜测诗意,然后精读,抓住诗中重点,感悟诗情,最后熟读,能背诵出来,并积累好句,做到心中有诗,随时都能拿出来用。学生通过这一步骤,则能达到熟读精读,感悟至深的目的。再如:开展环境调查、模拟采访、社会采风、社区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动手动脑、用心体验。适当的增加语文活动课,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全面掌握与应用能力,用其作为一种提高语文教学水平的新途径,对于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创建加减法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一方面,教师的教要运用减法的原则。教师不过多干涉学生学习的过程,不直接给学生现成结论,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学会方法。教师更应把课堂作为“学”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另一方面,学生的学要运用加法的原则。要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做主。学生要自己设计目标,自己探求真知,自己调控学程。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主动、能动、自动、的良好学习状态。只有学生在学习中自己主动运用加法的原则,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鼓励提问提倡思考。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明代学者陈宪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好奇与质疑是小学生的天性,在这种天性的驱动下,很多学生会产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愿望,并渴望快速解决问题,从中获取答案,疑问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获取新知的动力。此时,教师,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意愿,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以提出任何问题。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问题,继而有所创新,有所创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变学生被动学习、被动思考的现状,使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合作中探究知识、开拓思维、勤于动脑、发现问题,最终提高语文素养。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质疑解难的过程,语文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品质,为学生将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奠定基础。

教学生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自主性学习可以为学生搭建起构建知识与养成质疑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勇气的桥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人文素养。当前的课堂教学可以围绕这一目标,进一步拓展自主性学习的领域,探索多种自主性学习的模式。

论文作者:姚立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8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刍议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论文_姚立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