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临床分析论文_胡飞,邓剑夫(通讯作者)王志刚

新疆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 830000

【摘 要】目的:探讨胆镜联合手术切除对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5年6月于我院进行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6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接受胆镜联合肝切除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以及VAS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以及VAS评分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高于观察组;两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胆镜联合手术切除的方式对于肝胆管结石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单独应用手术切除的方式,并且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手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胆镜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在胆道外科常见的疾病,结石主要发生在肝脏内,其中左侧肝脏较为常见,在清除此结石的过程中主要将左侧肝管开口部位的狭窄清除,有利于结石的排除。对于肝胆管结石仍以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案,但手术中的高复发率以及高并发症都是目前临床胆道外科治疗工作中一项亟需解决的问题[1]。在本研究中,通过对我院的64例原发性的肝胆管结石疾病患者实施分组治疗的方案,分析比较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的对象为2010年3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患者,其中男36例,女28例,患者年龄32-68岁,平均年龄(50.6±9.45)岁,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32例。其中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31-77岁,平均年龄(49.6±9.05)岁;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患者年龄32-78岁,平均年龄(51.5±10.23)岁。

1.2方法:对照组32例患者接受常规的开放式手术治疗方案,观察组的32例患者接受胆镜联合肝切除的治疗方式。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以及VAS评分;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原发性肝胆管结石治疗有效率。

1.4 评价标准:肝胆管结石治疗有效率:痊愈: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影像学检查体内结石彻底清除;治愈: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的症状基本消失,腹部的疼痛等症状消失;有效:患者腹部疼痛得到有效缓解,影像学显示体内结石的去除程度达到50%以上;无效:患者腹部疼痛无减轻,症状无明显改善;

2 结果

2.1两组手术时间等指标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肛门排气时间以及VAS评分进行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随着现代外科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相关医疗器械的不断改进,对于肝内胆管结石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案越来越多,并且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肝切除治疗方案仍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2]。通过肝切除的切除方式能够将病灶进行彻底的切除,是公认的手术治疗的最好方法,但在切除过程中需要对其手术治疗的指征进行比较严格的控制,因此在对肝胆管结石疾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辅助胆镜技术能够使医生在整个手术切除操作过程中对肝外胆管结石的实际大小、数量以及分布情况等问题进行有效的观察,能够使得对于结石的清除更加彻底[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都要远远小于对照组患者,对于肝胆管结石的治疗有效率也比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少。

综上所述,采用肝切除的手术方式对肝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辅助应用胆镜技术能够使得医师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可以对肝外胆管结石情况进行有效的观察,对手术过程中肝切除的具体范围进行判断,有利于结石的切除更加彻底,提高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瑞耀,曹高建,张海峰等.胆道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疗效观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4,26(6):683-684.

[2]朱胜昌,谌祖建,黎坤等.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112例临床体会[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2):76-78.

[3]何建武.肝内胆管结石并发胆管狭窄的治疗[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2,(7):333

论文作者:胡飞,邓剑夫(通讯作者)王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9

标签:;  ;  ;  ;  ;  ;  ;  ;  

手术治疗原发性肝胆管结石临床分析论文_胡飞,邓剑夫(通讯作者)王志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