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类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效果论文_张盛甫1,胡芳2(通讯作者) 王海蔚3

张盛甫1 胡芳2(通讯作者) 王海蔚3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将生物反馈治疗对FC的临床医疗及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选择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68例F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STC患者35例,OOC患者33例,均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与静息压,并进行后期回访。结果:两组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的患者,总体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OOC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STC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对FC中,对OOC的疗效更佳。

关键词:生物反馈治疗;两类功能性便秘;临床医疗;随访效果

FC又称功能性便秘,它是以排便不畅、次数减少、排便困难、粪质过硬导致无法排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消化系统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肉毒杆菌毒素注射等。但这些治疗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常会导致肛周感染、肛门失禁等并发症。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FC方法。它利用仪器将患者与排便相关的生物反映出来并显示给患者,通过让患者控制自身心理生理活动进而重建排便规律、排便行为,最终使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收的患者,对其进行功能性胃肠疾病诊断。诊断标准,患者至少符合以下标准的其中两项:(1)大便出现失禁情况,每周至少1次;(2)排便次数每周在2次一下;(3)排便使疼痛或是有排便困史情况,;(4)有大量大便潴留史;(5)在直肠中能够看到有极大的粪便块梗阻;(6)常有排出的粗大粪块堵塞下水道的情况发生。

这些病人都要经过不透X线标志物结肠传输试验(GITT)的筛查,以确定患者所患功能性便秘的具体类型。并通过腹部CT、结肠镜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便秘症状。所排除的患者类型有:(1)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患者,例如肛裂、肛周脓肿、溃疡性结肠炎等;(2)由于其他疾病导致的排便功能受影响的患者;(3)对于生物反馈治疗极度反对的患者;(4)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妊娠、偏瘫等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5)处在急性创伤或是处于手术恢复阶段的患者;(6)正在进行其他方面治疗的患者;(7)年龄在16岁以下的患者;(8)属于混合型便秘的患者(9)在整个治疗过程中≤2周的患者。

1.2方法

1.2.1 GITT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患者不同部位不透X线标志物数量的比值,测定结肠传输指数(TI),根据结肠传输指数值对功能性便秘进行分型。患者在接受这种测定时,要提前一周停用能够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在进行检查前服用16-18跟不透X线的钡,规格为2.0×0.1×0.1cm3,服用48小时后,进行不透X线标志物胃肠道通过时间测定并观察患者体内钡的数量及其位置。TI值为此时的直肠及乙状结肠部残留标志物数量与全结肠内残留标志物数量的比值。TI>0.5为OOC、TI=0.5为MIX、TI<0.5为STC

1.2.2 肛门直肠动力学检测

这种检测是采用MMS胃肠动力学检查系统进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1]。对患者进行检测前一定要告知患者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具体流程见本文第三部分讨论。

1.2.3 生物反馈干预

该种干预方式是利用生物反馈治疗机。在进行这种方式治疗时,需要患者取左侧卧位。首先,进行肛周表皮的清洁,并在肛门两侧贴上体表电极,在患者肛门处插入测压导管,并置入压力传感器;其次,将用生理盐水浸湿后的电极连接到患者右侧大腿外侧,使之成为电流回路,并记录分析及评估排便过程中肌电图曲线的变化,并根据结合曲线指导患者做出正确的排便动作,肛管最大收缩压升高这是是患者进行肛门收缩;肌电值升高说明患者进行肛门外括约肌收缩[2]。为达到治疗目的,一周期的治疗要经过20次的训练,每次的休息间隔为5-10分钟,每次接受治疗要进行三个周期,每周患者要接受2次这样的训练。患者的反复练习会使患者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并养成正确的排便动作。

1.2.4 心理干预治疗

医生要对接受这种治疗方式的患者进行原理的讲解以及告知患者应注意的问题,要患者进行良好的心理准备,从而能配合医生的治疗。医生也要与患者进行及时的有效沟通,发现患者的心理顾虑并及时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使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并拥有乐观的精神状态[3]。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8例患者都完成两周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后OOC组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与入院时同组及治疗后STC组的肛管静息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OOC组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入院时同组及治疗后STC组,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生物反馈治疗是利用电子设备将人体的某些生理现象转化成可视或可听的形式,这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这种治疗方法的目的是通过信号的变化让患者对其生理能力进行处理。FC的生物反馈疗法就是纠正患者不协调的排便行为,教患者在排便时放松肛门外括约肌,协调肛门直肠进行运动,促使盆底肌肉放松[4]。通过反复训练,提高训练强度,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及饮食调理,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通过资料显示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异常的肛门直肠运动,对治疗便秘和失禁有着一定作用[5]。

综上所述,生物反馈方法能有效治疗两类功能性便秘。对于STC型与OOC型相比,对后者的疗效更佳。在国外已经引进此技术,国内临床想要应用还需要行进一步研究与探讨,做出更为优化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陈阵,徐桂中,刘显灼,艾芬.两类功能性便秘患者行生物反馈治疗的疗效及随访比较[J].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03(36):218-222.

[2]杨继闽,邱胜民.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35(49):138-139+141.

[3]黄康,余跃,高显奎,杨琰,陈军,王巧民.心理干预联合生物反馈在功能性便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淮海医药,2012,02(30):95-97.

[4]宋玉磊,林征,林琳,王美峰,张红杰.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对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06(47):485-487.

[5]戴志毅,易文全.直肠肛门测压与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在临床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2,07(24):1282-1283+1285.

基金项目: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2012-011)

通讯作者:胡芳 湘南学院医学影像系 讲师

论文作者:张盛甫1,胡芳2(通讯作者) 王海蔚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3

标签:;  ;  ;  ;  ;  ;  ;  ;  

比较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类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及随访效果论文_张盛甫1,胡芳2(通讯作者) 王海蔚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