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包衣和引发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种子包衣和引发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贺长征[1]2001年在《种子包衣和引发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以常规稻品种加育948、中组一号和杂交稻品种Ⅱ优3027为材料,研究了包衣中自配营养液和组合激素对水稻在室内盐逆境条件下纸床发芽、室内土壤发芽和田间试验中发芽率(或出苗率)及秧苗素质的影响;比较了不同配方包衣剂包衣处理对水稻秧苗素质及产量提高的促进作用;同时初步探讨了无机盐引发对水稻室内发芽的影响,以及沙引发处理对水稻田间成秧率、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营养液包衣处理在室内纸床发芽中,显着地抑制了幼苗的伸长生长,发芽指数和淀粉酶活性降低。但营养液包衣使种子和幼苗对盐逆境的敏感性降低。在盐逆境中相对于正常条件下加育948和Ⅱ优3027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相对值均高于对照;加育948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脯氨酸(Pro)含量显着提高,幼苗抗逆能力得到加强。与加育948的结果不完全一致,营养液包衣降低了Ⅱ优3027在正常条件下纸床发芽的过氧化氢酶活性和盐逆境条件下的过氧化物酶活性,但Ⅱ优3027的Pro含量显着提高,这与加育948的结果相同。在土壤发芽试验中,营养液包衣使种子出苗率下降(未达显着水平),但秧苗素质得到极大改善,秧苗矮壮,叶片浓绿,苗干重、基部苗干重、单位面积叶干重、叶绿素含量均显着增加,根干重、根数和根冠比也显着提高。纸床发芽时,在正常和盐逆境条件下,激素包衣对加育948和Ⅱ优3027的发芽指数和发芽率没有显着影响,苗高和淀粉酶活性降低,但正常条件下Ⅱ优3027的POD活性、CAT活性以及Pro含量均提高。 室内引发试验初步探讨了混合盐溶液引发对水稻在室内发芽及幼苗素质的影响。盐引发使苗高降低,但发芽指数、淀粉酶活性、POD活性和根系脱氢酶活性显着升高。特别是在盐逆境条件下,盐引发处理后水稻的发芽指数、根长、淀粉酶活性、POD活性和根系脱氢酶活性均显着高于干种子对照,表明盐引发可以提高水稻种子活力,使发芽迅速整齐,抗逆能力增强。 在自配不同配方包衣田间试验中,不同配方包衣剂包衣均有提高出苗率、分蘖数、苗干重、有效穗和产量的趋势。两试验点早稻和单季晚稻各配方包衣实际产量均高于对照。在早稻试验中以4号包衣剂的效果最好,最高可增加产量15.8%,并达显着水平。 沙引发处理显着提高了水稻的出苗率和有效穗,但每穗粒数显着降低。在早稻试验中,沙引发处理的实际产量显着高于浸种催芽处理(CK);在单季晚稻试验中,沙引发处理的实际产量显着高于浸种处理(CK1)和干种直播处理(CK2)。沙引发和品种之间存在显着的互作,沙引发显着的提高了加育948的实际产量,但中组一号产量的提高未达显着水平。

成广雷[2]2009年在《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种子作为人类主要的生活资料和最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重视。种子科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早在农业发生之初的远古时期人们就开始了种子的汰劣选优、检验、加工、贮藏等的实践,但作为一门科学被系统研究还时间很短,只不过刚刚一百多年的历史。尤其在19世纪中叶以后,种子科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对这一科学的发展进行客观的分析总结。本论文以种子科学研究内容为主线,通过收集、整理文献,明确断代依据,按照历史时序,对国内外古代、近代、现代种子科学的发展背景、重要事件、标志性人物等进行记述。系统介绍了国内外种子生物学、种子加工贮藏科学、种子检验科学的发生和发展。对国内外种子科学的发展分阶段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利用国内外叁个文献数据库,对1950年至今的种子科学文献进行了检索处理,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定性分析,得出了相应的结论。论文研究结果对我国种子科学与产业的发展将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主要结论如下:1.对种子科学的发展历史提出了自己的断代依据,梳理出了种子科学确立和发展的背景、标志性人物及里程碑事件。在本研究中,将种子科学的发展历史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叁个阶段。公元1869年之前为古代这一阶段的种子科学知识主要通过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经验积累和肉眼观察得出,还没有人专门从种子角度进行有目的实验研究,这一阶段为经验种子科学发展阶段。从1869年建立专业种子实验室至1980年为近代,这一阶段的种子科学研究有着明确的实验目的,研究更加系统和深入,显微镜等试验工具、物理和化学技术、动力机械等开始应用于种子科技,种子生物学研究向细胞水平微观层次和生理生化方向发展,该阶段是实验室(经典)种子科学发展阶段。1980年至今为现代,该阶段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生物技术、物理、化学和其他边缘学科的渗透,为种子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现代种子科学研究有趋向多元和学科交叉的特点,这一阶段为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应用阶段。2.通过对国内外叁大数据库检索,对1950年至2009年种子科学的发展进行了系统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明确了该阶段有关国家对种子科学的贡献,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得知,该阶段美国对种子科学发展的整体贡献最大,发表文献数比第2位的英国高出2倍多。中国排在日本之后居第4位,其后是德国、法国、丹麦。美国在1950年以后种子科学研究一直居领先位置,上世纪80年代后占绝对优势地位。中国在1985年以前一直处于最落后地位,至1999年首次超越丹麦后开始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有关种子科学的文献发表数量更是直线上升,2005年至今飞速超越德国、日本、英国居世界第2位。在国际上发表的文献数已与美国2004年发表数量相当。3.讨论了种子学科发展中存在的科研队伍不稳定、学科影响力小、没有真正的建立种子工程学科等问题,提出了自己对该学科的发展建议。主要观点有:一是种子科学需要连续性、深入性研究,呼唤终身种子科学家;二是种子科学与遗传育种学科分离后其影响力较小,需要建立学科组织,加强学科宣传、公关力度;叁是种子科学作为应用性学科不能只搞生物学等基础研究,要加快与信息、机械工程等学科的交叉,建立真正的种子工程学科。4.对国内外种子产业的种子市场容量、种子出口情况及世界规模企业发展情况有关资料进行了整理和比较分析,明确了世界种子产业的发展特征及趋势。在中国种子产业发展研究中,通过对1989—2004年各大作物主产省区审定品种及2004—2007年的主要作物品种推广面积资料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对中国的种子科研状况、研发体系及品种贡献进行了评价。

肖晓[3]2010年在《叁种水稻种衣剂在杂交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了解不同种衣剂对杂交水稻种子的处理效果,为杂交水稻种子包衣选用合适的种衣剂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适乐时(瑞士产)、苗博士(海特产)和新配方种衣剂(湖南农业大学试制)叁种种衣剂对四个杂交水稻组合株两优02、陆两优996、Ⅴ优46、金优207进行种子包衣处理,通过室内测试和大田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包衣处理对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成秧率、秧苗素质等农艺性状和产量因素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种子包衣处理后水分含量增高0.5-0.61个百分点。将种子含水量降至11%后在常温条件下贮藏,其水分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在春夏时节种子水分含量提升较快,而在秋冬时节种子水分含量虽逐步降低,但水分含量变化幅度明显小于未包衣种子。说明包衣种子表面的衣膜对空气中水分的渗入具有一定的屏障作用。贮藏3个月后各处理种子发芽率降低了7.0-11个百分点,未包衣种子降低了11-12个百分点,平均发芽率均低于80%,说明杂交稻包衣种子与其它主要农作物包衣种子一样,其常温贮藏期不得超过3个月。随着贮藏时间的推移,包衣种子发芽率的降幅明显小于未包衣种子,这与种子含水量的变化和种衣剂的杀菌消毒效果有关。室内发芽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水稻种子包衣处理后,发芽率比未包衣对照低2-6个百分点。可能是由于杂交稻种子裂颖率较高,种衣剂部分药物直接作用于胚部,对种子发芽产生了抑制作用。2、杂交稻种子包衣后,无论是芽谷播种还是干谷播种,出苗率和成秧率均高于对照,增幅分别为2-19和1-20个百分点。但不同播种方式效果不一,杂交早稻以芽播方式较好,如杂交早稻株两优02经3种种衣剂处理后,芽播方式下的出苗率比谷播方式下分别高出27、24、16个百分点,成秧率分别高出27、21、15个百分点;杂交晚稻V优46以谷播方式较好,而金优207在芽播和谷播方式下出苗率和成秧率差异不明显。相同播种方式下,不同种衣剂对同一水稻组合的出苗率、成秧率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同一种衣剂对不同水稻组合的出苗率、成秧率的影响差异较大。从提高出苗率和成秧率的效果来看,株两优02选用“适乐时”和“苗博士”种衣剂包衣较好,陆两优996和V优46选用“适乐时”包衣较好,而金优207宜选用新配方种衣剂。3、叁种种衣剂均能有效增加秧苗茎基宽,促进秧苗分蘖、根系生长和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秧苗综合素质。在提高秧苗素质的各项指标方面,芽播方式优于谷播;由于水稻品种种子自身特性及种衣剂内部活性成分的差异,使得不同种衣剂对不同品种的作用效果不尽相同。以芽播方式下,株两优02选用“适乐时”包衣较好,陆两优996选用“苗博士”包衣较好,而晚稻V优46和金优207在各项指标上对种衣剂的反应效果不尽一致。4、叁种种衣剂处理均能明显提高杂交水稻组合秧苗根系活力、苗体内叶绿素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为增强水稻秧苗素质和抗逆性奠定了生理基础。不同种衣剂处理对各水稻品种在各项生理指标上的作用效果不尽相同。总体来看,以“适乐时”处理效果最好,“苗博士”次之。5、种衣剂处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杂交水稻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最终提高产量。理论产量比对照的增加幅度为0.99%-3.58%。叁种种衣剂处理的各组合在芽播方式下的产量均显着高于相应的谷播方式。在芽播方式下,陆两优996以“适乐时”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2.79%;株两优02、V优46和金优207以“苗博士”处理产量最高,分别比对照增产2.30%、2.43%和3.04%。

阮松林[4]2001年在《种子引发和包衣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耐逆性的生理效应》文中研究指明用-1.25MPa的CaCl_2+NaCl(1:1.4mol/mol),CaCl_2+NaCl(1:1.4mol/mol)+10,100,or 1000ppm GA_3(赤霉素)溶液在20℃温度处理水稻品种浙农大454种子2天,PEG(聚乙二醇)溶液处理种子3天。引发和未引发种子均在30℃温度下发芽。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引发处理后水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指数增加,平均发芽时间(MGT)缩短,但是没有明显提高水稻种子发芽率。盐引发种子发芽指数显着高于PEG引发,平均发芽时间低于PEG引发,发芽势和发芽率在盐引发和PEG引发之间无显着差异。与CaCl_2+NaCl引发溶液相比,在CaCl_2+NaCl引发溶液添加GA_3没有显着提高发芽速率和发芽率。温室试验中,引发处理后提高了水稻种子活力和在俺水土壤中出苗和成苗率。与CaCl_2+NaCl引发溶液相比,在CaCl_2+NaCl引发溶液添加GA_3并没有显着提高水稻种子出苗速度和成苗率。因此,种子引发可能有助于水稻在淹水土壤中成苗。 用4种引发剂(-1.25MPa的CaCl_2、NaCl、KNO_3、PEG(聚乙二醇))溶液分别在20℃处理水稻品种浙农大454种子2天、3天或4天。引发种子和未引发种子在20℃和近紫外灯光照射条件下培养,结果表明,引发对水稻种子病菌感染率无明显影响,但是引起水稻种子带真菌属和种的种类和数量改变,如镰刀菌属菌量上升,芽枝霉属降低。而次氯酸钠预处理降低了引发种子镰刀菌属真菌的发生率,增加了弯胞属真菌的发生率。 用4种引发剂溶液(H_2O,H_2O+10mM Proline,150mM NaCl和150mM NaCl+10mMProline)处理两个杂交稻品种“汕优10”和“二优培九”种子,并测定种子和幼苗内部脯氨酸、可溶性糖、果糖和蔗糖等相容性溶质含量。结果表明,引发处理后种子脯氨酸和蔗糖含量提高,而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降低。幼苗脯氨酸含量品种间有差异,二优培九提高,汕优10降低。引发处理后还能提高盐胁迫后幼苗可溶性总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及水稻幼苗耐盐指数和耐盐比率。杂交水稻幼苗耐盐指数和耐盐比率与种子内部脯氨酸含量和盐胁迫后幼苗内部可溶性总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均呈显着正相关,而与种子内部果糖含量呈显着负相关。盐胁迫后幼苗与种子内部可溶性总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均呈显着负相关,而种子脯氨酸含量与盐胁迫后幼苗果糖含量呈显着正相关。由此可见,引发可以促进种子对已有果糖的利用,降低种子内部果糖水平,增加种子内部脯氨酸含量,并———— ︵> 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AbstfuCt提高后期盐胁迫幼苗内部果糖水平,从而增强杂交水稻幼苗的耐盐性,这可能是引发提高杂交水稻幼苗耐盐性内在的生理调节机制。试验还表明,杂交水稻组合汕优10耐盐性强于二优培九,但引发的效果以二优培九组合更好。 用1.5%壳聚糖和1.5%壳聚糖+10mM脯氨酸(Proline)包衣处理两个杂交稻品种“汕优10”和“二优培九”种子,包衣和未包衣种子分别在 H。O、50mM、100mM和 150mM的 NaCI溶液中在30oC下发芽,并测定种子发芽率和淀粉酶活性及幼苗脯氨酸、可溶性糖、果糖和蔗糖等相容性溶质含量。结果表明,包衣处理后明显提高盐胁迫条件下种于发芽率,降低a-淀粉酶活性,增加幼苗可溶性糖和果糖含量,多数包衣处理后均显着提高脯氨酸含量。在壳聚糖中添加 10mM脯氨酸包衣处理对汕优10组合幼苗耐盐性及有关生理指标均存在负效应。包衣处理后还能提高杂交水稻幼苗耐盐指数和耐盐比率。

齐麟[5]2017年在《基于DAAM-BA二元成膜剂在水稻种子处理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种衣剂用于防治作物苗期病虫害已经成为当下研究热点,但其在应用尤其是在有水环境中存在脱落率高、有效成分易流失、药效发挥不稳定等问题。基于此,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二元共聚成膜剂,优选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配方。对成膜助剂耐水性及成膜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检测了制备的种衣剂质量指标。同时,采用盆栽试验对种衣剂处理的水稻幼苗的生物学性质进行了评价,通过室内毒力试验确定其最佳使用剂量。主要结论如下:双丙酮丙烯酰胺-丙烯酸丁酯二元共聚制备的成膜剂保持35 d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脱落率小于5%。筛选了基于DAAM-BA成膜剂的种衣剂,其最佳配方为25%噻虫嗪、15%吡唑醚菌酯、0.5%快T、8%FS3000、0.23%硅酸镁铝、0.12%黄原胶、0.5%皂土、5%乙二醇、5%DAAM-BA以及5%海舒液体红2R。种衣剂的脱落率为3.01%,悬浮率为97.9%,各项指标均符合悬浮种衣剂质量标准要求。采用药种比1:50进行种子处理,发芽率提高31.98%,株高提高6.48%,根系活力增加38.07%,叶绿素含量增加143%,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28.70%,对抗氧化酶活性影响不显着。对水稻稻瘟病菌EC_(50)值为0.007321mg/L,在2 mg/L浓度下相对抑制率达到了97.4%,种衣剂对斑马鱼96h的半致死浓度为2.46mg/L,急性毒性等级为“中毒”。40%噻虫嗪·吡唑醚菌酯悬浮种衣剂成膜性好、持效期长、发芽率高,对稻瘟病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良。由于成膜剂的缓释作用,吡唑醚菌酯对斑马鱼的毒性LC_(50)降低了50倍,显着降低了对水生生物的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张静, 胡立勇[6]2012年在《农作物种子处理方法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概述了目前在农作物生产中常用的种子处理(物理、化学、生物农药、种子引发、种子包衣及丸粒化等)方法的特点和原理,主要将种子处理方法对农作物的生物学效应进行了分析与综述,并对作物种子处理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李锦江, 熊海蓉, 熊远福[7]2005年在《种衣剂及其在我国水稻上的研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了国内外种子包衣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并对种衣剂的组成、类型以及种衣剂在我国水稻上的研究应用进行了论述。

田艺心[8]2013年在《不同类型作物种子对系统性荧光化合物吸收的特性及防伪研究》文中指出种子质量对农业生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市场上假冒种子不断出现,给农业生产的优质高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同时也损害了种子产业和农民的利益。目前,种子防伪技术多集中在外包装防伪等易被复制和淘汰的技术上,单纯针对种子本身且比较稳定的防伪手段目前国内外鲜有报道。采用荧光化合物种子标记防伪至今国内外研究甚少。因此,本文利用种子常用处理方法,对不同类型种子进行荧光化合物标记,通过幼苗生理变化和荧光表现,筛选出适宜的荧光标记化合物;针对生产上种子普遍进行包衣的特点,探讨了荧光防伪在种子包衣技术上的应用生理效应和动力学特性,并对标记后包衣种子进行贮藏,探讨贮藏时间与荧光标记物有效性之间的关系;同时研究了荧光物质在土壤中的吸附和降解行为,为种子荧光防伪的田间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不同类型作物种子提出了有效的防伪理论和技术体系,研究结果填补了国内外主要农作物种子荧光防伪研究的空白。也为其他林木、牧草种子的防伪提供理论借鉴。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筛选了荧光标记方法和适用的荧光标记物。选取不同种类的荧光化合物采用浸种、引发方法对不同类型作物种子进行荧光标记,结果表明,荧光化合物浸种处理后的荧光表现显着高于引发处理后的效果,且筛选出的荧光化合物在0.1mg/ml浓度浸种处理时对种子活力和幼苗生长均无不良影响,荧光表现明显。不同类型作物种子适宜采用的荧光化合物分别为:油菜为罗丹明B(RB)、丽丝胺罗丹明B(LRB)臧红T(ST);花椰菜为罗丹明B(RB)、丽丝胺罗丹明B (LRB)葱为罗丹明B(RB)、丽丝胺罗丹明B (LRB)臧红T(ST);洋葱为罗丹明B(RB)、丽丝胺罗丹明B (LRB)臧红T(ST):水稻为罗丹明B(RB)、硫酸二氨基吖啶黄(DH)、臧红T(ST);玉米为罗丹明B(RB)、硫酸二氨基吖啶黄(DH)、臧红T(ST);豌豆为罗丹明B(RB)、丽丝胺罗丹明B(LRB)臧红T(ST);蚕豆为罗丹明B(RB)、丽丝胺罗丹明B(LRB)臧红T(ST)。2、确定了荧光标记物进入种子的途径。荧光标记物进入种子的途径因种子类型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其中受种子结构的影响较大。荧光标记物主要通过发芽口进入油菜和花椰菜种子,豌豆和玉米主要是通过种皮渗透的方式进入,蚕豆种子主要是通过种脐和发芽口进入,水稻种子可通过稃壳、稃尖和护颖渗透进入。洋葱和葱种子呈棱形,种皮坚硬,荧光标记物难以进入种子内部:荧光标记物在种子及幼苗中的荧光表现因种皮颜色和种子类型不同而存在差异。豌豆、蚕豆、玉米、水稻果种皮颜色较浅,荧光表现显着。油菜、花椰菜、葱和洋葱种皮颜色较深,荧光表现相对较弱;一些双子叶作物种子如油菜、花椰菜、豌豆和蚕豆幼苗的根、茎、叶均可观察到明显的荧光,一些单子叶百合科植物如葱和洋葱在幼苗根,茎可观察到荧光,某些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如水稻、玉米等不易在茎和叶片观察到荧光。3、研究了荧光标记防伪在包衣种子上的可行性。采用种子包膜技术,将RB分别标记在不同类型作物种子上,通过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期间的生理变化及荧光表现,筛选与不同类型作物种子包膜处理相适宜的荧光标记剂量。结果表明,水稻、玉米、葱,洋葱种子经RB药种比1:10包膜处理后,幼苗干重和苗高均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药种比1:20和1:30包膜处理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未受到不良影响。油菜、花椰菜、蚕豆种子经RB药种比1:10、1:20和1:30药种比包膜处理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未受到伤害。豌豆种子经RB药种比1:10和1:20包膜处理后,幼苗干重、苗高、POD、SOD活性显着降低,1:30药种比包膜处理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等均无不良影响;RB标记后的包衣种子及幼苗的荧光表现与浸种处理结果相一致,表明RB荧光表现未受包衣材料显着影响,为包衣种子荧光标记防伪提供了理论依据。4、探讨了不同贮藏时间与荧光效果的关系。每隔一个月对不同条件下贮藏的荧光标记包衣种子进行RB含量测定和荧光观察,结果表明:1:10和1:20药种比处理后的玉米和豌豆种子,贮藏5个月后的RB含量显着低于贮藏1个月的RB含量,1:30药种比处理后种子上的RB含量在贮藏期间无显着差异。水稻和葱种子在1:10、1:20、1:30药种比处理后的RB含量在贮藏期内均无显着差异。蚕豆种子1:10包膜贮藏6个月后,与贮藏1个月种子RB含量存在显着差异,1:20和1:30包膜处理的种子RB含量在贮藏期间无显着差异。花椰菜种子1:30包膜贮藏6个月后,与贮藏1个月种子RB含量存在显着差异,1:10和1:20包膜处理的种子RB含量在贮藏期间无显着差异。洋葱和油菜种子在1:10、1:20、1:30药种比处理后贮藏6个月后的RB含量均与其贮藏1个月含量存在显着差异;相同种子同等药种比处理时,每个月在常温和15℃条件下贮藏后的荧光量均无显着差异,说明经荧光标记物包膜处理的种子未受温度显着影响,为荧光标记物种子防伪研究的实际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贮藏期间,不同药种比处理的种子荧光表现均比对照明显,相同药种比处理的种子荧光表现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并没有显着的区别。豌豆、玉米、水稻、蚕豆等种皮颜色较浅的种子荧光表现最为明显;油菜和花椰菜种皮颜色呈深褐色,荧光表现也较为明显;葱和洋葱种子为棱形,种皮呈黑色,坚硬,荧光表现最弱。5、研究了荧光标记包衣种子贮藏后在田间土壤中的生理特性和荧光表现。经荧光标记物包膜处理后的不同类型作物种子在土壤中种植时,不同药种比处理条件下,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情况有所不同。结果表明,油菜种子在1:20和1:30药种比处理后,幼苗根长和苗高显着增加,花椰菜种子在1:20药种比处理后幼苗根长、苗高和叶绿素含量显着提高,蚕豆种子在1:30药种比处理后,幼苗干重、根长和苗高均显着高于裸种。豌豆种子在1:30处理后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显着高于裸种。葱和洋葱种子经荧光标记物1:10药种比处理后,幼苗苗高显着低于裸种。水稻种子在荧光标记物1:10药种比处理后,幼苗根长和苗高显着低于裸种,1:20药种比处理后,幼苗苗高显着提高。玉米种子经荧光标记物1:10药种比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和POD活性显着低于裸种,1:30药种比处理后,幼苗苗高显着提高。油菜种子萌发第7天可在幼苗根部、叶片、茎部纵切面维管束组织观察到明显的荧光。花椰菜种子萌发第10天在根部、叶片、叶脉、茎部纵切面维管束组织可观察到明亮的荧光。葱和洋葱分别从荧光标记至种子萌发第8天和第10天时根部和茎部维管束组织均可观察到明显荧光。水稻仅在种子上荧光表现强烈,茎部和叶片均无荧光表现,种子上的荧光表现持续到第16天时与对照无差异。玉米仅在种子和根部荧光表现强烈,持续到第14天时,荧光表现减弱至对照水平,且叶片和茎部均无荧光表现。蚕豆和豌豆种子、茎部维管束组织、根部、叶片、叶脉处均可观察到明显的荧光,但幼苗分别发育至第16天和15天时,各部位荧光表现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差异。6、探讨了罗丹明B在田间土壤中的吸附和降解。田间土壤能有效的吸附荧光化合物RB,吸附遵循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饱和吸附量是1.716mg/g,吸附平衡常数为0.042L/mg。吸附的罗丹明B可有效的进行光-Fenton降解反应(通过光氧化与催化技术)。土壤中存在与光-Fenton降解反应类似的条件,因此,吸附在土壤中的的罗丹明B能够通过光氧化与催化技术进行有效降解。同时,种子包衣上使用的罗丹明B量极少,所以罗丹明B的使用不会对土壤带来污染。可作为各种种子的防伪标记使用。

马军妮[9]2016年在《放线菌对玉米小麦的促生抗旱作用及机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人口大国,人均耕地面积有限,提高单产是解决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传统提高玉米小麦单产的方法大都集中在育种、水肥管理及提高栽培技术上,也有通过微生物肥料提高作物单产的研究。目前,通过微生物肥料来提高单产的研究大都集中在细菌和真菌制剂上,有关放线菌制剂的研究报道很少。对密旋链霉菌(Act12)及娄彻氏链霉菌(D74)的防病促生作用已有大量研究,发现其对多种园艺作物具有良好的促生作用,但对玉米小麦有无促生效果尚不清楚。本研究重点探索这两株链霉菌对玉米小麦的促生作用及对产量的影响,并通过光合特性、植株叶片生化特性及穗分析对其增产机理进行了初步探索。主要结果如下:(1)供试放线菌对玉米具有明显的促生作用。其中:(1)供试链霉菌无细胞发酵滤液处理玉米种子可促进玉米胚根胚轴及幼苗生长,提高玉米幼苗叶片诱导酶活性。D74发酵液稀释1000倍处理可使玉米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及须根数较对照分别增加43.3%、25.0%及102.0%;D74原液可使玉米叶片PPO酶活较对照增加40.3﹪。Act12发酵液稀释100倍处理可使玉米胚根长度、胚轴长度和须根数较对照分别增加35.0%、35.0%及118.4%,玉米幼苗总鲜重、根系鲜重分别较对照增加30.4%、36.4%;Act12稀释10倍及1000倍处理玉米种子可使玉米叶片的PPO酶活分别较对照增加38.1﹪及39.6﹪。(2)混合菌剂种子包衣具有以下作用:一是促进玉米根系发育。与对照相比,毕公试验点菌剂处理灌浆期玉米表层次生根的吸收根条数增加30.2﹪,中层次生根干重、吸收根干重及吸收根条数分别增加98.3﹪、122.0﹪及36.9﹪,底层次生根的条数增加26.8﹪;二是可显着增强叶片光合能力。与对照相比,灌浆期毕公试验点菌剂处理玉米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单叶水分利用率分别增加13.7﹪、22.2﹪及6.3﹪,元树试验点菌剂处理玉米叶片的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分别增加16.7﹪和15.5﹪;叁是可显着改善穗性状并提高籽粒产量。与对照相比,毕公试验点菌剂处理灌浆期玉米单个果穗鲜重增加20.7﹪;收获期穗干重、穗粒重和百粒重分别增加10.0﹪、10.1﹪和6.2﹪,含水量降低4.8﹪;小区玉米穗总鲜重、平均单穗鲜重和实收亩产籽粒干重分别增加24.3﹪、15.7﹪和25.3﹪。元树试验点菌剂处理小区实收穗鲜重及亩产籽粒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20.5﹪及19.1﹪。四是显着促进籽粒灌浆速度。在灌浆期,菌剂处理玉米百粒鲜重、百粒干重及单穗籽粒重较对照分别增加32.3﹪、83.9﹪及99.1﹪,籽粒含水量降低36.9﹪;五是明显提高灌浆期玉米叶片诱导酶活性。毕公菌剂处理玉米穗位叶PAL酶活性较对照增加6.2﹪,元树菌剂处理玉米叶片的POD酶活性较对照增加4.4﹪;六是对玉米籽粒蛋白质与淀粉含量均无显着影响。(2)放线菌菌剂种子包衣处理能促进渭北旱地春玉米生长并提高产量。在陕西宜君县的小区试验中:(1)菌剂处理玉米株高和茎叶鲜重分别较对照增加5.1﹪及13.2﹪。(2)菌剂处理玉米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分别较对照增加13.0﹪、24.7﹪、6.4﹪及27.7﹪。(3)菌剂包衣处理根总干重、表层次生根总干重、中层次生根总干重、底层次生根总干重、条数分别较对照增加23.0﹪、50.0﹪、24.0﹪、12.5﹪及12.5﹪。(4)两个试验点的小区结果显示,菌剂包衣处理玉米每亩穗鲜重、籽粒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6.1﹪~6.7﹪、7.0﹪~8.1﹪。(3)放线菌菌剂对小麦具有一定的促生作用。(1)盆栽试验中,菌剂拌土可使小麦幼苗总鲜重、茎叶鲜重、根系鲜重分别较对照增加13.04%、12.33%、18.39%;小麦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及蒸腾速率分别较对照增加54.0%、43.1%、18.8%及36.0%。菌剂包衣和菌剂拌土使小麦叶片脯氨酸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31.1%和17.8%;菌剂包衣可使小麦根系POD、PAL酶活性及MDA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8.6%、41.7%及14.3%,菌剂拌土可使小麦根系POD、PAL酶活性及MDA含量分别较对照增加9.0%、20.8%及21.4%。(2)小区试验中,放线菌制剂包衣处理可使创新园试验田小麦植株总鲜重、茎叶鲜重、根系鲜重分别较对照增加20.5%、14.0%、23.1%,小麦叶片的单叶水分利用率较对照显着增加10.3%;小麦的5粒小穗数、4粒小穗数、穗粒数及穗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100%、20.9%、9.9%及13.3%;毕公试验田,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及单叶水分利用率分别较对照增加16.2%、44.4%、6.3%、65.3%及15.0%,小麦叶片POD及PAL酶活较对照分别增加12.2%和44.9%,小麦的3粒小穗数、百分比及穗干重分别较对照增加71.8%、67.9%及9.1%(P<0.05)。(4)放线菌制剂对小麦的抗旱性有一定的影响。干旱胁迫下:(1)供试菌剂对小麦叶片诱导酶活性有提高作用。几乎所有菌剂处理的叶片PAL活性较对照均提高,其中干旱胁迫48h、96h的增幅分别为11.0﹪~27.3﹪、26.0﹪~38.0﹪(包衣除外);所有含菌剂处理叶片干旱胁迫96h的POD活性较对照提高9.4﹪~20.5﹪。(2)供试菌剂对小麦根系诱导酶活性有降低作用。所有菌剂处理小麦根系PAL、POD活性均较对照显着下降。其中干旱胁迫48h,POD的降幅18.9﹪~58.8﹪,PAL的降幅20.0﹪~64.6﹪,干旱胁迫96h,POD的降幅,6.9﹪~19.3﹪,PAL的降幅30.2﹪~44.0﹪。(3)有机肥对小麦根系诱导酶活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干旱胁迫96h,有机肥处理小麦根系的POD及PAL酶活性分别较对照增加216.5﹪及94.0﹪(P<0.05)。(4)供试菌剂接种对小麦叶片的光合作用具有显着降低作用。所有接菌处理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较对照分别下降71.4﹪~85.7﹪,胞间CO2浓度分别较对照增加196.2﹪~586.3﹪(P<0.05)。

孙渭[10]2005年在《种子引发和丸化技术在烟草上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试验以烟草种子为材料,研究了烟草种子引发技术和种子催芽技术,并综合了这两项技术,研制成功了烟草丸化种芽,确立了烟草丸化种芽技术,探讨了烟草丸化种芽提高种子活力的机理,并对其示范效果进行了调查。 聚乙二醇(PEG)、聚乙烯醇(PVA)和腺苷叁磷酸(ATP)3种药剂引发烟草种子后,烟草种子浸提液电导率显着降低、脱氢酶、过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酯酶活性显着提高,均能明显提高烟草种子的发芽率、种子活力和缩短出苗时间。3种药剂处理烟草种子的关键是处理时间的选择,不同浓度的PEG引发烟草种子,处理时间3d最好,从实际应用降低种子处理成本来讲,20%PEG浸种3d最佳;PVA处理烟草种子,以4%和6%浓度的PVA溶液浸种3d较好;ATP处理烟草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是10mg/LATP溶液处理烟草种子1d。 ATP、PVA和PEG浸种均可以显着提高烟草种子活力,4%和6%浓度的PVA溶液处理烟草种子3d,活力提高最为明显,20%浓度的PEG溶液处理烟草种子3d,幼苗的整齐程度最好。 不同固体基质处理烟草种子能够明显提高种子活力,缩短出苗时间,烟苗生长快,整齐程度提高。以珍珠岩:水=2:1(w/v)为发芽基质,处理烟草种子效果较好。 催芽条件试验表明,在变温和干湿条件下处理烟草种子,可有效地提高烟草种子活力,培育的烟苗根系发达,烟苗整齐度和壮苗率也明显提高。变温与干湿处理相结合,其效果好于单独采用干湿处理。 烟草丸化种芽生理生化变化和根系发育状况的试验表明,与丸化种子相比,烟草丸化种芽成苗时的烟苗根系活力、干物质重和根冠比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侧根数目增加,同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过氧化物酶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明显升高。因此,烟草丸化种芽的种子活力较高,所育烟苗根系发达,素质良好。 烟草丸化种芽的田间示范结果表明,与未催芽的丸化种子相比,丸化种芽出苗提前6.9d,成苗提前6.5d,苗床病害明显减轻,所培育的烟苗素质和移栽质量明显提高,获得的烟叶产量平均提高4.73%,产值提高10.14%,均价提高5.18%,上等烟比例提高19.00%。表明烟草丸化种芽技术比生产上普遍应用的烟草丸化种子技术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 种子包衣和引发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D]. 贺长征. 浙江大学. 2001

[2]. 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D]. 成广雷. 山东农业大学. 2009

[3]. 叁种水稻种衣剂在杂交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D]. 肖晓. 湖南农业大学. 2010

[4]. 种子引发和包衣对水稻种子发芽和幼苗耐逆性的生理效应[D]. 阮松林. 浙江大学. 2001

[5]. 基于DAAM-BA二元成膜剂在水稻种子处理的应用研究[D]. 齐麟. 湖南农业大学. 2017

[6]. 农作物种子处理方法研究进展[J]. 张静, 胡立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2

[7]. 种衣剂及其在我国水稻上的研究应用[J]. 李锦江, 熊海蓉, 熊远福. 耕作与栽培. 2005

[8]. 不同类型作物种子对系统性荧光化合物吸收的特性及防伪研究[D]. 田艺心. 浙江大学. 2013

[9]. 放线菌对玉米小麦的促生抗旱作用及机理研究[D]. 马军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10]. 种子引发和丸化技术在烟草上的应用[D]. 孙渭. 浙江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  ;  ;  ;  ;  

种子包衣和引发在水稻上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