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信息革命背景下的情报学教育_情报学论文

第二次信息革命背景下的情报学教育_情报学论文

第二次信息革命背景下的情报学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背景下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引言

我国的情报学教育存在危机,已经是情报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文献[1]认为教育的偏差在于不适应社会的需求。社会需求量在增长,质的要求也在提高,而情报学教育职业化倾向严重,偏重技术方法,强调外语、计算机,专业设置失控导致整个教育体系层次下降。文献[2]认为现实是大起大落,办学层次需要调整。缺乏全国统一的图书情报教育协调机制,使我国的图书情报学教育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教学内容不能融入世界潮流,教学方法也比较落后,改革势在必行。

1992年以后,以北京大学为开端,一批图书馆学情报学系更名,或称信息管理系、信息工程系,或称信息产业系、经济信息系,总之是去掉“情报”,换上“信息”。改名以后,招生情况有所改观,但从一些系的课程内容来看,有不少仍然是新瓶装旧酒,培养的目标较之以前更缺乏明确的方向。尚未开拓新的领域,反而丢掉了原有的根据地,有人议论“信息管理系”不过是“第二计算机系”。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对情报学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作为从事情报学教育的人员,必须了解当今社会发展的特点,社会对信息职业的需求,研究情报学的学科规范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的变化,如此才能正确地确定情报学教育的目标,科学地设计课程,摆脱危机、走向辉煌。

2 网络革命已叩开了人类信息社会的第二道大门

日本信息社会理论家增田米二认为,电脑的演进可以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是大科学领域的电脑化;第二时期是管理领域的电脑化;第三时期是社会领域的电脑化;第四时期是个人电脑的普及。这四个时期的发展又是相互交叉的。[3]在增田米二预言的个人电脑普及的期限之前,技术已经得以迅猛发展,带领人们进入到了高速信息网络时代。与其将电脑的演进按其普及领域分为四个时期,不如依其技术特征分为两个阶段:即电脑时代和电脑网络时代。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是计算技术的性质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美国IBM公司总裁LOUIS GERSTNER在1995年底的一次演讲中认为:信息产业将改变世界。处理器、内存、磁盘容量、频带宽,至少在10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将不受任何科学上的限制。“我们已经来到计算技术下一个重大发展的门槛前,它将涉及我们一直在讨论的多项技术,尤其是高速、高带宽的网络技术,因此我们也将其称为以网络为核心的计算技术……以网络为核心的计算技术将重新塑造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商业企业、组织和机构,创造成功者和失败者,改变我们从事商业活动的方式,教育方式、个人之间交流和相互作用的方式。[4]其它知名人士也持有与之相似的观点,如我国著名哲学家钱学森认为信息网络是新的技术革命的攻坚之战,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适应新的时代的思维方式。[5]由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网络革命是40年代开始的计算机革命的进一步发展。继计算机在社会各方面逐渐应用而引起的第一次信息革命之后,以网络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信息革命在90年代已经叩响了人类信息社会的第二道大门。如果说第一次信息革命是面向硬件展开工业社会的信息化过程,那么第二次信息革命将迎来的是面向软件的真正的信息系统建筑时代。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以及随之而来的遍及全球的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浪潮正在为人类社会真正进入信息社会构筑基础设施,由此开始人类真正迈向信息社会的历程。

3 情报学教育必须面向信息社会

面向信息社会的教育这一概念在80年代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美国、前苏联、东欧、西欧、日本都有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设想。到1989年,在日本诞生了第一所明确地提出基于信息社会概念的全新大学——日本北海道信息大学。该校的创始人松尾三郎认为: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变迁的最大特征表现为从前一个社会到后一个社会的职业性人口大迁移,信息产业相关连的产业的直接从业人数正在稳步增长。社会形态的变迁从根本上变革着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新社会形态要求自与时代相适应的具有新的素质的人才,而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面临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必须创造并确立适应信息社会的教育制度。北海道信息大学的办学思想是全新的。首先表现在它倡导新的学术概念。创办者认为,工业社会大学的学术概念以科学为主,然而在信息社会,需要研究综合哲学、伦理学、宗教等在内的软件的学问,培养高级信息处理人才。其次从培养目标来看,北海道信息大学认为当今社会的特点是信息化的进展使得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并出现复合系统产业,这一产业占据社会核心的位置。为此必须倡导一种复合化的学科设置,培养具有企业经营思想、懂信息科学知识和国际公关的人才。在此宗旨之下,目前开设了两个系:经营学系培养学生对经营过程的理解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分析能力,从信息的收集分析到基于信息的决策,形成学员的综合判断能力;信息学系则培养懂得经营的系统工程师。此外还正在策划设立宇宙信息、生物信息等新领域大学[7]。

北海道信息大学的建立为我们思考情报学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情报学教育必须面对信息社会。只要我们善于抓住机遇,情报学教育完全有可能成为献身信息社会教育的急先锋和主力军。

4 情报学教育如何面向信息社会

参考国外关于面向信息社会教育的讨论,借鉴日本北海道大学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对我国情报学教育而言,面向信息社会的情报学教育变革在如下方面应引起注意。

4.1 更新学术概念

当今社会的发展使得人们要解决的任何问题都不是仅靠一两门专业知识就能够解决的,突出地表现在三方面:物和物、物和人、人和人的越来越大的规模、越来越错综复杂的联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系统科学得以蓬勃发展决不是偶然的现象。情报学教育背负的传统学科的包袱很少,并且和信息论等系统科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应该大胆更新学术观念,抛弃那种狭窄的“专业知识”观念,而代之以以人为中心的,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的学术观念。

4.2 倡导新的信息技术

计算机和电子信息存贮方式的发展,彻底改变了信息存贮和处理的方式。书面文字不仅不再是储存及传递信息的唯一方式,也不再是最好的方式了。目前的纸张载体和电子载体并存的状况是一个过渡时期,正在逐渐向着电子载体为主过渡。磁、光、电载体形态的信息,目前还不意味着图书馆失去存在的价值,因为目前电子图书馆所负载的信息只是“科研成果与职业活动的结果”,不是所有信息,而且使用上有特殊的技术要求。但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兰卡斯特所预言的无纸化信息时代不久将到来,所以技术的发展是一个方向。情报学教育必须适应信息技术的挑战,正如读、写、算是工业社会里每一个人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一样,对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的了解和使用也是信息社会中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基本技术能力。

4.3 信息社会的信息技能

如果说信息技术的教育主要是目前的计算机、通信教育占有优势的话,那么对信息技能教育应是情报(信息)学教育占据优势并应成为关注的中心。我们可以将信息技能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个人收集、整理、分析、存贮信息的技能;第二层次是人与人进行信息交流的技能;第三层次是人与机器进行信息交换的技能。

就第一方面而言,信息社会将在学习、联系、选择这三个重要领域需要个人掌握全新的信息技能。

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信息,更重要的要教给他们掌握信息的方法。新教育必须教会个人怎样进行信息的分类和再分类,怎样估价信息的确切性,必要时怎样改变信息的范畴,怎样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迈向到具体。未来的文盲将不是那些不会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事物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必须快速准确地作出判断,并且学会在复杂联系的情况下获得最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依据这些信息作出决策。

社会正处在变化之中,无论我们的工具多么高级,我们也决不能精确地预测社会未来状况的先后顺序,所以教育必须教会学生如何选择:除了解决“已知的”问题外,还要采用某些措施去解决未知的,然而却是可能的问题。

就第二方面而言,则是着重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沟通、传递信息的技能。就第三方面而言,是使用各种信息设备的技能,主要是和计算机相处的技能。在美国政府的名为《为21世纪而教育美国人》的行动计划中,将微型计算机在教学中的使用分为三个基本类型:学习计算机的知识;通过计算机学习;和计算机一起学习。[8]

5 把握社会信息循环的新特征,确立情报教育的核心规范

兰开斯特根据社会信息循环(主要是载体信息)的特点,建议情报科学课程内容可分为9个方面:[9](1)信息的使用和信息用户;(2)信息的生产和发行;(3)信息源的收集与存贮;(4)信息的记录与表示;(5)获取信息;(6)信息提供;(7)信息的解释;(8)管理和领导;(9)研究方法。

其所设计的社会信息循环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反映纸张载体时代的特点,研究领域及课程的具体内容则更是如此,那么在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信息的循环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目前对这一方面情报学界关注的非常少[10,11]。由此出发,情报学以及情报教育有必要探讨在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核心概念和核心规范是什么?

1989年,美国提出了至今最为人们所关注的“信息工程”新概念——IE(INFORMATIONENGINEERING),首倡者是美国的詹姆期·马钦博士。IE是“为了明确怎样利用计算机才能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把一系列精巧的开发技术系统地组合起来应用到计划、分析、设计、制造各工程中去。”[8]

当前迫切任务是寻求情报学和情报教育的核心概念,并围绕此核心概念来构筑情报教育课程。

标签:;  ;  ;  ;  ;  

第二次信息革命背景下的情报学教育_情报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