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病房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分析论文_史晓敏,胡维娜

(新疆五家渠市第六师医院 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病房抗高血压药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疆五家渠农六师医院心内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利尿剂组、β受体阻滞剂组、钙离子拮抗剂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组各20例,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五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科病房五类抗高血压药均能够取得理想的降压效果。

【关键词】心内科;抗高血压药;血压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4-0213-02

心内科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为诊疗心血管疾病而专门设置的一个临床科室,收治的疾病包括心绞痛、高血压、猝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早搏、心律不齐、心肌梗死、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心肌梗死等[1]。高血压是当前我国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患者以老年人群为主,但近些年来发病人群低龄化趋势尤为明显。服用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主流手段,并且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降压药物种类日益多样。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心内科病房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展开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疆五家渠农六师医院心内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利尿剂组、β受体阻滞剂组、钙离子拮抗剂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组各20例。利尿剂组中男11例、女9例;年龄48岁~68岁,平均年龄(58.22±1.10)岁;病程时间2.0年~5年,平均病程(3.20±0.22)年。β受体阻滞剂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6岁~68岁,平均年龄(58.20±1.11)岁;病程时间1.8年~5年,平均病程(3.21±0.21)年。钙离子拮抗剂组中男13例、女7例;年龄47岁~68岁,平均年龄(58.23±1.10)岁;病程时间1.7年~5年,平均病程(3.20±0.23)年。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45岁~68岁,平均年龄(58.18±1.08)岁;病程时间1.5年~5年,平均病程(3.17±0.23)年。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组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50岁~68岁,平均年龄(58.19±1.09)岁;病程时间1.7年~5年,平均病程(3.15±0.24)年。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均为原发性高血压者;(2)无上述药物过敏史或禁忌者。排除标准:(1)严重精神障碍或认知功能障碍者;(2)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者。五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可分组比对。

1.2 方法

五组患者用药治疗时间均为4周,利尿剂组口服螺内酯片40mg/d~80mg/d;β受体阻滞剂组口服美托洛尔片100mg/d~200mg/d,分早晚两次服用;钙离子拮抗剂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次,1次/d;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组口服氨氯地平贝那普利片2.5mg1次~10mg1次,1次/d;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组口服25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选取收缩压、舒张压作为观察指标,采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MC-6800动态血压监测仪测定。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五组患者血压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引发高血压的病因多样,并且患者普遍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损伤,甚者危及其生命安全,所以控制血压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临床常用的降压药物种类多样,总体上可以分为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五大类且均能够收获较为理想的降压效果。本次研究中五组患者治疗前收缩压、舒张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经过为期4周治疗后各指标数值均明显下降,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在五种降压药物中取得的降压效果最佳。原因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能够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的激活,继而促使血管舒张、减少血管升压素分泌、提高醛固酮合成效率,综合作用下取得理想的降压效果[2]。利尿剂则可以通过提高高血压患者体内钠和水排出量,降低细胞外液和血容量,并且可降低血管对收缩血管物质的反应程度以及周围血管阻力以实现降压的目的[3]。β受体阻滞剂则可以通过阻滞心脏阻滞的β受体、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重建压力感受器等方式促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4]。钙离子拮抗剂可使得钙离子通过细胞膜上的钙通道的数量减少、心肌收缩力减弱、心率降低、血压下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利用抑制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降低后者的生成量,继而切断血压升高的作用链,降低血压[5]。

在上述五大类降压药物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降压效果最佳,但也是所有药物中价格最高的,因而难以被所有高血压患者承受,成为限制其临床推广使用的重要因素。利尿剂价格低廉,亦是当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基础药物,在临床中使用频率最高。β受体阻滞剂虽然起效快,但持续作用时间相对较短,患者用药剂量较大。钙离子拮抗剂降压幅度相对较强且受个体因素影响较小,尤为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于降低高血压患者致死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有着显著的效果,且能够对心脏、大脑、肾脏等大器官形成保护。由于上述五大类降压药物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因而在临床使用中可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以及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以促使高血压患者收获最佳的降压效果。

综上所述,心内科病房五类抗高血压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均能够取得理想的降压效果。

【参考文献】

[1]冉琴.简述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15):106-107.

[2]刘大联.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0):93-94.

[3]周之征,张若斌.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187-188.

[4]翟新程.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2):6379+6382.

[5]牛伟东.心内科五类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103.

论文作者:史晓敏,胡维娜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2

标签:;  ;  ;  ;  ;  ;  ;  ;  

心内科病房抗高血压药的应用分析论文_史晓敏,胡维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