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院系在高职校“大思政”格局中作用发挥探索论文

教学院系在高职校“大思政”格局中作用发挥探索论文

教学院系在高职校“大思政”格局中作用发挥探索

董冠英,沈杰,周迪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北京)

摘 要: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中心任务,已形成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高职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院系在“大思政”格局处于桥头堡和前沿阵地的地位,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其能否实现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具有决定性作用。教学院系思政作用发挥与其所处地位还存在较大差距,存在专业课课程思政作用发挥不够,学管队伍聚焦思想价值引领主业不够,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考核缺乏有效手段,学业考核方式陈旧等问题。需要教学院系从做好思政与专业课深度融合,学管队伍聚焦思想价值引领、提高自身能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素质学分制考核,改革学业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破题解决,发挥“大思政”格局中主力军作用。

关键词: 高职校;教学院系;大思政;探索

2016年12月,习近平在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从而进一步奠定了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大思政”格局。“大”不仅体现在广度上,高校的各个部门、每位教职员工都肩负着思政的职责;还体现在宽度上,思政工作要落实到高校所有的教学工作、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中,贯穿于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更体现在深度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涵盖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同时高校还要进行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协调各方面资源,在高校内形成思政工作合力,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心目标[1]

树木作为人类生产和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木材供应已逐渐进入供需不足的状态。我国过度利用林地。许多地方的环境破坏、沙漠化和沙尘暴频繁,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因此,人工造林和恢复林地的数量和面积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工程。其中,如何提高人工造林的技术水平,提高研究所的造林成活率已成为造林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我国人工造林地技术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相对落后的状态,对森林幼苗的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因此,本文将对相关造林技术进行分析。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改变我国人工造林的成活率。

高职校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数量和学校数量上都占据着高校半数左右,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但是由于高职校大多由中专、成人学校合并升格而来,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而轻思想政治工作;高职生多数文化成绩不高、学习动力不足、理论底子差、厌恶枯燥的理论学习等,导致高职校思政工作开展难度大、成效不显著,培养的毕业生许多并不符合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标准,不能很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由此,高职校应深刻理解“大思政”格局的丰富内涵,积极完善高职校“大思政”格局的工作体系,尤其是要抓住教学院系这个牛鼻子,努力实现高职校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

一 教学院系在“大思政”格局中的重要作用

在高职校的“大思政”格局中,虽然说各部门都肩负着思政职责,发挥了育人作用,但是教学院系承担的作用、所处的地位无疑是最重要的。教学院系直接教育管理着本院系学生,时刻挺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是“大思政”格局中的桥头堡和前沿阵地[2]

教学院系承担着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重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这个思政主渠道的两个方面,一显一隐,共同发挥作用。在高职课堂教学实际中,思政课程虽然担负着最为基础的教授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的作用,但是毕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有限、课时有限、贯穿学生大学阶段有限,而由教学院系承担的专业课则贯穿了学生全部大学阶段、课程多、课时长。因此教学院系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中,形成专业课课程思政,成为培养“德技并修”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基础力量。专业课课程思政是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中的一段长渠,在“大思政”格局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名专业课教师都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由专业课教师主导的专业课不能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出现专业课老师只管讲课不管育人的问题。不少专业课老师对自己的专业领域很在行,但是对课程中的思政育人作用认识不足,对思政理论研究不多、比较外行,找不准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的连接点,无法有效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中[3]

教学院系肩负着管理培养学生的重责。教学院系是直接面对和管理学生的一线,是学校接触学生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影响学生最深的部门,涉及学生在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学生入学踏入校园到毕业步入社会,教学院系始终与学生在一起,结成了密切的关系,为学生安全稳定和成长成人成才付出了艰辛努力。院系党团组织、学生管理队伍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文体活动,举办技能比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团员青年,组织召开各种主题班会,开展学生深度谈话与辅导等,构成了高职校“大思政”格局的主阵地,其对学生的培养塑造作用甚至可以与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相媲美。

从教学院系实际运行和辅导员反馈来看,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考核纳入学业考核,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学分制,是最为稳妥和有效的方式。实施学分制,就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考核与学业、毕业挂钩,不能取得相应学分,就意味着学生需要补考、重修拿到必须的学分才能顺利毕业。从制度上,为学管队伍提供了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个强有力的抓手,理顺了目前思想政治工作喊得响亮、落地轻飘关系,解决了学生参与不积极、约束不强的问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考核学分制,需要教学院系党总支和行政的密切配合,体现思政工作一盘棋的设计思路。同时,为最大限度发挥学分制的导向作用,将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考核学分平均分配5-6份,分到5-6个学期,要求学生每学期都应取得考核学分,并建立补考、重修补救机制。

二 教学院系在“大思政”格局中作用发挥存在的问题

思政教育进入专业课堂,是每位专业教师的必修课。教学院系要在教师考核、晋升中赋予思政教育具有一票否决的权力,并建立奖惩制度。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组织专项培训和做好传帮带工作,让思政能力突出的专业教师分享经验,党员学习教育活动要扩展到专业教师,营造教师学思政、懂思政、用好思政的浓郁氛围,促进学生品格和技能的全面成长、协同进步。

(一) 专业课课程思政不到位,教学院系的教师没有守好自己的责任渠

舒曼从茶炉里拔出一些彤红的火炭,周围搭几块旧砖,把洗脸盆放上,再放上大丫从食堂里偷来的豆油及佐料,兑上汤,切好豆腐放在汤里,加上盐及辣椒末,在洗脸盆子里炖就成了。

(二) 学管队伍聚焦思想价值引领主业不够,管理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学校许多部门的事情往往都通过辅导员这个便捷的通道来直达学生,导致辅导员们多数时候在忙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反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研究和实施最为本职的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高职校中存在不少有心理问题、情感问题、学业困难、经济困难的学生,以及学生活动、班级活动的组织实施,需要学管队伍尤其是辅导员具备比较全面的管理服务能力,比如组织协调能力、管理沟通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等。同时,00后学生越来越个性化、多元化,对学管队伍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 学生思政教育素质考核缺乏有效手段,难以量化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考核一直是困扰教学院系的老大难问题,制约了思政工作的开展和成效。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成长伴随着学生在校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时间跨度长,涉及点多面广事情杂,不容易进行量化和建立考核评定机制。许多教学院系在具体工作中未建立起考核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评定多靠平时给老师留下的印象,难以量化和全面。部分教学院系探索实施了德育学分或素质评价手册等方式,为考核提供了借鉴。各教学院系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从考核内容、赋分权重、数据采集与审核等方面进行探索,努力做到量化考核。

(四) 学业考核方式陈旧,人才培养质量亟待改善

对于教学院系学管队伍尤其是辅导员被各种事务性工作牵扯过多精力,经常被各部门派活,高职校应高度重视,从学校层面优化办事流程,多运用网络智能、内部办公软件工具提高办事效率,尽量给学管队伍减负,让其有时间聚焦主业。

三 教学院系在“大思政”格局中作用发挥的对策

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是财政部门履职尽责的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打好三大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财政部门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必须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增强跨越关口的信心决心,统筹当前与长远,保持财政工作和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增强前瞻性,优化财政资源配置,采取更有力更有效的举措,坚决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

教学院系在高职校“大思政”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现实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院系思政工作不能有效发挥。教学院系应结合各自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解决,努力完成立德树人的中心目标。

(一) 要把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堂,抓好专业课课程思政

教学院系的专业党支部书记、专业主任是所在专业的课程思政的第一责任人,要组织专业老师对思政元素融入本专业课程进行专项研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职业操守等内涵分解为各类思政元素,并与每门专业课的知识点、授课内容进行融合,把每门课、每节课中的思政教育点写入教案当中,固化为专业课堂教学的授课必讲内容。让专业课课堂上都散发出“思政味”,让学生在每节专业课中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能不断塑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自己的职业精神[3]

教学院系在高职校“大思政”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应该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实际上教学院系发挥的作用并不十分理想,这也影响了很多高职校思政工作的开展,导致立德树人效果不佳。教学院系在“大思政”格局中作用不能有效发挥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二) 聚焦思想价值引领,不断提高学管队伍综合能力

许多教学院系对学生的考核形式仍停留在传统卷面考核,考试时还常给学生划定复习范围,学生真学、真懂的不多,学生真实能力水平不能有效评测。为追求技能大赛成绩,学习好、动手强的少部分学生被老师格外青睐,多数学生无法进行技能的锤炼。毕业考核以论文答辩为主,并没有对学生毕业时的能力进行考核,基本流于形式。由此,高职校虽能培养出一些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但仍有许多学生学业成绩差、专业技能水平低,高职校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作为教学院系学管队伍来说,无论事务性工作多忙,都不能忘记和懈怠自己的主业,要尽心尽职尽责做好学生管理服务工作,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帮助学生解难题、健康成长成才。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工作和学生活动,帮助大一学生转变角色,适应大学生活,做好专业认知和职业生涯规划,成长为合格高职人;帮助大二学生树立良好学风,提升综合素质,提高专业素养,成长为合格职业人;帮助大三学生调适就业认知,克服就业心理压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增强职业道德,成长为合格社会人。要结合节假日、重大节庆活动、学生成长关键点,组织开展相关学生活动,努力做到大活动不断、小活动常有,将思政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和展现自我,经受教育锻炼和成长提高。

要加强对学管队伍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学管队伍的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提高解决学生问题、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的能力。要加强辅导员对学生管理、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询、创新创业等方面知识的研究探索,激励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和就业指导师证书,有效提高辅导学生能力。有条件的院系可以单独或者跨院系组建辅导员专业工作室,发挥团队力量,提高学管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4]

5.3 自噬与顺铂所致AKI 顺铂诱导的AKI中表现出自噬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在体外培养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40-41]和体内肾小管上皮细胞中[42-43],顺铂诱导的自噬发生在凋亡酶激活和细胞凋亡之前。在LLC-PK1细胞中,针对Beclin-1和ATG5的特异性自噬抑制剂3-MA或小分子干扰RNA可增加顺铂所致的凋亡酶激活和凋亡的发生[44]。提示自噬具有保护顺铂所致肾损伤的作用。在其他研究中的结论与此类似[45]。氯喹是一种可以阻碍自噬流及累积物清除的药物,其会加重顺铂诱导的肾损伤,恶化肾功能[32-33]。这同样表明自噬对顺铂造成的肾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三) 实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考核学分制,进行量化考核

教学院系担负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来越高,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严格,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新时代高职校“大思政”工作的重要内容。这不仅要让学生练就扎实的职业技能,还要形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这个重担唯有教学院系来担负,精湛的实操动手能力需要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在实习实践中反复操作练习中锤炼获得;精益求精的习惯和良好的职业操守需要学生在日常的专业学习和教育管理中不断积累培养,需要专业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和熏陶。离开了教学院系,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就成为空中楼阁。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素质考核的落地和量化,需要结合各自教学院系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设置考核内容、考核指标,以及权重系数、分值分配,并运用信息网络手段完善数据采集和审核,为学生和辅导员提供便捷、便利,保障顺畅的推行实施。大体上可以设置政治素养、行为养成、职业能力、实践活动等指标,将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参与升国旗、上课出勤、早操晚自习、文体活动、技能比赛、社会实践、好人好事、奖惩违纪等日常情况纳入相应指标中。每个指标、每个小项都有一定的分值,在原始分基础上采取加分减分的方式,并设置合适的考核及格分,以取得相应的学分。在分值申请上,可以采取学生本人申报、班级审核、辅导员审批,班级申报、辅导员审批,辅导员申报、审批的方式进行,并提供一定的佐证材料为减少日常考核工作量,方便师生操作,应开发APP软件,运用信息智能化手段保障考核落地便捷、顺畅推行。为减少资源浪费,可由高职校进行立项,拨付专项资金进行支持,之后可推广到全校各教学院系使用,并保持各院系灵活设置项目和分值配比的权限,做到各个教学院系的个性化考核。

“我们优化光伏板遮光效应,实现鱼类养殖生态效益最大化。”养殖场场主王云廷介绍,渔光一体模式采用先进的行业技术,对养殖品种、光伏组件架设等方面进行优化以减少影响,遮光面积得当,夏天温度升高会使得鱼类厌食,遮光后,温度会下降1~2℃;在藻类控制方面,适宜的“渔光一体”遮光可约束有害蓝藻的大量增殖,而对其他有益藻类如小球藻、硅藻等没有显著影响。如果提高养殖小龙虾的集约化程度,以投饵养殖为主,亩产一般可达400kg左右,每亩收入可达5000元以上。“一地两用”极大提高了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

△出售《芳草》小说月刊2011年合订本上下册全套,简装本,售价每套80元,含快件邮寄费。存数仅10套以内,售完为止。联系人:彭新(QQ:344164442)

(四) 改革学业考核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学业考核要与职业岗位能力紧密结合,突出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考核。每门课程培养学生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必须明确,在期末组建考评小组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能力水平达不到课程要求,就不能取得相应学分,就必须重修。严师出高徒,只有严谨的教学和严格的考核才能倒逼学生去认真学习。至于毕业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撰写多数是敷衍了事,并不能有效考察学生大学阶段的专业水准和职业能力。每个专业应明确学生毕业时必备专业知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科学制定考核方式,在毕业环节进行考核,真正做到合格达标才能毕业,严把“出口关”[5]

教学院系要正确看待全国性、省市级、行业性技能大赛,不能为了取得大赛成绩而特训几个学生,而忽视了大多数同学的培养。却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培养少部分学生去拿奖就是本末倒置,偏离了立德树人的本质。高职校不仅要培养职业精英,更要培养合格的一线技能人才。

总之,教学院系在高职校“大思政”格局中地位重要,责任巨大,是高职校抓好学生思政工作的牛鼻子。教学院系要在“大思政”格局下认真研究和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全系力量,不断解决问题,创新思政工作方式方法,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并与全校其它部门密切合作,形成协同效应,努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核心目标,为国家培养大批德才兼备、德技并修的高质素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丽.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12):36-38.

[2] 张震宇.大思政格局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途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2):122-123.

[3] 喻小红,梁文慧.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之“朋辈引导”平台建设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1):23-25.

[4] 黄星君.高职院校“大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学周刊,2015(13):10-11.

[5] 杨东益.谈高职院校系级学生思政工作体系构建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8):20-21.

本文引用格式: 董冠英,沈杰,周迪.教学院系在高职校“大思政”格局中作用发挥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67):99-101+116.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7.049

作者简介: 董冠英(1987-),女,汉族,北京,本科,辅导员,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等。

标签:;  ;  ;  ;  ;  

教学院系在高职校“大思政”格局中作用发挥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