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终身教育“立交桥”的建设_学分银行论文

论我国终身教育“立交桥”的建设_学分银行论文

论我国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搭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立交桥论文,终身教育论文,论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700(2013)04-0037-05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并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进而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目标,这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教育战线新的历史使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全民学习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为达到这一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办好开放大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1]。笔者认为,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创造条件,使各级各类教育能够纵向衔接、横向沟通,为人们学习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这是建设“立交桥”的前提条件,在这里核心是两个“多”,即使人们有机会进行多次学习,和人们多样化学习的需求;二是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目前,学习不仅是学生在校学习,不仅是人们必须参加正规的学校教育,进行学习,而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呈碎片化的非正规学习,因此,学习包括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并能够使非正规学习转变为具有正规学习一样的学习成果。为此,才提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同时,要有学校和相关机构完成这一任务,由“开放大学”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来承担这样的教学任务;三是如何把非正规学习转换成与正规学习一样的学习成果。从世界比较成功的经验来说,是建立“学分银行”,使学习者的学习成果得到积累,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简单说,终身教育“立交桥”建设的逻辑关系是:有满足学习者“多次学习”和“多样化学习”的资源,有提供资源的学校或机构,有对这一学习成果进行认证、存储、转换的制度。因此,“立交桥”是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一个虚拟的“桥”,是终身教育运行的机制。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搭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搭建提供了条件。

一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教学资源的共享成为可能。它为人们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目前,国内著名高校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在国内推出了我国的网络公开课,同时,早在2003年我国就启动了国家精品课建设工作,在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中规定“国家精品课要按规定上网并向全国高校免费开放。”[2]国内的网络公开课程和精品课程中的网络课程以向社会开放的方式为人们学习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我们之所以称之为“优质教学资源”,是因为,在我国,无论是网上公开课,还是精品课,都经过严格的评审,达不到一定的学识和水准,很难通过评审环节,而且教育部要求“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要先进,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3]进而确保了网上课程的高质量。因此,只要有互联网的地方,人们就可以学习,学习行为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发生。由于这种学习是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开展的,但是,不是正规的学历教育,被人们称之为非正式学习。非正式学习成为人们进行学习和接受终身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对传统教育的革新,知识的传输不是教师直接面对学生的口耳相传,而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向人们进行传播,人们学习不是利用传统的纸介课本,而是利用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设备,如手机、电子书包、笔记本电脑进行学习。

二是国内网络教育资源呈多层次的特点。有本科院校针对本科生所制作的网络课程,有高等职业教育针对高职学生制作的职业教育方面的网络课程,还有相关机构所开展的各类培训所制作的网络课程。其中,影响最大的是2006年,中组部下发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该条例要求“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党政领导干部每5年应当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或者经厅局级以上单位组织(人事)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累计3个月以上的培训。”“其他干部参加脱产教育培训的时间,根据有关规定和工作需要确定,一般每年累计不少于12天。”同时,提出了培训方式是“推广网络培训、远程教育、电化教育,提高干部教育培训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水平。”[4]随后,一些省相继建立了干部培训网站,一些部委也相继建立了继续教育网站。具体说来,有普通高校的教师制作的用于普通高校(高职)进行教学的网络课程,这一部分主要是通过国家精品课程的方式呈现的;有广播电视大学制作的用于在职成人学习的网络课程,同样内容应包括67所高校所办的网络学院所提供的网络课程;还有“我国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就已出现应用远程方式提供中小学教育教学服务的实践机构,即中小学网校”,2004年国内网校付费学生数量达20万人左右。[5]从教学内容上分析,主要是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能够使理论教育、专业教育、技能教育、通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目前国内网络教育建设的资源传输过程,不难看出都是利用现代信息手段,把教学资源传送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现代信息技术打破了高等教育的围墙,突破了时空和地域的限制,无论在工厂、部队,无论在农村、城市,无论在内地或边疆都可以进行学习。因此,网络课程和相关的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人们进行学习的资源平台,满足人们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在上述各类网上的教育资源获取上,有的是采用免费开放式的形式,供人们学习和利用,但是绝大多数是采用收费方式,只有交费才能登录网站来获取学习资源。因此,我国的网上教学资源是丰富的,但是,不是完全的公益性行为,所以,只是一种有限的“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当然,随着参加公开课建设的学校增多,网上教育资源也一定会不断地向着开放、公开的方向发展,当然,这还需要一个过程。

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开展学历教育的学校,还是进行培训的机构,在进行网络教育资源建设中都采取了严谨的态度,对于开展网上教学的教师进行了严格的选择,一些培训机构进行的继续教育培训,主讲教师也多来自名校,这就确保了网络教育资源的高质量,也就为学习者的网上学习,获取的知识有很高的含金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我国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具有如下特点:

一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了数字化学习港,使人们进行多样化的学习成为可能。目前,各开展网络教学的学校,无论是网络设备、服务器及其它硬件设施都具有支持数以万计学习者在线学习的能力,因此,时时能学是可以实现的。

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了海量的学习资源。各开展网络教学的学校,为了满足各个层次人们的学习需要,在所制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中,涉及各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使人们进行学习的多次选择成为可能。

三是在教学资源建设过程中,组建了高质量的教学团队,形成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开展工作,打造出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教学资源,为社会成员进行终身教育服务,奠定了高质量的学习基础。

四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了多层次的学历教育,为学习者受教育的“纵向衔接、横向沟通”创造了条件。

五是终身教育“地网”的形成,实现了高质量的“处处可学”,其中,电大系统四级办学网络,设有现代教育设施,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学习者的学习不是孤立的行为,在其身边始终有助学单位为其服务。因此,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多次选择学习和多样化学习提供了条件,为我国终身教育“立交桥”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开放大学与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搭建

英联邦学习共同体曾对开放学校给出这样的定义:“在中小学教育层次学生与教师时空分离的情境下,采用非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各种信息技术整合时空分离的教与学而提供的教育和培训。”[6]这个定义是界定了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界线。如果不考虑学生的背景,这个定义适合目前中国从事在职成人教育的远程教育学校和机构。师生分离是开放教育的最大特点;利用媒体教学,体现了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在知识传输手段上的差异;上述两个特点决定了开放教育的学生有更加灵活的学习时间供自己支配,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体现了开放教育学习者不同于传统学校的学生,成为开放教育学习上的显著特色。按照这一定义,目前,在中国开放大学不是一所学校,而是泛指具有上述特点,开展类似教育活动的学校或机构。

从目前中国的实际情况分析,开展开放教育的学校有:电大系统,电大系统从1999年开展了“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后,取消了学生入学考试这样的环节,采取了学生注册入学的方式,只要学生具有国家承认的中等教育和专科文凭,便可免试接受专科或本科教育。高校网络教育系统,2000年,教育部批准部分高校开展网络教育试点,开始是从高考中,按一定分数线录取学生,后来和电大一样招收在职成人,目前国内有67所高校同电大系统一样,取消了学生入学考试这样的环节,采取了学生注册入学的方式,开展了开放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是国务院1981年批准创建,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社会助学为辅,国家考试的一种学历考试制度。我们可以把它也理解为开放大学。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后,经有关部门批准,又进行了“五加一”试点。原中央电大和上海、北京、江苏、广东、云南等省级电大进行“开放大学建设试点”。这些学校无论名称叫什么是无所谓的,关键是看它们从事工作的性质。我们认为,从教学手段、教育对象、教学方式、学习特点来分析,这些学校具有同质性。因此,“纲要”中提出“办好开放大学”,我们认为这是泛指要办好网院、和新改名的国家开放大学及其它参与试点的五所开放大学、自学考试。因为这些学校和机构都具备了开放教育学校的特征,因此,按照开放教育学校的特征和它们所从事的事业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无可争辩的都是开放大学,都是我国开放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在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都有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所以“办好开放大学”应该包括电大系统、高校网院、自学考试,目前,所有研究开放大学的文章几乎就是针对电大系统,这不能不说是存在片面性或者说是有局限性的。

在上述学校或机构中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包括正式教育和非正式教育。认真分析他们开展的工作,不难看出基本上是学历教育,我们以电大系统为例,1979年建立的电大是为解决当时的求学者量大与国家所能为求学者提供的学校量少之间的矛盾而进行的学历补偿教育。时之今日,学历教育这一任务仍然是电大的主要工作,同时,电大也开展了一些短期培训和其它非学历教育的工作,普通高校的网院及自学考试基本上是学历教育。近一个时期以来,电大系统在非学历教育中,开展了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农村党员干部培训、中小学继续教育。这些教育只是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同,并没有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与这些培训类似的还有师范院校所开展的针对我国中小学师资进行的继续教育培训;企业与高校联合开展的针对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培训;一些培训机构与普通高校合作开展的行业继续教育培训;学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所开展的农工培训。

但是,这些学校与机构还没有做到真正的开放,还存在一定的封闭性,表现为:

1.在学历教育上:对学生注册学习有学历上的要求。入学本科必须具有国家承认的专科文凭,入学大专必须有国家承认的高中或中专文凭,因此,没有实现人人可学,或者说是只是做到了有限度的人人可学;在注册时间上有严格的次数要求即每年注册两次,并有严格的时间要求,过了注册时间,入学平台则关闭。

2.在考试上:考试时间有严格要求。每年按学期进行考试,没有实现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结果考核。在考试上,近年来有些改革,但是,步子不大,传统教育的考试方式和方法、考试内容与教育对象的实际有一定的距离。

在教学平台使用上:进入远程教育教学平台学习者,必须是正式注册的学生。不经过注册,进入不了教学平台,即使是学校的教师也不能在网上看到所有的课程,这与国内外的公开课相比具有一定的封闭性。

3.在非学历教育工作上:在非学历教育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封闭性问题。而且一些学习网站登录网上学习的过程也十分烦琐。与国外快速发展的开放教育资源动力相比,显得十分落后。这一现状不改变,这些开放大学在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中很难发挥作用。

《纲要》中提出“办好开放大学”应该是泛指从事开放教育事业的学校或机构,具体地说是指电大系统、高校网院、自学考试。“办好”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应该落实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由于这些学校都采取了免试入学的方式,学生程度难免参差不齐,而且开放大学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是“自主学习要有很高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要经过长期的培养与训练才能具备,在参加电大学习的学生中,绝大部分不是同龄人中的出类拔萃者。一个大家都了解的事实是,中国大学是经过选拔制入学的,参加电大的学习者是被层层选拔过后才到电大学习的,而且从小学到中学长期以来受到的训练是应试,没有养成自学的习惯,自学能力不强。”[7]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参加开放大学的学习者,也有一小部分是来自于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为了岗位需要进行再学习者,但是,其数量在整个开放大学学生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极低;不仅电大系统的学生有这样的特点,参加自学考试者和高校网院的学生也是如此。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把好学生的毕业关。《纲要》中提出“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这是办好开放大学的前提。现在,开放大学的“宽进”实现了,“严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所以,对于这些开放大学来说,首要的任务是研究如何建立、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以及这一制度落实的措施与行之有效的方法。

开放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为手段开展教学与管理,制作了大量的教学资源。由于电大系统、自学考试、高校网院各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办学体系,因此,无论在教学硬件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上还是其他教学投入上都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使本来有限的资金没有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这个办学成本的负担都由国家和学生承担了。办好开放大学,首先就要整合这些资源,对于所有的开放大学来说,都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样不仅减少重复,避免资源资金浪费,而且能够办出特点。

开放大学除了办好学历教育外,还应该在非学历教育上投入力量,所有的课程向社会开放,只要人们有学习的愿望便能够满足,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进而推动非正式学习的开展。目前,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为了适应岗位的需要,人们要求不断进行学习,特别是通过这种非正式学习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目的,开放大学有能力,也应该为非正式学习做出贡献,在终身教育“立交桥”搭建中发挥作用。

三、学分银行与终身教育“立交桥”的搭建

什么是“终身教育立交桥”?可以理解为在终身教育中的一种学分互通、互认的机制。我国所要建设的“立交桥”在澳大利亚称之为“学历资格框架”,涵盖十三种由中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机构核发的全国性学历资格,英国、美国都有类似的机制,“而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又很好地为学生的学分转移提供了制度保证”。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之上”,从而保证了学术资格框架的互通[8]。这就是说,“立交桥”不是一个实体机构,更不是一项制度,它是一种机制,是在国家相关政策、制度、法规下进行运行的学习成果认证基础上的学分互认、互通的终身教育机制。它不是一所学校所能承担的工作,“‘立交桥’不能搭建在开放大学中,或者说‘立交桥’搭建工作不是开放大学建设的主要任务。因为它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立交桥’,开放大学本身也是这‘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一种。”[9]所以,非但不是开放大学,而且是任何一所大学都不能承担的任务。既然“立交桥”是一种运行机制,那么,构成这种机制的基本要素是什么,我们认为应该包括学校或培训机构,由他们提供教学资源,满足学习者能够进行多次学习和选择的需求;学分认证机构,按一定的标准对学习者学习成果进行认证,有一定的评价功能;学分银行,把学习者通过认证的学习成果存储在学分银行中,为学习者获取学分兑换相关证书进行学分累积;学分转换系统,便于学分转换,使不同学校的学习成果进行衔接;质量保障体系,学分是否能够互认、转换,关键是看学生所取得的学分是否达到一定的标准,质量保障体系是使这一标准得到社会的认可,便于学分互认,有利于横向沟通。其中,学分银行处于中心地位。

那么,什么是学分银行呢?“学分银行就是在终身教育理念的推动下,在不同类型教育间(包括不同形式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不同课程)以学分认定、累积和转换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新型的学习制度和教育管理制度。”[10]我国学历高等教育类型分为普通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非学历教育是指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培训机构所开展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立交桥”是通过学分银行来使“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但是,我国的高等教育存在着二元体制,这是与国外的不同之处。因此,高等教育的“纵向衔接”是有很大困难的。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现有的“纵向衔接”是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选拔,如专科升为本科,高职学生升本科。通过“学分银行”的方式能否实现这一衔接,在理论与实践上都行不通,原因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是面对全体学生所进行的公平选拔,尽管人们对高考多有诟病,但是,必须承认的是,这一制度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智力是有差异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不经过这一关口,对于经过高考选拔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不公平。况且,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培养方向、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普通高等学校相比,差异性是很大的,同样的道理,成人教育与普通高校也不可能进行“纵向衔接”。所以,有的学者指出,“按着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继续教育的学生通过学分转换能够拿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文凭吗?至少在目前阶段显然是不行的。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的学分兑换成继续教育的毕业文凭,这在现行教育体制中是被允许的。”学分银行“最终一定要进入各级各类教育,但目前的工作重心主要是在继续教育领域。”[11]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二元体制所决定的。要想在整个教育领域内实施“学分银行”就必须打破教育中的二元体制。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在继续教育中进行试点。

首先要厘清的问题是谁来认证,对谁认证,认证什么。如果上述问题得到解决,在目前的二元教育体制下,应该先解决“相同形式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学分转换和互认问题。

为此,确保认证机构的权威性,应建立一个能够代表国家的终身教育质量认证机构,对学校及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认证。考虑到我国有招生和颁发毕业文凭资质的学校都是经过国家批准设立的,批准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一种认证过程。他们所具备的办学条件是按严格的程序审批的,批准是按一定标准的,因此,这些正规的学校的办学资质可免于认证,认证的重点是培训机构。除了认证学校的资质外,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这种认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习成果的授课内容,二是学生获得这一成果,过程是否有质量保证。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在存储学分银行之前的一种评价。通过先前学习评价的学习成果便可作为学分存储在学分银行之中,学生用它来换取毕业证书或进入高层次学习或进行转移。

其次是解决“不同形式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学分转换和互认问题。也就是实现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之间的学分互认和学生学习选择的问题。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对学生先前学习成果的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如果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符合国家的标准,就是说无论是什么形式的教育类型,关键是看学习成果是否有可比性、同质性,质量有保障,如果达到了上述要求,便可实现“不同形式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的学分转换和互认问题。终身教育的“立交桥”才能算是搭建起来了。

标签:;  ;  ;  ;  ;  ;  ;  ;  

论我国终身教育“立交桥”的建设_学分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