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肝源性低血糖患者的护理论文_李红燕

一例肝源性低血糖患者的护理论文_李红燕

【摘要】通过对一例肝源性低血糖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临床低血糖患者的护理方法,早期识别低血糖症状,及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也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关键词】肝源性;低血糖;护理

本文报告1例肝源性低血糖的患者,同时根据文献资料总结目前肝源性低血糖反应的临床护理方法。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3岁,农民,因“发现HBsAg(+)10余年,乏力,恶心,呕吐20天”入院,既往无糖尿病史无家族史,入院时血糖26.8mmol/L入院后诊断是“病毒性肝炎(乙型),慢加亚急性肝衰竭,2型糖尿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保肝、保胃、降酶、利尿、退黄疸、降糖、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神志清,精神萎靡不振,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高度乏力。自行诺和灵R16IUIHtid(三餐前15分钟)诺和灵N12IUIHqn(22:00)自己未定期检测血糖。晚上九点患者在家属陪同下如厕后刚行至床边,出现晕厥,呼之不应,伴四肢抽搐,家属按铃,立即通知值班大夫,协助患者床上平卧,查末梢血糖1.8mmol/L,遵医嘱给予50%葡萄糖40ml静脉注射后患者清醒,症状缓解,复测血糖6.8mmol/L。询问得知晚上注射胰岛素后因恶心未进食,如厕前就诉心悸出冷汗,患者床头并未备饼干糖块等甜品,家属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根据患者病情及文化程度等进行进一步护理评估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案。(1)安抚患者及家属情绪。加强生活护理,由于患者身体虚弱,需绝对卧床休息,不易如厕(2)向患者讲解发生低血糖的危害,使患者认识低血糖发作时的常见症状出汗、饥饿、心慌等,掌握自救的常用方法如常备甜品饼干等。(3)遵医嘱监测血糖,早空腹,三餐后2小时,临睡前。根据患者饮食情况及血糖情况遵医嘱调整胰岛素量(4)积极治疗肝病,增进患者食欲,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指导患者按时按量进餐,如进食量少或不能进食应告知医务人员,遵医嘱调整剂量或暂停胰岛素。

2护理方法

2.1心理护理

慢性肝病病人由于病程长、病情重、并发症多等,病人常存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使病人失眠、食欲不振,进食少加上肝细胞大量受损而使糖代谢异常,极易导致低血糖反应发生,严重影响着疾病的预后,因此应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提供心理辅导,有效的消除病人的负性情绪。对焦虑病人,热情为病人介绍有关疾病的常识、转归及预后,使病人认识到肝病虽然难治,但不是不能治,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能延缓慢病情的恶化;对抑郁病人,采取关心安慰病人,耐心解答病人提出的各种问题,指导患者学会自我调适心情,保持乐观、平和心态,消除病人的顾虑,同时配合音乐疗法放松技术使病人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暂时忘却疾病的困扰[1-2]。

2.2做好辅助检查前的充分准备

彩超、抽血化验等辅助检查前都需要空腹,需要禁食8h~10h,因此早晨空腹是发生低血糖反应的高峰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肝病病人,采取尽可能缩短禁食的时间,既不影响病人的检查,又不让病人发生低血糖反应。在做彩超检查前准备口服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立即进行相应处理。严重者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注射液。

2.3加强病情观察,早期识别低血糖症状

由于疾病本身原因使病人低血糖症状表现不典型,常被疾病的症状所掩盖,有时常被误诊为“肝性脑病”。因此,加强病情观察,早期识别低血糖的症状,定期监测空腹的血糖至关重要。低血糖最初的征兆表现为由肾上腺素释放所致的紧张、焦虑和发抖。如果没有这些症状,很多患者都不能觉察低血糖的发生,直到神经系统低血糖症状的发生。教会病人早期识别肝源性低血糖症状及简单的处理方法,如感觉头晕、心慌、出冷汗等症状则立即平卧,口服糖水等简单自救方法,加强夜间的巡视,发现病人烦燥不安、大汗淋漓等不典型症状,立即叫醒病人,快速测血糖,及早处理低血糖。平时防止过于饥饿和过量活动,备些甜食在身边,告知患者低血糖初始症状,指导其携带食物,睡前加餐等有利于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预防低血糖发生。

2.4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按时按量进餐,避免随意减少用餐量,鼓励病人进食,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尽量做到色、香、味俱全,指导病人进高糖、低盐、低脂肪、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对肝病较重合并糖尿病患者,若食欲下降可在三餐之间或睡前加餐,并提醒医生结合血糖水平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对进食减少、呕吐、腹泻等患者应高度重视。有消化道出血需要禁食的患者,禁食期间要注意静脉补充葡萄糖,稳定后可进无渣流质或软食,注意含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2.5健康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低血糖发生的原因、表现、危害及处理方法,鼓励病人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护理中来,加强病人的自我管理。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保持。②药物使用方面:使用胰岛素与降糖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嘱,药量由少到多;避免磺脲类降糖药与增强药效药物同时使用;③自我防范方面:患者可随身携带能够纠正低血糖的食物;睡前加餐,预防夜间低血糖发生。夜间加强巡视观察患者熟睡时是否大汗淋漓、烦躁不安,必要时唤醒患者及时发现不典型的低血糖患者。

2.6运动指导慢性肝病患者一般身体状况较差,运动应量力而行,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病情较重强调卧床休息,同时可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肢体活动,促进患者肢体血液循环,病情稳定,自身体质较好的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根据体质的增强逐渐增加运动量及时间,一般以运动后5min内心率恢复正常为准。运动时间最好在饭后1h以后,一定要避免空腹运动或在药物作用高峰运动,如在运动中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晕、四肢无力或颤抖,表明已出现低血糖,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食食物,若不能缓解,立即送医院治疗。

在预见性护理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病人的文化程度给予强化教育能有效地预防了低血糖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也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护士对病情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1]邱旋英.肝源性低血糖发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护理[J].当代护士,2012(1):29-30.

[2]韦彩花.肝源性低血糖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1(2B):412.

论文作者:李红燕

论文发表刊物:《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一例肝源性低血糖患者的护理论文_李红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