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静脉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论文_江红霞

湖南省岳阳市一人民医院门诊注射室

【摘 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静脉采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行静脉采血的21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采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采血;不良反应;情绪;综合护理

静脉采血临床较为常见,是患者的一个应激源,将导致患者出现焦虑、不安、头晕以及心悸等不良反应,个别晕血患者甚至会出现休克,对临床静脉采血操作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需要及时有效的护理减少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信心,减少静脉采血时的不良反应情况。目前常规护理仅从生理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对患者心理需求关注较少,患者采血前后往往出现不良情绪,影响护理关系和谐。相关研究显示[2],在静脉采血前后对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积极配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本研究选取本院行静脉采血的患者21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综合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本院行静脉采血的患者21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下列纳入标准:①均有家属陪同;②签订知情同意书并积极配合;③年龄≥18岁。排除标准:①具有精神方面疾病者;③不能完成本研究或不能提供一般资料者。将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观察组男55例,女50例,年龄23~62岁,平均(41.73±6.18)岁;对照组男58例,女47例,年龄22~63岁,平均(42.34±6.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根据医院相关规定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积极与患者沟通,提醒患者注意事项,采血中询问患者感受等;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①心理护理。采血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采血流程以及相关情况,缓解患者的心理负担,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询问患者整体情况,是否有晕针史,了解患者感受,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积极解答,提高信心。②实际操作。采血前观察患者情况,若患者出现不适情况应指导患者平卧采血,同时耐心与患者交流,转移患者注意力,给予温开水,采血应选择操作规范熟练的护理人员,减少患者痛苦,注意进针位置准确,避免反复穿刺。同时进行语言开导,采血后给予采血点压迫止血处理。③环境护理:采血室要保持安静整洁,宽敞通风的环境,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建设可供晕血患者或具有不良反应患者休息的公共设施,提高临床舒适度,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抽血,提高患者认可度。

1.3观察指标

1.3.1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焦虑、淤血肿胀、头晕以及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3.2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患者进行关于护理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患者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填写,问卷共10个项目100分,分数越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越高。其中80~100分为十分满意,40~79为比较满意,39分以下为不太满意,对问卷调查分数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总满意率=(十分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不良反应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采血室患者流动量较大,对护理人员要求较高。患者常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以及淤血、疼痛等不良反应与护理人员发生冲突,影响护患和谐以及采血室秩序。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缓和护患关系、改善护理人员的自身护理技能水平,熟练操作,减少患者痛苦,建立全方位的综合护理干预,提高患者采血舒适度是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的关键[3]。

综合护理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干预中,获得患者以及护理人员的一致认可,其通过对患者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干预,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护理质量[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综合护理可通过心理护理、环境护理以及临床操作护理多个方面缓解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静脉采血不良反应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的自身素质、工作环境、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以及护患配合均与其联系密切。对护理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以及自身操作水平,做到进针速度合适,穿刺准确,尽量一次抽血成功,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护理人员应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在采血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采血中转移患者注意力,采血后给予相关指导,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积极配合临床操作。陈梅于研究中提出[5],建设基本公共设施,保持采血环境安静有利于缓解患者恐惧、焦虑、头晕、淤血以及静脉炎等不良反应情况,护理人员应保持采血现场安静,使患者有秩序的进行抽血,安排护士观察等待患者情绪,对于情绪较为激动患者与其进行良性对话,运用耐心、和蔼的态度安抚患者情绪,使患者了解正确的心理态度对采血操作以及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性,其研究结果显示,保持采血室安静、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应用于静脉采血的临床护理中,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护患和谐,在临床护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由于本研究受研究例数、操作过程以及护理人员整体操作水平影响,研究缺乏严谨性,还需以后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苏端治.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负面情绪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8):115-116.

[2]夏旭峰.门诊静脉采血患者晕针的原因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4):269-270.

[3]王晶.心理沟通在体检人群静脉采血中的需求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4):225-225.

[4]侯丽.体检人群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与护理对策[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190-192.

[5]陈梅.体检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晕针的常见原因及护理对策[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6,10(1):188-190.

论文作者:江红霞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7

标签:;  ;  ;  ;  ;  ;  ;  ;  

综合护理对静脉采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论文_江红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