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模式_图书馆论文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模式_图书馆论文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服务论文,下图论文,文献论文,书馆论文,模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知识经济、知识创新理论的提出,原有的学科不断分化,新兴学科不断产生,导致文献数量激增。在这种形势下,原有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已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而且潜在的矛盾更为激化。那么,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上信息资源,更好地开展文献信息服务,使传统的图书馆文献信息工作趋于开放,成为社会性的信息服务机构,已经成为摆在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试在分析当前文献信息服务工作的背景与现状基础上,提出几点建议。

1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工作的背景、现状

传统意义上的信息大都来自于馆藏,其信息是封闭的,即只在图书馆内部利用馆藏为用户提供服务,这些服务大都是单一、重复、被动的,且多限于手工方式,计算机仅仅作为辅助工具;传统的信息服务多限于本馆资源,主要提供目录、索引、全文等以纸质品为载体的信息;信息服务是以手工方式按线性顺序进行阅览和检索,这需要耗费信息服务人员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信息服务的内容是以收集、选择、加工、传递文献为主的参考咨询、定题服务、代译代查等。而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则从以下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1 提供信息来源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不仅来源于馆藏,更来源于网络,即图书馆可以通过网络共享网络资源,并可以利用计算机远程通信进行信息服务。

1.2 提供服务方式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是开放的,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通过网络终端查找所需信息,也就是说图书馆不仅可以利用馆藏书刊(印刷型和电子出版物)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也可以利用网络为用户查找信息,还可以利用homepage、Email等主动提供各种信息。

1.3 提供信息的范围及载体

随着用户信息需求的增大,图书馆必须借助于网络,在网上搜索全世界内的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目录、索引、全文等文本型,还包括程序、声音、图像等数字化文件和多媒体信息。信息载体多为磁盘和光盘。

1.4 提供信息服务的效率与质量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采用计算机进行信息服务,可以进行非顺序、随机的网络阅读和检索,即超文本阅览和WWW检索等。尽管这种服务是全天候提供的,但信息服务人员却因为使用了计算机而得以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服务,使他们能及时了解自己所研究领域已有的科研成果和最新研究动向,避免科研工作出现重复研究、滞后研究和研究起点低的问题。

1.5 提供服务内容

网络环境的信息服务强调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提供信息的检索、连接和传递为主,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开发、交流及信息利用的培训。信息资源的开发是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因为只有信息服务机构把自己新开发的信息产品发送到网上,才能丰富网上资源,使网络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中发挥桥梁作用。又因为在网络环境下,用户主要倾向于自我服务,所以开展用户培训,向用户介绍网络信息检索与利用的方法和技巧,就成为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2 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服务的新模式

2.1 面向信息市场,人力开发网络资源

图书馆作为社会信息的一部分,是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性战略资源。

充分利用Internet,因为它是信息资源存贮、传输和开发利用的主要环境。目前,Internet上已有数据库逾万个,图书馆目录、参考工具书、全文资料、图形、影像信息、计算机软件信息等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存贮并流通于网络系统中,形成了丰富多彩、潜力无限的高速信息网络世界。

通过网络检索工具获取信息资源。为了准确、快速地查找互联网上的丰富信息资源,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开发了诸如FTP、TELNET、GOPHER、WAIS、WWW等性能优越的信息检索工具,这些检索工具为我们提供了开发利用信息资源的捷径。

建立虚拟图书馆。建立虚拟图书馆是因特网上组织信息资源的一种有效而又经济的形式。根据特定的目的,选定信息资源的学科领域,对有关网站的网页进行搜索和收集,加以鉴定核实,并对核实后的网址进行合理组织,使之能够提供检索、浏览和链接的信息集合。根据各学科专业的需要,针对网上已经存在的信息资源,经过再组织使其变为系统、易用的信息。

建立虚拟图书馆主要有3种模式:①热门站点或相关站点推荐;②因特网专业信息指南系统建设;③专业信息资源指引库。这3种建立网上虚拟图书馆模式比一般的纯信息引导系统更先进,是开发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2.2 加强本地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大力开发特色数据库,提供基于内部局域网的馆藏信息服务

加快馆藏信息资源的数字化进程,建立有特色的数据库。随着网络化信息资源建设环境的快速发展,应加快馆藏信息资源的电子化进程,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开发有特色的馆藏书目数据库和馆藏二、三次专业特色文献数据库,一方面将其送上网,把本馆馆藏推向社会,既达到宣传自己、提高自己界内地位的目的,同时又可实现与各系统、各类型图书馆数据库的有效衔接,最终实现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全球化。

建立全文文献数据库。通过对重点收藏的特色文献,尤其是研究级的特色藏书进行更深层次的开发。如光盘版的图文信息资料、科技报告、会议论文等,将它们优先建成特色全文数据库,全部上网,实现网上文献信息传递与获取,最大限度地方便读者和信息用户,同时,也将会给信息机构带来经济上的回报。

建立馆藏书目信息数据库、读者数据库和流通数据库,实现书目查询、期刊联合目录查询、电子出版物目录查询、读者信息查询,及根据自身服务重点自行开发的特定专业、特定主题的精品数据库检索等功能,满足用户对本馆馆藏信息的查询。

2.3 积极发挥网络优势,开展信息研究与咨询,实现网络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利用网络环境,充分发挥咨询服务功能。网络环境下,参考咨询服务主要是通过本馆的主页进行的。内容丰富、设计合理的主页,不仅能使本馆的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而且通过对国内外相关资源的组织,能使常规的参考咨询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在网络环境下,可提供比手工方式多得多的检索途径,在几分钟内完成统计。另外,图书馆可以建立电子公告板,发布新书信息和新开辟的服务项目,公布图书馆内部电子出版物,请读者推荐新书和可获得丰富的信息源的某一专业的网址,还可通过电子邮件加强沟通,解疑答问。

提高文献信息资源利用的能力,参与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图书馆虽然有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开发利用程度不高,有效利用率低,加工整理的深度、宣传报道的速度都不适应实际的需要,为此,对现有馆藏信息资源必须深入揭示,广泛宣传,面向更多、更广的读者,增加使用的权限,延长开放时间,缩短编目周期,提高检索速度,保证真实性和时效性。加强协作协调,提高文献保障能力。文献资源共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实现要靠整个图书馆的不懈努力,应遵循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管理的整体化建设原则。破除“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相互渗透、融合,形成网络化的图书馆整体观念。

2.4 加强对信息服务人员的培养,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

网络环境对信息工作人员的要求。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建设及信息服务的任务和职能,要求必须具备一支具有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文献情报资源管理基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应用技能、外语阅读理解能力以及组织和提供网上信息资源等方面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同时,要改革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才有可能顺应信息资源建设及信息服务工作朝着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方向发展的趋势。

标签:;  ;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模式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