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外墙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张庆楠 朱本湖 李畅 赵惠珍 闫燊

装配式外墙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张庆楠 朱本湖 李畅 赵惠珍 闫燊

(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 济南市 250000)

摘要:随着国家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推行,当下装配式产业化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众所周知,外墙是单体建筑中的一大模块,将它产业化可以大大提高单体建筑的装配率。本文结合济南雪山项目A-04地块房地产开发项目(一期)工程总结了装配式外墙的施工经验用于指导装配式外墙相关项目施工。

关键词:装配式;外墙施工技术;吊装;灌浆;坐浆;应用

引言

装配式产业化日渐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其发展前景更是不容小觑,同时因为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盛行,这就对装配式建筑的单体装配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众所周知,外墙是单体建筑中的一大模块,将它产业化可以大大提高单体建筑的装配率,但现今的装配式外墙安装施工工艺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流程,现场施工工艺和施工工序经常出现杂乱现象。本文结合济南雪山项目A-04地块房地产开发项目(一期)工程介绍一种系统化的装配式外墙安装施工工法,不但可以保证施工现场井然有序,而且还实现了环保、节能、减排的初衷,同时还提高了建筑物的质量和性能,大大降低了经济成本,缩短了工期。

1 装配式外墙施工原理及适用范围

装配式外墙施工原理是指通过墙体与底部结构灌浆套筒连接的方式以及与两侧装配式外墙钢筋连接形成后浇带的方式,将该层结构所有装配式外墙板和现浇后浇带结构在施工完成后浇筑上混凝土,从而达到整体性的目的,使整个建筑物稳定系数和安全系数更高[1]。因为实践项目的较少,目前仅确定该施工工法适用于结构形式为装配式剪力墙结构的住宅工程。

2 装配式外墙施工工艺及施工重点

装配式外墙施工工艺流程为:测量放线→基层处理→控制标高垫块放置→分仓、座浆→起吊、就位→钢筋矫正→墙板吊装→斜撑固定→墙体校核、矫正→脱钩→坐浆料封堵→灌浆施工,其中吊装、坐浆工序以及灌浆施工尤为重要,以下简要介绍重点施工过程。

(1)板底分仓、座浆施工

将座浆料和水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搅拌,前提要求座浆料的配合比符合座浆料说明书要求,在灌浆区域外侧布设一圈宽度与夹心保温板厚度相同且高度大于20mm的保温胶条,小钉固定。整道墙体下部灌浆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全部灌浆,它适用于整体墙体下部为灌浆套筒、波纹套管的受力区域,并要求单仓长度不超过1.5米或3~4个钢套筒为一个仓格;其二是部分灌浆、部分坐浆,它适用于墙体下部局部为灌浆套筒、波纹套管的受力区域,其余为非受力区域,并要求受力区域单仓长度不超过1.5米或3~4个钢套筒为一个仓格,而非受力区域下部则要满铺不小于20mm厚的坐浆料。此外,还要对灌浆区域与非灌浆区域进行座浆料分仓,具体分仓长度应经过实体灌浆试验后再确定可行长度,通常不宜过长。

(2)起吊、就位

首先,将专用吊爪安装在装配式外墙板上方吊点上,然后,再将吊爪与吊具连接,并检查吊爪与吊具连接质量,确定无误后才能开始吊装[2]。用塔吊缓缓将装配式外墙板吊起,待板底起吊600mm时略作停顿,再次检查装配式外墙板、吊爪、吊具连接是否牢固,同时检查墙板板面有无污染破损,若有问题立即处理,确认无误后再继续提升至安装作业面,在距作业面上方600mm左右略作停顿,并安装人员手扶墙板,控制墙板停滞在作业面上方。

(3)墙板吊装

这步工序尤为重要,在具体施工时要谨慎对待。待完成钢筋调整之后,再开始对装配式外墙板进行安装,装配式外墙板下落至钢筋上方时由人工查看钢筋与灌浆套筒是否对中,如不对中,则需再次对钢筋进行调整,或者对墙板进行人工摆正,如对中则继续下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斜撑固定

每块竖向构件用不少于2根斜支撑进行固定并作为垂直调节工具,斜支撑安装在竖向构件的同一侧面;支撑点离板底的距离不宜小于构件高度的2/3,且不应小于构件高度的1/2,待安装好斜支撑后,微调预制构件进出,然后再使用2米靠尺进行预制构件垂直方向的调整以确保满足规范要求。斜撑安装应根据装配式外墙板上的斜撑预留眼和楼板上预埋的螺栓进行斜撑连接,安装时还可以进行微调操作。需要注意:斜支撑安装要采用可调节长度的螺杆,其调节长度不小于300mm。

(5)墙体校核、矫正

斜撑安装之后,质量人员对墙体的位置、垂直度、平整度进行校核,如有偏差通过斜支撑、塔吊及相关工具进行调整,具体方法如下:①垂直墙板方向(Y向)校正,可利用短钢管斜撑调节杆,对墙板根部进行微调来控制Y向的位置。②平行墙板方向(X向)校正,可通过在楼板面上弹出墙板位置线及控制轴线来进行墙板位置校正,墙板按照位置线就位后,若有偏差需要调节,则可利用撬棍在墙板侧面进行微调。在调节时注意塔吊不可脱钩,同时安装人员应手扶墙板,防止墙板坠落引发事故。

(6)坐浆料封堵

采用坐浆料将墙板两端及内侧底部的缝隙进行封堵,如内部后期有防水等要求需抹八字口,封堵应密实,保证后期不漏浆。

(7)灌浆施工

待装配式外墙板安装完成之后,开始对其进行灌浆,将灌浆料和水按一定比例进行搅拌,灌浆料的配合比应符合灌浆料说明书要求,运用专用灌浆机对各个灌浆区域进行灌浆,下孔灌入直至上孔流出为止,再用专用橡皮塞塞紧。

3装配式外墙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为了保证最终建筑满足业主及公司对于质量的要求,首先要求所用材料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的规定,其次还要保证装配式墙板类构件外形尺寸在允许偏差范围内,为了保证最终建筑满足业主及公司对于质量的要求,把控好质量关卡,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控制措施详述如下:

3.1 装配式外墙板施工前质量控制措施

装配式外墙板施工前,应加强设计图、施工图和装配式加工图的结合,掌握有关技术要求及细部构造,编制装配式结构专项施工方案,构件生产、现场吊装、成品验收等应制订专项技术措施。在每一个分项工程施工前,应向作业班组进行技术交底。

3.2 装配式外墙板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

装配过程中,必须确保各项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各工序控制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每一道步骤完成后都应按照检验表格进行抽查,在每一层结构混凝土浇捣完毕后,需用经纬仪及其他相关仪器对外墙板进行检验,以免垂直度误差累积。每层轴线之间的偏差和层高垂直偏差都应控制在±2mm以内并且在施工中要加强对层高和轴线以及净空平面尺寸的测量复核工作;在仪器操作上,测站与后视方向应用控制网点,避免转站而造成积累误差;定点测量应避免垂直角大于45度;对易产生位移的控制点,使用前应进行校核;为了避免因季节变化而引起的误差,在3个月内必须对控制点进行校核。

3.3 装配式外墙板施工后质量控制措施

待施工结束后,装配式结构应有完整的质量控制资料及观感质量验收,对涉及结构安全的材料、构件制作进行见证取样、送样检测。装配式结构工程的产品应采取有效的成品保护措施,对于轻微破损的外墙表面应用专用的粘结浆料进行修补。

4 结语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盛行,装配式外墙施工技术越来越受社会企业重视,本文结合济南雪山项目A-04地块房地产开发项目(一期)工程给出了一套系统的从原理到流程再到质量控制的装配式外墙施工工法,以便用于指导装配式外墙相关项目施工。

参考文献

[1]刘亮.装配式施工技术在住宅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8(43):39-40.

[2]冯改荣.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外墙挂板先挂法施工技术应用[J].建筑技术开发,2018,45(14):65-67.

论文作者:张庆楠 朱本湖 李畅 赵惠珍 闫燊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8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外墙施工技术的应用论文_张庆楠 朱本湖 李畅 赵惠珍 闫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