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采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的比较论文_吴清,黄修柳

吴清 黄修柳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宁德市医院 福建宁德 352100)

【摘要】目的:对比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临床检查方法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18导组和12导组,每组各47例,分别接受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检查结果显示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准确率较高,显著高于12导组,组间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34,P<0.05)。结论:采用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准确率较高,c操作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12导联心电图检查;18导联心电图检查;诊断;比较

【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0-0089-02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由于心肌持久性严重缺血,进而引起部分心肌坏死,为常见的急危病症[1]。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不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将给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过程中,心电图检查为常见的诊断方法之一[2-3],这种方法价格低廉、无创、操作简单,其中18 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方法效果显著,本研究将此种诊断方法与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相对比,现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诊的9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患者均经过病理证实,按照临床检查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18导组(n=47)和12导组(n=47),患者均表现出心悸、气短、胸闷、胸痛等症状。18导组中,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龄在36~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74±3.83)岁。12导组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年龄在33~8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4.62±3.59)岁。给予2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较小,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12导组患者12导联心电图检查,18导组在此基础上,做右胸导联心电图检查、右室导联心电图检查。将心电图机的各项参数设置准确,控制电压为10mm/mV,走纸的速度控制为25 mm/s。

1.3 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4]

急性心肌梗死诊断要符合以下4个条件。(1)患者临床表现出心肌缺血的诊断。(2)出现新的病理性Q波。(3)心电图检查显示各导联显示ST段压低或者抬高。(4)经过影像学检查,出现新的区域性心壁运动异常或新的活力心肌丧失[2]。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采用卡方(χ2)检验,如P<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对比,18导组诊断准确率为100.00%,12导组诊断准确率为,组间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134,P<0.05)。具体可见下表 。

表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对比[n(%)]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临床心血管内科一种常见疾病,通常这种疾病起病较急、发病与快,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高。近些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急性心肌梗死发病人数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5-6]。大量研究及文献调查显示对胸闷、胸痛、心悸等症状明显的患者进行18导联心电图检查,可获取更多的信息,这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较好。如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检查和诊断,将严重危害患者的预后和生命安全。显然,需要采用有效的诊断方法,待确诊后,给予患者对症处理和治疗[7]。

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临床中,18导联心电图检查方法得到了临床医师和患者的青睐,此种诊断方法具有无创、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此种诊断方法主要在12导联心电图检查基础上,给予患者右胸导联心电图检查、后壁导联心电图检查,从而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对症的治疗方案。调查显示近年来临床中治疗后壁心肌梗死过程中,其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呈逐年上高的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中广泛采用18导联心电图检查,这种检查方法可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并有效改善预后[8]。

本研究对12导联心电图检查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方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18导组检查诊断率(100.00%)显著高于12导组(82.97%),组间差异明显(χ2=9.134,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过程中,18导联心电图检查的准确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范晓芳. 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差异性分析[J]. 医药论坛杂志,2015,13(02):71-73.

[2]季晓虎.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34(15):39-40.

[3]高忠梅. 动态心电图检查法在诊断冠心病性心律失常方面的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2015,10(24):41-45.

[4]陈晓冬.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QRS碎裂波诊断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J].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4,31(09):590-593.

[5]刘亚宏.18 导联心电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 当代医学,2010,22(8):79-80.

[6]吴慧慧,龚丛芬,周建华等.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5,(9):8-11,56.

[7]朱庆勇,何胜虎.体表18导联心电图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血管及病变部位的预测价值研究[J].临床荟萃,2012,27(21):1894-1896.

[8]马云霞,周丽,王幸等.肢体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冠脉闭塞部位的预测价值[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4):256-259.

论文作者:吴清,黄修柳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3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采用12导联心电图检查法和18导联心电图检查法诊断的比较论文_吴清,黄修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