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的职业防护论文_陈家欣 代容

口腔科的职业防护论文_陈家欣 代容

(重庆市荣昌区人民医院 402460)

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口腔科出现职业防护问题的42名医护人员进行分析,掌握职业防护问题的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而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结果 口腔科医护人员出现职业防护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及器械因素。结论 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院方需要对此予以关注,并且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避免医护人员出现职业防护问题。

关键词:口腔科;职业防护;对策;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及人们观念的革新,口腔科得到了更为广泛的重视。口腔科的诊疗带有一定程度的特殊性质,医护人员会与患者的唾液、血液及口腔黏膜等频繁接触,在相关因素的影响下,有可能出现院内感染等,进而导致不同类型的职业防护问题发生。此外,口腔科医护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还会接触到一些有毒物质及特殊器械等,这些也可能造成职业防护问题出现[1]。我院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6年的口腔科医护人员当中选择42名对象进行研究,所选择的医护人员均出现职业防护问题,并且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在所选的医护人员中,男性为6名,女性为36名,年龄为22—45岁。

1.2 方法

对所有的医护人员下放调查问卷,问卷的主要内容包括有职业防护的相关执行情况、医护人员对于职业防护的基本认知、职业防护的主要影响因素等。本次研究的问卷发放42份,问卷被全部有效收回,收回率达到100%[2]。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我院医护人员出现职业防护问题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并予以总结。

2 结果

我院在对问卷进行分析后,总结出的口腔科职业防护影响因素如下:

2.1 生物因素

口腔科的患者数量相对较多且带有极大的流动性,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用器械的时候,会产生携带病原体的气溶胶等,这会增加空气环境当中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医护人员的手部、面部等会接触空气当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出现院内感染等,引发职业防护问题。

2.2 化学因素

在口腔科诊疗中,医护人员经常会接触一些过氧化氢、醛类等化学药物,且在清洁地面、浸泡器械的时候,医护人员也会接触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这样会给医护人员的皮肤黏膜造成较强的刺激,甚至导致其出现过敏反应等。医护人员在对患者实施口腔充填的时候,会接触到重金属物质汞,诊疗室的空气环境当中会出现汞蒸气,医护人员的呼吸道与皮肤如果接触到汞蒸气,就可能出现汞中毒等反应。

2.3 物理因素

口腔科的很多诊疗设备比如涡旋机、吸唾器、抛光机等都会发出较大的声音,长此以往,会给医护人员带来较大刺激。此外,口腔科的医护人员在进行灌模的时候,如果无法做好防护处理,石膏粉尘很容易进入气道,可能会造成矽肺出现,且在与医护人员的双手接触后可能造成皮肤较为粗糙、皲裂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 器械因素

口腔科的医疗器械中有很多较为尖锐的器械,医护人员在应用这些器械的时候,有可能会造成皮肤刺伤等,这样可能会造成医护人员出现感染[3]。

3 讨论

口腔科医护人员的工作带有一定的特殊性,医护人员会经常接触较为尖利的器械,也会频繁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唾液等。如果医护人员在实际操作当中存在不规范性,无法做好防护处理等,就很有可能出现职业防护问题,这会增加口腔科医护人员执业风险[4]。所以,对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对策较为关键。

我院在对口腔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了如下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培训

对于口腔科的医护人员,院方需要对医护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让其掌握清洗消毒、无菌操作及相关感染管理与传播疾病预防的相关方法等,并且让其认识到职业防护问题的严重性。在进行培训之后,院方还要对医护人员进行考核,在考核达标之后才能上岗参与工作。这样可以不断规范医护人员的技术操作规范性,还能提高医护人员自身的防护认知程度,从而降低职业防护问题的发生几率。

3.2 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医院需要针对口腔科的医护人员职业防护问题建立并不断健全相关制度,并且同时建立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将《口腔门诊规章制度》作为基础性依据,针对口腔医疗器械的实际消毒情况等进行抽查,并且监督医护人员的操作规范性等。如果发现未能落实的问题,相关人员需要及时纠正,院方也可以针对口腔科医护人员开展奖惩制度,以此提高其职业防护的认识[5]。

3.3 坚持职业防护原则

从口腔科医护人员角度分析,若想避免出现职业防护问题,还需要医护人员自身坚持职业防护相关原则,严格按照原则进行操作,才能避免出现职业暴露的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做好个人防护,科学佩戴护具等,并且在操作前后一定要按照六步洗手法进行清洁与消毒。医护人员需要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口腔分泌物、口腔黏膜等都视为带有传染性的物质,只要接触了这些物质,医护人员都要进行科学、及时的消毒,必要时还需要进行隔离等,这样才能降低微生物传播及感染等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做好医疗废物的科学处置,严格进行医疗废物的封闭管理,避免其出现扩散、泄漏、流失等,还要按照不同的分类进行处置,并且贴上相应的分类警示标志等。这样也可以确保医疗废物不会出现随意弃置的情况,避免医护人员出现职业暴露。

结语

针对临床中医护人员出现的职业防护问题而言,主要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院方应当从相关因素入手选择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进而避免医护人员出现严重的职业防护问题,以此保证医护人员工作的安全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潘蓉,吕江宏.口腔科实习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调查及现状分析[J].甘肃科技,2015,31(08):136-137.

[2]徐彦彬,刘冰,黄香河.口腔科实习生职业安全防护现状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8):1660-1661.

[3]孟令.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1):270-271.

[4]许海卫.口腔科医生职业安全防护行为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7,16(04):466-468.

[5]黄琼,周兰,邢萍萍.口腔科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策略构建与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9):2647-2648.

论文作者:陈家欣 代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3

标签:;  ;  ;  ;  ;  ;  ;  ;  

口腔科的职业防护论文_陈家欣 代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