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领域资源优化配置的探讨_资源优化配置论文

流通领域资源优化配置的探讨_资源优化配置论文

流通领域资源优化配置浅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流通领域论文,浅谈论文,优化配置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近年来,流通领域流通企业建立的盲目性与竞争无序性,不仅引起经营的低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当前我国流通秩序较乱。本文拟从分析我国流通行业资源配置效率出发,谈谈实现流通资源优化配置的途径。

一、流通领域资源配置低效率的表现

经济体制改革打破了国有商业、物资部门一统天下的局面,资源在以往被垄断的流通行业重新配置,流通产业成了投资的热点。但是,在加快流通发展过程中,对流通领域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表现是:

1.政府部门制定的一些政策与措施,其重点在于增加流通企业与网点数量而对优化结构重视不够,着眼点偏重于搞活流通而不是优化流通资源的配置。

2.生产企业盲目向流通领域延伸,建立自己的销售体系。生产企业抱着“肥水不外流”的思想,力图把产品流通的一块利润居为己有,热衷于搞产品自销,忽略社会专业化分工的效益。此外,生产企业把建立自销机构作为安置企业剩余人员的出路,较少考虑生产要素投入产出的效率。

3.在部门分割下,商业与物资流通缺乏有效的行业管理。流通领域几乎没有进入壁垒,全国几次掀起全民经商“下海”的热潮,流通行业成为一个人人可以进入的投资领域。某些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也利用权力参与经商。流通行业内企业建立有很大随意性和盲目性,某种经营方式有利便一哄而上,流通资源的配置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

4.政府把流通行业作为解决社会就业的部门,安排和鼓励社会无业人员与其他行业下岗人员从事流通,对流通企业的建立缺少资格限制。由于缺乏流通资源优化配置的意识,流通领域出现企业规模小而数量多,组织化程度低的状况。

二、流通领域资源配置低效率的不良影响

由于资源优化配置的意识较弱,流通领域形成了企业数量过多、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这种状况使流通领域难以形成高效竞争,其直接结果是效率低下,流通行业处于一种粗放型经营的状况,不注重企业规模经济效益,不考虑行业的内在经济、不计算整体投入产出比率。行业内资源投入总量不小,但总体效益不高,是导致流通领域秩序混乱的深层次原因:

1.大量生产企业涌入商品流通领域,其数量超出流通本身的需要,造成行业的内在不经济。在商业资本超过实际需要的情况下,竞争更趋激烈,新加入企业在经营和渠道上一般都没有优势,有些企业为了生存,不择一切手段竞争,导致流通秩序更加混乱。

2.大量生产资本进入流通,形成生产企业自销比重过大,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难以形成。产品好销时,生产企业极力扩大自身销售体系;产品滞销时,自销机构又大量闲置,流通企业也不愿为生产企业承担市场风险。两者之间的矛盾导致流通中工商关系的不协调,造成资源配置上的浪费。

3.大部分流通企业规模偏小,从而无法体现规模经济效益。这些小企业无法从内部经营管理上获得效益时,容易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从外部去谋取盈利。另一方面,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稳定状态,倒闭频繁,容易引起企业间的债务拖欠与信誉危机。

4.大量行政性公司、翻牌公司和近亲繁殖公司的存在,使流通产生垄断行为。在政策上设置障碍,排斥外来流通企业,不合理保持本地企业,这也大大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

三、改善流通领域资源配置的建议

(一)结合流通的特点,流通领域资源的有效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能导致资源在生产与流通部门之间自由流动,使流通部门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

2.能在流通行业内促使资源的优化组合,达到行业内部的合理结构和规模。

3.能促使流通企业利用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调整企业规模去提高效率。

4.能通过市场有效竞争实现流通企业的优胜劣汰。

(二)优化资源配置的基本途径

1.通过市场机制加强调节

要实现流通领域中的资源有效配置,首先是要进一步完善适当的市场组织形式,在竞争中引导生产要素在流通行业合理流动和实现行业内企业结构的优化,从而达到整个社会商品高效流通的目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我国商品流通发展的要求,垄断竞争型模式适合于流通领域的竞争特点和企业规模,是我国流通领域资源配置的最佳模式。在垄断竞争模式下,资源可以在流通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流通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始终面临竞争的压力,经营不好就会被挤出该行业,这可促使它们不断加强经营管理,努力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服务质量;而新企业加入须拥有优势或创新。同时,经营有特色,声誉好的企业在短期内可获得超额利润,这又对企业产生刺激作用。垄断竞争型市场组织有利于流通行业内企业进行有效竞争和实现优胜劣汰。

实现流通领域资源有效配置的第二个方面在于优化行业内的企业规模结构。我国的现状是流通行业内企业规模偏小,数量过多。这种状况既不适应生产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流通本身的规律。缺乏规模经济效益的大量小企业形成资源配置上的重复和低效;另一方面,大量小企业为了生存则往往容易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引起流通秩序的混乱,进一步影响资源利用的效率。

2.加快集团化经营的进程

从流通领域竞争发展的趋势看,企业兼并和集中,必然会出现一批大型流通企业。针对目前我国流通企业总体上规模偏小的状况,应瞄准重点,努力推行大公司大集团战略。选择一批实力强,素质好的重点企业,在本着“优化组合”原则下组建一批规模化、多元化的流通企业集团,用龙头企业的资金和管理优势,带动和影响劣势企业盘活闲置资产,优化资源配置,营造整体规模优势,由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化转变,这是实现流通领域中资源优化配置的又一途径。

3.鼓励并支持专业化、社会化大流通

专业化流通企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体现着流通效率的提高与资源在整个社会的优化配置。但近年来,生产企业自销规模越来越大,自成体系。从生产企业的立场看,搞一部分自销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大量生产企业都搞自销,则必有害。在通常情况下,自销效率低于专业流通企业。生产厂家都搞自销,势必造成资源的浪费,其结果是现有的流通组织能力闲置。从长远看,成功的生产企业自销组织也将走向专业化与社会化。从合理利用资源的要求出发,应该是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流通组织,实现流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建立和发展代理配送制,连锁经营制等新型的购销形式。当然,适当地发展生产企业自销,也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但必须认真研究和把握一个适当的“度”。

4.政府第二次调节途径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并非万能,流通行业不能及时适应外部环境变化或因内部的不协调会造成“市场失败”,这使政府有必要制定有关政策法规来对市场机制加以矫正与弥补,具体来说,可以考虑以下具体办法:

(1)加快体制的改革,克服体制上的缺陷

体制上的缺陷造成了流通领域投资主体的紊乱与经营行为的不规范。打破地方保护主义,行业封锁与部门垄断,明确经营主体的身份,消除以权经商是保证资源配置机制转换的前提:只有当生产要素可以在流通领域自由流动、企业资产能自由重组时,流通领域才有可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加快进行大型物资企业的改革,以资产为纽带,理顺关系,寻找增量,实现规模经济,发挥综合优势,建立现代企业速度,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济实体,是流通领域资源优化配置的微观基础。

(2)完善市场法规、市场机制

完善市场机制有利于抑制流通领域中的过度投机,有助于企业间的公平竞争,形成正常的利润水平,消除劣胜优汰的不正常现象,实现流通的稳定健康发展,以此促进流通企业与整个行业效率的不断提高。从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出发,健全市场法规的首要任务是制定规范市场主体的法规,加强经营资格的认证,清理各种行政性公司、翻牌公司和近亲繁殖公司,使所有企业在一个公平环境下自由竞争;其次是健全规范流通行为的法规,理顺市场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市场交易行为,整顿流通秩序,要反对不正当竞争,联手操纵价格,牟取暴利,贿赂经营、偷税行为,对购销业务实行担保制度,防止欺诈行为;对货款结算实行信用原则制,防止形成债务链。

(3)适时适当调整流通政策

流通政策的目标主要是通过促进流通领域的竞争来实现有效配置流通资源,通过降低流通费用来提高流通效率,实现流通活动的合理化。流通政策要使商品流通从部门化走向社会化,这是流通领域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前提。面对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都有平等权力进入流通领域参与竞争的局势,特别是面对国际资本,国有流通产业要尽快扭转企业微型化、一盘散沙的状况,作为现代化流通组织的龙头,以便参与国际竞争。要实现这个目标,应尽快拆除部门和地区壁垒,扫清各种旧体制障碍,支持企业间的联合、兼并与资产重组,鼓励优势流通企业的发展。

(4)建立高效的流通渠道与新型的购销关系

高效的流通渠道应是多种经营方式、多种购销渠道并存,从流通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出发,要实现专业批发与厂商批发的合适比例,今后,国有专业批发仍然应当做为批发业的主体,才能更有力地保证流通产业资源配置朝着有利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道路前进。根据流通发展需要建立组织化程度高的商品交易市场与商品交易所,是提高流通效率、实现流通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举措。交易市场与交易所信息量大,交易效率高,具有价格发现机制,它的运行将取代大量低效的流通组织与落后的交易方式。

代理配送体现最直接、最方便、最快捷地将商品由生产企业送达用户的原则,有利于改变流通企业过多、流通环节过长的局面。对生产企业来说,让流通企业代理,省却了自己到市场上交易所需的寻找信息、谈判、资信调查、签订合同、承担风险等费用,可以获得一条安全稳定的销售渠道;对流通企业来说,可避免市场供求关系与价格高低买断生产企业产品时的不确定性,可以保持一批长期固定的客户。实行代理配送制,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流通企业的经营能力,又可以减少生产企业盲目建立自销机构,最终将有助于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之间形成合理分工,有利于流通资源优化配置。实行代理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今后,有必要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5)构造现代化的流通产业基础, 铺架信息化的市场交易监督网络。

只有建立了先进的流通产业,才有可能为转变流通方式,发展新型的流通体系和服务体系,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宜强调以下五条建设性意见并应抓紧时机实施:①通过建设与改造一批全国中心与地区性批发市场,使之在商品流通中的吞吐、价格、信息与结算功能得到加强,提高市场的无形交易成份,扩大市场规模;②强化信息网络建设,增强现有市场的同步交换能力,为市场拓展更大的经营空间服务;③在重点产销点和商品集散地,建立一批物流现代化水平高的仓储设施;④建立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经营中心,提高流通效率。⑤配置成型全国性的市场信息监控网络,以便随时了解全国商品市场发展趋势与价格涨跌的动态,推进全国相关市场的联网,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息网络建设,增加企业对市场的反映灵敏度,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经营能力,从而使流通领域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标签:;  ;  ;  ;  

流通领域资源优化配置的探讨_资源优化配置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