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背景下外部关系网络与战略定位对战略变革速度的影响研究_市场导向论文

转型背景下企业外部关系网络、战略导向对战略变化速度的影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论文,导向论文,速度论文,关系论文,背景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高度动态性是中国市场环境的突出特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开放和经济转型带来的制度变革,战略变化成为企业战略管理实践中关注的突出问题和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然而,以往研究却发现战略变化并不必然提高企业绩效。动态适应观点认为战略变化促进了企业绩效,[1,2]有些学者根据冲突观点发现战略变化削弱了企业绩效,[3]而有些研究根据自然选择理论发现战略变化与企业绩效没有必然联系。[4]最新的研究认为,战略变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5]总体来看,之所以产生这种冲突,其原因可能在于,以往研究仅关注了战略变化与否及变化的内容,而对战略变化的过程特征关注不够。而在转型时期,政策、需求、竞争、技术及国际化带来多个动态多变要素的共同作用下,环境的快速变化成为转型特征的典型特征。很多企业战略变化之所以未能提高企业绩效不是因为没有恰当地设计新的战略,而恰恰是战略变化的速度太慢。[6]因此,对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而言,战略变化速度成为企业界和学界关心的重要问题。Capron和Mitchell[7]指出,能否弥补资源和能力缺口是战略变化能否成功的关键。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企业,中国企业往往缺乏战略转型所需要的资源,导致在创新转型、海外市场探索等战略转变过程中速度过慢而错失机会。[6]

资源对战略变化的影响是战略管理的重要问题。Sirmon等学者提出的动态资源管理理论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内部积累和外部获取两种渠道获取资源。[8]Kraatz和Zaja[9]分析了内部资源积累的四种作用,即学习障碍、缓冲环境冲击、目标承诺效应和润滑剂。Zhou,Tse和Li[6]发现,市场导向、管理者态度等内部资源和能力对战略变化有促进作用。Wu、Wei和Liang分析了高层管理团队的人口统计学差异对战略变化的影响。[10]尽管这些研究拓展了对于资源与战略变化的影响的认识,但是仍然存在两点不足:首先,这些研究仍然局限于战略变化的内容或者战略变化与否,对战略变化的速度特征没有分析;而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不仅需要战略变化更需要提高战略变化速度;其次,这些研究对资源的分析仍然局限于内部资源,而内部资源缺乏恰是转型经济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典型特征。最早关注转型的战略学者Peng和Heath就指出,面对经济转型,中国企业缺少用于市场竞争的内部资源。[11]Mathews、[12]Luo和Tung[13]等也指出,强调内部资源的资源观点难以解释中国企业的战略变化。由于缺少内部资源积累,中国企业更加关注外部资源的获取。因此,以往研究很难为中国企业战略变化实践提供指导。根据制度理论,制度转型中的中国,资源更多地嵌入外部关系网络中。基本制度转型带来的正式制度不完善导致外部关系网络替代资源配置制度,成为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通道。[13-15]Peng和Heath[11]指出,外部网络作为正式制度的补充,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是正式制度不完善情境下资源流动的媒介。Peng和Luo[14]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研究表明,由商业关系和政治关系组成的网络是转型经济背景下企业获取资源和利用资源的通道,是企业战略的基础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Li和zhang[15]发现,外部网络能够有效地降低恶性竞争和专利制度不完善带来的负面影响,弥补正式制度的不足。因此,外部网络是转型经济背景下战略变化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变量。战略的调整意味着外部网络的重建、变更以及更新。外部关系网络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通道,对战略变化产生深刻影响。Kraatz提出,研究战略变化除了需要分析内部资源,更需要分析企业间网络的作用。[16]Tenkasi和Chesmore发现,战略变化的执行和应用受到组织内部业务经理关系强度的影响。[17]Agndal和Chetty认为,国际化战略变化受到既定关系的直接影响。[18]Dittrich和Geert通过对诺基亚研发网络的案例研究发现,外部网络提高了战略变化的柔性、速度和能力。[19]然而,这些研究主要来自发达国家,着重从嵌入角度分析企业网络关系对战略变化的影响。同样未能揭示关系网络对战略变化速度的影响机制;更重要的是,当前的研究忽略了外部网络发挥作用的条件和不同企业在利用外部网络方面的差异。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尽管构建外部网络的实践普遍存在,但企业战略变化速度的结果却差异较大。这说明外部网络发挥作用需要条件。Peng[20]就提出,外部网络的作用可能随着转型阶段的变化而变化。Luo[21]也指出,外部网络对绩效的作用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然而,当前研究对外部网络影响战略变化速度的权变因素仍然缺乏研究。

因此,根据中国企业战略管理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当前战略变化研究的局限性,本研究根据社会网络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分析关系范围和关系强度对战略变化速度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不同战略导向的企业在利用外部网络推动战略变化方面的差异,从而弥补了以往对外部网络在战略变化过程中作用缺乏研究的不足,并通过探讨如何发挥这种作用,拓展了社会网络理论。

一、理论回顾与概念模型

以往对战略变化的研究主要分为过程派和内容派。早期内容学派的学者主要从种群生态理论、演化理论视角解释战略变化的动力机制。然而,他们局限于对战略变化动因的分析,而无法解释同样战略变化产生的绩效差异。[22]很多学者发现战略变化对财务绩效并没有直接影响。最新的研究也发现战略变化与财务绩效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因此,更多学者开始关注战略变化过程,从高层管理团队、组织学习、组织惯性等多个角度探索新战略制定和执行的过程特征。研究认为,战略变化之所以未能带来绩效关键是过程管理的缺乏。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战略变化速度与幅度等过程特征。新的战略总是由于组织抵制、资源缺乏、惯性阻力等原因而被延迟。从资源角度看,资源基础理论认为,战略变化实质上是资源基础的重新组合与重构过程,资源获取是战略变化过程能否顺利的关键。Kraatz和Zaja研究发现,与既有战略绑定的资源往往带来学习障碍,使企业难以及时开发有利于战略转型的资源组合。然而,尽管这一研究拓展了基于资源角度的战略变化研究,但是该研究对中国转型背景下的战略变化意义有限。该研究主要关注内部既有资源的作用,而中国企业的内部资源相对匮乏,更多的资源需要从外部获取。然而,该研究恰恰忽视了外部资源对战略变化的影响。

转型背景下,中国企业的战略变化所需资源往往嵌入外部网络中。制度转型是中国企业正在经历的最深刻的环境变化。制度作为资源配置的指挥棒,对企业的战略行为产生深刻影响。制度转型中,资源分配机制从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变。然而,计划经济制度被削弱的同时,市场制度尚不健全,关系作为非正式制度代替正式制度成为资源配置的渠道。因此,与发达国家不同,转型环境呈现出高度的关系嵌入性,资源嵌入在由供应商、顾客、政府、银行等紧密利益相关者构成的网络之中。[13-15,23]转型背景下,战略变化所需技术、信息、资源、机会等各种资源通过网络流通和配置。因此,企业外部网络对战略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对中国企业而言,利用外部关系已经成为社会共识,然而中国企业在构建和利用关系方面有较大差异。

社会网络理论认为,除了关系本身,网络的结构特征更加重要,范围和强度不同的关系网络需要不同的组织能力与之匹配。网络范围是指外部关系网络涵盖不同关系主体的广泛性。强度是指网络的紧密程度,以往研究往往用信任程度来反映。社会网络理论认为,范围和强度会通过不同的机制对企业战略行为产生影响。范围代表了企业与不同资源的联系程度,代表了可获取资源的差异性。强度代表了网络的紧密程度,与资源的重要性、交易成本、机会主义等直接相关。[24]因此,网络范围和网络强度对资源更新过程产生深刻影响从而影响战略变化速度。

尽管以往研究都注意到关系网络对企业的重要性,然而,现有理论却无法解释普遍嵌入网络的中国企业在战略变化速度方面的差异。动态能力理论指出,资源的利用程度、利用方式和利用结果决定于动态能力。关系网络作为重要的资源渠道,其发挥作用的方式受到更高层次的动态能力的影响。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是以往战略研究中分析较多的两种不同的能力。尽管不同学者对两种导向的理解不同,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将两种导向视为企业的能力。企业家导向是企业通过引导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承担性活动开发新机会的能力。而市场导向是企业通过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从而获利的能力。[25,26]企业家导向往往更加强调未来的机会,而市场导向更强调对现有顾客需求的满足。两种不同导向通过引导资源的开发方式对关系资源的利用产生深刻影响。因此,两种战略导向对网络范围与网络强度与战略变化速度的关系存在调节作用。根据以上理论分析,研究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理论模型。

图1 理论模型

1.关系范围与战略变化速度

关系范围代表了企业与外界联系的差异性。在战略变化过程中,能否获取战略变化所需要的资源是决定能否快速制定和执行战略的重要因素。在中国转型背景下,外部资源的获取往往需要借助关系。[24]更重要的是,与发达国家相比,除了市场主体以外,政府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除了顾客、供应商、银行之外,政府往往控制着行业资源、政策资源、公共资源等,对战略选择的范围、方式和结果产生深刻影响。[20]中国企业的战略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不同类型资源往往同时被市场主体和非市场主体控制和掌握。因此,战略变化过程中能否获取新的资源取决于企业能否建立足够广泛的关系。当外部关系范围较小时,企业往往难以获取战略变化所需要的所有资源而产生“短板效应”。例如,许多中小企业在战略变化过程中往往缺少政府或银行的支持而无法获取新的资源,从而延误战略变化时机。随着外部关系范围的扩大,企业越容易获取不同类型的新资源,为战略变化提供支持。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1:关系范围与战略变化速度存在正相关关系

2.关系强度与战略变化速度

网络理论认为,关系强度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可获取资源的程度、加快资源的转移速度。首先,制度转型背景下,由于正式制度薄弱,资源获取的交易治理机制更加依赖非正式的契约。关系强度作为重要的治理机制能够大大降低资源获取过程中的契约成本和监督成本,大大加快企业获取新资源的速度。[25]其次,差序格局的关系特征表明,关系越亲密越会共享更多、更重要的资源。随着关系强度的增加,企业越容易通过外部关系获取更多的、更关键的资源,[26]从而加快战略变化的速度。

然而,以往研究也表明,过高关系强度也存在负面效应,会带来惯性或强关系陷阱。[27,28]首先,强关系观点认为,强关系双方的认识模式趋同,双方存在大量的资源重叠。相对弱关系而言,尽管关系强度有利于提高资源转移效率,但是由于资源重叠过多,过于紧密的关系并不能够为战略变化提供新的信息和驱动要素。关系强度较强的网络将网络外的新信息屏蔽,延迟企业发现新市场、新技术和新机会的速度,使企业的视野限制在现有顾客和现有市场上,进而延迟战略变化速度。另外,战略的重新定位往往需要关系网络的重新构建或更新。此时,过于紧密的网络往往成为战略改革道路上的障碍,越是亲密的关系越是难以剥离或重构,从而延迟战略变化速度。因此,关系强度过强时,其正面效应逐渐削弱而负面效应逐渐增强。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2:关系强度与战略变化速度存在倒U型关系

3.企业家导向的调节作用

企业家导向是引导创新性、前瞻性和风险承担性的管理过程。[20]该过程引导企业应用现有资源鼓励企业创新,发现新机会和敢于承担风险。因此,企业家导向是决定和引导企业资源利用过程的一种动态能力。Lumpkin和Dess[29]就指出,企业家导向能够提高企业整合资源的能力。信息处理理论认为企业家导向为企业提供了信息过滤功能,企业家导向关注创新、新机会和新技术。[25]关系资源作为资源转移的通道和信息的重要来源,其开发和利用同样受到企业家导向的深刻影响。

关系范围之所以促进战略变化速度,是因为其能够为企业提供战略变化需要的新信息和新资源。当企业家导向水平较低时,企业倾向于保守,对新技术、新需求、新机会的关注程度不够。尽管多元化的关系网络为企业搭建了获取新资源、新技术和新信息的通道,这些潜力却难以得到充分挖掘和利用,从而很难为企业的战略变化提供有力支撑。随着企业家导向的提高,嵌入在多元化网络中的新资源、技术和信息得到充分利用。此时,企业能快速整合和利用这些资源来推动战略变化进程。因此,企业家导向提高了关系范围对战略变化速度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3:企业家导向加强关系范围与战略变化速度之间正相关关系

关系强度的提高能够降低交易成本、加快资源转移的速度从而加快战略变化速度。然而,嵌入在强关系网络中的资源往往与企业的资源重叠程度较大,而惯性力量使企业难以跳出强关系网络的视野从而难以获得网络之外的新技术和新信息。[30]然而,企业家导向能够削弱强关系对战略变化速度的这种负面影响。当企业家导向水平提高时,企业更关注新机会、更愿意冒险开展创新性强的活动。因此,企业的视野更容易从强关系网络中跳出来,帮助企业利用现有网络搜索新的资源和技术来推动战略变化。另外,尽管强关系带来的资源具有较大重叠,企业家导向能够帮助企业对这些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通过重新组合资源来构建新的资源基础,从而为新的战略提供支撑。[20]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4:企业家导向削弱了关系强度对战略变化速度的正向影响,削弱了关系强度对战略变化的负向影响

4.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

与企业家导向不同,市场导向的企业更倾向于通过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来获取竞争优势。通过一切以顾客为中心的组织设计,市场导向成为企业开发利用现有资源为顾客服务的资源整合体系。能够帮助企业过滤信息并整合资源。[31,32]因此,对关系网络的开发利用过程也有深刻影响。首先,在关系范围方面,多元化的关系网络既包括市场主体和非市场主体,其中嵌入了多样性较强的资源和信息。然而,市场导向的企业往往关注与需求密切相关的资源,关注现有的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有研究表明,尽管市场导向能够帮助企业整合资源,但是这些资源整合往往是应用性的而非探索性的。[33,34]市场导向的企业往往处于应用陷阱中,执著地关注现有的顾客需求而忽视对未来新机会的把握。倾向于通过价格竞争和市场竞争来提高竞争优势,忽视对未来新技术的开发。因此,市场导向越强的企业,越可能限制多元的非市场资源的应用,从而限制多元化资源对战略变化速度的积极作用。其次,更重要的是,市场导向会加强强关系陷阱。[31]市场导向的企业往往强调通过价格竞争、产品功能改进、质量提高和市场定位来获取竞争优势,更加强调通过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来提高效率。为了提高资源的应用效率,企业更倾向于利用相似的资源。强关系提供的资源不仅相似,而且关系强度的提高加快了资源转移的效率。因此,市场导向的企业往往更加关注强关系带来的相似资源。然而,这些资源往往对新战略的支撑能力有限。过多地依赖强关系会进一步加强强关系带来的惯性,从而加强了强关系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5:市场导向削弱关系范围对战略变化速度的正向影响

假设6:市场导向加强关系强度对战略变化速度的正向影响,加强关系强度对战略变化的负向影响

二、研究过程

1.数据来源

为检验上述假设,通过问卷调研的方法收集了涵盖中西部(陕西)、渤海湾(山东)、珠三角(江苏、浙江)和长三角(广东)的198份问卷。首先,根据各省名册随机抽取750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为了提高回收率,在调研之前对各个企业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发出了邀请,384家企业同意参加,最终收回有效问卷1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51.6%。调研对象主要是企业高管,保证回答信息的准确性。为了检测未回收偏差,研究对未回收的186家企业的规模、年龄与198家有效回收企业进行比较,T检验结果显示两类企业在基本特征上没有显著差异。说明未回收偏差不会对抽样有效性产生威胁。

2.变量测量

(1)关系范围和关系强度

Nahapiet和Ghoshal、[35]Gulati等、[36]Acquaah[37]的研究认为,关系范围和关系强度是描述关系网络的两个重要特征。[26-28]根据他们的研究,采用四个指标测量企业与政府、银行、供应商和主要顾客是否建立关系,用另外四个指标测量这些关系的强度。

(2)市场导向和企业家导向

对于市场导向的测量有三个著名的问卷,由Narver和Slater,Deshpande、Farley和Webster以及Kohli、Jaworski和Kumar分别设计。1998年,Deshpand和Farley对三类问卷的信度、效度、相关性、一般性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开发了更为准确和简洁的十个测量指标,本研究采用这十个指标测量市场导向。[38]通过因子分析发现,一个指标loading值在0.4以下,因此我们把该指标删除,利用九个指标测量。对于企业家导向,本研究沿用Covin和Slevin开发的经典问卷,[39]各采用两个指标测量创新性、冒险性和前瞻性三个维度。

(3)战略变化速度

根据借鉴Kim等[40]的定义,战略变化速度反映了企业进行战略变化时所需要时间的长短。因此,参照以往的研究,[22,41]本文用如下两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战略变化速度,即公司战略方案的形成速度快、公司战略方案的实施速度快。

(4)控制变量

根据以往研究,企业规模、年龄以及行业类别是影响战略变化速度的重要因素。[42]因此,研究控制了这些因素影响。研究采用员工人数测量企业规模,采用企业建立的年限测量企业年龄,为了避免数量数据带来的误差,研究对人数和年龄进行了自然对数转换。行业方面,研究区分了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是用1表示,否则用0表示。

3.测量信度、效度分析

(1)信度检验。信度反映了各个指标之间的内部一致性,或者测量的稳定性。通常采用α系数来衡量。一般来说,α系数超过0.7就是合适的。对于新设计的问卷超过0.6也可以被接受。[43,44]表1表明,研究中所有变量的α系数都超过0.7,说明每个变量的测量指标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具有较高的信度。

(2)结构效度检验。结构效度包括聚敛效度和区别效度。研究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CFA)来检验聚敛效度,LISREL8.7的检验结果显示,每个指标的路径系数都超过0.6,远大于0.4的标准水平,说明测量指标聚敛效度满足研究要求。研究采用AVE的平方根来判断区别效度,根据以往研究如果每个变量的平均提取方差(AVE)的平方根大于变量之间相关系数,就说明变量之间有较好的区别效度。[45]从表2可以看出,每个变量的AVE的平方根都比该行和该列的相关系数大,说明变量之间具有较好的区别效度。

4.分析及结果

(1)相关分析

为了初步验证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是否存在共线性检验威胁,研究进行了相关分析。表2是根据SPSS分析整理得到的相关系数。由相关分析的结果来看,相关系数都小于0.7,说明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威胁较小。相关分析也发现,关系范围和关系强度与战略变化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为回归分析提供了前提。

(2)回归分析

本研究的模型中存在调节作用和非线性关系,由于结构方程模型(SEM)方法在调节效应检验方面仍然不够成熟,而且难以检验非线性关系。[46,47]因此,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本研究采用Baron和Kenny提出并被广泛采用的分步回归对假设进行检验。[48]表3标明了每一步回归的步骤和结果,为了检验多重共线性,研究计算了因子膨胀系数(VIF),所有回归系数的膨胀因子系数都小于3,远远小于10的标准。因此,多重共线性不会对回归结果带来威胁。为了避免普通方法误差,研究采用Haman单因子分析进行了检验。Haman单因子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指标分解出五个独立因子,总解释66.56%的变异量,最大的因子解释20.75%,没有出现解释力超过总解释量一半的因子,说明普通方法误差不会带来威胁。[49]

模型1检验了控制变量的影响,并为进一步分析奠定了基础。模型2和模型3检验了关系范围和关系强度对战略变化速度的影响。从模型2来看,关系范围对战略变化速度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关系范围能够加快战略变化速度。因此,假设1得到支持。模型2结果表明关系强度回归系数显著为负,模型3结果表明关系强度的平方回归系数为负。为了检验关系强度与战略变化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还是倒U型的,研究对模型2与模型3的解释力进行了比较。通过R[2]变化的检验,研究发现,加入二次项后模型的R[2]显著提高,说明倒U型关系比线性关系对数据的拟合程度更好。因此,关系强度与战略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倒U型的,假设2得到充分支持。这说明,外部关系网络强度和范围对战略变化速度有不同影响。外部网络范围促进战略变化速度,而网络强度对战略变化速度的作用却是“过犹不及”。网络范围越大,企业越容易找到战略变化所需要的新资源,网络强度的增加也有利于提高资源获取的效率,降低资源获取成本。然而,当网络强度过高时,亲密的关系网络反而成为战略变化的障碍。一方面,强度很高的网络往往与现有战略绑定,难以提供新战略需要的新资源;其次,亲密网络关系往往难以剥离而容易引起对战略变化的抵制。这说明,战略变化的过程受到既有关系网络的深刻影响,除了关系本身,企业更应关注众多关系形成网络的范围和强度特征。这一发现拓展了以往关于战略变化研究中忽略外部网络作用的缺陷,证明了社会嵌入观点。

模型4检验了企业家导向的调节作用。模型4加入了企业家导向及相关的乘积项,结果表明企业家导向与关系范围的乘积项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这说明企业家导向加强了关系范围的正效应,假设3得到充分支持。企业家导向与关系强度平方乘积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企业家导向加强了关系强度的正面效应,削弱了关系强度的负面效应,假设4得到充分支持。模型5检验了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模型5加入了市场导向及相关的乘积项,结果表明市场导向与关系范围的乘积项回归系数并不显著。这说明市场导向对关系范围的正效应没有显著的改变,假设5没有得到支持。市场导向与关系强度平方乘积项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市场导向加强了关系强度的正面效应及关系强度的负面效应,假设6得到充分支持。因此,企业家导向能够提高网络范围和网络强度在战略变化过程中的积极作用,然而市场导向却加强了网络强度对战略变化速度的抑制作用。企业家导向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冒险性,往往倾向于资源的创造性整合,能够帮助企业发挥外部网络范围的优势,为新战略快速构建新的资源基础。然而,着眼于现有顾客的市场导向却显著增加了网络强度对战略变化的抑制作用,这说明不同的网络特征需要不同的动态能力与之匹配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探索新机会的动态能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利用网络范围和强度带来的优势推动战略变化,而过于关注现有顾客、侧重应用提高的动态能力反而会限制网络优势的发挥。这一发现指出了强关系陷阱的权变要素及外部网络发挥作用的条件,拓展了强关系观点和外部网络的研究。

三、研究结论与讨论

1.研究结论

为了回答转型环境下如何构建和有效利用外部网络加速战略变化的问题,本研究基于转型环境的典型特征分析了外部网络特征、战略导向对战略变化速度的影响。从资源管理视角,根据社会网络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构建理论模型并提出了六条假设,通过198家企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外部关系网络的范围和强度特征对战略变化速度有不同的影响,有利于加速战略变化的外部网络是范围足够大而强度适中的网络,过高的网络强度会带来组织惯性,反而会制约战略变化速度。企业家导向能够显著提高企业利用外部网络的效率,加强网络范围对战略变化速度的促进作用,削弱过强的关系强度带来的惯性。然而,市场导向却加强了网络强度对战略变化速度的抑制作用。

2.理论贡献

首先,拓展了基于资源视角的战略变化研究。针对中国转型时期内部资源匮乏的特征,研究根据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外部网络对战略变化速度的影响。以往关于资源影响战略变化的研究主要关注内部既有资源的作用,对缺乏资源的中国企业借鉴意义有限。中国转型背景下正式制度的不完备导致关系网络成为资源配置的通道,因此,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研究分析了外部网络对战略变化的影响,进一步丰富了社会网络理论在战略变化领域的应用。更重要的是,研究发现,外部网络同样需要互补性的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充分利用外部网络推动战略变化,企业需要构建匹配的动态能力。其次,研究丰富了战略变化过程特征的研究,有利于解释当前关于战略变化与绩效关系研究的冲突。尽管演化理论认为战略变化作为企业适应环境的行为会改进绩效,然而不一致的实证结论却说明两者的关系并不如此简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认识到战略变化的实际过程可能比决策更加重要,研究需要更多地关注战略变化的过程。本研究关注战略变化速度这一过程特征,分析外部网络对战略变化速度的影响,有利于解释当前对战略变化与绩效关系不一致的研究结论。根据本研究的发现,战略变化未能带来良好绩效的原因可能在于战略变化的速度太慢。如果企业被嵌入强关系构成的狭窄网络中,战略变化会引起大量冲突,外部资源获取成本高而效果差,战略变化被延迟而无法抓住提高绩效的动态机会。相反,如果企业处在范围很大、强度适中的网络中,企业既能及时获取所需资源也不会被强关系所束缚,能够快速调整战略从而抓住获利机会,提高企业绩效。最后,研究丰富了转型时期战略变化的研究,探索了不同网络特征发挥作用的权变条件。转型时期,高度动态的环境要求企业必须加快战略变化速度,而正式制度缺失带来的关系盛行也为研究外部关系网络对战略变化速度的影响提供了实践基础。然而,以往对资源与战略变化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对转型时期中国企业的战略变化实践借鉴意义有限。更重要的是,当前的研究忽略了外部网络发挥作用的条件。对中国企业而言,尽管利用外部网络获取资源的实践普遍存在,但利用外部网络的结果却差异较大。一方面,除了关系本身,关系网络的特征可能更加重要;另一方面,外部网络发挥作用需要条件。本研究通过分析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的调节作用,发现不同的网络特征需要构建与之匹配的动态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外部网络对战略变化速度的促进作用。

3.实践启示

除理论贡献外,研究也有重要的实践启示。首先,研究发现外部关系网络的范围和强度对战略变化速度有显著影响。尽管构建紧密的外部关系已经成为众多中国企业的共识,然而,本研究发现众多关系构成网络的结构特征更加重要。转型经济背景下,外部网络的结构特征是战略变化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网络范围扩大有利于加快战略变化,然而,网络强度过强却会限制战略变化速度。外部关系网络并不是越强越好,最有利于加快战略变化的网络是范围够大、强度适中的网络。为了加快战略变化的速度,企业需要拓展网络范围,提高资源组合的多元化,寻找新的资源来支撑新的战略,避免过度依赖强度大而范围小的外部网络带来的短视而延缓战略调整进程。企业需要反思现有紧密网络是否已经无法提供新战略所需的全新资源,是否已经让企业战略调整产生了路径依赖。对于起步晚、内部资源基础薄弱的中国企业,更需要拓展外部网络范围特征来推动战略变化,企业在战略转型过程中应避免过于依赖范围狭窄而紧密程度较高的网络。其次,范围和强度结构不同的关系网络的利用需要不同的互补性能力。本研究发现,企业家导向和市场导向对网络范围与强度作用有不同的调节作用。根据本研究的发现,在战略调整过程中,为了打破关系强度带来的惯性、发挥关系范围的优势,企业需要培养具有高度前瞻性、创新性和冒险性的战略导向而不能过度关注现有顾客与竞争。尽管中国企业有关注外部网络的文化根源,然而企业在利用外部网络推动战略变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范围广的外部关系网络带来的资源多样化较高,为了创造性地组合不同来源的资源从而加快战略变化进程,企业应培养前瞻性、鼓励冒险和创新的企业能力。另外,过强的外部关系往往因为资源投入、深度社会嵌入、信息冗余而限制了战略变化的动力、增加了战略变化的阻力。为了削弱强关系的惯性作用,企业也需要培养关注未来、鼓励创新、鼓励承担风险的战略导向,而不过分关注现有的顾客与竞争。

4.研究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本研究也存在两点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内容方面,战略变化是多维度的复杂过程,本研究仅针对中国转型背景下快速变化的环境强调了速度的重要性,而对战略变化的幅度并未进行分析。从战略变化过程来看,在动态多变的环境下,除了要关注变化的速度还需要关注新战略与现有战略之间的差别大小,也就是战略变化的幅度。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分析有利于增大战略变化幅度的外部关系网络特征,并比较有利于加快战略变化速度和拓展战略变化幅度的外部关系网络特征有何差异。其次,尽管本研究采用Haman单因子分析发现普通方法误差不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威胁,但是,由于调研的难度,本研究仍然未能通过在每个企业收集两份问卷来分离因变量和自变量的测量。在未来的研究中仍需要进一步控制普通方法误差带来的影响。

标签:;  ;  ;  ;  ;  ;  ;  ;  ;  ;  ;  

转型背景下外部关系网络与战略定位对战略变革速度的影响研究_市场导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