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病人的价值研究论文_刘航

辽宁省辽阳市中医医院科室针灸科 111000

摘要: 目的 研究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106例顽固性呃逆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呃逆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3%,高于对照组的81.1%(P<0.05);仅有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P<0.05)。结论 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使症状在短时间内消失,缩短治疗总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中医;针灸;治疗

呃逆从本质上而言属于脾胃疾病的一种类型,导致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气逆上冲进而使患者的喉中呃呃连声,不能够自行的停止。顽固性呃逆在西医学领域当中又被称作“膈肌痉挛”,而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当中,顽固性呃逆则被称为“哕证”[1]。顽固性呃逆患者症状表现的长时间存在,会对其生活质量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使其承受巨大的不便与痛苦,且病情程度严重的时候,甚至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探寻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研究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就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6例顽固性呃逆病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发病时间1-7天,平均3.1±0.5天;男性29例,女性24例;患者年龄19-67岁,平均41.6±6.2岁;治疗组患者发病时间1-8天,平均3.5±0.7天;男性31例,女性22例;患者年龄18-69岁,平均41.3±6.6岁。上述自然资料数据,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得数据可以进行科学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嘱咐患者在吸气之后进行屏气,保持深呼吸状态,用力屏气,随后以较为缓慢的速度将气吐出,反复进行多次。部分患者可以采取压迫颈动脉窦的办法治疗,对其颈动脉窦进行适当的按摩,同时还可以选择常规药物实施辅助治疗,以镇咳药、肾上腺素等在临床上最为常用。治疗组:实施中医针灸治疗,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主要可以为寒气惊动咽喉型和胃部火气向上逆转型两大类。分别针灸三阴交、膈腧、中脘、足三里、内关等穴位,每天进行1次治疗。如果患者伴随存在肝部阴郁症状,则可以增加针刺涌泉穴和内庭穴,采用提插泻法进行施针,留针时间保持在30min左右左右。如果患者伴随存在气虚症状,则可以对气海穴进行针灸。如果患者伴随存在胃部火气上逆症状,则应该对中脘穴进行针灸。如果患者伴随存在寒气症状,则应该采取平补平泻法对足三里穴位进行针刺。此外,对耳穴之膈部位和胃部位进行针刺,留针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

1.3 观察指标

(1)呃逆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2)治疗总有效率;(3)不良反应情况。

1.4 治疗效果评价标准

痊愈:治疗后呃逆症状彻底消失,且在1天之后病情没有再次复发。有效:治疗后呃逆症状已经有显著性缓解,仍有程度较为轻微的症状存在。无效:治疗后呃逆症状仍然没有任何改善,或病情进一步加重[3]。

1.5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并以()表示,P<0.05认定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呃逆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

治疗组患者呃逆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研究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呃逆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X2=4.46,*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患者仅有2例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的9例,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呃逆属于临床上常见疾病的一种,通常情况下程度较为轻微的呃逆患者的症状表现在一段时间后会自行的消失,而如果呃逆症状的持续存在时间达到甚至超过3天,或者经过系统的治疗后症状仍然反复出现,则必须到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顽固性呃逆症状的长时间存在,会对广大患者的胃部、脑血管以及肠道等各个器官等生理功能造成影响,诱发出现各种疾病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4]。此外,还会使患者的日常饮食和睡眠受到干扰,使生活质量降低,而且诱发烦闷、焦虑等消极情绪的可能性会明显加大。中医学理论指出,顽固性呃逆主要诱因在于患者心情烦躁、体虚、饮食不规律,胃气逆滞、肝脾胃不和是主要的发病机理[5]。所以,临床在对顽固性呃逆疾病患者实施治疗的时候,可以通过中医针灸的方式对血气运行和经络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对中脘、三阴交、膈腧、足三里、内关等穴位进行针灸,可以迅速达到利膈镇逆、疏通气血、利气止呃、疏通经络的治疗目的,从而使患者的呃逆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然而,治疗方案的实施需要建立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对病情进行具体的辨证分型,再根据具体状况,针对穴位进行治疗,可使治疗效果提升,切不可一概而论。此外针灸期间,应对穿刺的深度进行充分把握,针插入穴位的速度要保证缓慢[6]。总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技术进行治疗,能够减少相关不良反应,使症状在短时间内消失,缩短治疗总时间,使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娜,高扬.分析中医针灸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124-125.

[2]张晓峰.顽固性呃逆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19):148-149.

[3]阿迪力,阿力木.分析中医针灸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14):136.

[4]蒋海燕.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52例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3):116-117.

[5]王增. 对于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 光明中医,2016,31(7):982-983.

[6]袁蕴楠.顽固性呃逆的中医针灸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9):185-186.

论文作者:刘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病人的价值研究论文_刘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