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可行策略--关于郑州周边经济圈建设的思考_郑州经济论文

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可行策略--关于郑州周边经济圈建设的思考_郑州经济论文

发展我国中西部经济的一项可行性战略——关于营造“环郑州经济圈”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郑州论文,可行性论文,经济圈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环郑州经济圈”的区域范围及特点

郑州是我国实施“东推西移”发展战略的最佳支点。由于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国家在90年代初开始实施沿江发展战略,试图通过长江这条黄金水道,实现我国经济的“东推西移”。但是,沿江发展战略某种程度上是沿海发展战略的延伸,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东西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的问题。地处我国经济地理位置之“中心”的郑州市,是全国铁路、公路的交通的枢纽,有条件成为我国经济重心东推西移的最佳支点。仅就目前情况观察,郑州的这种最佳支点作用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先天优势”。第一,郑州地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的中部,以郑州为枢纽,这一经济带向东,通过铁路、公路网络,除可沟通主桥头堡连云港外,还可联系天津、青岛、上海等港口,以及天津、连云港、济南、青岛、上海、徐州等大城市。涉及津、冀、鲁、苏、沪、豫等省区。向西则辐射我国资源丰富、地域辽阔的中西部地区。第二,欧亚大陆桥中国段的物资上桥和下桥主要通过郑州这个城市来实现。郑州是中国铁路枢纽,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编组站,郑州已有两个二级铁路港。京广铁路、京九铁路以及107、106、105 等公路主干道的物资大多需要在郑州上桥;港澳及东南亚部分地区的物资也主要从郑州上桥。第三,中国东、中、西部的差异,以郑州为界,表现得十分清晰。郑州以东地势平坦,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资金、技术密集,全国百强县有99家集中在这一区域。郑州以西资源丰富,经济相对落后。因此,把郑州作为经济东推西移的二传手,势所必然。第四,郑州是一个人口刚过百万的省会城市,区内投资环境优越,矿产资源丰富且组合良好,完全有条件成为中国经济东推西移的支点。国家科委等有关单位,曾对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九十多个城市进行过评估,从区位、交通、资源等多方面综合比较来看,郑州市的发展潜力位居榜首。打开中国地图,不难发现,郑州向北至北京、向南至武汉、向东至南京、向西至西安这一个广大区域内竟无一个可以替代的跨省区的中心城市。因此,以郑州为中心,连接北京、西安、南京、武汉四个一、二级城市,便构成了“环郑州经济圈”的基本框架和范围。根据这一区域内的地理环境和城市分布,“环郑州经济圈”又可分为如下几个层次:

1.郑州建成区为核心层。长期以来郑州的发展受到各方面的制约,失去了一次次机遇,致使目前工业基础薄弱,城市聚散能力小,没有发挥中心城市的作用。目前郑州应该紧紧抓住机会加快发展,尽快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跨省区中心城市。

2.郑州管辖区(指五市一县)为紧密层。这些卫星城现在已是河南省乡镇企业和农村经济最活跃最有生机的地区之一,如巩义、新密、荥阳、新郑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均为名列全省前十名的县市,它们一方面是郑州的工业卫星城和郑州经济新的增长点;另一方面又是郑州的粮库和菜园子,同时还是郑州城市聚集扩散的第一层。

3.郑州服务区(主要是本省范围)为聚散层。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首先应该是河南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以及全省金融、信息、调控和服务中心;另一方面又和其它兄弟地市为彼此相对独立的城市,故可权且叫做聚散层的服务区。

4.郑州辐射区(主要指邻近河南的省区)为协作层。“环郑州经济圈”在这一层里主要是运用市场规律来促进中部地区几个省的区域间经济协作。

5.“环郑州经济圈”的吞吐层。主要是吸纳北京,吞吐天津、青岛、连云港渤海经济圈,消化南京、长江三角洲形成大进大出,纳入国际经济大循环的轨道。

“环郑州经济圈”是一个动态、超时空的概念,确定“环郑州经济圈”的范围必须做到资源的最佳配置,郑州城市功能的最佳发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三个原则。

80年代,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分析世纪经济发展趋势和总结中国对外开放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按照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与地理位置相结合的原则,把全国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带,并制定出了不同经济带的产业政策。这基本上反映了我国经济随地理位置的差异而显现出的不平衡状况。1988年国务院正式决定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旨在利用沿海地区在地理位置、经济基础、技术设备、经济管理、特别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利用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发展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通过多种方式,扩大加工出口,吸收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弥补沿海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资金和技术缺口以及某些原材料的不足,提高沿海地区经济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形成强劲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交换,实现沿海地区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的高速增长,并通过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带动内地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战略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当改革开放达到今天这种程度时,笔者谨慎地提出通过营造“环郑州经济圈”来推进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设想,自认为是适时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环郑州经济圈”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具有政治优势,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等特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按照“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有“生存支持、发展支持、环境支持、社会支持和替代支持”这五大支持系统,如果我们据此来审视“环郑州经济圈”,不难发现,其特点有以下诸项:

1、政治优势:“环郑州经济圈”在我国中部地区, 有八个省会城市和星罗棋布的中小城市。在不到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构成了庞大的城市群,形成了强有力的“环境支持、社会支持”系统。

2.区域优势:“环郑州经济圈”的位置连贯南北、承东启西,聚集半径之大,辐射能力之强,是我国其它经济圈所不能比的。从静态观察,全国七大古都除杭州外全部在此圈内,107、310两大公路干线横穿其中,航空通讯能力已达国际水平。从动态分析,此圈又是我国经济的制高点和新的增长点,根据成本转移理论和成本驱动原理,当前世界上引人注目的(与我们有关的)转移驱动方向是大西洋向太平洋(美国新近出现“转包热”),太平洋向东南亚,东南亚向港台澳(香港把东莞深圳等地收为加工基地),港台澳向华南、华东、渤海三大经济圈,三大圈又向中部、西部地区转移和推进,那么“环郑州经济圈”是不可替代的中转站,这个中转和传递作用单靠一两个三五个城市,决难完成。预计在不远的时日,我们所设想的“环郑州经济圈”必将成为我国经济“接、送、加油、中转”最热闹、最繁忙、最具活力的地区。

3.资源优势:“环郑州经济圈”最具实力的便是资源丰富,概括起来有矿藏资源——黄金、白银、铜、铁、硅,无论金属矿、天然原料矿,派金属矿具有全、优、丰和易开采的特点;能源资源——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厚;水资源——圈内有长江、黄河、淮河三大水系,还有数不尽的湖泊、水库。此外,还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和旅游资源,等等。

4.交通优势:铁路、航运、航空、公路、通讯等门类最全功能最大是该圈内无以伦比的优势。

由于北疆铁路和前苏联土西铁路的接轨,亚欧之间第二条大陆桥即将出现,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世界第一大港),横跨亚欧两大洲,穿越中国、前苏联、波兰、法国和荷兰,辐射23个国家和地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这条大陆桥比横贯西伯利亚的第一条亚欧大陆桥缩短了2,000到2,500公里,自连云港至西欧比绕道印度洋海运的运费可节省20%以上,运期时间可缩短50%左右。陇兰经济带在未来全国的国际贸易和对外开放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环郑州经济圈”正处在这个经济带的开端部位,纵贯东中西三个经济带的交叉部位,形成沿带开放和开发,人流、物流、信息流构成了陇兰带的“龙头”。

二.营造“环郑州经济圈”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相互渗透和主观扩张的欲望的加强,我国中部地区发展的内在渴望和冲动的加剧,将使我国中部地区获得发展的历史机遇。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单靠一两个城市、一两个企业、一两个跨国公司很难赢得最佳效益。因此以郑州为中心、北至北京、西至西安、东至南京和青岛、南至武汉的“环郑州经济圈”应运而生,自觉地推动这一经济圈的发育和生成,是顺应天时、地利、人和之举。

(一)营造“环郑州经济圈”是我国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环郑州经济圈中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呈现几个特点:一是发展速度快,所形成的原始积累不断增加,从而使自我滚动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尤其是环渤海经济圈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中的一些城市青岛、南京等,捷足先登、尽天时地利之优,很快成为该圈中的排头兵。其它城市也在区域经济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从而在发展中完善自己、聚集实力也已形成了一定的对外扩张力和对先进科学技术工艺设备的接受能力。交通能源通讯基础设施事业得到了普遍的共识,积极性空前的高涨。16年来,修建的各级道路和发电能力均相当于几百年的总量。而通讯能力如果与以前相比,更是天文数字。这些事业的发展为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农业成绩斐然,不仅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吃粮问题,而且还供应着轻工业和付食品加工业的原材料。私营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加大,城市化水平逐渐提高。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暴露出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如工业结构升级缓慢,在部分工业(除近几年新上的工业外)仍然滞停在五六十年代的技术水准。我国东部地区上面这些问题也有程度不同的存在,但他们都先后借鉴外国经验正在解决上述这些问题,实现了协调持续高速发展。营造“环郑州经济圈”就是在权衡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诸方面内部条件而产生的,依托和壮大中部、吸收东部和西部部分地区,以郑州为中心、中央突破、承东启西、发挥出区域经济的优势。

(二)营造“环郑州经济圈”可以解决政企不分、条块分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效的组织形式

我国中部中原地区曾饱受复苏、繁荣、调整、衰退这种一放就活、一活就乱、一乱就收、一收就死的怪圈之苦。近几年来又进入了一个“诸侯经济”的怪圈,地方保护主义、地方限制主义延伸到法律、金融的领域,直至出现资源的地区性无计划开采、污染和浪费随处可见的畸形状态。

要从根本上解决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的问题,必须借鉴外国外地成功的经验,即以经济比较发达、能力(承载力、吸引力、辐射力)较强、位置比较优越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带动有辐射力吸引力的国内的中小城市、乡镇,统一组织生产和流通的经济区域经济圈。郑州根据它得天独厚的位置和条件,便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跨省级中心城市。环郑州经济圈作为市场经济的组织形式以后,各级政府即可集中精力从事本职工作(统筹规划、掌握政策、发展社会事业、组织协调、民主与法制建设、提供各项服务、监督检查),从而形成“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人人拥有资产、国家富强文明”的局面。

(三)营造“环郑州经济圈”可以加快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综合体现和外部标志。一个国家的城市化是自然经济转变为商品经济的过程,是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也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变的过程。总之,城市是对农村而言的,城市化就是农村向城市发展转变的过程。城市化的水平代表经济发展的水平。由于我国存在着经济格局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区域差异性,使我国的城市化也呈现出区域的差异性。京津沪的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0%以上,辽吉黑达到30—40%,而冀皖豫只有15%左右,究其原因,一级、二级城市所占比重不大,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个数只占该地区城镇个数的6.2%和4.7%,相反中小城市的比重偏大。城市化进程一般来说,就是聚集和扩散的过程,首先是聚集首位城市的发展,而后逐渐扩散带动二三级城市扩张、发展,如果聚集不起来一个大的中心城市其它中小城市就发展缓慢,这一现象在河南尤其突出,郑州本应成为跨省的中心城市,但因各方面的原因,凝聚力不强、发展速度不快,自然辐射半径内的城市没有形成聚集、扩散的良性联系,致使小城市满天星,城乡差别显著,城市化进程缓慢。营造“环郑州经济圈”旨在发挥区域优势,吸纳四方之气,营造跨省级中心城市——郑州,从而形成聚集扩散机制,加快我国中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四)营造“环郑州经济圈”可以实现加大开放力度,加快开放步伐,实现中西部城市化进程整体水平的“1+1>2”的几何级增长

城市的职能和功能(主要指外部功能),因城市的自身发展条件、历史原因、经济基础、区域范围、地区位置的不同而不同。工业化和现代化又是城市职能和功能的具体体现。如果说工业的现代化相对应对于专业化,而城市的现代化则相对应于社会化。一个工厂的专业化水平越高,现代化的水平就越高。一个城市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城市化水平也就越高。

一个城市不仅是生产中心(工业中心)而且同时成为区域的流通、金融、信息、交通、服务中心,这个城市的功能和职能就越强。我国中西部地区除少数城市外,大多是工业生产型的城市,一个工厂一个企业一个城市,城市的功能就差。站在开放的角度,吸纳和扩散的能力就弱。营造“环郑州经济圈”可以克服单兵作战,散兵游勇的不足,联结中西部有一定发展基础的若干城市,运用互补理论,构筑从中部到西部的强大的城市“联合舰队”,面向国际国内大市场、全方位开放,必将整体地实现我国中西部城市化以及城市社会化进程的1+1>2的几何级增长。

三.营造“环郑州经济圈”的重要措施

“环郑州经济圈”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能否起重要作用,除了范围的界定,特点定义的分析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把此项工作纳入河南及其它中西部相关省市,甚至国家的重要议事日程,集中(战略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人力物力致力于此项工作,做为国家改革开放,加快由东向西发展的重要措施来实施。

(一)运用互补理论,通过区域定位,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农工商市场经济的最佳格局,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

近1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但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不外乎“波动大”、“不稳定”。“环郑州经济圈”内的经济发展也是如此,最典型的特点就是“乱”,章法不足,中央急于求成,地方急于求变,企业急于求上,人们急于求富的影响,忽冷忽热,对一些眼前容易发财的产业,趋之若鹜,表面看,热热闹闹,千帆竞发、八仙过海,深层次分析,盲目乱建,杂乱无章,无序现象非常严重。重视浮财,而忘记了长远的环境社会效益。城市之间互相攀比,形成诸侯经济。所以“环郑州经济圈”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联合协作的形式,集中优势,把圈内的分工搞准、搞细,优先发展什么,重点发展什么,限制什么,区域定位,把产业结构(一二三四产业)布局好,使其发挥整体优势。

(二)抓住工业企业中的主导支柱产业、新型产业、提高专业化水平,通过工业的现代化,驱动城市的社会化,从而提高城市化、现代化水平;通过城市的现代化促进支柱工业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工业的现代化水平。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良性循环

当代世界各国都面临着各种迅速发展着的社会趋势的挑战,城市化则是其中最猛烈的一种。世界城市化,是本世纪和下世纪中叶以前世界最大变化。预计到世纪之交,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50%,2050年将达到9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但出现城市个数增长较快,城市化水平仍然较低的现象,世界平均水平42.2%,发展中国家30%,我国只有26%。析其原因,主要是长期以来闭关自守,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工业化进程晚而慢,第三产业不发达,城市膨胀系数较小等原因。城市人口大多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发展缓慢。突出问题是工业化水平低。从工业中就业的劳动力人数占区域间社会总劳动力的比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我国是8%左右, 世界发达国家要占20~30%,而“环郑州经济圈”中的比例绝对不会比8 %高。另外这些城市的专业化水平又低。“企业办社会,政府办企业”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使得工业的现代化水平、城市化进程、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不景气。“环郑州经济圈”各种条件齐备,当务之急是认真地科学地挑选出工业中的带头产业、支柱产业,把结构调整好。日本二次大战后历经了“规模效应”(钢铁、电力、煤炭)、“深加工”(除三项外加大了机械、化工、石油)、“产业结构高度化”(自动化、电子计算机、汽车、家用电器)、“国际协调型”、“知识密集型”(生物技术、微电子、新材料、机器人)的历程,圆满的走过了“吨(钢铁、机械)、“公斤(家用电器)克(高智能产品)的过程。“环郑州经济圈”钢铁、煤炭、电力、机械、石油、化工等产业,虽然发展快,初具规模,但档次低,技术改造慢,新型工业少,宜有目的的规划建设一批以产业链长的行业。支柱产业和带头产业一经确定,马上安排相关的二次三次产业,综合权重,合理分配。工业的专业化水平、现代化水平就会提高,在发展工业的同时,城市化的进程就会大大加快。

(三)运用转移理论,发挥聚散作用,建立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形成高层次的开放窗口,实现带动的目的

1978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开放政策,14个沿海城市最先成为最早最大的自由贸易区,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十几年来,国家不断完善开放政策,扩大开放领域,使开放城市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沿海发展到沿江、沿边、沿路等。我国的开放与世界上一些自由贸易区相比,起点还比较低,深度和广度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近些年来资本国际化进程大大加快,这是由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而形成的必然趋势。国际资本从商品流通领域逐步渗透到货币信用领域,并进而深入到直接生产的领域,这完全符合当前世界经济相互渗透的特点。这是营造“环郑州经济圈”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机遇。近几年来,“环郑州经济圈”内的省市县乡,相继建立了一些开发区或科技园区,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不容置疑,对各地的开放和发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这些区域仍然停留在比较浮浅的阶段。而且对每个区的性质功能,没有发挥到淋沥尽致的水平。目的性不强,针对性不强,再加上有些运作的过程中又偏离了初衷,致使发展不快或不健康不顺利。在营造“环郑州经济圈”的过程中,选择合理科学的位置,确定科学的发展方向,建设一个高水平的自由贸易区,意义非同一般。

在郑州公路港附近建一个出口加工型的自由贸易区是非常可行的。自由贸易区的类型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加工区”、“科学工业圈区”四大类,根据郑州经济圈的特点和条件,在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均都比较发达的内陆地带,建成一个“出口加工区”。这是根据自由贸易和出口加工的区别和国际资本的渗透和我们的特点而定的。这一选择将能促进生产要素在“环郑州经济圈”的流动,更便于吸引外资,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加上我们的土地、资源、劳力各方面的优势,形成最优化的组合。当然,这需要国家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更优越的条件,更宽松的环境。目前,郑州公路港附近已初步具备重要的基础条件,有全国不多的公路港,有机场,有两条铁路和两条公路平行交汇,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并能得到中央的支持,则“环郑州经济圈”的营造即可获得一度坚实的“物质性的”依托。

(四)建设大交通、大市场、大信息中心是营造“环郑州经济圈”的基础关键环节

营造“环郑州经济圈”,实质上就是对圈内联合,形成一个经济结合体,对圈外发挥结合体的聚散功能。要想实现结合体大于若干单体的效果,圈内的交通、市场、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三者彼此独立,又互相渗透、互相作用、互相推进。要想使“环郑州经济圈”起到聚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目的,必须首先建立大交通、大市场、大信息中心,这应该是无需论证的现代常识。所谓“大交通”,就是在圈内首先实现高速公路化。而高速公路又须首先将310、107高速化,使郑州向北京、天津、武汉、西安、南京、乃至连云港、青岛的通达能力大大提高,其次是圈内省辖级中心城市之间的高速公路化。形成国内“朝辞郑州,午餐北京(或其它城市)夜宿郑州”的“一日化行动”,圈外主要是提高加快郑州到上海、广州、华南、华东、环渤海圈的人、物通达能力,从而缩小“郑州经济圈”到世界的距离。交通网络现代化的同时,兴建多层次的市场和信息中心,通过竞争和合作,形成庞大的郑州市场体系,参与国际大循环,如果说出口加工区是个点的话,大交通、大市场、大信息中心便是一个面,点面结合,实现“开放带动”便在其中。

(五)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调整社会分工,构筑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的新模式

“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一个国家均有四个大系统构成,有自然系统(国土、资源、环境、海域等)、政治环境(制度、法律、意识形态等)、经济系统(生产、供需、市场)、社会环境(科教文卫体、失业、贫困就业社会协调、社会和睦),政府的职能就是建立牢固的政治系统,创造社会和自然的和睦、平衡。而经济主要靠社会去发展。按照这个理论,在“郑州经济圈”内必须尽快构筑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即“政府创造环境、社会发展经济、人人拥有资产、国家文明富裕”,在这一模式中,各级各地政府只负责城市建设、民主与法制建设、社会事业建设。而经济主要靠社会去按照客观规律、市场需求去生产、去发育。社会的单体——人,应拥有一份资产,为国家和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国家只是通过一些经济法律渠道,获得税收,来从事不适应个人生产经营的全国性的大项目。这样一个和睦、分工科学的社会,肯定是可持续高速发展的社会。

(六)采用“雁行模式”优先发展跨省区的大城市郑州,使之形成较强的聚散中心,以便“环郑州经济圈”的快速发展

“环郑州经济圈”有三层内涵,一是经济圈,即一定范围的以发展经济为主要目的,二是以郑州为中心,三是又突破郑州的概念。一句话是,是以郑州为中心东到南京,西到西安,南到武汉,北到北京天津这一范围的以发展经济为目的的区域。郑州的位置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要使圈的经济有一个飞跃,就必须在同等发展的同时,优先发展郑州,使其尽快发挥聚散功能,如实地说,郑州只是因其地理方位上的优势取得了这个经济圈的名字,但就实力、能力,还远未达到带领群雁的大领头雁的功能,依然如实地说,其它城市也还不具备这个条件。要建立“雁行模式”必须首先把头雁养育好。当前一个时期郑州应加快发展使之尽快形成现代化的全国性的信息交通中心。(三港建设要加快),跨省区的金融贸易中心(紫荆山金融街,国际会议中心,全国性的“期货交易中心”),在此基础上也要强化工业意识,选准和抓住一两个主导产业(如汽车工业)或新型产品,使郑州尽快形成我国跨省区的二级城市。圈内三级城市也要选准方向,在头雁的带动下飞快发展。

(七)运用“控制论”健全警戒系统,利用好安全阀效应,真正达到“协调发展”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不稳定,不协调,常波动是投资成本加大的一个重要原因。看一下近十几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并不低,但大起大落,造成了大浪费,从而降低了经济运行的质量,加大了成本,效益自然低下。如果在这个“郑州经济圈”内仍然采取“政治动员型”发展经济的模式,那么仍然会走到“命令经济”的死胡同中。要想持续快速平稳发展,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减少失误,减少动荡,要如此则必须按照市场规则建立健全警戒系统,利用好“安全阀效应”。日本和法国在利用“安全阀”效应方面创造了不少经验,有效地避免了各种经济、政治、社会的震荡。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应该更容易建立“警戒系统”,即计划指标与实际发展状况之间建立各种警戒指示器。因此在“经济圈内”减少政治动员及行政命令,各城市、各地区,自觉地清醒地明确自己的角色。当然,也要正确的科学地引导他们去进入圈子,自觉地遵守市场规则,明确建立警戒系统,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去制裁那些犯罪的行为,使“郑州经济圈”健康而顺利的发展。

(八)“环郑州经济圈”实际操作和运行的设想

“环郑州经济圈”是一个新的提法,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因此必须既要有科学性,又要有可操作性。本文也为实际运行和操作提出几点设想。

一是组织强有力的科学论证。本人并不是专门的理论工作者,只是由于工作的关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有所顿悟,经过漫长的观察和分析,寻找了一些理论依据,但这毫无疑问是一个相当粗率的分析。如果这一思路果能有一些参考价值,还须请各方面的专家学者来对之进行严密科学论证。因此,希望有关部门组成强有力的理论实践工作者成立课题小组进行论证,使之成为一个有实践意义的课题。

二是关于“环郑州经济圈”的范围,已超出了河南一省的范围,这种提法和设想必须经过中央、国务院的认同或批准。在论证的同时或后期,应认真地向中央和国务院汇报。并在论证的过程中与相关省市取得更广泛的沟通及各种专题性的研讨,使其打破省域界限,行政区域界限,围绕发展各地经济,求同存异,共同进步的原则,求得对名称的认同和对实际工作的合作。

“环郑州经济圈”说到底是一个动态的大系统,涉及到理论界,又涉及到实际工作,既涉及到行政区划,产业区划,又涉及到上下左右的关系,既是一个经济问题,又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还是政治问题,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处理得好了,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甚至国家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如果处理不好,也有可能出现一些混乱。但我坚信,这是促进发展、发展合作,共同进步的一个可行的方案。

标签:;  ;  ;  ;  ;  ;  

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可行策略--关于郑州周边经济圈建设的思考_郑州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