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吸收外商投资和外贸出口_金融风暴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吸收外商投资和外贸出口_金融风暴论文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贸及我国吸收外资和外贸出口有何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亚洲论文,外贸出口论文,金融危机论文,外资论文,经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危机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影响

从目前看,席卷整个亚洲的金融危机尚未结束,其影响则刚刚显露。但无论如何,此次危机给亚洲国家和地区经济带来沉重打击,股市大跌,汇率剧降,金融资本运作艰难,整体经济陷入困境,调整和恢复元气需要至少1—2年的时间。需要指出的是,这并不意味着亚洲经济模式出现问题,只是某些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没能解决好经济增长与必要监管和宏观调控的关系。这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贸影响很大,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世界经济发展速度被拖慢

过去10年,东南亚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高速的经济增长刺激了大多数新兴经济国家的进口需求,这无疑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亚洲已成为世界的主要市场。例如,美国对亚洲发展中国家的销售占其出口的将近五分之一,日本高达44%,欧盟占15%左右,而危机将使这种局面发生变化。

1.危机对东南亚国家本身经济造成侵蚀。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不得不着手进行结构调整,实施紧缩政策,放慢经济发展速度。预计,1998年泰国将陷入经济衰退期;马来西亚的GDP实际增长可能仅为4%, 远远低于去年的7.2%和1996年的8.2%;印尼也将减速;预计东盟经济全面回升将推迟到1999年。

2.有专家估计,对发达国家而言,东南亚的进口若减少10%,将分别使美国、日本、欧盟的GDP下降0.2%、0.4%和0.17%。其中, 日本经济所遭受的打击尤为严重,从90年代开始,日本出口增长中几乎四分之三来自对亚洲市场销售额的增长。受危机影响,今年日本经济的增长将损失0.5—0.75个百分点;欧洲经济增长会降到2.5%,而不是原来估计的3%;美国经济将只可保持3%的增长速度。

二、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亚洲对发达国家商品出口的激增将是不可避免的。有分析家认为,由于东南亚货币的贬值,一股廉价外来商品之风正在冲击美国的百货商场,而且这股狂潮在未来几个月内才会真正到来,届时,美国生产厂家将面临激烈的竞争。预计1998年美国的商品贸易逆差可能会从1996年的1910亿美元增至3000亿美元,这样一来,贸易保护主义肯定加剧。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担心金融危机将加剧国际市场的竞争。眼下,美国一些行业已加紧采取对付日本的措施。另外,拉丁美洲的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如巴西、阿根廷针对亚洲货币贬值使亚洲商品竞争力增强所带来的压力,采取了进口保护措施,其中包括提高关税25%和配额限制。

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吸收外资和出口的影响

一吸收外资面临严峻挑战

亚洲是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主要资本来源地。截至1997年9月, 东盟、香港、日本、韩国、台湾对内地累计投资协议金额已达4031.17 亿美元,实际投入1683.63亿美元, 占我国全部利用外资协议和实际金额的80%以上。金融危机使上述国家和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对外投资减少在所难免。

1.资金到位率降低,投资来源减少。

金融危机、股市风波对上市公司的市值造成了直接的影响,香港、台湾、日本和韩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市值由于股市的下跌都缩小了3 —5成,中小型企业自身实力大打折扣。 目前大多数公司在忙于解决自身所遇到的问题,调整内部结构,对外投资、发展的能力减小、进度放慢,这就直接影响到已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资金到位率。从1994年 —1997年9月,我国协议利用外资28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130.1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占协议利用外资的比例为40%,去年1—9月全国协议利用外资346.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15.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占协议利用外资的91%。由此不难看出,今后1—2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的数量将会减少,实际利用外资增加的后劲不大。

在股市低迷、本国货币贬值的情况下,投资成本加大,大多数公司,尤其是占我国外商投资者多数的中小型企业,对外投资的信心不足,投资步伐放缓,其对中国的投资也必将受到影响。

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不仅使当地企业遭到严重经济损失,也使欧美公司及日本公司在亚洲的业务遭到打击,其中日本公司所受的打击最为严重。欧、美、日等国的投资者对投资东南亚地区包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的信心大减,虽然我国未直接卷入此次金融危机中,但西方一些国家的投资者悲观地认为中国的情况比东南亚国家好不了多少,因此对华投资所采取的态度也会更加谨慎。

2.危机国家出台新政策,对我吸引外商投资的竞争加剧。

金融危机使亚洲国家和地区(香港除外)的货币大幅度贬值。货币的贬值使得这些国家的生产资料、劳动力成本相对便宜,有利刺激产品出口,而我国人民币保持坚挺令外贸出口受到强有力的竞争。同时,货币的贬值,使到上述地区的外商投资额相对升值,对外商投资更加有利。同时泰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又相继出台吸收外资的新举措,且重点放在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方面,对我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直接造成影响。

最近几年我国吸收外资政策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一些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被取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已出现下降趋势,去年1—9月,全国共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 15067个,比上年同期下降19.9%,协议利用外资金额349.2亿美元,下降38.8%,外资项目平均规模由上年的303万美元减少到232万美元。 今后几年,国际资本对亚洲市场的投资在总量减少的基础上,亚洲各国吸收外资的竞争局面将越来越激烈。

3.国有企业海外上市集资全面受挫。

香港股票市场是近几年内地企业吸收境外游资的重要来源地,据不完全统计,1994—1997年7月三年间,H股(即国企在港上市的股票)在香港上市集资额超过400亿港元,以内地项目为基础招募的红筹股, 资金量也很大。目前在港红筹股和H股的市值近4000亿港元, 资金用于内地投资项目的比例很大。在最近香港股市动荡中,红筹股和H 股同样受到冲击,而且跌幅超过恒生指数跌幅。致使中国航空、兖州煤矿、国贸中心等红筹股、H股的上市计划搁浅,其它一些计划在今、 明两年上市的红筹股、H股企业也将被迫推迟上市或调整上市价格。 对已上市的国企,今后增发新股、配股也将面临新的困难。

二、吸收外资的机遇

另一方面,这次金融危机也使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投资环境急剧恶化,而使我国投资环境优势更加明显,为我国加快吸收外资提供了机遇。因为资本首先流向既安全又能使其增值的地方是经济规律所决定的。

1.东南亚金融危机使该地区的泡沫经济发生破裂,国内企业元气大伤,经济处于低谷,这不仅削弱了国内生产力,也削弱了国内市场的消费能力,令以东南亚国内市场为目标的投资商望而却步。

2.通过这次金融危机,在东南亚投资的外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日本的企业,深刻地认识到了将资金集中于某一国家、地区所带来的巨大风险,为降低这类风险,将会降低在该地区的投资比重。

我国投资环境相对稳定,市场广阔,地域接近,有可能成为这部分资金的栖息地。为此,我们应当抓住时机,加快制定吸收外资投资的优惠政策,修改、放宽投资导向,对符合投资导向的国内外企业一律给予进口设备免税待遇,同时对高新技术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的信贷支持。

3.对贸易方面的影响也是风险与机遇并存。危机对东南亚和世界整体经济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必然反映到贸易上。从中长期来看,我国贸易有可能遭受四方面的打击:

第一,东南亚国家、地区的货币贬值,造成国内经济的困难,资金紧张,进口能力下降,同时政府采取经济紧缩政策,减少开支,市场需求减小,以东南亚为产品出口目的地的我国出口企业和外资投资企业,必因其市场萎缩而减少出口。

第二,我国出口产品种类、结构与东南亚国家地区的出口产品种类、结构有很大程度的相似,如电子、纺织、服装、玩具、鞋帽等,随着东南亚地区出口竞争力的增强,在共同的第三国出口市场,我国出口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出口产品也将遇到强有力的竞争。

第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我国产品出口更加困难。

第四、来自香港转口贸易的压力增加。香港是目前亚洲(除内地)唯一保持联系汇率的地区,而香港占我出口总额的1/4,其中香港60%转口商品也来自内地,目前香港和内地的汇率都坚挺,势必影响我对港出口和经港转口贸易。

总之,以上情况使我国1998年出口贸易已面临的严峻形势更加严峻。当然,我们也不必过分悲观,危机带给我们的不光是风险,也有机遇。

第一,亚洲金融危机虽使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竞争力提高,对我国的出口贸易形成威胁,但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毕竟仍比东南亚地区低。据统计,东南亚国家的年人均劳动成本在2000美元以上,而中国则在1000美元左右,再加上中国劳动力的素质较高,因此,中国外贸出口仍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第二,东南亚国家出口产品中来料加工占60%左右,其货币大幅度贬值后,本国通涨加剧,进口原材料成本提高,贬值带来的出口竞争力提高的好处可能很快消失。

第三,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困扰,东南亚国家如泰国、印尼已采取以贸易和外资拉动经济的措施,减少或取消对资本货物及原材料进口的限制,这又为我国该类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可能。另外,危机国家进口产品中,需求弹性低的原材料占有相当比重,因此,我对其原材料出口不会大幅减少。

标签:;  ;  ;  ;  ;  ;  

亚洲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及中国吸收外商投资和外贸出口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