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论文_于庭

便秘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论文_于庭

哈尔滨市南岗区哈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摘 要】便秘是一种可见于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群,指的是大便次数减少或粪便干硬难解,一般2天以上无排便,提示存在便秘。但健康人的排便习惯可明显不同。因此,对有无便秘必须根据本人平时排便习惯和排便有无困难做出判断,不同的患者有不同的表现。便秘是最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症状,但它对健康的危害常被忽视,因为它很少导致住院治疗或死亡。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求治便秘的患者越来越多。

【关键词】便秘;中西医

1病因病理

1.1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便秘一症虽发生在大肠,但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精神情志皆有密切关系,是人体阴阳、脏腑、气血、情志失调的一种局部表现。①阴阳失调,气滞血亏:阴虚则内热,阳虚则内寒。内热伏于胃肠,则燔灼津液,使食物残渣变为燥粪,形成所谓的“阳结”;内寒凝滞肠间,则传导迟缓,使宿食留滞便结不出,形成所谓的“阴结”。②脏腑不和,运化失常: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实气壅,气机郁滞或肺虚气陷,升降失调,致清阳不能升,浊阴不能降,最易影响大肠传导功能,形成上窍塞而下窍闭。③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情志不舒,或喜怒无常,悲伤忧思,忽视定时排便、按时起居;嗜食精米细面、炙博厚味等燥热饮食,或进食过少,好逸恶劳,长期缺乏活动或久病卧床等,也是引起便秘常见的整体性原因。以上致病因素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紊乱、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发为便秘。

1.2西医病因

①肠道受到的刺激不足:饮食量少或食物中纤维素和水分不足,不能引起结、直肠正常的反射性蠕动,而使食物残渣在肠内停留时间延长,粪便干燥,难以排出。②排便动力不足:年老体弱、久病或产妇、懒于活动的人,可因膈肌、腹肌、肛门括约肌收缩力减弱,腹压降低而使排便动力不足,粪便不易排泄,发生便秘。③忽视便意:因工作过忙、情绪紧张、忧愁焦虑、旅行生活,或因患肛裂、痔疮,忽视定时排便或有意延长排便时间,久之使直肠对压力的感受性降低,形成习惯性便秘。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大量出汗、腹泻、呕吐、失血及发热后,可代偿性地使粪便干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治疗

2.1中医辨证治疗

现代医家对便秘的证类分型目前尚未统一,但为了适应中医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将便秘分二型7类:实秘,包括热秘、气秘、冷秘3类;虚秘,包括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4类。①热秘: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方剂:麻子仁丸。②气秘: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嗳气频作,纳食减少,胸胁痞满,舌苔薄腻,脉弦。治法:顺气导滞。方剂:六磨汤。③冷秘:大便艰涩,腹痛拘急,胀满拒按,胁下偏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治法: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方剂:大黄附子汤。④气虚秘: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倦懒言,舌淡苔白,脉弱。治法:补气润肠。方剂:黄芪汤。⑤血虚秘: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治法:养血润燥。方剂:润肠丸。⑥阴虚秘:大便干结,如羊屎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少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滋阴通便。方剂:增液汤。⑦阳虚秘:大便干或不干,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白肢冷,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治法:温阳通便。方剂:济川煎。

2.2西医治疗

用于便秘治疗的药物很多,但多数不适于慢性便秘患者,亦不适宜长期应用。当前,滥用泻药的现象较为普遍,造成不少医源性便秘,临床上应慎重选用。①刺激性泻剂:系以炎性介质的形式通过刺激结肠黏膜下肌问神经丛、平滑肌,增加肠道蠕动和黏液分泌而排便,常用药物有大黄、番泻叶、芦荟、何首乌、决明子、酚酞、蓖麻油等。能够刺激小肠主动分泌过程,减少糖吸收,促进肠蠕动,服药后3~5小时排出稀便。②容积性泻剂:这种制剂含纤维素,吸水后形成柔软的凝胶,使粪便容易排出,并可刺激肠蠕动。服后1至数天发生作用,无全身作用,可长期使用,尤在低纤维膳食、妊娠期,撤退刺激性泻剂时为宜。③渗透性泻剂:口服后不易吸收,使肠腔内渗透压升高,阻止了水分的吸收,致使肠内容物容积增大,肠道扩张而刺激肠蠕动,作用较快,口服后0.5~3小时,直肠给药后5~15分钟发生作用,硫酸镁、硫酸钠、乳果糖、甘油等为此类,可用于急性便秘或肠道准备,灌肠则常用于粪便嵌塞,不能长期使用,腹泻剧烈者可致脱水。④滑润性泻剂 如石蜡油,在肠道中不被消化吸收,可包绕粪块,使之容易排出,同时又妨碍结肠对水的吸收,能润滑肠腔,软化大便,口服后6~8小时发生作用。长期使用可妨碍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K和钙、磷的吸收。不应与表面活性剂同时使用,以免增加矿物油的吸收。本品还易从肛门漏出,引起衣褥污染且口感欠佳,只能短期使用,不适于慢性便秘。⑤肠动力剂西沙比利、莫沙比利、普卡比利、甲基纳曲酮,可增加乙酰胆碱释放,刺激肠蠕动,副作用为可增加中枢抑制性药物的吸收,与其联合应用应慎重。或延长S-T段,心脏病患者慎用,肝、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参考文献:

[1]陈俊萼.便秘的辨证论治体会[J].现代中医药,2006年03期

[2]任继平,刘宾.便秘的药物治疗[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4年06期

[3]刘汶,张声生,李乾构.慢性功能性便秘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年06期

论文作者:于庭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便秘的中西医药物治疗进展论文_于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