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论文_宋婷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论文_宋婷婷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学校 宋婷婷

在我们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对操作的程序、方法生疏,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加上小学生又有好动、好奇的特点,往往出现学具操作的主次不分、目的不明、兴趣转移、手脑脱节等现象。因此,在低年级数学教学的操作活动中,教师必须进行恰当的引导与调控,加强对学生的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活动。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激发兴趣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前提。

低年级学生好动,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一般而言,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不易理解,致使一些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而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例如,在教学“16-9=?”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猴妈妈上街买了16个桃子,在路上碰见了猴哥哥,他拿走了9个,剩下的给猴弟弟,猴弟弟还有多少个?”让学生列出算式16-9,然后问“怎样计算16-9=?能拿出小棒摆一摆吗?”此时学生纷纷拿出小棒摆了起来。通过让学生独立地操作学具,再组织学生交流,在互动与交流中启发,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交流汇报的积极性也很高,有的说:“我从16根里先拿走6根,剩10根再拿走3根,最后剩下7根,所以16-9=7。” 有的说:“我先摆1捆(即10根)和6根棒,先拿走1捆,给猴哥哥了9个就只拿9根的,多拿了1根,再放回1根加原来的6根就是7根。”另一个学生说“ 16小棒分成1捆和6根,要从6根里拿9根不够拿,还要从1捆里拿再拿3根出来,就是10-3=7。” 最后由教师将评议认为比较好的算法示范一遍,讲出算理,推导出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具体算法。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积极、交流热烈、合作愉快。学生不仅掌握了退位减的算法,而且能体验成功,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能体现“算法多样化”,“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等新课程理念。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趣味性,就会产生一种愉快的情绪体验,激起朝晖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强烈动机和浓厚兴趣。

二 、提供学具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条件。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演示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印象,学具则是重要的一部分。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教学的各环节,还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典型的,较为完整的感性材料,给学生创设动手的条件,为学生的充分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进行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轴对称图形”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可以组织学生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天安门、飞机、奖杯、剪刀、彩色纸、五角星、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动手操作,找出其中的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其对称轴。学生通过折一折天安门、飞机、奖杯等图片,发现了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点,了解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并知道知道其中的折痕就是对称轴。然后组织学生动手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学生拿出彩纸、笔和剪刀,动手描一描、画一画、剪一剪,剪出 了“爱心”图、小树等。学生在探索剪对称图形的方法中,再一次认识轴对称图形。最后让学生判断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案,以拓展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练习时让学生拿出学具折一折、画一画,知道了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圆形有无数条对称轴、五角星有五条对称轴。教学时,要注重多给学生展示有轴对称现象的图片,使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对称的意义和图形中的美。课下可以请学生收集轴对称图形的图片,并组织全班进行展示交流活动。同时还注重组织“折一折,剪一剪”“猜一猜”等活动,以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点的体验。

我们能够体会到动手操作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最好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有效地加深了学生的理解。但是这节课如果不给学生提供学具,谈何动手操作?这节课上就用到了很多学具。学生人人有学具,个个能动手操作。在动脑思考,多种感官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成功的喜悦,而且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三、学会创新是培养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

比如,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由创造轴对称图形是这节课的活动高潮。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和材料创造各种各样的轴对称图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给了学生自我表现、自我创造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应用美,创造美的能力。

再比如,教学“锐角和钝角”时,其中有一个环节:“在一张纸上折一下,你会创造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吗?”学生以前在幼儿园就会折纸,但从来不知道像今天这样在一张纸上只折一下,就会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他们感到很惊奇,发现知识就藏在我们身边,原来学知识这么容易。只要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善于创新,生活中处处都有我们要学习的知识。还有一个环节:“拼一拼(刚才小朋友们都说三角板上有直角和锐角,没有钝角。如果老师给你几块三角板,你能不能拼出各种不同的角?)”学生赶快四人一组用几块三角板拼出锐角、钝角和直角。此时它们个个很兴奋:

生1:我用一个锐角和一个直角拼成了一个钝角。

生2:我用一个锐角和一个锐角拼成了一个钝角。

生3:我用一个锐角和一个锐角拼成了一个锐角。

生4:我用一个直角和一个直角拼成了一个平角。

在学生认识了锐角和钝角的基础上,解放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同桌合作的拼摆活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拼摆出一幅幅各具特色的拼图,蕴涵了丰富的角的图形。这是学生智慧的体现,这是学生合作的结晶,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发展。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学习数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学生思维非常活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从听众的角色真正变为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主人。所以,在小学数学中尽量让学生亲自去动手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做好引导和指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定会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定会得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也会大幅度提高。让我们有效掌握动手操作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因动手操作而显得更加精彩!

论文作者:宋婷婷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6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论文_宋婷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