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语文教学_升学考试论文

指导语文教学_升学考试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引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文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目前,不少学生把语文当成了熟悉的陌生人。说熟悉,是大家读语文已经七八年,甚至十几年了;说陌生,就是还不知道语文该怎么读,成绩一直没法提高,一谈语文就有诸多的无奈。老师们为此煞费苦心。语文究竟该怎么教?语文教师究竟该教给学生什么?我坚信,那绝不是简单的语言和文字。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告诉我:我们是学生人生中最重要的引路人。我们没有理由让学生讨厌语文,记得我们原教研室主任林荣秋写过一篇《语文天生浪漫》的文章,深受大家喜欢。我们还要教给他们学习语文的技巧,不断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道德情操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因我们而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下面是我的几点做法,呈于此而不怕出洋相,旨在抛砖引玉,希能促使大家共同探讨,早日找到真正的语文教学之路,造福“众生”。

一、“欲擒故纵”收效大

大多学生有一种叛逆意识,讨厌你强迫他学,但作为教师恰恰总叫学生必须学这学那的,老师没错,可学生压抑啊!逼急了,他们干脆来个“我没办法了”,不学了。无疑,我们教师就成了好心的罪人了。我当不起这样的罪人,于是,我改变了一下做法,学生笑了,我也笑了。

广泛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最好途径,我们可以告诉学生这个道理,但我们很难强迫学生去读什么书,即使他们读了,也走了味,不利于身心健康。我经常告诉学生,我近来读到哪篇文章,好在哪里,把我的感动与学生分享,学生就会请我多找些让他们看看,或者根据老师说的自己去找去读。

我也曾告诉学生,中考时名著阅读占着相当的比例,应多了解,但我更习惯在有意无意中透露某部名著的精彩之处,有时还请某个同学露一手,口沫横飞地讲个片段。这样,他们不迫切找机会阅读才怪。

背诵和默写也是语文积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在落实这些工作时,我们别太单调,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将背诵的内容有多美,该怎样记。我们还可以用另一个办法让这项工作得到更好落实,我告诉学生,语文不同于其他科目,不用整天学它,只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一种调节、一种娱乐和习惯就行。当你认真地做了很长时间的数学题时,放松一下,美美地朗诵一两首诗词或某个描写的精彩片段;要不,就拿起笔默写一两首诗歌,一两句名言佳句,看看你的字是否更帅气了。哈!这样,“不亦说乎”!

二、“鹦鹉学舌”也可爱

《骆驼寻宝记》中说鹦鹉是饶舌的,很有鄙弃之意。其实,正因为鹦鹉有极力模仿的爱好和能耐,才得以成为“鸟上鸟”,备受人们笼养,一跃成为高级动物之宠物。所以说,会模仿有时也可算是一项真本领。

有人解释“学生”是指在学习中生长。那么“学”当然是学生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先教会学生学的本领。在语文教学中,我就经常让学生“学舌”,因为我们面对的这些“鹦鹉”更有灵气,懂得变通。

为了让学生积累词汇,我常从各课中抓几个自认为有必要掌握的词语,让学生从文中圈点出来(有时是让学生自己挑词语),结合文意说意思,模仿文中语句造句,有时还让他们从中挑选几个说一段话,然后大家评论,教师再加以点拨。这样学生做起来容易,学得快乐,记得牢固。

诗歌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模仿某些句式或小节练笔;各种文体的写作训练也可以挑选有代表性的范文加以方法指导,让学生模仿样式写内容属于自己的文章。这样的模仿训练会使学生的认知循序渐进,化难为易,进而熟则生巧。

三、“格物致知”少不得

龙的传人应当是聪慧的,可我们中国的留学生却被人称为“高分低能者”,根源在于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有弊端,只重视对旧知识的传承,而缺乏对新知识的探求,缺乏实验和研究精神。用著名的物理学家丁肇中的话说,就是缺少一种“格物致知”的精神。美好的东西应该学习继承,错误的就该改正,存在问题的就该探求解决。就语文而言,古人素有“诗无定解”之说,其实,文言文的理解,也应该灵活处理,我们教学生要结合文下注释和具体语境进行翻译,可有时只参照文下的注释是行不通的。翻译文言文,其实就是猜读古人的文章,表意应清楚,得符合实际才行。比如《木兰诗》中有“双兔傍地走”一句,教材中、《教师用书》里,包括一些课外的资料都翻译为“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稍微用心想一下,就会发现这其中的错误:兔子走路的方式是跳,那句“蹦蹦跳跳真可爱”写的就是兔子,幼儿园的小朋友都知道。因此,“两只兔子贴着地面跑”不符合生活实际,兔子贴着地面怎么跑啊?我引导学生想象木兰和伙伴相处的情形,从而明白为什么不会被发现,进而体会这个比喻含义,他们很快明白“傍”应该是“一起、相伴”之意。还有《祖逖北伐》中的“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一句,这是当时祖逖誓死修复失地的豪言壮语,可我们现在手中的这本《教师用书》把“有如大江”说成是“有大江作证”根本说不出祖逖当时的那种情感。学生对祖逖说的若无法实现愿望就如大江的意思也不理解,于是,我引导学生从全文故事中体会祖逖收复失地的决心,再让他们理解大江的特点——滔滔江水,一去不回。学生马上就能意会,明白他说的其实就是没法赶跑侵略者,他就像大江一样一去不回来。这样对他们理解文言文和养成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都有很大的帮助。

理解课文若出现异议时,教师千万别随便给学生答案,但教师自己应有主见,并想办法组织学生探求,让他们整理出合理的答案。这样获得知识更深刻,学生学习兴趣浓,也能激发学生思维。马克·吐温的《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是一篇译文,2004年第一次编入七年级上册教材时,标点符号和段落都有一些问题,后面说到“当地编辑”也指代不明。这就造成了学生对该篇文章究竟写了他做几件事和了解马克·吐温作品的幽默与讽刺特色大有影响了。当时该册的《教师用书》说写四件事,那是错误的,因为它把马克·吐温攻击那家与之对立的编辑的内容(写报道、附插图、加标题)中的“加标题”说成另一件事情,不少学生也这样理解,因为这样想了,后面涉及到的那个“当地编辑”就是他们眼中的那个被马克·吐温用恶作剧攻击得六神无主的编辑了。我傻了!但我忍住笑,让大家读文中后面描写这位编辑的有关语句“次日,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高声喊叫,趾高气扬,欣喜若狂,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这是他开的小小玩笑。”很明显,他不可能是“希金斯”,因他在事发当天晚上就辞掉工作,永远离开那个小镇。可又有哪个编辑会傻到去为刻薄讽刺自己的人的成功而“欣喜若狂”、“诚心诚意地体谅”“干一杯,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呢?学生摇头了,都陷入了沉思。我再次提醒阅读前文并思考回答我的问题:

1.叔父临走时告诉他什么?(“如果我愿意,可以好好编一期周报。”也就是说,马克·吐温也可以不编那一期的周报。)

2.一个正规的报社,可以随便停止某一期的出版吗?(思考之后都知道不可以。从而明白假如当时马克·吐温不想出版,该报社也必然有负责出版的人——该报社有编辑在。)

分析到这里,学生又纳闷了:那一期出版收益特大,该报社的编辑欣喜若狂,可以理解啊。而那句“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中的“终于原谅”说明了什么?“洗刷怨恨”,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怨恨呢?为了体会其中之妙,我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编辑刚看到该期报纸时,会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渐渐的,终于有学生恍然大悟地举手发言了——编辑看到时,一定吓坏了,怎么可以得罪这么多人呢?于是他必定把马克·吐温狠狠斥责一番,要他负完全的责任,当一个个前来兴师问罪时,他不知躲到哪里避难去了,只留下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当风雨过后,他却用刚才的态度对待马克·吐温,真像变色龙!这就是马克·吐温的作品特色。了解了这点,想想他描述叔叔来了之后的那些语言,都带有这种味道。

你看,一篇多有味道的文章啊,如果不引导学生研读,只是简单地讲述马克·吐温的作品特点,只是一知半解的了解,甚至曲解故事内容,学生怎么可能读了口留余香,对马克·吐温的作品无限渴求呢?

四、“学以致用”应明确

目前,我们初中语文教材所选用的课文大多数可读性较强,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和道德修养都有很大帮助,只要我们在教学上稍用点心思,必然有大收获。例如:班中的黑板报总是那几人轮流出版,其他同学总说自己不行,也很少出谋献策。读完《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他们对十三岁的马克·吐温能把那期周报出得那么成功很佩服,我因势利导,鼓励大家应敢于表现自己,说:“假如现在要你为班里出一期黑板报,你有什么想法?”我提示:一定要想好将达到的效果,准备什么内容?如何排版?插什么图……我要求他们把想法写下来,准备发言。结果,从他们的发言中你可以看到,几乎每个小脑袋中都能映出一版难得的黑板报。《小巷深处》中的林莉因虚荣心的作怪而再三伤害对她充满母爱的养母,醒悟之时,悔泪似水决堤。讲到这里,我发问:“你有过类似的做法吗?此时,你最想向妈妈说一句什么话?”不在现场的你绝难想象,多少带泪的话语惹得全场抽泣。谁说他们是不经世事、不懂亲情的顽童?一篇《背影》惹得他们为父亲重塑巨像;一篇《公输》使他们顿晓自强不息。朱德感激母亲给他一个强健的身体,教给他劳动的本领;季羡林永久的悔在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声音沙哑的李京京最后获得大家的认同全凭他的真情和执着……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文章,皆因都有真情和实感。学这些课文,我们既要在情感上陶冶他们,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因为“万念皆由心生”,只有良好的心态,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也要在写作上加以导航,使他们懂得只有品质高尚的人,才能写出陶冶人的文章,自己不懂理,就不可能以理服人。

说时容易做时难!作为一个语文教师确实辛苦——任重而道远!引路人,首先自己要熟悉路径,“路就在脚下”,但并非“条条道路通罗马”,我们不可以行差踏错,因为我们身后跟的是“众生”!

标签:;  

指导语文教学_升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