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的再认识_现代西方哲学论文

对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的再认识_现代西方哲学论文

对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的再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再认论文,基本特征论文,研究对象论文,西方哲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现代西方哲学不仅是“当代西方发达工业化社会的思想产物和时代表征”,而且也是对现代社会全球发展状况的理论反映。其研究对象经历了从科学与人的“二元对峙”向科学、人、语言、社会、文化“多元交织”状态转化的历史过程。当前,西方哲学在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方面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要求观察者必须根据客观实际,及时调整研究视角和方法,并在教学工作中作出相应改革与尝试。

【关键词】 现代西方哲学 研究对象 基本特征 发展态势

十年前,我曾在《北京师院学报》上撰文阐述对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及基本特征问题的一些初步认识(详见原文《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述评》载于《北京师院学报》1986年第3期)。该文发表后, 很快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所转载,说明文中的基本观点当时的学术界有人给予认同。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十年后的今天,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东西方文化日益渗透融合,人的思维方式悄然变迁,西方哲学在整个二十世纪乃至新旧世纪之交发展、演化的基本趋势也已日见完整和清晰。所有这些,都使我们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从一些新的角度来进一步认识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勿庸置疑,这样做无论对于深入开展哲学研究还是教学工作都将是极为有益的。

现代西方哲学自19世纪中叶告别西方古典哲学传统,迈进现代化的“门槛”以来,究竟是以什么作为其研究的基本对象和基本倾向的?在其自身发展演化的一百多年中,有哪些“脉络性”的东西能够揭示出众多不同流派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表现为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关系到对现代西方哲学的许多具体问题的认识和把握, 而且也体现出人们研究现代西方哲学的不同理论视角和思想方法。1986年我曾从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性质、研究对象和发展态势、现代西方哲学各主要流派与哲学基本问题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现在看来,当时的学术观点基本上是正确的,但不尽全面。有的认识和提法已经或多或少地落后于社会实践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下面两个问题上。

首先,新的历史条件要求我们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性质要有更加准确、全面的认识。

分析任何理论学说的性质都不能脱离其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我在1986年那篇文章中曾认为:从理论性质上看,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思潮和流派“都是现代西方发达工业化社会的思想产物和时代表征”,它们从不同的侧面以抽象思维的方式反映了19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社会危机四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极不协调、社会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生产组织、管理方法、人的消费和生活观念发生重大变化,整个社会完成由资本主义自由竞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以及发达工业化社会的状况下,所存在的种种社会矛盾和认识矛盾,以及哲学在这种特殊的社会条件下多样化曲折发展的现实(详见原文第二部分)。这种认识在当时的新颖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有别于我国过去长期流行的(在改革开放初期仍然具有市场的)“一点论”观点,没有把现代西方哲学的各种理论学说一概视之为“现代西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哲学学说”,单纯看作是某种“反面教材”,而是根据社会发展实际,强调了现代西方哲学作为西方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思想产物和时代表征,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启发性。它既包含了某些合理因素,又包含了某些理论局限性,需要人们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加以研究。其二,是强调了现代西方哲学相对于古典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世界其他地区性哲学的个性化、时代化特征。但是,当时的认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没有强调现代西方哲学与当代全球社会发展进程的联系。

诚然,现代西方哲学是对现代西方国家经历各种社会危机,进入发达工业化社会的历史过程的理论“折射”。然而,问题还有另一方面,现代西方哲学的产生绝不是一种孤立的、地区性的文化现象。19世纪下半叶至本世纪初,西方国家在走向发达工业化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较世界其他地区首先经历了以相对论、量子力学和数理逻辑创立为代表的科学革命和自然科学追求知识日益精确化的发展趋势,原来在西方哲学中居主导地位的高度抽象思辨的黑格尔哲学和新黑格尔主义,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可避免地为实证哲学、分析哲学、语言哲学所取代。随后,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技术理性与人文理性、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的矛盾冲突,在全球范围特别是西方社会表现得异常激烈。人的自由、本质、价值等问题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唯意志主义在此时广泛传播,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也应运而生。这些思潮的产生,其实正是体现了哲学对人与社会发展问题的深层思考。本纪世50~60年代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到来,世界经济的集团化、区域化、国际化特征日益显著,世界文化的多元化、融合化特征并存,整个世界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一体化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西方国家又比其他国家较早遇到了人口危机、资源危机、生态危机、核威慑、社会心理生理危机、环境危机、物种危机等一系列令人困惑、极为棘手的社会问题。正如罗马俱乐部前任主席A·佩切伊所言, 这些危机其实是全球性的,随着时间的发展它们“已经越过国家边界并向四处扩散,——从而产生了一种全球性总问题。”这种“压倒一切的划时代的危机”贯穿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在成为整个“人类的困境”。〔1〕西方哲学家身处各种社会矛盾的“漩涡”之中, 较早感受到当代全球发展过程中前现代化与现代化、后现代化、世界一体化与民族化、科学理性与人文理性、历史尺度与道德尺度等多重文化背景的矛盾冲突,很自然地将哲学研究重点转移到社会文化方面,致使哲学研究出现了新的转向。

回顾历史不难看出,西方作为近代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在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中充当着“晴雨表”的角色。西方国家在由“经济起飞”到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当代西方哲学中都得到不同形式的表现和反映。这既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走上现代化道路提供了某些可以借鉴的宝贵的思想材料,又同时使人认识到发展中国家不能重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不言而喻,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得以产生发展的现代西方哲学,其理论性质就不仅仅是“当代西方发达工业化社会的思想产物和时代表征”了。从上述意义上讲,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世界走向现代化过程中各种全球性社会问题、困境、矛盾的思辨反映,是对现代全球社会发展状况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理论表现。

其次,新的历史条件要求我们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态势也要有更加准确、全面的认识。

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70年代,上海社会科学院曾对14个国家、46种哲学外文期刊、14000 多篇外文学术论文的篇目进行分析普查,得出结论认为: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都是从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中分化产生出来的。虽然其内部派别众多、变化频繁,但大致上可以划分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支队伍、两大思潮。当时我国学术界、哲学界基本上都接受了这种观点。我在86年那篇文章中也认为科学问题和人的问题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两大研究对象。在现代西方哲学的众多流派中,始终并存着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可以说,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的分化、合流、演变和发展,基本上都是沿着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这两条主要线索展开的。抓住了这两条主要线索,也就比较容易从整体上把握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了”。这种认识反映了当时的分析角度和认识水平:由于受传播媒介、手段、途径等条件的限制,对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状况的研究往往具有相对滞后性。我们当时基本上是依据早些时候的材料(有时这种时间差可以达到几年甚至十几年)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状况作出分析判断的。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当时判断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态势的依据和角度主要取决于现代西方哲学与古典西方哲学的相互区别。从这个角度上看,现代西方哲学确实是在重科学、重事实,强调规律结构的严谨性和重人、重价值,强调人的意志的绝对自由这样两个方面有别于古典西方哲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而且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之间“各执己见,泾渭分明”,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80年代以来,由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在社会科学研究方面有了长足进步。随着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多,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能够较快速、较全面地传播到国内,为我们较好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条件和基础。同时,在开展哲学研究的思想方法上也日趋全面。近十几年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有许多研究成果表明,对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演化线索的研究角度已经有别于70年代或80年代初期的认识。分析这一问题的主要依据,已经由注重现代西方哲学与古典西方哲学之间的区别,过渡到注重19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现代西方哲学自身发展的过程和规律。这种变化反映出我国对西方哲学的研究正在向更加客观、求实、求新、求准的方向发展。根据这种新的研究视角,对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演化线索和发展态势也应有一些新的认识和概括:

(1)现代西方哲学家在告别西方古典哲学, 迈进信息化社会的门槛时,确实曾把科学与人截然分离开来加以考察,认为二者泾渭分明,不容混淆,并分化为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两种倾向。但是后来西方思想家发现,无论是从纯科学的立场,还是从纯人文的立场,去研究社会现实问题都难免偏颇。因此,本世纪30~40年代以来特别是近二、三十年以来,西方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日渐渗透融合,“后现代主义”、“后哲学”、“后文化”思潮崛起,西方哲学社会科学不得不再一次面临方法论的转折。所以,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并非始终是两军对垒,“各执己见,泾渭分明”的,而是有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客观过程。

(2)19 世纪中叶以来特别是本纪以来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表明: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并非始终是停留在人与科学两个问题之上,而是经历了从科学与人“二元对峙”向科学、人、语言、社会、文化“多元交织”状态转化的历史过程。事实上,在这一百多年中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已经先后经历四次变革和转向:第一次变革和转向发端于19世纪30~40年代,在“摒弃”西方古典哲学传统、“拒斥形而上学”的思想指导下,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视科学与人的问题为全部哲学的研究对象,两大哲学思潮分庭抗礼,分道扬镳。第二次变革和转向,发端于本世纪20~30年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语言符号的中介作用,语言的实践功能和认识功能日益突出。与此同时,西方哲学在自身独立发展中,也越来越倾向于对于语言进行逻辑分析。无论是科学主义思潮还是人本主义思潮都十分重视研究语言问题。语言哲学异军突起,强烈冲击着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引起了整个西方哲学研究格局的变化。第三次变革与转向,发端于本世纪30~40年代。随着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各种社会矛盾和危机的加深以及世界现代化过程的一体化趋势的加强,西方思想家已不再满足于从纯粹主观心理感受的角度研究人的问题,而是转而把研究视角重新扩展到整个社会,关注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同时,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上更加侧重于从与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深入研究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各种社会哲学学说争相发展。第四次变革与转向,显现于本世50~6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进一步迅速发展,现代西方社会进入后工业化阶段。现代西方哲学、文化也随之经历着一种新的裂变。追求一致性、意义性、统一性、同一性、绝对性、中心化的传统“现代化”观念被逐渐“消解”,代之而起的无中心、无基础、非连续、无秩序性、多元化、不完满性等观念正在作为一种普遍性的思维方式“泛化”于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后现代主义”哲学扑朔迷离,方兴未艾,导致了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再一次发生历史性的深刻变迁和转向。

一个半世纪以来,特别是本世纪以来,现代西方哲学在研究对象、发展态势等方面的不断变化,生动历史地再现了马克思的科学论断:“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2〕同时,这种变化也揭示出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要科学全面地把握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及时调整观察者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实践的发展。具体说来,在当前应特别注意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处理好三个问题:

1.不仅应当从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发展状况的角度,而且也应当从当代全球社会发展状况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现代西方哲学的理论性质。

2.不仅应当从现代西方哲学与古典西方哲学相区别的角度,更重要的是应当从现代西方哲学自身独立发展的角度来把握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态势。

3.不仅应当注意从静态分析现代西方哲学内部结构之组合的角度,而且更应当注重从动态分析现代西方哲学之发展趋势的角度,来认识和概括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特征。

关于前两个问题,本文第一部分已有所阐述,故不再赘言。在这里,我想着重对第三个问题作进一步的论述。

由于“实践之树”常青,作为其反映的人类观念运动永远不会停滞不前。无论主体观念活动对于客体的反映,还是主体自身对于观念性活动的再认识,都必然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因此,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应当是也只能是一种不断更新着的动态性、历史性的认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此完全有可能做出不同的认识和概括。换言之,在每个具体历史时期,任何个人要完全准确地把握一门学科(特别是象哲学这样带有高度抽象性质的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在逻辑上都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样的问题是完全不可认识的。正如恩格斯所言:“思维的至上性是在一系列非常不至上地思维着的人们中实现的;拥有无条件的真理权的那种认识是在一系列相对的谬误中实现的;二者都只有通过人类生活的无限延续才能完全实现。”〔3〕

黑格尔在谈论现实与可能的关系时曾指出:“现实,作为具体的范畴,包含有前面那些范畴及它们的差别在内,也因此就是它们的发展。”〔4〕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尤为如此。 准确“捕捉”并及时反思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哲学的最新发展动向,是在动态变化中正确认识、概括西方哲学发展对象和基本特征的可靠途径。反之,大胆预见西方哲学在新旧世纪之交的发展趋势,则是善于在动态变化中深刻认识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的理论力量的体现。

追溯一个多世纪以来,尤其是本世纪以来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变迁,人们不难发现,这幅本来就富于变化的“魔画”,80年代以来,更加千姿百态,变化多端。在哲学研究对象方面,当前西方哲学的研究触角已经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研究内容日益丰富和广泛。在研究方法和手段方面,西方哲学各流派已广泛引进、提升政治学、逻辑学、语言学、社会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生态学、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使哲学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各种社会文化成果相互渗透、融合。在理论倾向方面,原有不同思潮、不同流派相互接近、交流、对话,日益渗透、融合。后现代主义、后哲学文化等新哲学思潮广泛流行,声势夺人。多元主义、相对主义、反中心主义倾向泛滥,使得当前西方哲学的多元化特征更加明显。这些最新动向预示,新旧世纪之交西方哲学在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方面必定会有一些新的深刻变化。首先,西方哲学将会在多样化、现实化的方向上继续演化发展,而重视对人与社会问题的研究,将始终成为西方未来多样化哲学的核心和主流。预计现有主要哲学流派在世纪之交将围绕人的主体性、意向性、思维方式、主体模式、人的社会活动以及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对人及社会的影响等问题,作出新的深入探讨。一些以人的活动、人的行为及影响作为研究对象的哲学分支将会产生。同时,哲学在派别存在形态、理论表达形式等方面,也会表现得更加丰富多样,更加接近大众生活。其次,未来西方哲学的思维模式将会出现新的变革。系统综合模式将迅速崛起,并将取代原有的现象描述式思维模式的地位。对现有科学、哲学成果进行抽象概括和综合,以问题为主线进行哲学上的宏观综合研究,将成为未来西方哲学新的发展方向。最后,“复兴形而上学”将成为未来西方哲学发展的另一个明显趋势。随着系统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系统综合思维模式确立,西方哲学有可能逐步摆脱“哲学消解”的困惑,在趋向多元化、现实化、系统化甚至是哲学“泛化”的同时,重新“寻找”并试图“恢复”哲学在世界观、本体论意义上的理论探讨。在传统与现代化及后现代化相结合的基础上,对形而上学作出“否定之否定”式的历史性回归。

哲学—教育—人与社会发展三方面历来具有天然联系。哲学在研究对象、发展态势等方面的变化,是“自己时代的精神的精华,并将发展成为‘文明的活的灵魂’”〔5〕, 归根到底是对人与社会发展状况的观念性的反映和历史性的反思。哲学在主导观念、理论基础、方法论及哲学倾向等方面的变化必然不断推动教育理论、教育方法的变革与更新。哲学与教育间的相互促进,又总是以不同的方式反转过来,作用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整个民族的社会发展。

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在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工作方面已取得很多进展。不仅在对西方哲学流派、学说的分析评价方面已基本摆脱长期以来“左”的思维方式的影响,有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应用于科学实践,而且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工作已经十全十美,不需改进了。恰恰相反,在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工作方面,当前还存在着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其主要表现有三:(1)及时了解把握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不够, 不能注意从整体上把握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线索和趋势;动态性的分析评价相对薄弱;教学资料相对老化、过时。(2 )深入了解把握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变化状况与西方社会乃至全球社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够;不能较全面地“捕捉”分析引起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基本特征、基本倾向、发展趋势发生变化的复杂的、多方面的社会历史原因,特别是未能较深入地挖掘西方哲学发展演化与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间的紧密联系;教学指导思想相对简单化和脱离实际。(3 )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从哲学单一学科的角度和方式分析问题,未能深入发掘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变化与当代语言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发展变化间的内在联系;教学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死板和单一。

鉴于“二战”后现代西方哲学在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等方面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这些变化在客观上正在从多方面对我国的哲学、教育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社会变革产生着不可低估的影响。我认为,为了适应哲学、教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当前对于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应有一些新的思路和构想,作一些新的改革与尝试。

首先,在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体系方面,要敢于突破以往教学过程中以不同流派产生流行的时间为基本顺序。侧重评介重点流派,从流派→流派式的传统教学模式,注意以现代西方哲学中四次哲学对象的变革及大的哲学思潮的产生、演化发展状况为基本线索,以问题为主线,侧重分析现代西方哲学发展变化的基本态势、研究的基本问题、不同流派间的相互影响、各种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的复杂联系以及各种哲学思潮的理论得失等问题。使学生从深、广、新三方面最大限度地获取专业知识,了解把握现代西方哲学的基本内容,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其次,在现代西方哲学的教学方法方面,要敢于突破以往教学内容基本由哲学单一学科所“主宰”的传统模式。注意介绍分析在不同问题上,哲学思维受经济学、社会学、语言学、文学艺术、逻辑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所启迪,而进一步提升概括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概念和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密切关注、及时总结在科学技术浪潮迅猛发展的情况下,哲学与具体科学间的复杂联系。在突出哲学思维方法的同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从多方位、多层次、多视角客观、全面、综合地分析把握各种理论和现实问题。

另外,在现代西方哲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要敢于突破单纯从理论思维角度介绍、评价西方哲学,只注重本课程的理论价值、忽略或低估本课程的实用价值的传统教学模式和倾向。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现代西方哲学发展演化过程与不同地区乃至全球性社会发展进程的关系。在当前,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分析现代西方哲学在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等方面的发展演化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进程的双重影响。其中主要包括: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与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及同时出现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潮与我国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进程及在一定社会条件下,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现象流行之间的理论联系和历史联系;西方语言哲学思潮兴起与我国传统思维方式转变之间的联系;后现代主义哲学思潮出现与我国新时期哲学、道德、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变迁,社会文化、人文思潮价值取向日趋多样化等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而言之,我们必须学会善于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的发展演化中,不断捕捉社会发展变迁的思想“轨迹”;与此同时,又要注意从社会发展变迁的具体现实中,及时发现导致现代西方哲学乃至整个时代哲学在研究对象、基本特征等方面不断发展演化的历史动因,学以致用,研以致用,教以致用,思以致用,进一步推动哲学研究、教学工作与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Rethinking on the Objects of Study and the Fundamental Features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Fan Yanning

Abstract: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is not only thethinking outcomes and the representatice features of modernindustrial societies of the West, but also a kind oftheorical reflection of the situations of the contemporaryworld as.Its objects of study have had a turn in its history:from the two-place antithesis between human and science tothe plurallistio-objects coexistence among human, science,linguistics,society and culture.A new deepgoing change istaking place in the objects of study and the fundamentalfeatures of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According to therealities of the day,the philosophy observers should adjustresearching angles and methods of their study and make somereforms and attempts in their teaching accordingly.

Key Works: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objects of study,fundamental features,the main developing trends.

注释:

〔1〕A·佩切伊:《人的素质》,见王兴成、秦麟征编:《全球学研究与展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3、4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82~83页。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5~128页。

〔4〕黑格尔:《小逻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297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页。

标签:;  ;  ;  ;  ;  ;  ;  ;  ;  

对现代西方哲学研究对象和基本特征的再认识_现代西方哲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