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论文_郭艳 田小妹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论文_郭艳 田小妹

湖北省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434020

【摘要】目的:研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产生的原因。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新生儿238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感染的共有115例,围产因素有42例,早产因素29例,母乳因素25例,溶血因素16例,代谢性疾病11例;87例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在272~342μmol/L范围内,其中,感染因素41例,非感染因素46例;对所有患儿进行输注白蛋白、光照治疗、丙球治疗等,227例患儿治愈,11例患儿未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是引发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新生儿的管理,尽早查找病因并进行诊治。

【关键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特征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足月新生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21μmol/L即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机率较高。新生儿机体的胆红素浓度增大,肠肝循环较活跃,而小儿机体摄取、转运、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较弱,因此,新生儿容易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若血清总胆红素浓度>305~342μmol/L,则新生儿会出现智力低下、牙釉质发育不全、眼球运动障碍、手足徐动症、听觉障碍等症状,情况严重时,可能导致患儿死亡。现对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新生儿238例进行研究,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征,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其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高胆红素新生儿238例进行研究,纳入标准:新生儿首次出现黄疸,年龄0~28天,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21μmol/L,早产儿血清总胆红素浓度>256μmol/L,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每天上升幅度超过85μmol/L,血清结合胆红素超过26μmol/L。其中,男性122例,女性116例,年龄0~28d,平均年龄(17.62±10.17)天,体重1800g~4620g,平均体重(2879±423.56)g,胎龄37~41周,平均胎龄(38.56±0.23)周。

1.2方法

对患儿进行血常规、肝功能、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血总胆红素、尿常规、胸片等检查,使用经皮胆红素测定仪检测经皮胆红素。

1.3判断标准

根据《实用新生儿学》对颅内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肺炎、败血症等疾病进展诊断,其中,头颅B超检查颅内出血程度不低于I度即可判定为颅内出血,Bell分级不低于I级即可判定为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临床诊断或血培养阳性即可判定为败血症。

2 结果

本次研究中,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感染的共有115例,如新生儿脓疱、尿路感染、宫内感染、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非感染因素中,药物、剖宫产、颅内出血、头颅血肿、难产、产时窒息、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等围产因素有42例。早产因素29例,母乳因素25例,溶血因素16例,代谢性疾病11例。87例新生儿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在272~342μmol/L范围内,其中,感染因素41例,非感染因素46例。对所有患儿进行输注白蛋白、光照治疗、丙球治疗等,227例患儿治愈,11例患儿未治愈出院。

3 讨论

黄疸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该疾病的发病率较高,相关研究指出,我国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约为30%~50%[1]。新生儿出现黄疸的因素较多,发病机制较复杂,通常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2]。新生儿出生后,其机体的各项功能仍不完善,如果血清总胆红素的浓度过高,可能损害大脑,使患儿出现脑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3]。

本次研究中,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并发感染的共有115例,如新生儿脓疱、尿路感染、宫内感染、新生儿脐炎、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等,是高胆红素血症的首要危险因素。新生儿机体的各项功能较弱,抵抗能力较差,机体网状内皮系统清除能力较弱,血液中的抗体不足,丙种球蛋白量、血浆补体系统C3等水平不高,抵抗病原体的能力较差,因而容易出现感染[4]。感染会破坏新生儿机体内的红细胞,对肝酶的活力进行抑制,使得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减弱,从而引发黄疸[5]。而抗生素药物的使用,使得肠道正常菌群受到影响,提高了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进而加重黄疸。

本次研究中,围产因素有42例,是非感染因素中的首要影响因素,如药物、剖宫产、颅内出血、头颅血肿、难产、产时窒息、胎儿宫内窘迫、胎膜早破等。本次研究中,早产因素29例,母乳因素25例,溶血因素16例,代谢性疾病11例。患儿机体的氧气供应不足时,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较弱,使得三磷酸尿嘧啶核苷葡萄糖脱氢酶的形成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的转移受到影响,降低了葡萄糖醛酸的水平,使得肝脏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受到影响,从而加重黄疸。颅内血肿、颅内出血会破坏红细胞,使胆红素浓度增大,从而引发黄疸。一般情况下,围产因素导致的黄疸可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如新生儿出生后母乳喂养情况较差时,可及时给予患儿配方乳,从而避免黄疸的发生。早产因素可能与胎膜早破、羊水过多、外伤、母亲、子宫、胎盘、胎儿等情况有关。本次研究中,主要通过输注白蛋白、光照治疗、丙球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227例患儿治愈,11例患儿未治愈出院。相关研究指出,临床上换血疗法的应用逐渐减少,而光照疗法的应用逐渐提高。可见,新生儿黄疸的治疗随着新生儿黄疸认识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总之,感染是引发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新生儿的管理,尽早查找病因并进行诊治。

参考文献

[1]王君.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

[2]薛丹.24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所致心肌损伤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3

[3]王君,朱艳萍,李明霞,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12(02):214-218

[4]田青,李晓东,查文清,等.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18(14):2560-2562

[5]郑通喜,陈川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J].中国热带医学,2012,20(02):245-248

论文作者:郭艳 田小妹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12月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7

标签:;  ;  ;  ;  ;  ;  ;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分析论文_郭艳 田小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