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藤败酱汤重用芡实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论文_丁田,郑娜

红藤败酱汤重用芡实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论文_丁田,郑娜

山东省寿光市妇幼保健院

摘要:目的 观察加味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加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的原则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灌肠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用加味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加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对照组50例,用甲硝唑片口服治疗。治疗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总结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加味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加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加味红藤败酱汤;中药灌肠;微波治疗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病变。部分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及时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即为现代医学称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根据病变特点及部位的不同,分别称为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炎、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可远期后遗症主要包括不育、异位妊娠、慢性盆腔痛及PID的反复发作。近年来鉴于其高发病率,患者疼痛缠绵难愈,给患者自身带来不便,也增加经济和社会负担。笔者总结我院自2008年来应用加味红藤败酱汤保留灌肠加微波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较好疗效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100例患者均为2008年1月~2011年12月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年龄22~48岁,平均29.6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2.5年。对照组50例,年龄23~47岁,平均28.9岁;病程4个月~9年,平均2.3年。

2.西医诊断标准:诊断标准符合全国高等院校《妇产科学》7版教材的诊断标准[1],最低标准:宫颈举痛或子宫压痛或附件区压痛。附加标准:宫颈或阴道异常黏液脓性分泌物。特异标准:阴道超声示输卵管增粗、积液,可伴盆腔积液,输卵管、卵巢肿块。妇科检查:可见宫颈举痛;宫体稍大,有压痛,活动受限;子宫两侧明显压痛;可触及增粗的输卵管或包块;宫底韧带增粗,压痛明显。两组年龄及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1.治疗方法:(1)治疗组:味红藤败酱汤,药物组成: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20g,三棱20g,莪术20g,桃仁10g,延胡索10g,香附10g。使用方法:将上中药浓煎为100ml,药温以38度左右,于临睡前予灌入,用药前排空二便,将药液装入一次性灌肠袋中,将导管插入直肠深约14cm,5-10分钟灌完,予微波治疗30分钟,月经干净3天开始,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观察疗效。(2)对照组:月经干净3天始予单纯口服甲硝唑片0.4g,每日三次,7天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2.疗效判定标准:按《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标准[3]。痊愈:症状、体征及妇科检查均恢复正常,B超检查提示子宫附件正常,盆腔无包块及积液。有效:症状消失或好转,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B超检查提示子宫正常或肥大,盆腔包块及积液减少或消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妇科检查局部症状如故,B超检查盆腔情况无改变。

三、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和7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组50例痊愈患者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

典型病例

患者,女,31岁,2011年6月来诊。2年前因早孕实施人工流产术后诱发小腹坠胀疼痛、恶寒发热。曾在院外按“急性盆腔炎”诊疗好转,而后经期紊乱,常感下腹及腰骶坠胀疼痛,尤其劳累、性生活后及月经前后加剧。半年来,反复下腹坠胀不适,白带量多,因不孕来诊前3个月曾于院外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示双侧输卵管伞部轻度粘连。面色晦暗,大便干结,小便黄涩,舌苔黄腻,脉浮弦。视病情到我院就诊。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阴道畅,白带多,色黄质稠,味臭,宫颈肥大,轻度糜烂,子宫后位,宫体稍大,轻压痛,双侧附件稍增厚,质中有轻压痛。B超检查示盆腔有少量积液。中医诊断为“妇人腹痛—湿热瘀滞证”。西医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治宜清热利湿,行气活血,化瘀止痛。用加味红藤败酱汤,药物组成: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20g,三棱20g,莪术20g,桃仁10g,延胡索10g,香附10g。使用方法:将上中药浓煎为100ml,灌肠方法同上,并予微波治疗30分钟,每日一次,10天为一疗程,经期停药,共治3个疗程而愈。B超检查示盆腔积液消失,患者症状消失痊愈,随访半年未复发,患者已自然受孕。

讨论

盆腔炎性疾病属中医“妇人腹痛”“带下病”“痛经”“不孕”“癥瘕”“积聚”等范畴,主要为经产后胞脉空虚、手术创伤或摄生不洁、外感湿热、邪毒入侵伤及任、带二脉,滞于胞宫、胞脉与气血相搏结而致;或情志所伤、肝郁气滞血瘀,或劳倦、多产、房劳等肾虚失于固藏而致病。所以,“瘀血阻滞”都是慢性盆腔炎疾病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重要因素。故化瘀祛滞,消除冲任胞脉气血运行的阻碍,结合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依据患者病程之长短,病性的寒热虚实,相应地运用理气活血法、温经活血法、清热(祛湿)活血法、益气(养血)活血法等,使遭致破坏的生理功能得以恢复,最终达到“阴平阳秘”,治愈本病。

我院加味红藤败酱汤方中红藤性平味苦,具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之功,败酱草性辛味苦微寒,具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功效。蒲公英、紫花地丁具有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消痈散结功效。三棱、莪术、桃仁祛瘀消癥,延胡索、香附行气化瘀止痛功效。全方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理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能够改善微循环,镇静、抗炎、抗菌作用,同时以局部保留灌肠,使药物直达病所,从而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49.

[2]张玉珍.中医妇科学(新世纪,第二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0556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252.

论文作者:丁田,郑娜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  ;  ;  ;  ;  ;  ;  ;  

红藤败酱汤重用芡实治疗慢性盆腔炎100例论文_丁田,郑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