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优质饲料_种子植物论文

如何培育优质饲料_种子植物论文

优质牧草咋种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牧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优质牧草品种

      一、紫花苜蓿

      是世界上栽培最早,分布面积最广的多年生豆科牧草品种。喜温耐寒,耐旱,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不耐酸,不耐阴。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素有“牧草之王”之誉。一年种植可利用6年以上,北方年可刈割3~4次,南方年刈割4~5次,亩产鲜草4000~5000公斤,是猪、牛、羊、禽的好饲料。可青饲,与禾本科牧草混合青贮是牛羊等动物越冬的好饲料。亦可晒制干草,调制草粉,代替部分精料或制成配合饲料,青饲牛羊日饲量不应超过总食量的三分之一,以防牛羊臌胀病。

      二、青贮专用型玉米——科多系列

      一年生草本植物,遗传稳定,分蘖力强,适应力和再生性好,高产优质,茎秆粗壮高大,枝叶繁茂,质地松脆,味甜,是牛、羊、兔、鱼、猪、禽的极佳青饲料。它耐酸,耐热,耐寒,耐盐碱,对土壤要求不严。病虫害少,管理简单。一般适宜春播,每亩用种量2~25公斤左右。青饲亩产可达5000公斤以上。可青饲、青贮,是奶牛的最佳青饲料。

      三、鲁梅克斯

      

      又名高秆菠菜,多年生叶菜类牧草品种。喜水肥,耐旱、耐寒、耐盐碱,适宜各地种植,适合“靠天吃饭”的干旱地区。其叶面光滑,味似菠菜,微甜,略有酸味,鲜嫩适口,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适合于多种畜禽食用。生长期25年,一年种植可连续利用10年以上,株高50厘米即可刈割,以后每隔20~30天可刈割一次,亩产鲜草达3万公斤,是极具开发潜力的牧草品种。

      四、籽粒苋

      又名蛋白草、千穗谷,一年生的粮食、饲料、蔬菜兼用作物,株高2~4米。喜温,耐旱,耐盐碱,不耐寒,适宜多种土壤,生长快,抗逆性强,茎叶柔嫩,适口性好,适合饲喂各种畜禽,特别作为猪的优质青饲料。3~8月份均可种植,最适合4月和麦收后种植,年刈割2~3次,亩产鲜草5000~6000公斤,籽实亦是家畜的优良精饲料。忌连作,防止烂根病。

      多年生宿根植物,喜温湿,耐寒热,虫害少,外表像苦荬菜,含白色乳汁,不仅畜禽爱吃,还是人类优良蔬菜,一次种植可连续利用15年。其籽四季可播种,多年后长成的肉质根,可切片催芽移栽。菊苣冬季休眠,春季返青,利用期可长达8个月,亩产0.8万公斤,可解决春秋两头和伏天青饲料紧缺矛盾。

      六、冬牧70黑麦草

      越年生牧草,喜湿,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有广泛的适应性,抗病力、分蘖力强,再生性好,是最好的冬季牧草之一。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年刈割3~4次,亩产鲜草4500~6500公斤,据贽料介绍,喂奶牛产奶量提高13%~19%:喂青紫蓝兔,50天内比喂杂草净增重提高14.9%。

      七、高丹草

      一年生禾本科牧草,喜温不耐寒,耐旱怕霜冻,根系发达,株高2~3米,苗期生长缓慢,不宜连作,与豆科牧草混播效果很好。年刈割3~4次,亩产鲜草5000~6000公斤。茎叶产量高,含糖高,营养丰富,适喂于各种畜禽。

      八、甜象草

      甜象草属于禾本科狼尾草属植物,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广泛栽培的一种新型高蛋白高产牧草,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快、产量高、质量好、利用期长等特点,每年可收割6~8次,每亩产量15吨左右,最高可达30吨。含糖量高,适口性非常好,在未来的几年,有望成为畜牧养殖的首选牧草品种。

      九、墨西哥优12

      墨西哥玉米草优12是我国从墨西哥引进的最新牧草品种,其主要特点:生长快、产量高。

      墨西哥优12茎叶味甜,脆嫩多汁,适口性极好,干草含粗蛋白19.3%,另含有多种畜禽所需的微量元素,牛、羊、猪、兔、鹅等均喜食,同时也是草食性鱼类的首选牧草:且消化转化率高,每亩鲜草可饲喂羊40~60只、鹅500只,经济效益极为可观,是我国第一个亩产突破3万公斤、综合效益超过2万元的牧草品种。

      十、杂交狼尾草

      杂交狼尾草茎叶柔撤,适口性好,食草家畜和鱼类均喜采食。杂交狼尾草是以2倍体美洲狼尾草和四倍体象草交配产生的3倍体杂种,其后代不结实,生产上通常用杂交一代种子繁殖或无性繁殖。该品种是一种热带型牧草,在长江中下游种植,一般产鲜草15万公斤/公顷,且鲜草粗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比较平衡,是喂养禽畜和鱼类的优质饲料。

      十一、皇竹草

      皇竹草由象草和美洲狼尾草杂交选育而成,属四碳植物。是一种新型高效经济作物。皇竹草有十大功能,也就是“一治”治理恶性杂草;“两保”环保、水土保持。“三材”建材、架材、菌材;“四料”饲料、饮料、燃料、纸浆料。

      十二、黑麦草

      黑麦草是重要的栽培牧草和绿肥作物。本属约有10种,我国有7种。其中多年生黑麦草和多花黑麦草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栽培牧草。黑麦草耐湿,但在排水不良或地下水位过高时不利于黑麦草生长,可在短时间内提供较多青饲料,是春秋季畜禽的良好草资源。

      种植牧草注意啥

      一、牧草种子的选择与处理问题

      牧草种子的选择与处理的好坏是牧草种植成功与否的前提,应注意以下几点:

      1.牧草种子应选择二级以上的合格种子,不用发霉、变质的种子。

      2.播种前清除杂质、不饱满的种子及杂草种子。

      3.播种前将种子摊开后在阳光下晒2~3天,促进种子的后熟,打破牧草种子的休眠,提高发芽率。

      4.用温水浸种,使种子充分吸收水分,加快种子萌发催芽。

      5.用农药拌种既能防止鸟类与地下害虫吞食牧草种子,又能防止部分牧草的疾病(如禾本科牧草的黑粉病、黑穗病)。

      6.部分豆科类硬实种子(红三叶、白三叶、紫花苜蓿)由于种皮外有一层排列坚密的长柱状大石细胞,水分不易浸入,必须擦破种皮,以提高发芽率。

      7.初次种植豆科类牧草必须接种专用的根瘤菌能提高牧草的产量。

      二、牧草种植地块的选择问题

      牧草种植与农作物一样不是什么地都能种植,对地块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一是土地的酸碱性必须与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相一致。如紫花苜蓿需偏碱的土地,过酸的土壤不能种植:二是不能利用积水的低洼田块。大部分牧草不耐湿,如地块过低,下雨后积水易出现烂根死苗现象,因此地势稍低的地块必须开挖好排水沟,雨天及时清理田间积水,防止湿害。

      三、畜禽常见牧草供应的搭配及饲喂量问题

      不是随便种植什么牧草畜禽都喜食,为保证种植的牧草适宜畜禽的口味及满足一年四季供应牧草,根据牧草种植时间及适口性问题。

      另外,畜禽青饲料的饲喂量与畜禽活体重呈高度正相关,体重大的家畜牛、羊、鹿青饲料需要量大,兔、鹅需要量小,一般产奶牛50~60公斤/日、育成牛30公斤/日、猪5公斤/日、山羊7~8公斤/日、绵羊9公斤/日、兔2公斤/日、鹅2.3公斤/日、鸡0.1公斤/日、鹿10公斤/日。

      四、牧草的营养价值问题

      高产优质的牧草一般含粗蛋白、矿物质丰富,含多种维生素,纤维素含量少,所以牧草一般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及一些未知的营养因子,但能量一般达不到机体的要求,故不能完全用牧草作为畜禽的日粮,而必须补充精料,满足能量需求,另外,由于各种牧草的营养含量各有特点,最好种植几种牧草混合食用,以达到营养上的互补与平衡。

      五、牧草的刈割利用问题

      不同生育时期的牧草产量不同,质量也有很大差异,一般随着生长阶段的延长,牧草的粗蛋白含量逐渐降低,而畜禽不易消化的粗纤维则显着增加。牧草刈割时期一般根据饲喂对象和需要来确定,同时考虑牧草本身的生长情况,刈割太早,产量低,不利再生,刈割晚,草质粗老,营养下降。确定最适刈割期,即不能单独纯根据产量,也不能只看质量,而应把两者结合起来。一般刈割利用的时间,豆科牧草为现蕾至初花期,禾本科牧草在初穗期,这样既有较高的产量,同时营养也较丰富。但在饲喂兔禽鱼时,则多在花前或抽穗前刈割利用。还有一点应注意,不能过分刈割和过多刈割。过分刈割:就是牧草刈割时留荐太低,如同刮地皮一样刈割利用,破坏了牧草的生长点,不利于牧草的再生:过多刈割:增加了牧草的刈割次数,这样所造成的后果必然导致牧草地的衰退。正确的刈割一般留茬高度为5~10厘米,刈割次数:作牛、羊饲料,全年刈割4~5次,作兔、禽、鱼的饲料,全年6~8次。

      牧草种植技术

      一、播种材料及土壤耕作准备

      1.播种材料 播种牧草时要备好种子材料,如粒种、果实、块根、块茎等。种子要求纯净度高,粒大饱满,整齐一致,生活力强,健康而无病虫害。休眠的种子需要打破休眠。禾本科种子芒多则需去芒,豆科牧草需要时应进行根瘤菌接种。

      栽培牧草的病虫害多由牧草传播,所以种子播前还需要消毒处理。苜蓿等牧草的菌核病、菟丝子病以及禾草的麦角病等,可通过盐水渍选或筛除。豆科草的叶斑病,禾草的根瘤病、赤霉病、秆黑穗病、散黑穗病等,可用1%的石灰水浸种。苜蓿的轮纹病、玉米的干瘤病等可用福尔马林浸种。三叶草的花霉病、禾草的秆黑粉病、豆草的轮纹病等可用菲醌拌种。福美双、萎锈灵等药物也适于拌种。利用温水浸种也可防治很多病害。

      2.土壤耕作 凡是种植农作物采用的各种普通措施,在种植牧草时一般都是必要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由于牧草种子一般很细小,苗期的生长又很缓慢,所以播种牧草的苗床更应精耕细作,施足底肥,以利促苗。同时,在苗期可能侵染的杂草,应尽量消灭在播种之前。

      二、播种时间、播种量及播种方法

      1.播种时间 可分为春播、夏播和秋播,具体确定在什么时候播种,主要根据温度、水分、牧草的生物学特性、田间杂草危害程度和利用目的等因素而定。一般而言,当土壤温度上升到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墒情好,杂草少,病虫害危害轻的时期播种较适宜。干旱地区主要考虑土壤墒情,寒冷地区重点考虑牧草的越冬性。

      2.播种量 一般粒大种子播种量多于粒小种子:收草地播量多于收种草地;撒播用种量多于条播,而条播多于穴播:早春气温低或干旱地区播种,播量应高于早春气温回升快或湿润地区:种子质量差、土壤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均应加大播种量。

      3.播种方法 有条播、撒播、带肥播种和犁沟播种等方法。

      条播:指每隔一定距离将种子播种成行,并随播随覆土的播种方法。湿润地区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行距一般15厘米左右:在干旱条件下,通常采用30厘米的行距。收种用草地行距一般45~100厘米。

      撒播:是把种子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轻耙覆土。寒冷地区可在冬季把种子撒在地面不覆土,借助结冻和融化的自然作用把种子埋入土中。

      带肥播种:是在播种时,把肥料施于种子下面,施肥深度一般在播种深度以下4~6厘米处,主要是施磷肥。

      犁沟播种: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表干土层较厚的情况下采用。

      4.播种深度 由种子大小、土壤的含水量和土壤质地而决定,一般以2~4厘米为宜。沙质土壤小粒种子播深2厘米左右,大粒种子3~4厘米为宜。粘壤土1.5~2厘米,土壤越粘则播深应浅。

      三、牧草混播

      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混播是常见的混播方式。选择混播成员应充分考虑经济利用目的及不同利用状况下混播成员的变化。牧草的寿命、分蘖(分枝)特性及株丛的形状与混播成员的选择有密切关系,这方面的基本内容前面已有介绍,下面重点介绍混播的基本方法:

      1.同行播种 各种牧草播种于一行,行距15厘米。

      2.交叉播种 一种或数种牧草与另一种或另几种牧草垂直方向播种。

      3.间条播种 3种以上牧草播种时,每种牧草相间条播。

      4.宽窄行相应播种 15厘米窄行与30厘米宽行相间条播。

      5.撒条播种 条播与撒播相结合。

      四、保护播种

      在种植多年生牧草时,为了减少杂草对牧草幼苗的危害,提高播种当年单位面积的收获量,同时防止水土流失,经常把牧草播种在一年生作物之下,这种播种形式叫做保护播种,一年生作物则称作保护作物。保护作物一般应分蘖少、成熟早,最初发育速度比牧草慢。生产中要全部满足这些条件是不容易的,但选择保护作物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条件。小麦、大麦、燕麦、豌豆、苏丹草、谷子、玉米、高粱、大豆等都可作为保护作物。牧草种类、地区类别、土壤状况、生产条件、经济利用等因素决定了保护作物的选择,同时也决定可否采取保护播种。因为保护作物会严重影响牧草头1~2年的生长,特别是在干旱地区影响最明显,所以进行保护播种应综合各方面因素。

      保护播种的基本方法有保护作物和多年生牧草之间的条播、交叉播种、间行条播等,间行条播的优越性较大。

      为了减轻作物对牧草的抑制作用,作物应及时收割,最好在入冬前给牧草留出1个月以上的单独生长时间。如果因施肥或气候等原因,保护作物生长过于繁茂,可以全部或部分割掉。有些牧草生长第二年发育仍然缓慢,加强除杂管理则不容忽视。

      联系电话:0931-8826844

标签:;  ;  ;  ;  ;  ;  ;  

如何培育优质饲料_种子植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