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的针灸治疗论文_张怀东

腰痛的针灸治疗论文_张怀东

三台县人民医院 四川绵阳 621100

【摘 要】腰痛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腰痛的因素很多,大多由于人体受到外部压迫、内伤、劳累等导致腰部血液不流畅或腰椎受损,又称为“腰脊病”。针灸作为我国医学的精华,在腰痛病症中被广泛应用。针灸治疗腰痛的疗效是很明确的,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被医学界所认可的。本文就针灸在腰痛中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1病因病机

对于病因和腰痛的发病机理,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内部和外部原因造成的。内部原因主要是肝肾不足,如缺乏先天禀赋不足,或不一致的房室,或过于劳累,导致肾精亏损,损血,肝虚,经络失养,气血不能在经脉中得到提升,发生(2)骨骼和肌肉和腰痛。因此,中国医学认为,腰是肾之府,肾是主骨,以及生产的腰痛主要是密切相关的肾脏。清代医家张锡纯也指出肝肾亏虚是引起腰痛的内在根本原因。

外部因素主要是跌落和粉碎造成的,超负荷的劳累,导致骨关节屈伸受阻。造成的损害是长期受伤,或风寒,湿邪侵入经络,气血阻断气体,长时间内,形形成气凝血瘀,经脉失养,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中医认为,由于穿刺的摔倒,腰部的经络,肌肉的血液运行不顺畅,并形成气滞血瘀,经络气血是腰背的外因。风寒湿热邪气常为引起腰痛的常见原因,其中大多数是寒湿之邪导致。《素问?痹痛论》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也,其风气胜者为 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隋代巢元 方认为,腰痛是由于体内肾气本虚,又复感风寒之邪气而引起的本病。

2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腰痛总的原则为热者疾之、寒者留之、盛者泻之,虚者补之、陷下者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2.1盛者泻之腰痛为实证的情况用泻的方法,如采用泻的针刺手法或点刺放血。

2.2虚者补之腰痛为虚证的情况用补的方法,如用补的针刺手法或温灸。

2.3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腰痛虚实不明显时常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

3选穴规则

腰痛辨证分型及针灸治疗:

通用穴:肾俞、委中、志室、腰阳关、环跳、秩边。督脉病证者,加后溪;足太阳经证者,加申脉。

3.1循经取穴经过腰部的经脉分别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和督脉,也是治疗腰痛最常用的经脉,选穴多取这些经脉上穴位为主。

3.1.1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经过 腰背部,故治疗腰痛时多采用局部和远端取穴相结合 的方法,取膀胱经穴位,以疏通腰部经络,激发太阳经气。

3.1.2足少阳胆经其经脉的循行路线经过腰部的两侧,总结一般的治疗经验发现,腰痛常伴随腿部症状的或者腰痛牵引少腹或胁下的多取胆经的穴位。常用的穴位有肩井,环跳,阳陵泉,风市,悬钟等。

3.1.3 督脉督脉上达颠顶,下止尾尻,循行于腰背正中,督脉经气阻滞不通时,则易导致腰痛的产生。《脉经》:“督之为病,脊强而厥”“腰痛不能转者,针人中立愈”。这些都是取督脉的穴位治疗腰痛的依据。常用督脉的穴位有人中,水沟,命门,腰俞,长强等。

3.2异经取穴腰痛的病因很多,分为内因和外因,并且腰痛的病因与其它脏腑经络之间有相互关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选取本经穴的同时,还应兼顾相关经络的脆穴。

4治疗方法

4.1单用针剌法

针灸的方法有很多,就单独针刺而言,也有体针、头针、平衡针、脚踝针、腹针等不同种类。如哈力旦氏等运用腹针配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4例,选用40-60 mm的毫针,对准穴位直刺,采用只捻转补提插或轻捻转、慢提插的手法,留针30 min,l次/日,10次为1疗程。结果34人中痊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1例,有效率达到97.1%O张氏⑵运用平衡针疗法对17例腰痛患者进行即时止痛治疗。使用3英寸针头将主要点作为腰痛点。如果疼痛位于一侧,则针尖朝向另一侧。如果背部疼痛未分开,则针尖朝下。如果下肢一侧有放射性疼痛,那么髋关节疼痛点的另一侧,膝关节疼痛点,如果两侧下肢放射疼痛,两侧均加入刺痛臀部疼痛点,膝关节疼痛点。腰部疼痛点为扁刺,臀部疼痛点和膝关节疼痛点为直刺,刺穿L5~2寸,插入方法需要局部针刺感而不留针。统计结果表明,第一次平衡针治疗后,症状缓解非常明显。苏氏用脚踝治疗30例急性下腰痛患者,观察立即镇痛效果,用25毫米长的针头,用拇指轻轻旋转针柄进入针头,针头和皮肤是30°。角度穿透到远端皮肤,然后将针头平放,将针体缓慢推入皮肤下,针刺入皮肤约23毫米,并保留针头30. mino统计结果显示:针插入术后10,15,30分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呈负相关,踝针明显减轻急性下腰痛患者的疼痛,起效迅速。用电针治疗慢性腰痛90例,分为3组,穴位选择双侧肾俞,大肠俞,秩边、委中,电针连续稀疏波。针保留时间为5,15,30分钟,每天一次,和8次治疗。结果表明,电针时间越长,效果越显着。

4.2毫针刺法

取穴:相应病变颈椎夹脊、大椎、风池、肩井、肩髃、外关、养老等穴。

针法:中度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针1次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颈椎用针头0.5~1英寸。插入针头时,针尖略微向脊柱倾斜。当触摸椎体时,针稍微抬起,然后针体向中心弯曲,使针尖垂直穿透。辐射到颈部和肩部可以温针灸。大椎穴用2寸针刺穿。穿刺时,针尖略微向上倾斜,深度为1~1.5寸,局部酸痛被释放到肩部或背部和肩胛。风池点为2寸针刺,针尖向对侧眼眶斜刺,眼睑斜刺,1~1.5英寸深,使局部感觉肿胀并释放到头顶,脚踝,额头和眼睑;外关用3寸针向上倾斜,1.5至2寸进针,当酸胀时上肢扩散,针的数量再增加,使针感传递到肘部和肩部;当穴位取自旧穴位时,肘部必须弯曲,手掌应向胸部倾斜。进针1 ~1.5寸,使手腕产生产生麻木感,并尽量向肘、肩传导。

4.3温针灸

主穴:病变颈椎夹脊、大椎、肩髃、曲池、三里、绝骨。

配穴:身柱、肾俞、环跳、阳陵泉、肩井、天宗、阳池、中渚。

方法:选择每次4?6穴位。皮肤消毒常规后,将针常规刺穿,得气后被施加平坦化和腹泻的方法,此时针不移动,并将2厘米长的艾绒部点燃放置在针柄(燃烧端在下),为1壮。每针每穴施灸2壮,每日或隔日,10次为一疗程。治疗间隔为3至5天。

4.4隔姜灸

取穴:同温针灸。

方法:每次选择3~6穴。将鲜姜切成约0.3cm厚的切片,并用针刺穿数孔。将大枣大小的艾炷放在穴位上,点燃施灸。当灼热难以忍受时,姜片可以稍微抬起。片刻后便放下施灸直到皮肤潮红湿。每穴3~6壮,每日艾灸治疗一次,一个疗程为7~10次。

小结

总之,腰痛的针灸治疗主要是辨证与疾病分化的组合,首先确定病位即症状所属脏腑经络。然后根据症状的内容,辨别病性得寒热虚实,再结合经穴的特性选用相应穴位,同时施用相应的补泻手法。

关于针灸治疗腰痛的,古代医家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理论,他们的辩证准确。采用穴位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这是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展。以上分析仅为几个方面,还不够全面。因为腰痛有关的多种疾病,治疗腰痛应继续加强其病因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阎慧,董玉清.腰痛治验举隅[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3(4):61.

[2]尹洁.对《内经》中痹证的认识[J].吉林中医药,2007,27(8):59-61.

[3]刘立公,顾杰.古代针灸治疗腰痛的特点分析[J].上海针 灸杂志,1999,18(5):42-43.

[4]张夏毅,张天生,王海军.《内经》择穴配伍组方规律浅探 [J].江苏中医药,2007,39⑼:13-14.

[5]崔卫东,张来鹏.浅谈针灸临床取穴配穴的理论探讨及临 床应用[J].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广州),2003,(66):11006- 11007.

论文作者:张怀东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5

标签:;  ;  ;  ;  ;  ;  ;  ;  

腰痛的针灸治疗论文_张怀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