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朱灿

(岳阳市一人民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 探究将局部亚低温治疗应用于重症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中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局部亚低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 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E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照对照组,改善状况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局部亚低温应用于治疗重症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避免患者神经受到损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重症脑梗死;局部亚低温;神经功能;生活质量

脑梗死是一种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多为老年人群。相关统计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数量每年超过100万人,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即使患者存活下来,病症也多,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神经功能损害和肢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并且也给患者的生理状态造成了极大的障碍,是一种身心疾病[2]。而局部亚低温能够保护患者脑部细胞,减轻患者细胞损伤,对于治疗重症脑梗死来说,有十分积极的效果[3]。本次研究中,选择我院中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将局部亚低温应用于治疗重症脑梗死患者中对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所造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中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间收治的重症脑梗死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8例患者;对照组中包括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为39-65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6.7±9.6)岁;实验组中包括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0例,患者年龄为37-64岁,患者平均年龄为(53.6±8.9)岁;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重症脑梗死,符合临床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所以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拜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用药方式为口服用药,用药300mg,次日将用药量减少至100mg,连续治疗1个月;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头颅亚低温治疗。采用亚低温治疗仪,将冰帽固定于患者头部,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程度和病情发展程度对降温的温度进行调节,使患者的鼓膜温度保持在33-35°C左右。治疗时间应当在3-5天为宜,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程度,对治疗时间进行调整。

1.3 评价标准

对所有患者在治疗后采用欧洲卒中量表(ESS)进行评分,并用简式Fugl-Meyer(FMA)法对患者进行FMA评分,同时采用Barthel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资料均采用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方法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E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照对照组,改善状况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虽然在目前的临床治疗技术的支持下,对于重症脑梗死的抢救成功率有明显升高,但由于疾病的特殊性,患者的致残率也始终居高不下,不仅对医疗资源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更会导致患者身心受到损伤,影响患者的治疗恢复和抢救质量。相关研究表明[4],重症脑梗死患者会在脑组织长时间血液供应中断后,出现不可逆的神经功能损伤,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或身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引发患者死亡。

现代研究表明,重症脑梗死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方案,是现代治疗脑梗死的关键治疗手段。也就是通过溶栓药物,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使患者血管内的血栓在药物作用下溶解,改善患者的梗死区微循环状况[5]。而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时,应用亚低温方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抑制患者脑部炎症因子的聚集,对于治疗患者脑缺血再灌注中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实验结果说明,将局部亚低温应用于治疗重症脑梗死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避免患者神经受到损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积极的用药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朱浩,王小利,李文强,王沛,鱼丽萍.头部亚低温疗法联合经导管选择性脑动脉内介入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25(11):121-123.

[2]宋德刚,陈晓雪,李京龙,王芳.局部亚低温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及可能作用机制的研究[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7,38(05):510-513+565.

[3]宋艳艳.亚低温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09):232-233.

[4]胡骁,代永庆,陈士新,周林裕.局部亚低温对脑梗死患者的脑保护机制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34):4817-4819.

[5]郑瑞娟,高玉红.亚低温对构建脑梗死模型大鼠梗死区神经再生微环境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27):4013-4019.

论文作者:朱灿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局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论文_朱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