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审稿中的学术纠纷分析_论文发表论文

学术期刊审稿中的学术纠纷分析_论文发表论文

对学术期刊审稿学术争议问题的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学术期刊论文,学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稿是影响期刊论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高审稿质量?这一直是编辑出版行业的热点问题。以往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审稿专家库的建立、审稿人的选择、审稿制度和审稿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而对审稿过程中出现的学术争议问题关注很少。通过中国期刊网,笔者检索到1999年以来262篇关于期刊审稿方面的文章,其中仅有一篇文章探讨了不同审稿人之间的意见分歧问题[1],这说明审稿学术争议问题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在科技期刊的审稿过程中,在审稿人与作者之间以及审稿人之间,经常会出现学术争议问题。正确对待和处理审稿过程中的学术争议,不仅关系到学术期刊的审稿质量,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创新思想的发表和传播,这对促进我国的学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对一些科研人员的调查结果表明,创新性强的论文屡投不中的现象并不少见,一些重要的学术论文是在历经多次退稿后才得以发表的。例如,一篇关于家用燃气灶燃烧效率影响因素测试研究的论文[2],被两家核心期刊退稿后,被一家EI核心期刊录用发表,并被EI收录,三次审稿过程历时一年时间,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因此,有必要对正确处理审稿学术争议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1 论文创新性与审稿学术争议的关系

具有创新性或新颖性,这是学术期刊论文录用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期刊的审稿单上通常都有创新性或新颖性评价这一项,因此大家通常认为创新性强的论文容易被录用。然而,在实际审稿过程中,由于下列一些原因,创新性强的论文往往容易引起审稿学术争议而被退稿。

(1)新事物都与既有事物有所不同,许多新的理论就是通过对既有理论中不合理部分的批判而诞生的。论文中的创新观点通常与审稿专家头脑中固有的东西不同,有些新观点可能就是针对审稿专家的理论缺陷提出来的。因此,创新性强的论文更容易引起审稿争议而被否决。

(2)在创新性理论问世之初,其体系和表述通常并不完善,因此更容易引起争议或被审稿人抓到把柄而被否定。

(3)由于思维的“惯性”,一些审稿专家通常依据既有理论或经验对创新理论的正确性和价值进行判断。显然,这对创新性论文的发表是十分不利的。

(4)创新的东西对于一般人来说通常是不熟悉的,甚至是难以理解的。一些审稿专家面对不熟悉的新东西,既不愿意深入分析,又不想承担风险,结果就投了否决票。

(5)一些审稿专家不能以客观、包容的态度正确对待学术争议,对与自己学术观点不同的创新性论文行使否决权。

(6)青年是创新的旺盛期,青年人是创新的主体,但青年科技人员往往没有足够的资历和知名度,也没有良好的人脉资源,因此青年科技人员的创新论文往往会被认为是哗众取宠,更容易被否决。

为了了解创新性论文审稿录用的实际状况,笔者对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三年来的研究成果发表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分析。该课题组的研究人员先后向3个核心期刊投稿17篇,其中15篇被录用,两篇被退稿。被录用的稿件中,三篇论文指出了现有主流学术观点存在的重大缺陷,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但却被同行审稿专家否决,作者对审稿意见提出质疑后,期刊主编决定录用。被退稿的两篇论文分别指出了现有主流计算方法和现行国家标准存在的一些重大缺陷,它们都是创新性强、学术意义大的重要论文,体现了该项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这两篇退稿中,一篇返回退稿意见,作者提出质疑后,仍被否决;另一篇并没有返回退稿意见,而是过了审稿时限后,作者通过电话询问才知道被否决。调查结果发现:有一定创新性、对现有学术理论“小修小补”的论文比较容易被录用,而创新性很强、对现有主流学术观点提出“伤筋动骨”意见的重要论文却容易被审稿专家否决。不仅国内存在此类问题,而且国外期刊也有类似现象。例如,美国著名的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就犯过由于审稿人知识所限对重要创新文章退稿的错误[3],20世纪60年代初,当时该期刊的主编Goudsmit拒绝了Maiman关于激光的文章。可见,论文的创新性越强越容易引发学术争议,但真理往往首先为少数人所掌握。因此,应慎重对待审稿过程中的学术争议,不能因为作者的观点与审稿专家的不同,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否则会把一些可贵的创新思想扼杀在摇篮中。正确处理审稿学术争议对促进学术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审稿失误造成的审稿学术争议

审稿专家的误判是引起审稿学术争议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审稿误判包括对一些有价值的论文投否决票,也包括对录用稿件提出不合理的修改意见。大多数审稿专家对审稿工作是认真负责的,这对确保学术期刊的论文质量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在实际审稿过程中,同行审稿专家出现审稿错误的问题也不少见[4,5]。通过对上述实例调查的稿件审稿意见进行分析,发现其中不少评价意见并不正确。产生审稿失误的原因较多,这与审稿人自身的素质、工作态度、审稿人选择等因素都有关系:

(1)一些学术期刊在选择审稿人时,过于注重审稿人的知名度和学术地位。尽管知名学者的总体学术水平较高,但他们名声在外,通常事务繁杂,精力有限,对审稿工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时间和精力不济,一些专家无法对稿件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分析,有的审稿专家只看看论文结论。知名专家让其研究生代为审稿的现象也不少见,这就使审稿质量大打折扣。

(2)一些知名专家长期忙于面上的、事务性的工作,对本行业的研究现状已逐渐生疏,难以对稿件作出正确的评价。

(3)一些老专家受到固有思想的束缚,对新思想、新观念较难接受,也容易导致审稿失误的出现。

(4)审稿人研究方向不对口也是造成审稿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现代科学技术分工越来越细,许多专业的研究内容和方向繁多,不仅隔行如隔山,即使是相同的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差异也较大。审稿专家通常不可能是本专业的通才,一些审稿专家尽管专业对口,但研究方向不对口,因此也难以对研究方向不对口的稿件进行有效审查。

审稿失误必然会造成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争议,因此应当允许和鼓励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学术争议和交流,这将有助于加强对审稿工作的监督,减少审稿失误的发生。

3 认识水平或角度不同所引起的审稿学术争议

由于审稿专家和作者的认识水平不同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也会出现学术争论。一些作者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对审稿专家的意见无法理解,这也会导致争议的出现。另外,由于审稿专家和作者所处的环境不同、研究目的不同,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从而对一些问题的观点和看法也会出现分歧。在此情况下,通过审稿专家与作者之间的争论和交流,可以弥补各自的不足,促进各自的研究工作更加深入全面地开展。对于采用双审稿人制的情况,两个审稿专家的意见有时可能不同[1],这也会引起审稿争议。这种情况需要编委或主编对审稿意见进行正确判断。

4 正确处理审稿学术争论的一些方法

学术争论对促进学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提高审稿质量、促进审稿专家和作者的学术研究工作均有重要意义。许多新的思想就是在学术争论中产生和不断完善的,因此学术期刊应正确对待学术争议,鼓励学术争论,促进学术创新。

4.1 对于不录用的稿件,应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

由于这会引发较多的审稿争议,目前不少学术期刊对此有所顾虑,而没有采取这一措施,甚至退稿通常也不通知作者,而是让作者在苦等4~6个月后,在没有收到录用通知书的情况下,自行处理。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这是促进学术争论的重要措施,它对加强对审稿工作的监督、减少审稿失误、促进创新性论文发表均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不录用的稿件,应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在出现审稿学术争议时,作者往往处于弱势的地位,因此应允许作者对审稿意见进行申辩,并重视作者的申辩意见。当作者与审稿人的争议较大时,应更换审稿人进行重审。

4.2 采用网络手段促进对审稿学术争论问题的讨论

可以在网站上设立相关论坛,让作者、审稿专家和读者对审稿争议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者设立专用的电子邮箱,及时反馈作者的不同意见,通过作者与审稿人之间的平等的学术交流和争论,能够促进创新思想的发现和完善,并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审稿人的误判,也能促进作者和审稿人各自的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

4.3 采用双审稿人制

目前对是否采用双审稿人制仍存在争议。由于单审稿人制具有审稿成本较低、审稿周期较短等优点,目前不少学术期刊采用单审稿人制,但采用单审稿人制的审稿质量往往低于双审稿人制。尽管增加审稿人数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审稿失误的发生,但采用双审稿人制度,通过两份审稿意见的互相对比,可以促进审稿学术争论,达到对审稿专家相互监督的效果,大幅度减少审稿误判情况的发生,因此学术期刊应采用双审稿人制。

4.4 编制科学的审稿指南或细则,加强对审稿行为的规范和指导

应编制科学的审稿指南或细则,帮助审稿专家提高正确处理学术争议的能力,正确对待与自己学术观点不同、有学术争议的稿件,促进创新性论文的录用。审稿人不仅要善于发现稿件中的问题,避免问题论文或垃圾论文的发表,而且要善于发现创新性论文,促进创新思想的发表和传播。在大力提倡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今天,后者显得更为重要。对创新性论文不能过分求全责备,应“抓大放小”,对于一些有学术价值但表述不完善的创新性论文,应让作者进一步修改完善,而不能一概否定。

4.5 正确对待审稿意见

由于目前审稿失误现象并不少见,因此,学术期刊的编辑或主编应对审稿专家的审稿意见作认真分析,不能照单全收,尤其应对有争议的审稿意见进行认真审核。

4.6 设置学术争鸣栏目

对于审稿过程中发现的一些争议较大、目前还没有定论的学术问题,学术期刊可以设置学术争鸣栏目,客观地介绍争论双方的主要观点,供同行讨论和参考,这对促进创新思想的传播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4.7 加强对创新论文的审查和核实,避免伪创新论文发表

在处理审稿学术争议时,既要鼓励学术争论,保护作者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性,促进创新性论文的发表;同时,对稿件中的新理论和新观点也应持慎重态度,不能盲目“追新”,以避免错误观点发表,从而误导读者,造成损失。尽管我国大多数科技工作者工作认真努力,为国家的科技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的浮躁之风愈演愈烈,也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已揭露出来的国内外的一些学术不端行为,让人触目惊心。韩国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的暴露[6]也说明,如何防止伪创新论文的发表,是国内外编辑出版行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因此,应慎重对待重大创新论文,加强对创新论文的审查,防止一些问题论文或虚假论文打着创新的幌子,顺利通过同行专家的评审。

5 结语

审稿学术争议是审稿工作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正确处理学术争议对促进学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助于对审稿工作的监督,减少审稿失误的发生,提高审稿质量;通过审稿学术争论和交流也可以促进审稿专家和作者的学术研究工作。因此学术期刊应正确对待审稿学术争议,鼓励学术争论,同时应对论文中的新观点和新理论进行认真审查,避免错误观点发表,确保学术期刊的论文质量。

收稿日期:2008-06-23

修回日期:2008-11-28

标签:;  ;  

学术期刊审稿中的学术纠纷分析_论文发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